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城市中的文化产业新业态思考

2014-04-10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业态文化产业智慧

陈 东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济南250100)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按照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在信息全面感知、智能处理、互联互通的基础上,实现人、财、物、政府职能部门、城市公共设施与互联网无缝对接,以达到智能交通、实时监控、应急处理、物资保障、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各个子系统的高效、智能、自动响应与良性运转,并形成一个智慧、低碳、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结构,为人类社会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的城市环境。[1]

随着全球城市化的加快,世界多个国家或地区陆续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自2008年底到2009年初IBM相继推出“智慧地球”、“智慧中国”等概念并通过媒介广泛宣传后,“智慧城市”这个概念很快就在我国诸多城市获得了普遍关注,并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截至2012年10月底,提出智慧城市建设的城市总数达到218个,其中在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或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中正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全国地级以上城市43 个[2]。

一、问题的提出

不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还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历史证明,技术的更迭,必然会带来产业的变革,并创造新的财富增长点。

我们知道,智慧城市的构建是以物联网(1)、云计算(2)、互联网等高新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基础的,它强调的是依托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应用来推动城市经济社会转型和城市的现代化治理。而根据美国市场研究机构Forrester预测,物联网所带来的产业要比互联网大30倍,将形成下一个超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3]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随着高新信息技术在城市生产生活中的创新应用与不断深入,不仅会改变人们的生活与消费方式,而且必然会改变城市的经济产业结构,引发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文化产业的模式与形态也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发生转变,并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

新兴文化业态作为与传统文化产业相对的概念,主要是指基于技术要素的内容产业。它与传统文化产业最大的不同在于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动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与进步,二是文化内容的创意与创新。文化新业态将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产业规模、经济效益和发展潜力。

因此,立足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应用与社会背景,研究文化产业新业态的特征与主要模式,对于我国文化产业抢抓新一轮的产业革命机遇、抢占文化创意产业的制高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智慧城市中文化新业态的发展趋势

智慧城市“智慧”的标志体现在“信息技术应用无所不在”[4],借助数字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高新技术,城市的物理基础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都互联感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机的结合起来,服务的提供方式更加注重实现从供给方主导向供给方与需求方双向互动的转变,实现从非连续、碎片化的服务向连续性、一体化的服务转变[5],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习惯、心理结构等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

同时,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数字信息技术将更深层次地得以创新应用,特别是泛在网(3)、物联网的建立,使得人们可以借助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ID等在内的各种移动终端设备,充分利用各种碎片化的时间来满足自身工作、学习、社交以及娱乐等多方面的需要,加之人们能够通过各种智能化应用系统实现对城市各种要素快速全面的感知,人们对于文化内容、形式的需求将更趋多元化、精细化,且将更关注服务的易用性与互动性,而网络消费、电视购物、远程服务等环节简化的消费方式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

社会文化需求的变化,将带动文化产业的模式创新和业务形态创新,进而影响到产业的结构与形态,催生文化产业新业态,将文化产业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解放出来。总的来说,智慧城市中文化新业态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两种:一是全新文化产业形态与类别的兴起;一是将高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传统文化产业,实现传统文化产业的升级转型。

一方面,文化产业从业者将会根据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新发掘、新涵养出来的需求,不断开发一系列过去时代所从未有过的新“资源”,通过创新和创意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和内容产品[6],就如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他们根据受众文化需求的变化与特点来创造互联网服务平台模式,并催生 Facebook、微博、博客、威客(4)等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新兴文化产业形态与类别一样,为社会财富的增值创造了新机会和巨大的资源。随着全新文化产业形态与类别的兴起,新兴文化业态将引领时代的潮流,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的主要贡献者,也将是推动未来文化产业整体发展的主力军。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兴文化业态的涌现,传统文化业态逐渐式微,市场份额下降,必须通过变革创新来提高竞争力,以数字技术、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调试传统文化产业模式,推动相关产业的相互融合,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推动其代际更新和转型升级。既包括充分运用新兴数字信息技术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改造,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传统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元素与功能,丰富其文化表现形式,推动业态的不断创新;也包括从引入新载体和新商业模式的角度入手对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提升改造,如日益丰富的数字化移动终端以及以淘宝、亚马逊等为载体的网络商业模式等都为当前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三、智慧城市中文化产业新业态的主要特征

城市的智慧化已经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重要趋势和主要特征。在中国智慧城市的创建中,文化产业受益于技术的变革,其产业形态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越发呈现出产业融合明显化、生产方式智能化、传播渠道多元化、消费方式人性化的特征。

(一)产业融合的明显化

产业融合最早是指数字技术的出现所导致的信息产业内部各行业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内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趋势愈发明显,并逐渐融为一体,发展成为新型的产业形态。

信息“横向系统化的智慧应用”,使得智慧城市中文化产业内部的不同行业,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互联网络、移动网络等之间的信息流动更加迅速、频繁,甚至实现了文化内容在不同载体间的实时互动。原来的文化产业行业分工和产业布局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的提供商越来越倾向于向文化消费者提供“一站式”或“全能型”的体验或服务,特别是大型或超大型的传媒集团,几乎都跨出原有的传统经营范围,纷纷涉足新媒体领域,借助新技术赢得优势。同时,智慧城市的建设,将进一步强化文化产业内的体系化融合趋势,将对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形成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体系化融合能够使跨行政区域一体化、便利化、集约化成为可能,当前的阿里巴巴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依托网络技术服务平台,逐步构建起淘宝、天猫、支付宝、阿里云等在内的多个业务平台,形成涵盖B2B贸易、个人零售、支付、企业管理软件和生活分类信息等多项服务范畴的产业帝国。

(二)生产方式的智能化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智慧城市时代,智能化、网络化的信息科学技术更是成为第一生产力中的核心要素,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所带动的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服务创新,不仅有利于增强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使得文化企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生产方式更为智能化。

就生产方式的智能化而言,这主要体现在文化新业态的生命周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文化业态的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但在智慧城市背景下产生的文化新业态打破传统模式,其业态生命周期的演化动因、演化速度(文化产业业态演化生命周期的长短及每个阶段的时间跨度变化)等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呈现出跳跃式或突变式的演化特点。同时,无论是个体业态演化,还是文化业态的集体演化,这种生产方式智能化所引起的生命周期变化都普遍存在。生产方式的智能化也使得传统的文化生产与文化消费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新业态的文化生产更能直接面向市场,例如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漫产品制作,其在创作阶段就能和潜在的消费群体进行沟通与互动,并且根据潜在市场的需求及时修改调整其内容创作,从而更有利于动漫产业价值链条的实现。

(三)传播渠道的多元化

智慧城市是技术革新的必然趋势,而文化产业新业态中所涉及的传播渠道多元化也是基于这样的技术支持。从载体形态而言,新兴文化业态主要指向宽带互联网络新媒体和移动新媒体两大类。主要载体形式表现为电脑、手机和其他移动存储等终端平台。这种新技术驱动下的新媒体,采用新技术实现内容和传播价值模式的调整或创新,满足受众的各种新需求。传播媒介和传播平台的拓展,使得文化内容的传送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容易实现。Web2.0带来互联网的一次思想和理念的升级换代,依托博客、威客、社会网络、即时通信等一系列自下而上由广大用户发起并主导的传播体系已形成并日渐成熟,文化产业中的“信息”(文化内容)流动已从“单点——单点”的线性传播向“多点——多点”的网络传播转变。

传播渠道的多元化,不仅使信息的传播能力呈几何级数增加,也渐渐淡化了文化内容的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身份之别,更多人在新技术环境下扮演着信息传播链条上的多重角色。机器大工业时代,法兰克福学派担心大规模的机械复制技术给文化带来冲击,造成大众文化的泛滥;而到了信息技术时代,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层出不穷,非那时所能比拟,文化产品或服务的传播与到达会显示出惊人的能力。

(四)消费方式的人性化

智慧城市有四个基本目标,“加强城市科学管理、发展城市特色产业、优化社会公共服务和提升居民幸福指数”[7]。智慧城市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满足人的需要,为更高品质的生活提供保障。而随着技术的进步,文化产业的产业形态或产品消费方式也变得更趋人性化。

信息网络化技术使得生活更为便捷、精彩,人们文化需求的满足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各种文化产业新业态和数字终端的出现,也让人们的文化体验在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扩展。无论是在地铁站,还是在街道,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徒步旅行,人们通过利用各种数字终端充分连接到无处不在的网络,进入自己喜欢的APP商店,选择相应文化产品和服务,如进入数字博物馆,人们可以在虚拟的博物馆中随意游览,观看馆内藏品的三维仿真展示,查看各类信息资料,随时随地获得完美的文化体验。

综上所述,智慧城市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其所引发的社会经济文化变革,将直接推动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催生。一方面,新的社会文化需求亟待全新文化产业形态与类别的产生;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产业在新技术背景下的日渐式微亟需新技术的引入以及载体、模式的创新,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智慧城市社会背景下文化产业新业态日渐呈现产业融合明显化、生产方式智能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以及消费方式人性化的特征。充分把握智慧城市中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趋势及其主要特征,不仅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智慧城市构建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同时对于研究我国未来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注释:

(1)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即物物相联的互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职能识别、定位、跟踪、监控、管理的一种网络,可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生产环境监测、生产过程用料与工艺优化、生产设备管理、产品生命周期检测等诸多领域。

(2)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一种网络应用模式,代表网络计算价值的一个新的临界点。透过云计算的数据库技术对大量数据进行快速统计和分析,网络服务提供者可以在数秒之内,达到处理数以千万计甚至亿计的信息,达到和“超级计算机”同样强大效能的网络服务。这里云计算是以应用为目的,通过互联网将必要的大量硬件和软件按照一定的结构体系连接起来,并随应用需求的变化不断调整结构体系建立的一个内耗最小、功效最大的虚拟资源服务中心。

(3)泛在网(ubiquitous network),即广泛存在的网络,以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所不能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人、任何物都能顺畅地通信为目标。

(4)威客(witkey)模式,是一种纯粹本土创造的互联网模式,被其创始人刘峰定义为“人的知识、智慧、经验、技能通过互联网转换成实际收益,从而达到各取所需的互联网新模式”。主要应用于包括解决科学、技术、工作、生活、学习等领域的问题,体现了互联网按劳取酬和以人为中心的新理念,代表性网站有百度知道、任务中国、淘智威客网等。

[1]张向阳,袁泽沛.广州智慧城市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6):1.

[2]陈才.2012-2013年智慧城市发展回顾与展望[J].现代电信科技,2013(1-2):30.

[3]辜胜阻,王敏.智慧城市建设的理论思考与战略选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5):76.

[4]徐代鸿.新加坡智慧国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科学观察,2012(4):59.

[5]陈柳钦.智慧城市:全球城市发展新热点[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11.

[6]金元浦.走向新业态:高新技术力促文化产业升级[J].中关村,2011(9):45.

[7]曲成义.智慧城市发展的机遇和挑战[J].中国信息界,2013(1):68.

猜你喜欢

业态文化产业智慧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智”造升级 引领模具新业态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
新业态 新模式
有智慧的羊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