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中国图书馆现代化问题的思考

2014-04-10章春野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现代化图书馆

章春野

(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图书馆,上海200433)

关于图书馆现代化的问题,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提出来了,并且一直是图书馆界努力实现的目标。但是,相比较起图书馆实践方面的努力,理论界对图书馆现代化问题的研究却比较少。图书馆的现代化似乎是一个人人皆知、不言自明的目标。事实上,我们图书馆实践上出现的“重硬件、轻软件”、“重建筑、轻服务”、乃至人文精神丧失、核心价值观丢弃等等问题,都或多或少与片面、狭隘的图书馆现代化理念有着密切的关联。图书馆现代化方面诸多基本问题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在有些问题上甚至还存在着误区,这对图书馆的现代化进程是极其不利的。因此,有必要对图书馆现代化方面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研究,以期澄明图书馆现代化的真实含义。

1 正本清源,正确理解现代化概念

图书馆现代化是整个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现代”(Modern)一词发明于1585年,是个形容词,意思是新近的、时髦的。现代化(Modernization)一词来源于“现代”,其基本意义是对现代化社会存在的一切进行全面的改造和更新,它具有动态的过程性,正如吉尔伯特·罗兹曼所说:“现代化,指的是从一个以农业为基础的人均收入很低的社会,走向着重利用科学技术的都市化和工业化社会的这样一种巨大转变。”因此,“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最剧烈、最深远,并且显然是无可避免的一场社会变革。”[1]在这里罗兹曼着重强调的现代化是个动态过程。现代化研究的又一权威人士塞缪尔·亨廷顿对现代化的理解如下:“现代化是将人类及这个世界的安全、发展和完善,作为人类努力的目标和规范的尺度。现代化意指社会有能力发展起一种制度结构,它能适应不断变化的挑战和需求”。他写道:“现代化包括工业化、城市化,以及识字率、教育水平、富裕程度、社会动员程度的提高和更复杂的、更多样化的职业结构。”[2]1993 年,A.R.德塞认为:“现代化的目的在于把握、评估和量化人类社会发生的巨大量变和深刻质变及其合理分界点的判断。这些巨大量变和深刻质变开创了人类历史的一个新时代。通过现代化,人类将进化到一个理性阶段的新水平,使其社会环境建立在富足的和合理的基础之上。”[3]这些定义从不同角度、不同领域分别强调了现代化现象中各个不同方面。

从国内外对于现代化的阐释看,现代化是一个多角度的概念,有的学者从起源的角度、性质的角度、历史进程的角度,对现代化概念加以阐释,并且从“现代化不是什么”这一否定命题中与工业化和经济增长、近代化、西方化等加以辩析,提出了“现代化是对一种世界性社会现象的理论概括”[4]。现代化是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的实践活动,诸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个人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等等;而现代化概念中又包括了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世俗化、理性化等等内涵,因此,现代化理论所涉及到的内容十分丰富。一般认为,现代化不是一个终极目标概念,而是一个历史范畴,同时也是一个连续发展、没有终点的系统过程,是一个过程概念。要完整地把握现代化的确切涵义,必须从现代化的物质、制度和精神三个层面来加以考察。

总体而言,现代化是一个综合的、多层次的、动态的概念,是连续系列的变化过程,是包括社会经济技术各个层面的同步变革过程。社会整体的现代化直接表现为由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进步性历史变迁,在这个意义上说,现代化具有三层含义:现代化是一种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过程,具有趋势性或不可逆性;现代化是一种现代社会的水平或状态,是一种落后国家追求的目标;现代化作为一种目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现代化是人类从工业革命开始的经济社会不断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过程。

作为社会文化机构的图书馆,与社会保持着密不可分的紧密联系。从其整个发展历史过程看,它总是随着社会进步发展的步伐不断向前进化。现代图书馆尤其在社会结构中有着独特的地位与作用。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进程,社会对于知识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对知识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这些都推动着图书馆去顺应社会现代化的进程而不断实现自身的现代化。而图书馆则以其独特的社会分工优势发挥其社会功能,促进着社会的进步与和谐发展。作为社会现代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现代化的产生离不开社会的现代化;同时,它又是社会现代化的有力推手之一,是国家现代化在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现代化的催化剂和保障力量。特别是对现代化后发型国家而言,图书馆现代化对于国家现代化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意义,毕竟,图书馆是一个国家精神财富的宝库。套用一般现代化理论,图书馆现代化也具有三层含义:图书馆现代化是一种从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变革的过程,具有趋势性或不可逆性;图书馆现代化是一种现代的水平或状态,是一种落后图书馆追求的目标;现代化作为一种目标,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图书馆现代化是社会从公共图书馆(以1850年英国通过公共图书馆立法为标志)确立之后开始的图书馆整体不断向更高阶段的发展过程。

把图书馆现代化看作是一个历史概念、过程概念、动态概念、复合概念,有利于我们在理论与实践上避免以两种错误认识:

一是把图书馆现代化简单等同于图书馆硬件方面的现代化。在图书馆学的大量著作中,都把图书馆现代化问题放在计算机管理、自动化等章节,或者直接用计算机化、自动化乃至智能化代替对图书馆现代化的表述,这是典型的将图书馆现代化简单等同于图书馆的技术化。这种观点认为,只要及时、大量引进现代的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于图书馆业务和管理,用现代科学将图书馆手段、设备武装起来,就必然能提高图书馆效率、图书馆质量,自然也就实现了图书馆的现代化。还有一些同志把图书馆的建筑、设施设备的先进简单等同于现代化,殊不知这些物质外在条件固然重要,但是,绝不是现代化的全部。如果这些物质外在条件的改善就是现代化,只要简单加大经费投入就可以实现。按照现代化的理论观点,虽然把现代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引入图书馆、运用到业务全过程中,实现图书馆手段与设备的现代化是图书馆现代化历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但是,这仅仅是图书馆现代化的一个方面,而且是外在的方面。图书馆的现代化,最终是着眼于办馆理念、服务质量和水平的全面提升,而服务质量和水平,归根结底是掌握在人——图书馆员手上。事实上,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是人的现代化。作为保存、传播人类知识信息等精神财富的图书馆,肩负着以先进文化培育现代化人才的重任;“人的现代化既是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必然结果,又是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和深层动因”[5];而社会现代化则又促使图书馆现代化的实现与发展。人的现代化是图书馆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出发点与核心内容,又是图书馆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的最终目的,所以,现代化必然是“先化人后化物”。从这个意义上说,图书馆一方面为社会培育现代化的人做贡献,另一方面,图书馆现代化本身,首先也要求图书馆的所有从业人员的现代化。没有图书馆员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图书馆的现代化。因此,必须首先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员,有现代化的服务意识和理念,有人本关怀的馆员,才能真正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其次,就是能够把各种要素有机集成在一起,共同为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而努力的制度和体系。所以光靠图书馆建筑、设备、技术手段的现代化并不能使图书馆获得真正的成效,当然也不可能达到真正的图书馆现代化。如果将二者等同起来,并运用于实践,其后果必然导致馆员主导作用的削弱甚至使馆员被各种机器设备取而代之,进而使读者在一个缺乏人文气息的环境中,逐渐远离图书馆,使图书馆的生存与发展产生危机。

二是把图书馆的现代化静止化、孤立化。诚如前文所述,图书馆现代化不是一个终极目标,也不是一个可以“单科独进”的系统。把图书馆现代化看作是图书馆改革与发展的终级目标,是静止不变的,是极其错误的;只从图书馆本身的发展看待图书馆现代化的问题,无视人的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与图书馆现代化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及相互作用,也是认识上的误区。我们认为,图书馆现代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不是一个静止不变的终级目标,绝不能认为达到了某种水平就是实现了图书馆发展的现代化,而不再继续前进。图书馆现代化,就是以符合时代需要的图书馆观念为指导,采用最新图书馆技术,实施最佳图书馆服务,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断提供知识信息资源并促使自身不断完善的过程。作为社会文化机构存在的图书馆,从来就不是独立于社会环境而能单独发展的。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的发展,不仅决定了图书馆的存在,更是从各个方面制约和影响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从图书馆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之间的关系看,图书馆现代化的实践活动必然是与社会的变革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2 抽丝剥茧,揭示图书馆现代化的内涵

图书馆现代化是当代图书馆改革、发展的方向与目标,也是一项变革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它的兴起与发展,顺应当今世界科技进步、社会变迁与革新以及图书馆体系本身由于知识信息的增长、人民大众获取知识信息需求的提高而要求其现代化的必然结果。图书馆现代化始于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漫延于世界各国,现今正是方兴未艾之时。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图书馆也正面临着实体图书馆向数字图书馆、虚拟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我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一历史性的重要决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这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机遇,也是推进我国图书馆现代化进程的良机。

中国图书馆的现代化是属于比较典型的后发型现代化进程。尽管我们在上个世纪之初就开始学习、引进近代意义上的图书馆,并且在图书馆发展史上产生过持续十来年的“新图书馆运动”,但是,“新图书馆运动”的意义在于对西方先进的“图书馆”的引进、学习和确立,而真正对于图书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活动还是改革开放之后近三十多年的事情。这主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搞活经济、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方针政策导引下,特别是1983年图书馆开始进入体制改革以来,才开始进行一些理论探索与实践摸索的。目前,关于我国图书馆现代化的研究还处在比较落后的状态,一方面,专门的理论研究比较少,成果分散;另一面,对图书馆现代化的研究还是则重于技术设备手段的方面,鲜有对图书馆现代化问题的整体、全面的研究。而与理论上的窘境相比,实践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的推进,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各地、各类型图书馆的条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一座座美轮美奂的图书馆建立了起来,几乎每一个有条件的馆都引进、采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但是,我们并不能就此判断说中国图书馆已经现代化了。事实上,我们许多现代的图书馆只是具有了现代化的外形,但是,却缺乏现代化的内涵。图书馆现代化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我们只有直觉判断而没有坚实的理论阐述。理论上的不完善、不系统乃至缺位是难以指导中国图书馆现代化实践的,也会造成实践上的盲目性。从上述现状出发,必须加强对图书馆现代化的理论的研究,尽快建立起理论体系。由于我们理论研究的不足,当前我们仍需从图书馆现代化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研究入手,逐步推开、逐步深入:

一是要加强对图书馆现代化的概念的研究。与所有问题的研究一样,图书馆现代化的概念也是理论研究最基本的切入点和首要任务。中国图书馆学界迄今为止还未对图书馆现代化概念本身形成科学的认识,对其概念的界定基本上处于描述性的阶段。由于研究不力,使得我们对图书馆现代化的概念还是直觉的、笼统的、模糊的,由此导致对现代图书馆理论中围绕着基本概念而形成的一系列概念组合,诸如图书馆精神、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图书馆人文精神等,也是浮于表面而不够深刻、众说纷纭而不够统一,难以定论。而没有基本概念以及围绕着基本概念的系列概念组合的明晰界定,理论的构架也就失去了基础。

二是要明确图书馆现代化的内容。图书馆现代化的内容究竟包括哪几部分,各部分之间有何关系、怎样协调进行、有无先后与主次之分等问题都必须加以澄清。依笔者之见,构建图书馆现代化的内容体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图书馆观念现代化。观念不仅是现实的反映,而且对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具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改变陈旧落后的图书馆观,树立先进的现代图书馆观,诸如现代的信息资源观、服务观以及“读者第一、服务至上”观、人文观等,对于图书馆的改革与发展至关重要。现代图书馆观的树立,一是要摒弃传统图书馆中不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新技术革命时代需要以及阻碍现代图书馆进行、改革与发展的旧思想、旧方式;第二,努力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图书馆思想体系。图书馆观念的转变,不仅仅是图书馆行政领导部门的事情,更是图书馆决策与行为的执行者——图书馆馆员的主要任务,图书馆人才队伍的现代化,是图书馆现代化的关键问题。第三,建立现代的图书馆制度。具体包括改革图书馆体制,如办馆体制、领导体制、管理体制、业务体制与服务体制等;优化图书馆结构,如合理的公共图书馆、专业图书馆、大学图书馆与少儿图书馆相互沟通的结构体系及完善的规模群体结构体系等;强化图书馆法治等方面。第四,采取现代图书馆手段、实施现代图书馆服务。图书馆手段的现代化是图书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提高图书馆质量与图书馆效率的根本保证。近几年来,我国图书馆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方面成效显著,数字资源使用已经普及,各类型图书馆绝大多数实现了计算机管理、网络化传输,但是,整体发展还不均衡,水平参差不齐。图书馆服务现代化则是现代图书馆与现代社会活动紧密结合的纽带与桥梁,是图书馆真正发挥为社会发展服务、推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功能的核心。

三是认清图书馆现代化的特性。图书馆作为一个社会文化机构,其生存、发展的土壤是社会知识文化环境。图书馆现代化既是图书馆发展的内在要求,当然也是社会知识文化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与社会大环境的各方面现代化进程比较起来,图书馆的现代化有其独特的方面。认清这些特性,可以使我们能更清醒地研究图书馆现代化,更合理地推动图书馆现代化进程。与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方面现代化的先导性、基础性、驱动性、决定性特征不同,图书馆的现代化具有比较明显的依附性和滞后性。图书馆现代化的依附性,是指图书馆在社会中处于一个边缘的结构,它对社会的中心结构(政治、经济、文化)具有依附性,即换句话说,政治、经济、文化对图书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没在社会各个主要层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现代化,单纯图书馆的全面、充分的增大与发展是不可能的,社会各主要方面达到较高的现代化程度是图书馆实现较高程度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图书馆现代化离不开社会主要构成要素的现代化,因为图书馆本身所能决定的也不是图书馆本身所能解决的。图书馆的许多问题都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的支持。图书馆的现代化是建立在现代化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教育科技制度之上的。我们不可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现代化之外去追求图书馆的全面现代化。同时,政治制度、经济体制和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作为一个整合机制,对图书馆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就有很大的作用。从政治对图书馆的决定性作用和整合作用可以看出图书馆现代化对政治经济文化等具有很强的依附性,图书馆的现代化不能摆脱这样的制约,或者说是外部的推动力而取得“单科独进”式的飞跃发展。与图书馆现代化依附性特征紧密相关的是图书馆现代化的滞后性。由于受到政治制度、行政制度、行政机构和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整合作用,图书馆的发展往往是要等待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复苏、科技的起步、教育兴起以及文化的复兴之后才可能进入发展的良性轨道。图书馆事业不可能脱离、超越上述这些制约因素而取得优先发展。

四是建立图书馆现代化推进的中长期目标。尽管图书馆现代化不是一个终极目标,但是,在实践操作上还是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中长期规划,明确阶段性发展目标。目标不是虚幻的、笼统的,而是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在科学的现代化理论指导之下,尽可能地加以具体化、定量化、指标化。没有具体、科学的指标体系,图书馆现代化就失去了衡量、检验的标准,使图书馆现代化实践难以操作、提高。图书馆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应以图书馆现代化的“软件”与“硬件”两方面分层次、分区域、分期限去构建。具体包括信息资源总量、读者到馆率、座位比、人均书刊比、服务品种、服务满意度、开放时间、开放条件、规章制度以及馆员学历、研究水平、培训状况等等。制定科学的图书馆现代化指标体系,则能明确各地区、各系统实施图书馆现代化的任务及近远期目标,减少其盲目性与无效性,提高其效率与质量。当然,图书馆的指标体系必须动态更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图书馆现代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不是有一个预设目标终点线。随着外部环境、内部要求的变化,指标体系必须具有开放性、动态性,不断向着更为合乎趋势、合乎需求、合乎人性的合理方向进行动态修正。建立图书馆现代化推进的中长期目标也是当前图书馆理论研究中所必须下大力气加以研究的重要课题。

3 知易行难,努力探索图书馆现代化的途径

现代化发源于西方,其他文明的现代化始于对西方现代化的引进和吸收。关于现代化是全盘西化还是保持民族性、独特性的问题,在现代化理论上存在很大的争议。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各国的态度也是大相径庭。在经过几十年的理论探讨和实际探索后,那种放弃民族传统、忽略本国实际的现代化努力都证明是不成功的。就现代化而言,中国属于后发型国家,这在我国图书馆领域也是如此。中国的近现代图书馆从内容到形式基本上都是从国外引进来的,学习模仿来的,甚至是照搬过来的。[6]因此,今天我国要实现图书馆现代化,是继续坚持学习、引进、照搬的道路,还是坚持民族性、独特性的路线,这就形成了现代化的途径选择问题。

在图书馆学界,的确存在着把图书馆现代化简单等同于西方化的倾向。这种观点认为,图书馆现代化就是向西方学习、采纳西方的图书馆方式与管理体制、力争赶上或达到西方的图书馆发展水平。但是,在另一方面,我们又可以听到一味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优越性的论调,在这些人看来,现代图书馆的一切要素都可以从古代藏书楼找到源头,似乎现今的图书馆只不过是中国古代藏书楼的合理演化的结果。这两种观点都是比较极端的,而在实际的选择上,如何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这就涉及到是“西体中用”还是“中体西用”的问题。解决谁为“体”,谁为“用”,必须从本质上、源头上去认真研究现代图书馆的起源、发展、本质、规律。这其中的研究课题相当多,比如:中国古代藏书楼是不是现代图书馆的逻辑起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古代藏书楼是否能自然进化到现代图书馆?现代图书馆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现代图书馆的本质、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的社会文化价值;作为社会分工的图书馆与社会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到底如何等等。只有以现代化的眼光来重新梳理、审视图书馆的基本问题,我们才能得出图书馆现代化的根本点在哪里、本质在哪里、努力方向在哪里等结论。

冷静地面对西方现代化的图书馆,客观地审视我国古代的图书馆传统,恐怕是我们在研究中国图书馆现代化问题时应该采取的合理态度。所谓冷静地面对,就是必须学习、引进、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图书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图书馆现代化的成功经验,也要避免其他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已经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更要认真细致地研究如何与中国特定的国情、特定的传统相结合的问题。各国现代化进程的实践告诉我们,异质文化的学习、引进、借鉴过程,总是伴随着文化的冲突、抵牾,必然存在一个痛苦的消化、吸收、融通的过程;而所谓客观审视,就是要对我们悠久的藏书文化、读书传统做客观公正的反省。中国长达3000年的藏书文化历史,既可引以为傲,同时,这个传统给中国图书馆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沉重的束缚、桎梏也需要我们去一一甄别、剔除。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图书馆的现代化之路应该首先从对传统的藏书楼文化的认识、批判开始。批判、扬弃、超越传统藏书文化的过程同时也是获得现代性、重建中国图书馆的现代精神内涵的过程。

图书馆现代化是当今世界图书馆发展的一大趋势,也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所以,切实加强图书馆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不仅是图书馆理论工作者的义不容辞责任,也是图书馆实践的深层需求。在我们从事这项研究时,可以借鉴一般现代化理论。图书馆现代化概念的提出本身便是受现代化理论影响的结果,因此,中国图书馆现代化完全可以以现代化理论为指导。现代化理论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已经相当成熟,我国要实施图书馆的现代化首先必须借鉴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包括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现代化的一般途径、现代化的价值观等等。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图书馆的实际加强对我国图书馆现代化理论的研究,形成适合与图书馆发展规律的图书馆现代化理论,用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本文只是试图就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界在图书馆现代化理论研究上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探索,既希望能带动更多、更全、更深入的研究。

〔1〕[美]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3

〔2〕[美]塞缪尔·亨廷顿.周琪,等,译.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1996)[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59

〔3〕[印]A.R.德赛.重新评价“现代化概念”[A].王红生,译.[美]亨廷顿,等.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26

〔4〕张静.关于现代化的概念[J].社会学研究,1990(5)

〔5〕[美]阿列克斯·英克尔斯,戴维·H·史密斯.从传统人到现代人[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455

〔6〕章春野.论图书馆现代化的文化意蕴[J].图书馆建设,2011(7)

猜你喜欢

现代化图书馆
边疆治理现代化
图书馆
时间重叠的图书馆
图书馆
飞跃图书馆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去图书馆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