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安全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疏导
2014-04-10刘带邓家洲
刘带,邓家洲
(1.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韶关512005;2.韶关学院保卫处,广东韶关512005)
心理安全教育视阈下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疏导
刘带1,邓家洲2
(1.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韶关512005;2.韶关学院保卫处,广东韶关512005)
心理安全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在心理上所具有的一种不受威胁的现实状态。而当今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甚至发生自杀、凶杀等极端事件,严重影响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迫在眉睫。健康的心理能有效预防心理安全事故的发生,高校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危机承受能力。
心理安全教育;大学生;心理障碍疏导
目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健康的。但由于观念和体制原因,以及日益激烈的挑战与竞争,现代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诸多心理压力问题呈上升趋势。当今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具有涉及面广、影响持久、隐蔽性强、难于操控等特征。如果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使大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甚至可能导致出走、休学、自杀、凶杀等严重事件,使他们身心受到极大伤害。近年来,众所周知的“西安药家鑫故意杀人案”、“大学生因丑杀人案”和“复旦大学投毒案”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极大震惊,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高校正常的秩序,助长了不良的社会风气,均属于心理安全隐患,药家鑫、曾世杰和林森浩都是有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当前大学生因心理障碍导致的极端事件引进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200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2005年1月,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文件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可见,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既是保障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前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安全校园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要特别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态和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优良品质,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大学生自我安全防卫能力尤为重要[1]。
一、心理安全的涵义
心理安全是一个新概念,广义的心理安全主要是指人们在心理上或精神上具有比较稳固、能抵御外界力量所带来的心理刺激的防线,有效规避各种心理险情的发生;狭义的心理安全指的是人们面对所处内外环境的安全情景时所具有的一种内心平稳、不受威胁、不用戒备、不被指责和批评的心理状态,内心有一种安全感。在本文中,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指的是狭义的心理安全,是指大学生能以积极的、稳定的心理状态适应生活、学习、工作中各种内外因素、环境、政策的变化,时刻保持内心平稳、不受威胁、不需要戒备、不被攻击、伤害、指责和批评的心理平衡状态,有一种内在的心理安全感。
二、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的主要现状
目前我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呈现出乐观开朗、精力旺盛、学习欲望强烈、意志力坚强、人际关系和谐及适应能力强的特点。但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高教体制改革力度逐渐加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和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的影响,使大学生很难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容易导致心理失衡,尤其是近几年来少数大学生表现出学习成绩下降、人际关系冷漠、考试作弊、抽烟、酗酒、打架斗殴、偷窃等不良现象,大学生犯罪和自杀的比例在不断攀升,这些问题大多都是由心理障碍问题引起的。再加上大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不强、心理承受力较弱、社会适应能力较差,难以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致使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例如:强迫、暴躁、固执、消沉等负面心理情绪和行为紊乱,他们极易陷入抑郁、焦虑、烦恼、恐惧等心理困境中而不能自拔,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如果不加以积极疏导,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心理失调,身心遭受严重创伤,以至于自杀、凶杀的惨案屡屡发生。例如,2013年“复旦大学林森浩投毒案”、2011年“中南大学王啸杀人案”、2010年“‘丑歧视’引发四川大学高考状元曾世杰杀人案”、2010年“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撞人杀人案”等。以上极端案件发生后,导致许多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感降低了。
近10年来有很多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的研究报告,国内外相关报道显示大学生的心理障碍率约为10%~30%,他们暴露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许多调查显示,目前全国30%~40%的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其中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患的学生比率约为10%~15%,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甚理想。事实上,心理安全隐患比外在安全隐患更隐蔽、更难监控,爆发更加突然,造成的后果更严重。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一个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都有可能是一枚定时炸弹,随时会爆炸。而以上数据和发生的极端案件警示我们,当前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隐患已经十分突出,将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高校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来预防和减少大学生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问题已迫在眉睫。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的策略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大学生杀人案件等现实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深思,加强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不容忽视,高校应该及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2]。
(一)建立“四级联动心理安全保护体系”,做好学生心理危机“五早”预警工作
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问题,成立由“保卫处、学工队伍、各二级学院(系)党委(副)书记为组长,专兼职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委员”为成员的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机构领导小组,积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教师值班制、异常情况汇告制,以及以“学生心理健康社团骨干、班级心理委员、辅导员、班主任到院系、学生管理部门、学校”为主体应对学生突发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3]。为掌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高校应积极培养和建设一支具有较高自助与助人能力的班级心理委员队伍,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每周将班上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情况向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汇报一次,并填写好学生心理问题周报表,要求观察同学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有心理危机或潜在危机的学生,他们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辅导员及班主任汇报,如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或存在精神症状的学生,各二级学院(系)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以电话或书面报告的形式向学校心理咨询中心上报,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报告,并注意报告过程中的保密原则。高校建立以“学校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的专职心理咨询师”为主、以“各二级学院(系)党委(副)书记、学工办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为辅、以“学生心理健康社团骨干和班级心理委员”为前哨的“四级联动心理安全保护体系”,做好大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即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报告、早评估、早预防、早控制”,确保信息畅通,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有效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二)营造和谐稳定的校园心理环境,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需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要把安全教育与心理咨询辅导紧密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做好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重要作用,及时对学生的心理疑难问题进行疏导,主要通过开设心理咨询门诊、专业教师做客心理咨询室、“心语”信箱、心理热线电话预约、心理咨询网页学习等个体咨询形式,以学生会和团委社团为载体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与形式,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和专题讲座、心理报刊、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按需配备心理健康教育固定场地和固定经费,适时开展学生团体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减缓他们内心的压力,释放和转移不良情绪情感,巩固和发展积极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通过对有违纪行为或思想上有轻生念头的大学生进行及时的疏导和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抗挫折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解决他们的心理障碍问题[4]。
(三)加强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和条件保障
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作为高校心理安全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需要有较强的专业素质,他们的教育工作水平和能力直接影响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辅导员和班主任是大学生在校期间与学生联系最多、相处时间最长、接触机会最频繁的老师,是广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心理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应该具有相应的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有助于了解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心理调节方式,对预防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很大帮助。因此,高校应十分重视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专业培养,建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资格认定体系,落实专项经费,定期组织业务培训、交流讨论和专题论坛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全员心理辅导培训活动,有机会经常派送他们参加省市级专业培训、教育教学研讨活动,学习专业理论和教育工作方法[5]。
(四)定期开展心理安全隐患排查,完善学生电子心理健康档案
高校应对每年入学新生及时开展心理健康状况测评,为他们建立电子心理健康档案,在心理健康普查测评中筛选出有心理障碍问题和自杀倾向的学生,重点关注家境经济困难、学习成绩差、身体缺陷、失恋、违纪、家庭遭遇突变、受到意外刺激、父母离异等特殊学生群体,并对其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安全隐患排查,排查出存在心理疾病患者或精神疾病患者,对已经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建立个案,定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一方面,针对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就业等活动中时常出现的心理压力问题,要经常和他们谈心,帮助学生排忧解难,缓解内心压力,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另一方面,重点关注患有较严重心理障碍和有精神病史的大学生,建立预警对象数据库,及时进行跟踪了解,主动约请他们到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安排资深的心理专家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并根据其危机状况及时加以疏导和干预,定期测量辅导。高校应及时疏导存在心理困惑的学生,防患于未然,做到心理障碍问题早发现、早干预。
四、结语
目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甚理想,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威胁大学生的心理安全。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心理从不成熟向成熟过渡的重要时期,是心理能力提高的黄金时期;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安全教育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也是家庭、高校和社会共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塑造积极健康的人格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心理安全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人的心理健康,也关系到高校培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还关系到高校的和谐稳定。“复旦大学投毒案”等一系列极端事件警示我们:面对新形势,高校应密切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安全隐患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自身四大主体之间的力量,全方位、全过程地展开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安全校园、幸福家庭和健康自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廖星.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6):244-245.
[2]刘兴德,贾水库,王叶波,等.试述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J].求实,2005(4):260-261.
[3]张田.探索大学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有效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9):64.
[4]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0-54.
[5]韦爱勇,王成端,周小波.安全教育应成为高校学生的必修课[J].城市与减灾,2007(1):6-7.
The Research of Easing Psychological Barrier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sychological Safety Education
LIU Dai1,DENG Jia-zhou2
(1.Deptment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Education,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2.Security Section,Shaoguan University)
The psychological safety refers to the individuals or groups who have a psychological reality of the threat from the state.Today,there are many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different degrees of Psychological barriers that seriously affecting their normal life and study and even suicide.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safety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 can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psychological safety incidents.Therefore,universities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relieve their psychological barriers and improve their affordability of mental health and psychological crisis.
psychological safety education;students;easing psychological barriers;measures
G645
A
1007-5348(2014)05-0181-04
(责任编辑:薄言)
2014-02-24
2013年广东校园安全科研课题“心理安全教育视阈下大学生心理障碍疏导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带(1983-),女,湖北阳新人,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