APP下载

《庄子》的民俗词语考察

2014-04-10马启俊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庄子民俗词语

马启俊

(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庄子》的民俗词语考察

马启俊

(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安徽六安237012)

《庄子》内容丰富,涉及先秦时期多种社会生活和文化事象。《庄子》中有大量的民俗词语,对其进行分类罗列和考察,有助于我们了解先秦时期的民俗文化,也有助于我们认识皖北地域文化和淮河流域民俗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

《庄子》;民俗;词语;考察

庄子生活于战国晚期,《庄子》一书涉及先秦时期的物质生产、民众生活、社会政治、思想意识、飞禽走兽、山川草木等各个方面,具有多种文化内涵。本文拟以《庄子》民俗词语为切入点,考察《庄子》民俗词语所记录和反映的先秦时期的各类民俗事象,为认识《庄子》的民俗观点及其民俗内容中所包含的哲学意蕴提供基础。这种语言与民俗的双向互动式探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掘《庄子》词汇在语言学和民俗学研究领域的双重价值,而且对开展《庄子》词汇的本体研究、总结《庄子》已有的研究实践及其得失,都是大有裨益的。

我们对《庄子》中反映具体民俗事象的词语(包含词和词组)进行了仔细辨识、全面搜集和整理,并参照著名民俗学家乌丙安的《中国民俗学》和其他民俗学著作的民俗分类,从经济民俗、社会民俗、信仰民俗、游艺民俗四大类型和若干个小的方面,对这些词语所反映的民俗事象进行分类考察。以下分类择要列举《庄子》中的民俗词语,并作适当解释。凡与所举词语紧密相关的原文词语,在括号中一并引出。为节约篇幅,所举词语所在篇名从略。

一、《庄子》中关于经济民俗的词语

经济民俗包括物质生产民俗、交易和运输民俗、消费生活民俗。从物质生产民俗方面来看,《庄子》中的民俗词语反映了当时多样化的物质生产方式及其相关的行为、工具、劳动者和劳动能手。

《庄子》中属于自然采集民俗的词语。如:苏(拾柴割草),承蜩(捉蝉),择菜(采摘野菜)等。属于渔猎民俗的词语。如:机括(机弩上的发射器),荃(捕鱼器),田(即“畋”,打猎),猎夫,渔父,逢蒙(羿之弟子),羿(善射者)等。属于驯养民俗的词语。如:治(马),养(斗鸡),饭(牛),樊(关鸟兽的笼子),衔(马具),辔(缰绳),笼(养鸟用具),牢筴(猪圈),刍叔(草、豆类),狙公,伯乐,(牧马)童子,解(牛),屠者(杀猪匠),屠(羊),相马、相狗等。属于农耕民俗的词语。如:五谷,大瓠,桑,栗林,葱韭,禾,麦,耒,耨,隧,井,桔槔,铫,鎒,浸灌,树(种植),芸,圃,畦,年谷,岁(年成),虞人(管理山林的人),农夫,舂粮,粃糠,臼(舂米器),太仓等。属于手工业民俗的词语。如:大冶(精于铸金的工匠),陶,匠,轮人,百工,斤斧,绳墨,漆,大炉,矩(曲尺),埴(黏土),陶铸,刻雕,凿,斫,削,捶,奇巧,数,术,工技,舟,门户,器,兵(兵器),匠石,轮扁,梓庆,工倕等。

《庄子》中属于商品交易民俗的词语反映了交易的行为、场地、计量工具、度量衡单位名称、交易所用的货币和单位、交易者和交易对象等。如:鬻,买,卖,市,市井,金,钱财,币,斗斛,锱铢,尺,寸,斗升,贾人,商贾,监市(负责管理市场的官),券(契据),贷(赊欠、借贷),赢(赢利、赚钱),利(利润)等。

《庄子》中属于水陆交通民俗的词语,有关于交通工具及其部件、交通设施、与交通有关的人员、使用交通工具或设施的动作等诸多词语。如:舟,车,毂(车轮),绥(车上绳索、拉手),轼(车上横木),拏(即桡,桨),道,蹊隧(小路和隧道),梁(桥),舍(旅店),逆旅(旅馆),轮人,津人,逆旅人(旅馆主人),舟人,御(驾车的人),乘,操舟,载,舍(住宿),援绥(拉着车绳),刺船(撑船),授绥(递给车绳),车辙,车轨,车轶,拏音(桨声)等。

《庄子》中属于服饰民俗的词语,有关于服饰的类型、部件的。如:缨(帽带子),华冠(用桦树皮做的帽子),危冠(高帽子,戴之以显示勇武),钩(腰带钩),带(腰带),裳(裙子),裘褐(粗衣),縕袍(用乱麻为絮的袍子),中(里衣),表(外衣),搢绅(儒者的服装),句屦(方形鞋子),屦(用麻、葛等制成的单底鞋),縰履(露出脚后跟的鞋子),跂(通“屐”,木制鞋子,底部有齿),蹻(草鞋),縰(同纚,束发用的帛),服(衣服),元端(衣服和帽子)等。有关于做衣服的原材料的。如:絖(絮衣服的新丝绵),素(白色的生绢),大布(粗布),帛(丝织品),葛絺(细葛布),苴布(粗麻布),丝麻,皮毛等。有关于服饰的颜色、花纹的。如:黼黻(古代礼服上所绣的斧形花纹),五色(青、黄、赤、白、黑),五采(同五色)等。有关于与服饰相关的动作和民俗的。如:断发,文身,洴澼(漂洗),挫针、治繲(缝衣、洗衣),髢(把真发与假发编在一起),被发(披发),冠(戴帽子),缓(用五色绳系着),纳屦(穿鞋子),布衣(代指百姓),织屦等。

《庄子》中属于饮食民俗的词语,有关于饮食内容的。如:鱼,粮,水浆,粟(粮食的总称),楂,梨,橘,柚,果蓏,粗(粗粮,糙米),精(纯白的米),荤(鱼肉一类食品),酒,饭,食(食物),饮食(食物),蔬,生熟(生的与熟的食物),谷(谷物、粮食),稊米,膳(食品),雁,杼栗(板栗),醴(甜酒),米,芧栗(橡子),酒肉(泛指美味),葱韭,枯鱼(鱼干),腊(干肉),飦粥(稠粥),藜羹,橡栗,刍豢(泛指家畜),羹(菜汤)等。关于食品的味道、气味的。如:五味(甘、酸、苦、辛、咸),五臭(羶、薰、香、腥、腐),厚味等。关于饮食方式的。如:飡(抟饭而食),鷇食(比喻生活简朴),觞(敬酒或自饮),行食(闲游而食),飧(泛指熟食),昼餔(白天吃东西)等。关于烹调行为和调制方式的。如:炙,爨,火食(即熟食),举火(开火,烧火做饭),烹,炊,糁(在羹里放米粒),脍(细切)等。关于烹调用具、燃料和食器餐具的。如:杯,刀,硎,薪,牺尊,缶,灶,爵(酒器),鼎,出薪(打柴),磨石等。关于饮食烹调从业者的。如:庖人,庖丁(著名厨师),良庖(好的厨师),族庖(一般的厨师),宰人(厨师)等。关于与烹调和饮食相关的行为和情绪的。如:治庖(治理厨房的工作),食(吃),食(供养),茹,饮,酲(病酒),含哺,鼓腹,醉,饮食(吃喝),餔(吃),上食(进呈饭食)等。

《庄子》中属于居住民俗的,有关于建筑物名称的。如:室,观,堂(公堂、朝堂),城,坛,魏阙(高大的宫阙,象征宫廷),房,宫,都,丽谯(高楼),郭,殿等。关于建筑物各类组成部分名称的。如:楹,栋梁,门,门户,柱,宅,户(亦可指人家),路寝(正寝,古代帝王处理政事的宫室),凿枘,门庭,堂,梁丽(栋梁),郭门,奥(室内西南角),极(屋脊),阿门(侧旁的小门),蓬户,枢(门户的转轴),瓮牖,殿下,殿门等。关于居住处附属设施的。如:樊(篱笆),井,柴栅,埳井,甃(井壁),井干(井栏),垣墙(围墙、院墙),偃(厕所)等。关于居住方式的。如:鹑居(比喻居无定所),尸居(安居无为),巢居等。关于建筑材料的。如:瓦甓,生草,蓬(户),桑(以为枢),瓮(牖),贞干(筑墙用的木条)等。关于建筑方式的。如:筑,环堵(四面围着土墙),茨(用芦苇、茅草盖屋顶)等。

二、《庄子》中关于社会民俗的词语

社会民俗包括家庭家族的民俗、乡里社会的民俗、乡里社会人际交往的民俗、个人生活礼仪的民俗等。《庄子》中属于家族、亲族称谓的民俗词语。如:族(族人),母,子,父母,祖,慈父,孝子,兄,弟,兄弟,父子,父兄,孙,大亲(指父亲),昆弟(兄弟),亲戚,三族(父族、母族、妻族),家人,妇姑(媳与婆,即婆媳),家公(家中的主人),亲父,母弟,嫂,长子,先祖等。属于与家族、亲族相关人员称谓的词语。如:叟(老人),丈人(老人的通称),门隶(家奴),丈夫(男人,成年男性),竖子(童仆),邻(邻居),臣妾(男女家奴),宾者(传达人员)等。

《庄子》中属于家庭生活用具及其组成部分的词语。如:瓢,瓠,筐床(方正而安适的卧具),圈(曲木制成的盂),筐,膏火(照明用的油火),鉴(青铜盆,可盛水照影),镜,匮(柜子),箧(小箱子),缄、縢、扃、鐍(绑东西的绳子和门窗箱柜上用来加锁的部件),囊,拔篲(扫帚),瓮,巾,箧衍(竹箱子),巾笥(覆盖用的织物),褚(囊,袋子),盆,枕,绠(吊水用的绳子),杖,滥(浴器,洗澡盆),盥漱巾栉,筴(即手杖),甕,楼疏(防盗设施),纬萧(用蒿草编织成的箔帘)等。

《庄子》中属于家居生活行为的词语。如:聚(族而谋),盛(盛物),坐,养亲,跽,合堂(共居一堂),养给,跪坐,箕踞(傲慢不逊、非常随便的坐姿),汲,沐,阖户,昼瞑,浴,勃谿(争吵),应门(照管门户),炀(烤火取暖)等。属于家庭伦理的词语。如:孝,孝悌,孝弟(同“孝悌”),人伦,慈孝,慈仁等。属于与家族、亲族生活相关的词语。如:家(家庭),财用,货材,财,氏,姓,名等。

《庄子》中属于乡里社区名称的词语。如:乡,邑,屋,州,闾,乡曲,邻邑,里,乡党,闾里,乡里,丘里,巷,穷闾,阨巷等。属于对同乡里社区人员称谓的词语。如:里人,党人,同乡等。属于乡里社会遵循的规范、准则的词语。如:仁,仁义,礼,礼乐,仪则,(乡党)尚齿,礼义,文(礼乐制度),礼教等。

《庄子》中属于乡里社会人际交往行为的词语。如:送(送别),交游,交(交往),疏(疏远),散(分散、分离),淡(自然平易),甘(甜蜜亲热),亲(亲切),绝(断绝),游(交游),际(交往),凌谇(凌辱责骂),客(门客)等。属于人际交往礼节的词语。如:曲拳(曲身鞠躬),再拜稽首,辞让,避席,再拜,拜,曲要磬折(弯腰鞠躬)等。属于人际交往所用物品的词语。如:币(帛,礼物),苞苴(礼物),竿牍(书信)等。属于人际交往的相关称谓的词语。如:客(客人),友,故人,亲交,徒友(学生及朋友)等。属于人际交往中的避讳用语的词语。如:矢(即屎),衽席(犹床笫,引申为闺房之内及夫妇之间),溲膏(即溺精)等。

《庄子》中属于个人生活仪礼民俗的词语有关于生育民俗的。如:殇子(未成年而亡者),孺子(幼儿),生(生育),生(生子),孕妇,赤子(初生婴儿),儿子(初生婴儿),婴儿,收养等。属于婚姻民俗的。如:处子,时女(即处女),耦(配偶),妻,娶妻,妇人(成年已婚女子的统称),妻子(妻与子),夫,妇(妻子),妇女(女性统称),妾(他称),三族,夫妻,妇姑,媒,妾(自称),先生(妻称夫),妻子(男子配偶),女子(未嫁的女子),妻妾,寡(丧偶)等。属于丧葬民俗的。如:吊(吊丧),号(号丧),哭(哭丧),棺槨,葬(掩埋尸体),翣(棺材的装饰品),侍事(帮助料理丧事),歌(唱丧歌),居丧,处丧,服(丧服),衰絰(丧服),聚偻(棺椁),腞楯(送棺车),墓,送葬,故墓,灵(谥号),卜葬,石槨,含珠(死者口中含珠),发冢(盗掘坟墓),塚,毁(守丧过度悲伤),裙襦(下裳和短袄,指死者所穿衣服),厚葬,棺椁,连璧(殉葬物品),珠玑(殉葬物品),赍送(殉葬物品),葬具(安葬用品),桐棺,椁,丧礼等。

三、《庄子》中关于信仰民俗的词语

信仰民俗包括自然信仰民俗、占卜民俗、禁咒盟誓民俗、巫蛊民俗、祭祀民俗、迷信和俗信民俗。《庄子》中关于自然信仰民俗的词语。如:鲲,鹏,冥灵,大椿,禺强(水神名),社树,河伯(黄河水神),若(北海海神),履、髻、雷霆、鲑蠪、泆阳、罔象、峷、彷徨、委蛇(分别为鬼怪神灵名),夔(山神名、异兽名),神龟等。关于占卜民俗的词语。如:占,吉祥(好的征兆),朕(迹象,预兆),卜,卜筮,吉凶,徵(征兆,迹象),钻(钻龟甲以占卜吉凶),筴(用竹节或蓍草占卜),兆等。关于禁咒盟誓民俗的词语。如:诅盟(誓约),血牲(取牲血为盟),(血牲而)埋,割牲,(割牲而)盟等。关于巫蛊民俗的词语。如:巫祝(专司占卜和祭祀的人),神巫等。

《庄子》中关于祭祀民俗的词语类型和数量较多,属于祭祀活动的词语。如:祭祀,斋(斋戒),斋戒,祭,飨(享神),腊(十二月祭),时祀(按时祭祀)等。属于主持祭祀的人员的词语。如:尸祝,祝宗人,祝等。属于祭祀场所的词语。如:社(祭祀土地神的场所),神丘(社坛),宗庙,社稷(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场所),特室(举行斋戒的屋子),坛,寝庙等。属于祭祀器具和物品的词语。如:樽俎,刍狗(用草扎成的狗,用于祭祀),白茅(祭祀时用作祭品的衬垫),彫俎(有雕饰的祭器),土梗(泥塑偶像),俎豆(祭器)等。属于祭祀食品(祭品)的词语。如:太牢,膍胲(牛胃、牛蹄),牺牛(作牺牲的牛)等。属于祭祀对象的词语。如:社(土地神),先祖等。

《庄子》中关于迷信和俗信民俗的词语。如:占(其梦),见梦(托梦),诊(其梦)(说梦),妖、孽,(阴阳之)患,(阴阳之)气,阴阳,祟(鬼怪出来祸害人),五常(即五行:金、木、水、火、土)等。

四、《庄子》中关于游艺民俗的词语

游艺民俗包括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音乐活动、民间游戏竞技活动、民间体育和养生健体活动。《庄子》具有很高的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价值,其中关于民间口头文学的词语很多。属于民间神话故事的词语。如:鲲,鹏,神人,冥灵,鬼神,崑崙(一作昆仑),堪坏(人面兽身之神),禺强(水神名),龙,河伯,司命(掌管生死之神),履(鬼名),髻(灶神),罔象(水神),夔,神龟,骊龙等。属于民间传说的词语。如:黄帝,颛顼,伏戏氏,西王母,有虞,有虞氏,俞儿(相传为味觉特别灵敏的人),离朱(相传为视力特别好的人),伏牺氏,祝融氏,仙,五帝,有焱氏(即神农氏),伏羲,燧人,神农,伏戏,尾生(传说中守约的典型),有巢氏,蚩尤等。属于民间成语、谚语的。如:医门多疾,劳而无功,野语,“众人重利,廉士重名,贤士尚志,圣人贵精”,“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等。

《庄子》中反映民间歌舞音乐活动的民俗词语较为丰富,属于唱歌的词语。如:唱(相和而)歌,歌诗,(若)歌(若哭),鼓歌,歌,絃歌,歌(焱氏之风),弦歌,歌(商颂)等。属于跳舞的词语。如:(桑林之)舞,儛(通“舞”),羽旄(羽舞和旄舞),(执干而)舞等。属于音乐创作和表演的词语。如:枝策(打拍板),编曲,鼓琴,弦(弹奏乐器),鼓盆(而歌),吹筦等。属于乐器及其制作材料的词语。如:钟鼓,籁(箫),比竹(即排箫),簧鼓,金、石、丝、竹,竽,瑟,建鼓,弦(乐器上用以发音的丝线),琴,筦籥等。属于古乐曲名的词语。如:桑林,经首(咸池乐曲中的一章),折杨、皇荂(古时俚曲名),咸池,九韶,大夏,大章,大濩,大韶,武等。属于古代音乐术语的词语。如:声(乐音),乐(音乐),(经首之)会(音节),六律,五声(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黄钟、大吕,声色(歌舞女色),音声,音律,音(乐音),五音(同五声),律等。

《庄子》中民间游戏竞技活动类词语。如:斗力,博塞(古时棋类游戏,或曰掷骰子游戏),斗鸡,注(赌博时投注),弄丸(又称跳丸),敦剑(剑术比赛),设戏(武术比赛)等。属于民间体育和养生健体活动的词语。如:养生,道引(即导引,古代养生术),吐故、纳新(呼吸导引之术),养形,熊经、鸟申(皆模仿动物动作以健体),蹈水(游泳),游(游泳),潜行(入水而行),没(潜水),学生(学习养生之道),卫生(保身全生,即养生),射(射箭)等。

五、对《庄子》民俗词语的几点认识

第一,与先秦其他诸子著作相比,《庄子》丰富的民俗词语对先秦民俗史研究的文献参考价值是令人惊羡的,难怪有人说《庄子》是“博物志”,还有人说:“说不尽的《庄子》,道不尽的《红楼》。”限于篇幅,以上分类择要列举并没有囊括《庄子》民俗内容的全部。笔者的硕士学位论文《〈庄子〉的民俗学研究》对《庄子》的民俗内容和民俗学价值进行过专题研究,发表的《试论〈庄子〉的民俗观》[1]和《试论〈庄子〉民俗内容的哲学意蕴[2],对《庄子》的民俗思想进行过深入探讨,但是更加全面深入的专题研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展开和更多学者的积极参与。

第二,以上分类列举的《庄子》民俗词语有许多并不只属于某一类,其所包含的内容可能兼属不同类型,例如表示家族、亲族民俗的某些词语又兼表婚姻民俗,表示动植物信仰与神鬼信仰民俗的词语在民间神话故事里也会出现。

第三,零散的民俗词语往往不能完全、细致地展示《庄子》的民俗内容,《庄子》中的许多民俗事象是通过一句话或一段话才能够完整地表现出来。如:“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逍遥游》)这里有古代的行旅习俗和饮食习俗。“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山木》)这里有古代的人际交往和以美食待客的习俗。“不知屠者之一旦鼓臂布草操烟火,而己与豕俱焦也。”(《徐无鬼》)这是古代的一种用火烧而去除猪毛的屠宰习俗。“沈有履。灶有髻。户内之烦壤,雷霆处之;东北方之下者倍阿,鲑跃之;西北方之下者,则泆阳处之。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达生》)这一连串的列举则比较集中和细致地表明了当时的神鬼信仰习俗。因此单个的、孤立的词语无法明确揭示《庄子》的民俗内容及其民俗观点和哲学意蕴,需要结合民俗词语所出现的语境来作整体分析。

第四,《庄子》民俗内容尽管很丰富,但远远没有也不可能全部记录先秦时期不同地区民俗文化的全部内容,因此应该参照同时代或其前后的其他文献,才可全面了解当时的民俗状况。今人晁福林的《先秦民俗史》对先秦民俗有专门的研究,可以重点参看。

第五,虽然《庄子》民俗事象的记载有很多是真实可信的,在其他相关文献中也能找到相对应的材料。但是因为《庄子》作品的性质、文体特点以及虚言甚多的语言表达风格,对其民俗资料的真实性仍需要慎重对待,仔细鉴别,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不可全部当作实录和信史。

最后,庄子作为皖北历史文化名人,代表其思想观点和杰出成就的《庄子》对皖北地域文化乃至淮河流域民俗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至深且远的,书中很多民俗词语所反映的民俗事象至今仍可从皖北文化和淮河文化中找到踪迹,如书中的“熊经”、“鸟申”与现今亳州的五禽戏同属于模仿动物以求健身养生的动作,书中的“吐故”、“纳新”等导引养生之术与宋初亳州人陈抟的胎息内养气功关系也极为密切,书中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的许多现象现在在淮河流域的民俗风情中依然有所传承。因此,考察《庄子》的民俗词语,对我们研究、保护和传承皖北文化以及淮河文化都有着独特的意义。

[1]马启俊.试论《庄子》的民俗观[J].六安师专学报,1999(1):37-42.

[2]马启俊.试论《庄子》民俗内容的哲学意蕴[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6):28-31.

Study on the Folk W ords in Zhuangzi

MA Qi-jun

(College of Culture and Media,West AnhuiUniversity,Luan 237012,Anhui,China)

Zhuangzi is rich in content,which referred to various social life and cultural affairs of Pre-Chin times.There are a lot of folk words in Zhuangzi.The classified list and inspect of these words can help us know more about the folk culture of Pre-Chin times,and about the historical origin of the geographic culture of West Anhuiand the folk culture along the HuaiRiver.

Zhuangzi;folk culture;words;study

K892

A

1007-5348(2014)09-0043-05

(责任编辑:王焰安)

2014-08-10

安徽省教育厅2009年度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省级精品课程《民间文学》”(教高[2009]9号)

马启俊(1965-),男,安徽金寨人,皖西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间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庄子民俗词语
冬季民俗节
容易混淆的词语
民俗中的“牛”
找词语
民俗节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庄子说》(十五)
一枚词语一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