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山西资源转型的现实路径*
2014-04-10康月平
康月平
(同济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092;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51)
山西是一个资源大省,尤其是煤炭资源非常丰富,被称为“煤铁之乡”。但是,长期以来对煤炭资源的高强度、掠夺式开发,使得山西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瓶颈的约束,陷入了“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资源诅咒”怪圈。
一、山西日益严峻的资源状况
山西蕴藏最为丰富的是矿产资源,分布广、种类多、储量丰富。尤其是煤炭资源不仅储量大,而且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地质构造简单,开发条件优越。但是,由于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长期对煤炭等矿产资源的超常开采,使得山西的资源状况日益严峻。
(一)矿产资源储量不足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价值理念和经济模式影响下,人们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把大自然看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库,无度开采和利用自然资源。而矿产资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断地进行开采,它的后备储量就会日益减少,甚至面临枯竭。尽管山西具有煤炭资源优势,但由于长期高强度、粗放式的开采,很多煤矿资源剩余可采量日益减少、连续性较差,部分煤矿存在煤层“蹬空”现象,全省煤矿平均开采年限比服务年限缩短了20%—50%,后备资源大大减少。同样,由于被超常开采,铁矿、铜矿等其他矿产资源的储量也严重不足,甚至日益走向枯竭[1]。
(二)资源浪费严重
煤炭开采的资源浪费程度可通过资源回采率来反映,发达国家的煤炭回采率一般在80%以上,我国平均约为40%。山西的部分大型骨干煤炭企业的回采率可达70%—80%,但数量众多的地方小煤矿的回采率长期只有15%左右,资源浪费程度相当惊人。另外,山西煤系地层中的煤层气、高岭土、硫铁矿、铝钒土等与煤炭伴生的矿产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而是被大量堆积或掩埋。这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同时,很多煤矿企业以销售原煤为主,没有把煤矸石、冶炼矿渣等这些看似无用的废弃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也造成大量资源浪费。
(三)可再生资源破坏严重
水、土地、森林虽然属于可再生资源,但它们的数量是有限的,如果不合理利用,就会造成严重后果。长期大规模的煤炭开采,造成了大面积地面塌陷,不仅严重污染了水资源,而且破坏了地下水系,使得山西原本就贫乏的水资源更趋紧张。地下水系遭到严重破坏,也直接影响了森林植被的生长情况,再加上人们毁林开荒、滥伐林木等行为,使森林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同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自然因素,加上煤炭开采、过度放牧、盲目开荒、工程建设等人为原因,使山西原本严重的水土流失情况更趋于恶化,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二、山西资源转型的特殊意义
日益严峻的资源状况、恶化的生态环境及落后的发展模式,已经越来越成为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实现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有着特殊的意义。
(一)资源转型是山西突破资源约束的内在要求
由于独特的资源禀赋,长期以来山西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资源。在山西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山西经济发展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仍然较大、增长较快,未来发展中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在短期内难以改变。但是,经过几十年的超常开采,山西的煤炭资源储量日益减少,一些矿区的服务年限只能维持20年左右。山西面临的自然资源压力越来越大,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瓶颈的约束。因此,实现资源转型跨越发展,才能摆脱传统的资源依赖,破解山西所面临的资源约束难题。
(二)资源转型是遏制山西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必然要求
自然因素加上长期对矿产资源的超常开采,使山西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开采矿产资源占据了大面积土地、草原和和森林植被,使土地、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森林植被的减少使得一些物种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锐减。矿山开采严重污染和破坏了地下水系,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及人畜用水。山地矿山还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更易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因此,资源转型是山西遏制生态环境恶化、实现绿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三)资源转型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受传统经济体制和科技进步的制约,长期以来山西的经济增长是靠高投资、高能耗、高污染来支撑的,经济发展的粗放型特征非常明显。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方式严重制约了山西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使山西越来越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强烈冲击[2]。如果不加速资源转型,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山西的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难以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和危机。因此,资源转型是推动山西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四)资源转型是确保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的必然选择
能源资源事关一国经济、政治和军事安全,是制约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因素。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越低,就意味着国家能源与经济安全越有保障。我国的石油、天然气储量相对不足,而煤炭资源相对丰富,是目前最可靠的能源资源。山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实现山西资源转型,充分利用和保护资源,推动山西从煤炭大省向能源强省转变,对于确保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山西实现资源转型的现实路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也是山西实现资源转型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加快推进观念创新、科技创新和资源创新,努力探索实现山西资源转型的现实路径。
(一)观念创新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和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一次大的变迁,都是以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为先导的。同样,山西资源转型跨越发展,观念的创新是前提。
第一,加大思想解放力度,增强敢闯敢试意识。山西在实现资源转型的过程中,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逐步摆脱政府依赖、资源依赖的禁锢,摆脱小富即安、守成求稳的束缚。要创新思路,打开视野,跳出山西看山西,跳出眼前看长远,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勇于破解改革难题。要坚决摈弃自我满足、自我封闭的狭隘意识,开阔思路,博采众长,学习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地区成功转型的经验,并结合具体情况,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一条适合山西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的战略转型道路[3]。
第二,转变价值理念,树立科学的资源保护价值观。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影响下,人们以征服者的姿态贪婪地向大自然无度索取自然资源,使有限的自然资源日益紧缺[4]。山西目前所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状况,究其根源,与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不无关系。因此,山西实现资源转型,必须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念,摒弃以人为中心的自私自利思想,增强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正确认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珍惜资源,保护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我们要从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出发,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子孙后代的需求。我们还要增强保护和补偿自然资源的价值观念,大力开发各种新能源,不断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例。
第三,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为代价的。因此,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倡导绿色发展。要把绿色GDP作为未来山西发展的新目标,即山西经济社会的发展要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工具和手段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绿色发展的认识,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在实现资源转型的路径选择上,要制定绿色发展规划,重塑山西绿色经济体系、构筑山西绿色能源体系和建设山西绿色城市。同时,还要倡导绿色消费,培育健康文明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既要追求美好舒适的生活,同时又要崇尚自然、适度消费,尽量节约和保护自然资源。
(二)科技创新
当今时代是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山西应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各个领域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进山西资源型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
第一,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基本原则,把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清洁生产融为一体,它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种善待地球的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能够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能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无疑是山西实现资源转型的基本路径。因此,山西省应以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循环经济试点省为契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循环经济,加大对矿产资源、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要运用高新技术提升煤炭、焦化、电力、冶金等资源型产业的发展能力,延伸产业链,不断提高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要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打造尾气、能量、废弃物、水体四条循环链,不断提高资源的重复利用率。还要建立循环经济激励机制,不断完善循环经济技术体系,积极推动山西工业、农业、园区、产业、社会循环发展,使循环经济真正成为山西基本的经济形态和产业发展模式,成为推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的生力军[5]。
第二,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意味着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通过发展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与资源型经济转型密切相关,它的实质是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能源技术创新等手段,实现产业结构转型、能源利用转型和资源转型。多年来,山西经济增长对煤炭资源的高度依赖,已遭遇资源瓶颈和生态环境的约束,所以要实现资源转型跨越发展,必须以低碳经济作为有力支撑[6]。山西要加大低碳技术研发力度,全面推行“低碳经济”,促进以往高消耗、高投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限制煤炭、焦炭、电力等高能耗企业盲目扩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产能。要加强煤炭、钢铁等传统高能耗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尽可能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要采用新技术不断扩大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加天然气对煤炭和石油的替代。要通过核心低碳技术的研发,促进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广泛应用,促进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应用。
第三,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长期以来,山西的产业结构是过度依赖煤炭资源、以重工业为主的典型的资源型经济结构[7]。其中,第一产业基础薄弱,农业受自然力控制的成分大,效率偏低;第二产业比重偏大,多属于传统低端型,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第三产业份额相对不足,发展缓慢。这种单一化、低级化、重型化的产业结构导致山西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可持续发展能力匮乏。为了实现资源转型跨越发展,必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山西产业结构向新型、多元、合理、高级、稳固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首先,必须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要不断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引导农民增强市场竞争意识,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整体上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其次,要按照以煤为主、以煤兴业、多元发展的思路,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第二产业。要加大研发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用自动化、信息化加快对煤炭、钢铁、电力、冶金、建材等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与结构升级,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8]。在实现煤炭和钢铁产业高效、绿色发展的基础上,要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次,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要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推动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重点发展附加值高、拉动作用大的金融、保险、中介、通讯、信息等服务业,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资源创新
山西作为资源大省,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煤炭资源,而且还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必须深化资源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资源多元发展,大力推进山西资源转型[9]。
第一,大力开发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山西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人称“五千年中国看山西”。可以说,在辽阔的三晋大地上,文化资源的分布纵横南北、贯穿古今、多姿多彩。山西不仅有历史遗迹文化、古建筑文化,更有璀璨的晋商文化、黄河根祖文化、太行吕梁革命根据地文化等等。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是可持续的资源,也是可创新的资源,有着极大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充分利用山西文化资源是摆脱煤炭依赖经济模式、实现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我们要充分认识文化资源的价值和地位,要特别重视文化资源对于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面建设文化强省。其次,我们要选好主攻方向,打造文化品牌。晋商文化是山西最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正日益成为山西文化产业的主打品牌。在实现资源转型的过程中,我们要特别重视弘扬晋商精神,根植晋商文化,使晋商文化成为山西乃至全国的品牌文化,为山西资源转型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同时,我们要依托煤炭文化、汾酒文化、醋文化等山西特色的传统品牌,深挖其文化内涵,通过创意将文化向传统产品渗透,提升产品附加值。另外,还要在原有品牌的基础上,研发、培育、打造新的文化品牌,确保山西文化精品的可持续发展。再次,我们必须加快文化产业对外开放,坚持“走出去”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山西本土文化与省外乃至国际文化的交流,不断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把山西文化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优势。
第二,大力开发旅游资源,打造旅游业强省。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山西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文化遗产,加上大自然鬼斧神工般造就了复杂多变的地质地貌,山川河流形成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色,使得山西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多姿多彩。山西既有引人入胜的自然旅游资源,又有博大精深的人文旅游资源,还有丰富独特的民俗旅游资源。面对自然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我们要加大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力发展旅游业,使山西的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使旅游业成为助推山西资源转型的重要抓手。为此,我们要尽快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资互动机制,搭建对接省外乃至国际资本进入的平台,以大量吸引开发旅游资源的资金投入。一方面,要重视景点建设,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以线路为载体的“食、行、住、游、购、娱”六大要素的配套建设,打造出产业要素齐备的精品线路,并塑造特色鲜明的主题形象。我们还要加快旅游人才培训,提升旅游业整体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同时,还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山西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全方位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把山西打造成为真正的旅游业强省[10]。
第三,实现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众所周知,文化和旅游联系紧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可以提升旅游的品位和内涵,是旅游业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的精神支撑;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可以扩大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是提升文化魅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依托。推动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可以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双赢,是山西摆脱传统资源依赖,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为发展优势、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首先要做好部门间的协调工作,打破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条块分割的行政管理障碍,统筹规划,制定完善合理的文化旅游发展规划。还要把现有的处于分散和相对独立状态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系统优化组合和配置,最大限度地激活文化与旅游资源深度融合的潜能,使其实现互补和利益共享,并形成合力,以增强竞争优势。同时,还要注重创意。要深入挖掘旅游景点的潜力,提升旅游景点的文化层次和文化含量,把具有山西特色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格渗透到旅游要素中,打造出融历史感与时代美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品牌,并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把文化旅游项目更好地推向市场。
当然,山西实现资源转型跨越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还需要人才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等等。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先行先试、锐意突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可持续发展,就可以推进山西资源型经济早日成功转型。
[参考文献]
[1] 高保全.资源型地区政府生态责任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1:73-78.
[2] 王晓梅.有关山西煤炭资源转型的探讨[J].科学之友,2013(12):114.
[3] 王建军.科学推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J].理论探索,2010(6):8-10.
[4] 王 岑,郭育丰.从生态伦理看人与自然关系的构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11):73-79.
[5] 刘 晔.循环经济山西转型发展的基本路径[J].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1):14-15.
[6] 焦有梅,张艳鹏.低碳经济时代的山西转型跨越发展[J].能源与节能,2011(4):23-25.
[7] 李宝卿.山西能源节能产业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J].能源与节能,2011(2):3-5.
[8] 卢建明.山西转型发展的现实路径[J].理论探索,2011(3):88-90.
[9] 李中元.资源整合是山西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J].前进,2010(11):14-16.
[10] 李志强,容和平.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