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学研”合作视域下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宿州学院数学类本科专业为例

2014-04-10

宿州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产学研应用型体系

芦 伟

宿州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为贯彻《安徽省支持本科高校发展能力提升计划》《安徽省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文件精神,圆满完成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任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宿州学院提出了“工程性、技术性、生产性、应用性”人才培养的新思路,强调抓好实践基地建设工作,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工程背景和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在此背景下,对应用型高校数学本科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1 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研究回顾

应用型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为闯出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纷纷将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奋斗的目标。刘绍武等以绥化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为例,研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同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构建问题[1],突出了课程构建的基本原则、基本思路和保障原则,强调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陈秀等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体系、师资队伍、学生应用能力、实践教学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提出了明确的应用型培养目标、优化模块化教学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思路[2]。孙善辉和芦伟提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创新能力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对应用数学本科专业人才的实践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启发[3]。然而,就应用性本科专业而言,实践教学存在着很多问题。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通性问题有:(1)实践教学的形式主义严重,缺乏深入性和实际价值;(2)尚没有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3)忽视实践教学的内涵建设;(4)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自独立;(5)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滞后;(6)实践教学场地的建设和管理不科学;(7)实践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体系没有形成。数学类专业实践教学的个性问题包括:(1)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对基础类学科的关注度不足;(2)传统专业的改造不彻底;(3)数学专业的服务能力体现得不明显;(4)缺乏适合应用型本科数学专业的实践课程教材;(5)教师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差;(6)培养方式不适合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7)学生对数学专业的兴趣不浓。这些问题直接地影响了应用数学专业的改革与发展,成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的一大难点。

2 国外实践教学的启示

美国、加拿大、德国等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着许多经验[4-9],如德国的双元制四阶段实践教学法、美国的“工程教育”、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日本的“企业教育模式”、韩国的“产学合作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模式”、加拿大的“NAIT教育特色”等,对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方面有着很好的参考作用。而且从国外的经验不难看出,我国人才培养的最大缺陷就是教学与学生就业不能融为一体,“教非所学,学非所用”现象严重。因此,如何强化实践教学正是提升本科人才应用能力的必然要求。

3 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为了突出“工程性、技术性、生产性、应用性”办学特色,应用型高校数学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应是:从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统计专业和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以及教材等方面改革入手,创新制度管理,培养实践意识,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实验室建设,结合校地、校企合作,完善大学生实习实训计划,强化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科竞赛水平,构建一个适合数学专业且符合本校实际的,企业、地方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创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务必要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监控等方面的改革入手,建立具有应用型特色的符合地方本科院校发展方向的科学系统的实践内容。宿州学院在克服同层次省属高校同质化竞争压力的同时,走差异化办学之路,构建出具有独特色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

3.1 构建“产学研”合作的应用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以应用型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为出发点,建立学校、行业和学生三方受益的课程体系设计理念,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深化“产学研”成果转化机制,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将相邻学科专家、主讲教师作为实践教学课程设计的核心成员,注重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互补及转化,发挥“产学研”平台的作用,把“产学研”合作成果应用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性学习等各个教学环节。同时借助行业人士的力量,围绕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应用型创新人才知识、能力、素质和发展目标的要求,构建起重视理论指导、突出改革创新、注重技能锻炼、强化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在实践课程体系建设中,一要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地方性、应用性”特点,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色,学科之间交叉融合,以“产学研”合作为主线,制定全面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总体目标。二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运用质量监控机制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三要加强实践教学的保障,加大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让地方企事业单位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业务专家辅助教学,创建技术先进、设备完善的实践教学环境。四要融合相关学科的知识,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从破解企业技术难题入手,做服务地方经济的科研项目,把合作成果直接运用到实践教学环节。将教师的产学研课题直接转化为学生的研究性实验内容,结合课程实习,引导学生选择与教师“产学研”项目直接相关的毕业论文(设计)课题。指导学生解决实践教学中的难题,以产学研项目平台搭建学科交流的桥梁,提高以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效果。

3.2 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的用人体制

鉴于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强的特点,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中要大胆改革,形成理论与实践结合、校企结合、专兼结合、共同培养、相互促进的新型用人体制。在此体制中,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者和实施者——实践教师指导能力的强弱制约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效果,因此培养实践能力强的人才成为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用人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加大实践教师的培训力度,为高校实践教师储备人才;另一方面,加大聘用教师的用人力度。不唯书、不为名、不唯上,大胆使用一线技术骨干作为兼职实习实训教师。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专家来校任职、任教,进行专题辅导。优化实践教师队伍结构,建设一支应用能力突出,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具体做法主要包括:(1)采取“轮换制”,即轮流安排教师到企业锻炼成长,规定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老师不能在企业实习基地指导学生实习。(2)采取“帮带制”,即由企业人员作实践教学的主导,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辅助管理,边学边干,不断提高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3)采取“攻关制”,即由具有“产学研”项目的教师牵头行业人士参与,根据企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制定攻关目标,在实践教学的同时解决阻碍企业发展的技术性问题,开阔企业管理人员的眼界,提高企业员工的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

3.3 建立以“产学研”为依托的多元化实习实训模式

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发挥“产学研”平台的作用,建立多元化的实习实训模式:一是“嵌入式实习”模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单位在学校设置经营场所,将企业运营模式搬到学校,结合企业的发展,训练学生实际操作和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学校将课堂搬到企业进行现场教学,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参与企业运营和管理。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明确实习内容,保证实习质量,也为企业提供挑选优秀实习生就业的机会。二是“分担式实习”模式,即学校内部实习场所承担基本技能的实习实训,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应用能力以后再参与企业的实习,企业承担学生产品设计、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等方面的实习内容,通过企业与学校紧密联合和有效协同达到育人的目的。三是“交互式实习”模式,采取分段实习的方法,即学习一段、实习一段、总结一段、再学习一段、实习一段,循环往复,螺旋式提高。这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实习模式。四是“带薪式实习”模式,让学生到企业一线岗位顶岗实习,由企业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和对企业的贡献制定有偿服务标准,发给学生一定的劳务报酬,让学生觉得自己就是企业的一份子,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五是“立项式实习”模式,即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或教师的“产学研”项目为依托,学生自主创办小型经济实体,或将教师的理论成果直接转化为实际效益,学生作为这种转化的主体,教师发挥指导作用,必要时可联合企业扩大投资规模,更加充分地实现实习的效益,这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一种应用型实习模式。六是“跨境式实习”模式,即以国际合作交流的形式,到国外或境外企业实习,利用他们的设备、场地、技术、师资、资金来培养学生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掌握同行业经营和运作的国际标准,为今后进一步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3.4 强化能力培养的激励机制

调动教师从事实践教学的积极性,把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活动作为教学的常规工作进行管理。鼓励理论教师向实践教师转岗,实行“双师型”教师津贴制度。依托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成立数学能力培养中心,建设金融模拟实验平台,举办各类数学专业相关活动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设立奖励基金,调动学生参与科技创新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为大学生参加本省及全国的各项比赛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智力支持。

3.5 建造以实践教学为催化剂的学科交叉融合促进器

针对数学类专业的“学科基础性、逻辑严密性、计算精确性、应用广泛性”的特点,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对象进行产学研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数学能力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实践转换。运用模型建立、程序提升、优化分析、精确计算、风险预测等数学手段,为计算机程序设计、银行投资预测、部门管理评估等行业领域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通过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的实践教学形式,发挥学科融合的优点和长处,不断优化实践课程内容,打造跨专业、跨院校、跨行业、跨地区的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催化剂作用,打破专业、学校和行业的界限,把校企合作、学科交叉和“产学研”有机地结合成一体,实现促进学生受益,企业获利,学科升级,理论创新的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格局。

在“交叉融合促进器”内,首先,“产学研”是主轴,发挥纽带和联动作用,将理论研究、实践应用和科技创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彰显高校的学科优势,促进实践教学向更高层次进步。其次,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地合作是活塞,它给企业革新、教研创新带来新的动力。突破了高校和企业单打独斗的局面,利用安徽省应用型高校联盟内部联合,发挥学缘优势,以更宽阔的眼界和更强大的力量解决企业无法单独解决的实际问题。再次,学科交叉融合是润滑剂,它为提升行业的产品档次和管理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它为“产学研”创新找到了实现路径,它为服务支持企业、学校及科研部门的产学研输出找到了契合点,它为实践教学创新输入了新的血液。充分发挥“促进器”内的各项功能,是实现学校、企业、政府、科研机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重大改革。

3.6 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角度多、涉猎广、层次深、持续长的综合性监督管理体系。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和管理制度 。建立由教学工作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和教学督导委员会构成的专家委员会,由教务处、二级学院和班级组成的层次质量监控机构,设立专门质量监控员及时对实践教学工作质量进行监控和反馈。通过对实践教学内部监控要素分析,建立周期性评估与阶段性考核、集中检查与日常监控结合的评价制度,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要制订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标准。制定“实践教学课堂质量评价标准”和“专业能力转化表”等,运用运筹学知识实现“模糊”管理。三是要构建“学、教、研”多级监控体系。从“学生评教”、“教研室同行评教”和“专家组评教”三个方面建立“运行有序、监控有效”的实践教学内部监控体系。四是由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用人单位、企业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学生家长、往届毕业生等对实践教学进行外部监控,给出实践教学的评价和意见反馈,及时发现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与行业企业需求的矛盾和企业建设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问题,以及教师生产性实践项目设计能力和新技术研发能力的提升问题等,构建以岗位职业能力和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监控体系。

3.7 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有效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改进和完善实践教学质量体系的重要环节。实践操作中,将教学目标实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作为一级目标,将结合地方发展与专业发展而构建的多项实践模式作为二级目标,将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质量与人才市场需求的切合度作为三级目标,共同构建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依托数学建模思想,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根据层次分析法对“组织与管理”、“教学与指导”和“学习效果”三大指标进行评估分析,并进行验证,以建立适合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总之,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立多元化培养模式和系统性教学体系,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为准绳,全面落实“以人文本”的素质教育,把自身发展和服务地方紧密的结合起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刘绍武,莫海平,韩超.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绥化学院学报,2009,29(5):145-147

[2]陈秀,张霞,牛欣.应用型本科高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数学,2012,28(1):5-9

[3]孙善辉,芦伟.以就业为导向的数学本科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117-119

[4]安荣,矫爱玲,王小兰.日、韩、新三国高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及启示[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0,16(2):1-4

[5]蒋家中,孙长坪.新加坡“教学工厂”与我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2012(33):94-96

[6]蒋丽萍.加拿大高等教育对广西新办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6(6):5-6

[7]张庆久.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与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定位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31-33

[8]金长义,陈江波.德、美、澳、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08(17):27-29

[9]金长义,陈江波.对德、美、澳、中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比较教育研究[J].化工职业技术教育,2011(4):50-52

猜你喜欢

产学研应用型体系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