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语时间隐喻对比

2014-04-10陈海燕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本体容器隐喻

陈海燕

(嘉应学院梅州师范分院 英语系,广东 梅州514011)

隐喻的研究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西方,最早进行隐喻系统研究的是亚里士多德。他提出的“对比论”和其后古罗马修辞学家昆提良提出的“替换论”均认为隐喻是词汇层次上的修辞现象,隐喻的功能只是附加和修饰,是可有可无的。之后另外两名学者,理查兹和布莱克提出了著名的 “互动论”。互动论认为本体和喻体不是单个词,而是两种思想,用喻体理解本体是思想之间的交流,语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互动论”把隐喻从词汇层次提升到思想层次,实现了隐喻研究的重大突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etaphor We Live By)提出概念隐喻理论,确立了隐喻的认知地位[1]。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只是语言,更是人类的思维和行动方式[1]4。概念隐喻主要分为三类: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和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由于人类没有感知时间的器官,因此时间隐喻也需要借助于这三类概念隐喻。“时间隐喻是指将非时间的概念结构投射到时间概念结构上形成的隐喻。”[4]131

概念隐喻植根于我们的身体经验和物理经验。基于人类感官共同的生理机制,人类有着共同的感知经验和心理反映,决定着他们共同的思维定势[2]43。如沈家煊所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认知心理不仅古今相通,而且中外相通。”[3]因此,英、汉隐喻必然有许多相似处。但由于所处文化背景各异,受不同地理环境、历史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英、汉隐喻亦必有差异。本文主要分析英、汉语时间隐喻的异同,分别从方位隐喻、结构隐喻、本体隐喻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英、汉语时间的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间方位构建的概念隐喻。在人类的思想长河中,时间和空间一直是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哲学范畴。“认知语言学家认为,在几乎所有已知的人类语言中,时间概念大多都是程度不等、以空间概念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在有关时间的隐喻中,也是最重要、最基本的。”[4]132在英、汉语中,时间概念主要是以线性的空间模式构建[5]145-164。线性模式至少存在以下两种可能:

(一)时间的流逝是沿横向坐标的运动

横向模式包括两种具体情况①Lackoff&Johnson,George Lackoff,Maria Reichenbach 分 别 在 其 专 著 Metaphor We Live By,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The Direction of Time及Yu Ning博士学位论文The Contemporary Theory of Metaphor:A Perspective from Chinese里均提出了相同的观点。:

1.认知主体静止不动,面向未来,所对的坐标位置是现在。未来朝认知主体走来移向过去,由此形成“过去在前,未来在后”的概念隐喻,其表层的英、汉隐喻表达,如: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the day after tomorrow

They arrived on Monday morning and we got there the following day.

On the preceding day we finished most part of the work.

The time for the game has arrived.

去年今年来年过去目前将来前天大前天

后天 大后天 前辈 后辈 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空前绝后 前赴后继 长江后浪推前浪

史无前例 后起之秀 后继有人

2.时间的位置固定。认知主体朝未来运动,所对的坐标位置是现在,由此形成“未来在前,过去在后”的概念隐喻,其表层的英、汉隐喻表达,如:

They sang songs to pass the time.

We are getting close to the summer vacation.

He arrived on time.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the holiday.

Ahead of us lay ten days of intensive training.

In the months ahead of us we will make a draft reform plan.

From this time forward I will word harder.

Let’s put all that behind us.

前景暗淡 前程似景 前途无量 回首往事

虽然两种横向模式分别在英、汉语中共存,但在两种语言中的地位有所区别。“未来在前,过去在后”和“过去在前,未来在后”分别在英语和汉语中占优势。受“天人相分”宇宙观的影响,西方人重理性,主张主客体分离。这种观念促使人们设法征服自然,而要征服自然,必须不断创新求变,探索新知,未来代表变化。此外,“源于基督教的原罪说促使人们为了赎罪,只能向前看,努力超越现世,以期得到解脱。回归过去就是回归原罪,是没有出路的。”[6]60因此,英美国家在时间上采取未来取向。而中国文化受“天人合一”道家思想影响,主张回归自然,回归过去,所以在时间上采取过去取向。

(二)时间的流逝是沿纵向坐标的运动,时间的位置固定[5]147

在这种线性模式中形成的英、汉时间隐喻有较大差异。

1.汉语中的两种情况。(1)较早的时间为上,较晚的时间为下。其隐喻表达,如:

上次下次上旬下旬上星期下星期

上个月 下个月 上半年 下半年 上一代 下一代

上半辈子 下半辈子

(2)认知主体往下朝现在和未来运动,从而形成“过去在上,未来在下”的概念隐喻,其表层的隐喻表达,如:

一代一代传下去 将革命进行到底

上溯到唐朝 沿着历史的长河逆流而上

“过去在上,未来在下”的形成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崇拜敬仰祖先,以上为尊的传统有关。在过去的岁月里,祖先的牌位得供奉在祭坛之上。祭拜祖先时,祭品也应放在高高的祭台上。“过去在上,未来在下”也反映在社会行为中。比如列名单或写家谱时,总是论资排辈,把辈分最大的列在最上面,辈分最小的列在最下面。

2.英语中的两种情况。英语中,除“过去在上,未来在下”这一时间隐喻,如:

Down through the years this town has seen many changes.

This custom has been carried down from the 17th century.

The craft has been passed down over five generations.

It has been occupied as a palace by all our kings and queens down to James I.

还存在相反的情况,即认知主体往上朝现在和未来运动,形成“未来在上,过去在下”的概念隐喻,其隐喻表达,如:

Up to now,he has been very quiet.

From adolescence upward she was interested in photography.

She never spoke to him from that day on.

Up to her age of sixteen,she lived with her aunt.

这一概念隐喻与世间万物的生长过程有关。英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的生长大多数是一个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过程[4]136。这一认识扩 展到时间范畴,时间的运动也具有了由低到高的的特点。“下”方位代表起点和过去,“上”方位代表终点和未来,所以促成了“未来在上,过去在下”的概念隐喻。汉语中没有此隐喻。此外,受未来取向的影响,“未来在上,过去在下”较之“过去在上,未来在下”在英语中更为人所接受。

以上两种线性空间模式——横向模式和纵向模式在汉语中享有大致相当的地位。在英语中,“横向模式似乎处于优势地位,甚至被许多研究者想当然地视为唯一可能的模式。”[5]164

二、英、汉语时间的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是指通过一个概念构建另一个概念,这两个概念相叠加,但它们的结构保持不变,即各自的构成成份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将谈论一个概念的词语用于谈论另一概念[1]8。

由于人们用劳动创造的价值通常用时间衡量,比如按小时,周,月甚至年支付薪酬,所以在许多文化中,时间被看作金钱。这一隐喻方式还体现在宾馆的住宿费,存款或借款的利息等方面。“时间是金钱”的概念隐喻在现代西方高度工业化的文化中很普遍,并为汉语文化逐惭接受和推行。金钱可以花费、投资、节省,可以给和用,人们将金钱的结构模式投射到时间上构建时间这一概念,并且用谈论金钱的词语谈论时间,所以在英语和汉语中有许多类似的隐喻表达,如:

They spent lots of time on the project.

他们在这个工程上花费了大量时间。

It costs a fortune to fly first class.

乘座飞机头等舱得花一大笔钱。

She invested all her adult life in that relationship.

她把成年后的时间全部投资于维护那一关系。

Why don’t you use your time profitably?

你为什么不有效地使用时间?

Time is running out for the trapped miners.

被困矿工的时间不多了。

If you give me three months,I will certainly finish it.

如果你给我三个月,我一定能完成。

“因为金钱是有限的资源,有限的资源是有价值的商品,所以‘时间是金钱’蕴涵‘时间是有限的资源’,‘时间是有限的资源’蕴涵‘时间是有价值的商品’。”[1]9上述举例中的“花费、花、投资”指金钱,“使用、快用完了”指有限的资源,“give”指商品。受两种文化中不同价值观的影响,在英、汉语中“时间是有价值的商品”表层的隐喻表达有所区别。在汉语文化中,商业贸易曾因小农经济的影响受到鄙视,商品经济不发达,而英美民族向来重视商业贸易,商业行为成为生活的重要部分。这种现象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维,有关买、卖的经验被投射到时间范畴,因而产生了buy time,sell time英语所特有的表达,汉语没有此说法。

此外,英语中的He is living on borrowed time也是汉语所没有的隐喻表达。

除了“时间是金钱”外,汉语还把时间比作流水。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曾感叹:“逝者如斯夫!”因为时间和流水均绵延不断,且一去不复返。人们将对流水的经验映射到时间范畴,从而有了以下隐喻表达:

似水流年 任时光匆匆流去 柔肠百转度流光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会重新作出选择

随着时光流逝,心中的伤痛惭惭淡去了

但英语中没有此隐喻。这似乎反映出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对时间的体会更加细腻。

三、英、汉语时间的本体隐喻

“人类对实体和物质的经验为我们将抽象的概念理解、表达为“离散的实体”(discrete entities)或“均匀的物质”(substances of a uniform kind)提供了物质基础,由此派生出另一类隐喻—本体隐喻。在这类隐喻概念中,人们将抽象的和模糊的思想、感情、心理活动等无形的概念看作是具体的、有形的实体,因而可以对其进行谈论、量化、识别其特征及原因等。”[1]25本体隐喻包含容器隐喻(container metaphor)和拟人(personification),下面将分别探讨英、汉时间的容器隐喻方面和拟人方面的异同。

(一)英、汉语时间的容器隐喻

容器隐喻是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本体隐喻。日常生活中,容器几乎无处不在,人体本身也是一个容器,分界面、里外等,人们将对容器的经验投射于其他物体,如房子、地区、田野甚至更为抽象的领域,如事件、行为、状态等,形成了各种容器隐喻。英汉两个民族在容器隐喻方面有许多相似处,其中包括对时间的容器隐喻。英、汉民族都是按相同的标准如一分钟,一小时,一星期等把时间分为许多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起点和终点。起、止点如同容器的边沿,起、止点内如同容器里面,起、止点外如同容器外面。由于对时间概念的相似认识,英、汉语都有许多“时间是容器”的隐喻表达,如:

flowers that bloom in spring

She was remembering a story heard in childhood.

You will receive a reply within seven day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are due to be held in ten days’time.

He filled in the rest of the day watching TV.

走进新时代 这座大楼预计两年内完工

每个人都在美好的时光里流连忘返

在过去十年间,这座城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二)英、汉语时间的拟人化

英、汉语文化中,时间都被比喻为有生命的人。因为随着时间流逝和时代变迁,人们亲眼见证了世界万物的发展、变化。时间就像一个活生生的强大的生命体,改变着人、事、物。它仿佛有自己的思维和感情——珍惜时间者,将得到时间的丰硕回报;怠慢时间者,必将受到惩罚。对时间的共同认识,英语和汉语中都有将时间拟人化的隐喻表达,如:

That tyrant,time!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Time will tell.

岁月不饶人 时间不等人 时间会证明

时间能改变一切 时间能抚平一切伤痛

就让时间告诉我们答案吧

虽然英汉两种文化中,时间的本体隐喻有许多相似处,但个别隐喻表达还是存在差异。比如英语中,有beat the time的表达,其中time被隐喻为拍子。汉语文化中没有类似经验,直接用“打拍子“表达相同的含义。再如当时间不利或不恰当时,英语文化把时间隐喻为关节脱位的人(time is out of joint),相比汉语中的“时间不利”,“时间不巧”,显得更加形象、生动,这些差异一方面反映了英、汉民族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现象或行为,另一方面反映了英美民族关于时间的联想更加丰富。英、汉文化中时间的本体隐喻相关表达的差异还体现在不同的现象在英、汉民族可能引起相同的联想,从而使英、汉语中相似的表达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当遇到许多麻烦或过得不顺时,英语用thin描述时间(have a thin time),汉语中也有类似的隐喻表达,如“指缝太宽,时间太瘦”,但其感叹时间过得太快,表达无奈的情绪。

四、结语

由于人类共同的认知心理,英、汉语的隐喻必有共性,但因为所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不同,英、汉语的隐喻差异不可避免。因为人类没有感知时间的具体器官,时间必须借助其他具体概念才能得于认识和表述。文章主要从三类概念隐喻——方位隐喻、结构隐喻、本体隐喻角度展开英、汉语时间隐喻对比。通过分析英、汉时间隐喻的共性和差异,不仅可以促进对语言的理解,而且有助于认识文化对思维及语言的深刻影响,对语言的全面系统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Chicago University Press,1980.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J].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4]陈家旭.英汉隐喻认知对比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7.

[5]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本体容器隐喻
容器倒置后压力压强如何变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难以置信的事情
基于本体的机械产品工艺知识表示
《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及启示
取米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德里达论隐喻与摹拟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