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国时期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

2014-04-10超,江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10期
关键词:规约图书馆员馆员

昌 超,江 山

合肥学院图书馆,安徽合肥,230601

1 国外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相关理论的引入与传播

近代的图书馆事业以欧美国家较为先进,民国时期,随着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国外关于图书馆馆员素养的相关理论也不断地被译介过来,成为影响中国的重要理论。

早在1925年,孔敏中就译介了美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鲍士伟的《图书馆馆员为智慧上的外科医家》[1]。在这篇文章中,鲍士伟对图书馆员的工作性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将图书馆员比喻成“智慧上”的外科医生。众所周知,鲍士伟博士对中国的图书馆界产生过重要影响,其理论也备受关注。因此,其关于图书馆员的相关论述对中国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1931年,于震寰翻译了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馆员立身准则》一文。关于图书馆员的素养,该文认为,首先,“对馆尽其忠诚为所有职员最先之义务。”至于何谓“忠诚”,文中作了具体解释:“忠诚一部分包含个人对图书馆之消没。在馆外批评图书馆或图书馆馆长,以及越图书馆之权而指摘馆员之工作,此种自我主义之表现,皆为不忠诚之例证。至对于负专责者所贡献之建设的批评,则不应认为不忠诚,而须加以奖励。”其次,“馆员间之诸种关系,在馆舍中应不挟成见彼此亲睦。”最后,“职员在图书馆内不得讨论私事,在办公时间内不得从事私事。”[2]1933年,沈培凤翻译了美国墨克非女士的《图书馆员之人格》一文。墨克非认为,图书馆员应该具备五种修养,即对于书籍的情感与爱好;有管理图书的专才;有组织及管理才干;对于公众有正当的态度;对于个人的工作有信心[3]。

作为特殊的文化机构,图书馆同时也承担着社会教育的职责。1934年,戴子钦翻译了鲍尔曼的《图书馆员为教育者辨——华盛顿图书馆之教育工作》。该文就图书馆员在承担社会教育时,对图书馆员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作了详细的阐述。例如,作为为儿童服务的图书馆员,要了解书籍和儿童的阅读心理,能够培养儿童的读书习惯以及选择图书的能力,拓展儿童的眼界。在谈到图书馆员在儿童教育中所起的作用时,鲍尔曼写道:“所有供给儿童阅读的书,均经有训练的儿童图书馆员审慎选择,而教师、父母、及儿童本身,对此馆员,都是十分信仰的。”[4]这句话客观地反映了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还是很高的。

为了从道德层面对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作出相应的规范,美国图书馆协会职业道德规约委员会于1938年12月拟定了《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约》(以下简称《规约》)并予以颁布。该《规约》共6章28条。第一章为《总则》,对《规约》制定的宗旨作了明确的界定。这一点在第1条与第3条都作了具体的交待。第1条规定:“凡从事于图书馆业者,对直属之主管机关,对全体阅者,对图书馆本体,并对同馆馆员,同业同工,对一般社会,均负有行为上根本道德之义务。”第3条则规定:“本规约仅列举图书馆专门人员道德行为之原则,并非特殊权益之公布,更非特殊环境下所适用之行为。”[5]从第二章至第六章的内容依次是:馆员与主管机关之关系;馆员与阅者之关系;馆员与图书馆内部之关系;馆员与职业之关系;馆员与社会之关系。在这些条款中,有关图书馆员素养的论述比较多,阐述得也比较清楚、明晰。如第23条规定:“馆员对图书馆业务应具诚挚之信心,研求之态度;并应奋勉从公,以期持续丰裕之薪给,及正常工作之状态。”又如第28条则规定:“馆员须具良好之操行,务使图书馆及其业务获得社会人士之重视。”[5]

2 国内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理论的兴起与发展

国内关于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理论探讨是受到国外相关理论的影响而兴起的。我国图书馆学家刘国钧曾留学美国,专攻图书馆学,归国后便于1932年发表了《图书馆员应有之素养》一文,该文专门探讨了图书馆员应该具备的七种素养,即明了图书馆本馆的内容;调查图书馆所在地的社会状况;馆员须忠实于自己的学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读者应持和蔼态度;馆员须有丰富的常识;馆员须有吃苦耐劳之心;研究图书馆学的基本知识。在文中,刘国钧尤其强调了态度和蔼与丰富的常识的重要性,因为前者可以吸引读者,后者可以指示读者[6]。以现有的文献来看,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有关图书馆员素养的专门论述并没有出现。直到1945年,顾家杰在《图书馆学报》上发表了《图书馆员的修养》一文,该文就图书馆员的修养作了深入、细致的论述,语言通俗易懂,注重说理。关于图书馆员的修养,顾家杰在文章的开头即写道:“馆员所服务的机关是图书馆,所接触的是读者与书籍。他介于人与书的中间,学问要博;见识要广;要有学者的风度;宗教家的热忱,艺术家的胸襟。至于管理图书的专门知识与技能,那是基本训练,每一馆员都应具备的。”[7]正是由于馆员接触的是书和人,因此,“对书要忠,对人要诚”[7]。对于图书馆员的修养,总结起来说,就是“以学者的态度求得‘真’,以宗教家的热忱求得‘善',以艺术家的胸襟求得‘美’。”[7]可以说,顾家杰对于图书馆员素养的认识还是比较全面深刻的,相对于刘国钧的《图书馆员应有之素养》一文,论述的角度更加新颖,立意也更高,对图书馆员素养的理论探讨更进了一步,颇具影响力。

3 图书馆员职业素养的另类探究:工作状态的考察

图书馆员的职业素养是影响其工作状态的重要因素,而馆员的工作状态则是其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图书馆员在中国的古代应该叫做“藏书吏”,其成员大多为老先生,其中有好学上进者多埋头于书堆之中,钻研学术而穷尽一生之精力。现代的图书馆员则要适应现代图书馆功能的需要,不仅要有图书馆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对图书馆事业的强烈的兴趣。而这些也还是最基本的,除此之外,要有和蔼的态度、好学的精神,具备其他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因此,现代图书馆员的工作状态也有别于古代。

当然,即使是民国时期,国内图书馆员的工作状态与国外的也是不同的。对于当时图书馆事业尚不发达的中国来说,图书馆员的工作又会是怎样的呢?1932年,金敏甫的《图书馆员的生活》一文就谈到了图书馆员的工作不被上司和普通人理解的尴尬处境。他说:“逢到不明白的上司,真是糟糕,你尽是整天地大忙特忙,他还是说你写意。……而一般人呢,他们对于图书馆员,也认为是‘好缺’,总是说:‘你们真写意,有得看看书’,甚至于看不起图书馆员的职业,他们以为比录事还不好。”[8]尽管如此,图书馆员依然要用他们的心力去好好经营,使民众得到种种的实益。从金敏甫的文章中,大致了解到民国早期图书馆员的工作并未得到民众真正的了解,他们的工作常处于不被理解的境地,但图书馆员还是带着对图书馆事业的忠诚,保持了一定的职业素养。

同样是在20世纪30年代,国民政府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所谓新生活运动,图书馆员的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为此,蒋元卿于1934年发表了《新生活运动与图书馆员》一文,他认为,在开展新生活运动之前,图书馆员的工作存在诸多问题:(1)缺少管理的常识;(2)缺少专业的兴趣;(3)缺少公德心;(4)缺少公民的修养;(5)缺少卫生常识;(6)缺少道德观念[9]。而实行了新生活以后,馆员的工作在修养方面要做到以下13个方面,即要有礼貌;要诚实;要勤俭朴素;要卫生;要整齐;要戒除嗜好;要爱国;要互助;要有信用;要多读书看报;要有愉快的心情;不要妒嫉;先义务后权利。在服务方面,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即要爱护图书;工作要守时;对于读者要表示好感;要尽量满足读者;要视为终身职业[9]。虽然蒋元卿的文章具有典型的意识形态色彩,但他对于图书馆员工作上的诸多展望与建议,还是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那么,对于普通图书馆员来说,他们的日常工作是怎样的?他们对于工作的感受又如何呢?要想弄清这两个问题并不难,黄英的《图书馆员》和游爱立的《一个图书馆员的炉边闲话》就生动地描述出来了。

黄英在《图书馆员》一文中对图书馆员工作是这样的描述:“八个钟点里应付一百五十位读者,书库里就得走上三百个来回,至于因爬书架而撕破了旗袍,碰疼了身子,这也只好自认晦气了。”[10]可见,图书馆员的工作还是比较辛苦的。当然,由于读者的态度比较和蔼,工作时间短,有阅读书报杂志的便利,虽然繁忙而清苦,但他们还是感觉到很幸福的。让图书馆员感觉比较苦恼的是少数读者的不良行径,有少数读者借了超过保证金额的图书而不归还;有少数读者把书弄得很糟甚至干脆将自己喜欢的剪了去;还有少数读者与图书馆员无理吵闹之后扬长而去。游爱立的《一个图书馆员的炉边闲话》则着重以图书馆员的视角来观察社会的各种现象,表现了对读者无限同情的感情。同时也对自己的工作繁重与辛苦作了如实的描述:作为图书馆员星期天是最忙的,没有时间陪家人。更难的是在重庆若有防空警报,无论是敌机来或不来都要将图书搬到防空洞去,等到第二天又要搬回去让读者借阅,工作至为繁重。在文章的结尾,作者不无感慨地写道:“听说重庆市立图书馆建筑在中央公园,即将完工,我希望他们将来是有我们所无的书,无我们所有的书。他们若是人多,希望在室内阅览者不收押金,则可多为社会教育出一些力量。”[11]从这里,可以看出图书馆员虽然工作平凡而辛苦,但却充满了慈爱之心,从他们的工作状态之中也可以体察出他们与众不同的职业素养与精神追求。

[1]鲍士伟.图书馆馆员为智慧上的外科医家:上[J].孔敏中,译.晨报副刊,1925,106:77-78

[2]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馆员立身准则[J].于震寰,译.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1,6(4):3-6

[3]墨克菲.图书馆员之人格[J].沈培凤,译.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1933,5(3-4):309-316

[4]鲍尔曼.图书馆员为教育者辨:华盛顿图书馆之教育工作[J].戴子钦,译.民众教育季刊,1934,2(3):59-63

[5]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馆员职业道德规约[J].徐家璧,译.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0,14(5):3-4

[6]刘国钧.图书馆馆员应有之素养[J].浙江省立图书馆月刊,1932,1(9):29-31

[7]顾家杰.图书馆员的修养[J].图书馆学报,1945(1):51-53

[8]金敏甫.图书馆员的生活[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2,7(6):1-2

[9]蒋元卿.新生活运动与图书馆员[J].学风,1934,4(8):1-7

[10]黄英.图书馆员[J].上海妇女,1938,2(4):31

[11]游爱立.一个图书馆员的炉边闲话[J].民教导报,1945(5):13-15

猜你喜欢

规约图书馆员馆员
高校图书馆员之歌
电力系统通信规约库抽象设计与实现
一种在复杂环境中支持容错的高性能规约框架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一种改进的LLL模糊度规约算法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用博弈理论解决图书馆员排班问题
新入职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问题探讨
提高公共图书馆员素质与读者服务水平的思考
修辞的敞开与遮蔽*——对公共话语规约意义的批判性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