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高校图书馆古籍版本鉴定工作的新设想

2014-04-10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古籍检索图书馆

付 莉

(天津师范大学图书馆,天津300387)

我国拥有灿烂悠久的历史,古人重视文化传播和传承,为后代留下了体量巨大的典籍史册,这无疑是研究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藏。宋代以后,雕版印刷和造纸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存世的古籍数量相当可观。建国以来,高校图书馆作为书籍资料的重要典藏单位,收藏了大量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古籍。北大、清华、南京、南开、北师大等高校图书馆,在诸多专家的不懈努力之下,积累了丰富的馆藏资源,也相继建立了可供读者查询的目录信息,这为其他收藏单位的古籍版本鉴定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借鉴依据。

由于关系着古籍的文献和文物价值,更决定了古籍的定级、保护等后续问题,版本的判定历来都是古籍编目整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版本鉴定的准确程度不仅可以衡量一个古籍收藏单位技术水平,更与高校文史学科科研发展息息相关。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最大的特点就是与科研项目和教学团队紧密合作。同样,高校馆收藏古籍的目的,更多的应该偏向于助力教学和科研,为他们提供可靠准确的古籍版本信息,而不是单纯的保管。近年来,随着学术向基础研究的回归,很多学者更加热衷于对古籍本身进行探索。由于古籍版本的优劣、特点往往折射出一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水平,所以很多研究者都对此感兴趣。这无疑对高校图书馆的古籍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将古籍版本及其相关知识了解清楚。

然而,目前仍有很多高校图书馆,尤其是一些普通高校馆,由于缺乏版本鉴定的专业人员和技术,没有建立自己的古籍目录,无法为科研人员提供帮助。鉴别版本是一项需要长期、反复经验积累的技术工作。很多版本专家说,提高古籍版本鉴定技术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看多实践,在反复的摸爬滚打中培养敏锐的感觉,磨练基本功。普通高校图书馆,需要鉴定的古籍数量浩繁,而很多从事古籍工作的人都是刚刚接触这项技术的年轻馆员,他们虽然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但实践经验十分有限,工作中势必存在着断代模糊、版本混乱,甚至以次充好、张冠李戴等情况。值得庆幸的是,现代的通讯技术和检索手段,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古籍工作者自身存在的缺陷。作为一名年轻的古籍工作人员,我充分体会到了现代数字技术为版本鉴定带来的便利,下面就将自己从事古籍鉴定工作以来的一点经验和设想形诸文字,以求教于方家。

1 数字技术为传统古籍版本鉴定带来便利

传统意义上,鉴定一部古籍的版本,需要将书籍本身可以被观察到的能够作为鉴定依据的所有材料,包括牌记、序跋、行款、字体、墨色、纸张、作者、刻工等所有信息进行逐一的辨识,必要时还需查阅各种地方志、书目、作者生平记录等参考资料,再将这些信息结合统一起来,而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方法准确性虽然高,但耗费时间较长,而且需要人员长期的知识积累。

1.1 电子目录与古籍版本鉴定

利用现有目录成果鉴定版本是版本鉴定的基本方法之一。①杜泽逊.文献学概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1:161这也是我们目前常用的一种古籍鉴定方式。自古,我国学者对于利用目录工具治学非常重视。宋时,尤袤《遂初堂书目》、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已开始著录版本信息。著名的版本专家严佐之说过“历代书目是鉴定版本的重要工具”。①严佐之.古籍版本学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45前辈学者对于重要的书目往往如数家珍,年轻一代却缺少这种扎实的基本功。但是我们今天拥有丰富的电子检索工具,可以对古籍版本进行全面迅速的搜索。

近年来,馆藏古籍丰富的大型图书馆大多拥有较为完备的版本鉴定成果,并将这些资源整合,建立专门的目录信息数据库,用户无论置身何地都可以自由享用。这无疑为高校图书馆古籍版本鉴定工作带来了便利。当对某书的版本存在疑惑时,最简便的方法就是数据库内的古籍信息,通过对比古籍的一些基本项目来进行版本判别。目前,我们工作中使用最为频繁古籍书目数据库有包括: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http://opac.nlc.gov.cn/F)、上海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http://search.library.sh.cn/guji/)等。这些数据库的特点是古籍藏量巨大、数字化程度高、著录规范,版本鉴定准确度相对较高,参考性强。进入查询系统,输入检索词即可获得相关书目,点击需要查看的书名便会看到该书的详细著录情况,包括书名、责任者、版本项、出版项、载体形态项、行款版式等。例如,在国图查询系统输入“龙威秘书”,即可得到条相关信息;若检索结果数量过多,还可以通过限定作者、出版时间等条件,缩小数量;且详细著录情况中还会告知用户丛编项,用户可以结合《中国丛书综录》等工具书,使得古籍版本的鉴定更加准确。而上海图书馆的检索结果中还增加了边框尺寸等信息其行款版式的著录,进一步增加了版本间的可比性。

1.2 电子书影与古籍版本鉴定

成熟的电子目录为高校古籍版本鉴定工作带来了便利,然而这还不足以保证版本鉴定的准确。与现代图书不同,古籍往往年代久远,有的书破损相当严重,甚至无头也无尾,更谈不上有牌记和序跋,即使可以从观察到的行款、字体、纸张情况与现有的电子目录进行对照,要鉴定其版本,难度仍然较大。明清以来,人们热衷于不断的将流行度广、刻印精良的古籍进行翻刻、重刻。目前存世的翻刻宋版、元版书数不胜数,这些“克隆版”与原书有着惊人的相似度,如果仅仅单纯依靠感性认识,或简单进行电子目录统计项的对比,很难发现两者的区别。这就很容易给鉴定者造成误判,将翻刻版误认为是原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电子书影被广泛运用于古籍版本鉴定中。“书影是指古籍零星书页版式的汇集”。②乔敏,张华艳.古籍普查中版本鉴定新思路[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2,(2):110-112目前,很多古籍目录数据库中都提供书影,即从古籍中选取能够证明版本信息,或在版式和内容上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书页,为他们进行拍照,并作为一项重要的统计项目向读者开放。其中比较有代表性,也是工作中最常使用的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牵头主持,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图书馆,共同建设的“学苑汲古——高校古文献资源库”(http://rbsc.calis.edu.cn:8086/aopac/jsp/indexXyjg.jsp)。资源库内容不仅包括各参建馆所藏古文献资源的书目记录,而且还配有部分相应的书影或全文图像。目前,这个数据库已汇集了国内24所高校图书馆藏古籍元数据60余万条、书影20余万幅,电子图书近10万册。例如检索《龙威秘书》,可以得到北大、清华等15所高校馆的古籍书影信息。与之相类似的还有中华古籍善本国际联合书目(http://res4.nlc.gov.cn/home/index.trs?channelid=630)、台湾古籍影像检索系统(http://rarebook.ncl.edu.tw/rbook.cgi/store/frameset.htm)等。此外,搜狗、谷歌等搜索引擎中也收录了很多电子书影,也可以作为古籍版本鉴定的参考。书影在鉴别版本过程中提供的直观比较效果,是版本目录所无法比拟的。正如前文提到的残缺、翻刻问题,即使描述最详细的版本著录,有时也只能为鉴定者提供想象,而不能完全解决的疑问。而电子书影,与以往出版的书影书相比,极大的提高了检索的速度和广度。

2 数字视域下高校古籍版本鉴定的新设想

数字技术的发展为信息检索和共享提供了便捷。对于古籍版本鉴定来说,在完善版本目录和建立书影库的基础上,版本鉴定成果得到整合与共享,用户可以时时处处方便的得到需要的古籍版本信息。与公共图书馆不同,高校图书馆面对的读者更加专业,他们与科研教学的关系更加紧密。因此,目前正在使用的一些古籍电子目录资源无法完全满足高校读者的需要。在对关注古籍资源的高校读者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一个版本鉴定的结果,他们更注重版本的特点、鉴定的依据,这些特点和依据很可能成为他们教学和科研活动的生动素材。因此,经过思考,笔者对高校古籍版本鉴定和电子目录数据库建立进行了一些大胆的设想。

2.1 注重鉴定过程,突出古籍个性特点和时代风貌

从我们目前使用的很多电子目录来看,有些凸显古籍个性和时代风貌的信息,如印鉴、字体、避讳字等往往被忽略。高校古籍数据恰恰应该重视这些细节之处,并把这些信息制作书影,以链接的形式附加在版本信息栏中,提供给读者。为了使版本鉴定过程更加透明,古籍工作者应根据上述信息为每一种古籍撰写鉴定依据。《四库全书》在收录典籍过程中,会为每种书撰写提要,而遗憾之处就是其中没有涉及版本信息。撰写鉴定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憾,也是提升古籍工作人员能力技术的手段,体现其工作价值。

在版本鉴别工作中,我们还常常遇到书商作伪的情况,如撕掉牌记或序跋,以晚充早;或伪造目录页,以残充全。这些也是古籍极富个性特色的地方,古籍工作者应当保留此类书影证据。

2.2 版本信息链接

古籍工作者常常要使用很多工具书、查询很多资料来保证版本的正确性。这个过程,对于版本研究者来说是很有帮助的。所以,我们可以把一些版本信息以链接或弹出窗口形式进行演示。例如……介绍一个作者,读者可以通过光标的移动,在同一界面看到词汇在《辞海》中的解释,看到作者在《四库全书》中的点滴事迹。这不仅使我们的鉴定结果更具权威性,也极大的方便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查询时间,也更加加深了对这种古籍的认识。

2.3 任意检索词,显示对比结果

目前,很多购物网站都为用户提供商品对比服务,即用户可以选择几种商品,并在同一界面中对比产品的各项指标。我们高校古籍版本数据库也可以效仿此法。读者根据其需要输入任何检索词,并将数种检索条目进行对比,在同一界面上显示出各项对比数据的信息。例如,读者需要了解康熙刻本的风格,即可以将几种康熙间刊刻的古籍进行对比,包括书影、行款等所有信息。读者也可以通过查询一个避讳字,找到拥有这个避讳字的所有古籍,并对他们进行多本同时比对。

3 结语

数字技术为高校图书馆古籍版本鉴定工作注入了活力。依靠个人经验和感性认识做鉴定的模式将逐渐淡化,版本鉴定不再是只能意会的神秘技艺,而演变为细致全面的古籍版本信息档案系统,并形成可以充分借助各种资料和工具进行科学比较的标准化流程,从而使得版本鉴定走向明朗化,有操作性强的规律可循。

需指出的是,笔者提倡使用新的工具和方法,但决非否定传统基本功在版本鉴定中的作用。然而网络时代电子资源检索之速度,胜过纸本检索千万倍,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果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电子资源,过去很难检索到或需要很长时间翻阅资料查询的信息,读者可以很快很容易得到。因而笔者以为,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并积极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古籍版本鉴定工作完全可能超越前人。

〔1〕董运来.数字时代古籍版本鉴定方法的新拓展[J].图书馆论坛,2007,(6):40-42

〔2〕萨枝新.感性认识与古籍版本鉴定[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0,(2):133-134

〔3〕陈智超.古籍鉴别的几个问题-以文献内容为中心[J].中国典籍与文化,2011,(2):126-130

猜你喜欢

古籍检索图书馆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关于版本学的问答——《古籍善本》修订重版说明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关于古籍保护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图书馆
我是古籍修复师
飞跃图书馆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去图书馆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