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复杂性科学的金融系统脆弱性研究综述

2014-04-10邱奕奎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7期
关键词:金融体系脆弱性复杂性

□文/邱奕奎

(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北京)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给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带来严重冲击。如何从根源上去认识并把握金融危机,已成为各国政府以及金融理论界讨论较为频繁的话题之一。Minsky等人认为,金融危机是由于金融系统本身的脆弱性所致,由于金融风险的积累和系统抗风险能力的不足,金融系统具有高度敏感性,在受到攻击时极易发生剧烈的金融动荡。随着经济金融化、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金融系统复杂程度不断增加,现有的金融脆弱性理论在解释金融危机成因时表现出诸多困惑与不足。如何从复杂性角度分析金融系统的脆弱性,评价与研究金融系统复杂性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机理已经迫在眉睫。本文就此对基于复杂性科学的金融系统脆弱性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梳理,为进一步分析金融系统的脆弱性、防范金融危机提供借鉴。

从复杂性科学角度对金融系统脆弱性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金融系统复杂性对金融系统脆弱性的影响

在金融系统复杂性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上,Borio(2001)、Goodhart(2004)等学者认为金融失衡及其释放被定义为是金融系统的“过度顺周期性”,是高度非线性的,这是当前金融系统的内在的潜在特性。徐加根(1998)也认为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在于金融体系本身极为复杂的非线性机制,这就是金融危机产生的微观基础。

Bookstaber(2008)、岳玉霞(2012)考察了复杂系统中不确定性的影响。Bookstaber(2008)认为在由无数金融机构与金融工具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中,如果无法预计失误,且在问题扩散之前没有时间重设程序,则在出现差错时,危机就不可避免,并且可能不断恶化。岳玉霞(2012)认为,现代金融是一个复杂开放的演化系统,在金融市场运行中,投资者和银行家等的非理性行为会使各种金融变量的不同运动不断地撞击金融脆弱性,市场预期归一化一旦形成,就会主导经济金融运行,并越过金融稳定的边界,导致宏观金融波动。

伍志文(2003)、杨辉和杨丰(2010)基于金融系统的耦合性作出了研究。伍志文(2003)提出金融脆弱性是金融制度或金融结构的脆弱性,是由于内外因共同作用使三个子系统功能耦合,互相适应的金融体系稳健性状态受到破坏,金融制度结构出现非均衡风险积聚。杨辉和杨丰(2010)认为现代金融危机破坏性之所以越来越强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紧耦合度越来越高,由此导致各类风险的相互作用、相互加强,并最终导致系统风险的形成。

Shenhar(1994)、RBA(2008)、杨晓光(2009)等解释了金融创新的复杂性对金融系统脆弱性的影响。Shenhar(1994)的研究说明复杂产品创新过程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可能有事先未预料到的事情发生。RBA(2008)认为,复杂的金融创新比单一的创新工具对双向交易和流动性更加敏感,从而具有更大的脆弱性。杨晓光等(2009)认为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业过度发展强化了世界经济系统的复杂性,加大了世界经济系统的整体风险。石睿(2011)认为金融创新的复杂性和“捆绑效应”使得各个金融机构的风险在整个金融体系中被放大,从而带来脆弱性,最后可能诱发严重的危机。胡永康和姜玉英(2009)认为复杂金融工具高杠杆功能的滥用是风险蔓延的罪魁祸首,复杂金融工具信息披露不透明、风险管控体系不健全,无疑对金融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王辉(2012)认为金融复杂性从四个角度引致金融不稳定:(1)有限理性假设下金融产品复杂性创造了资产买方和卖方之间的不对称信息;(2)金融产品复杂性会引起评级膨胀;(3)金融产品复杂性阻碍了风险的充分分散;(4)金融市场结构的复杂性使得风险更容易传染。

二、基于复杂性科学方法的金融系统脆弱性研究

在基于复杂性科学方法的金融系统脆弱性研究上,Stutzer(1980)首先将混沌理论应用于经济学,在哈维尔模经济增长方程中揭示了混沌现象。Bascompte(2006)等将空间随机过程理论应用于预测和管理金融系统风险。Baumbach(2007)等指出,金融系统作为复杂的自适应系统,必须具备强健性才能抵御风险的冲击。Markwat 和Kole(2009)构建了基于多元线性Logit 回归排序模型,发现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泰国股票市场崩盘后,以骨牌效应的形式传染到东南亚各国,在利率、汇率等共同的作用下形成了金融危机。

Haldane(2009)、Caballero 和Simsek(2011) 应用复杂网络理论进行研究。Haldane(2009)将国际金融体系视为一个复杂且自适应的金融网络,这个网络“既强健又脆弱”,容易对主要的金融中心丧失信心,而且扰动会在国际上进一步快速传播。金融危机则是该金融网络在压力条件下的行为表现。Caballero 和Simsek(2011)在一个复杂金融网络中引入局部知识的假设,金融机构对金融网络不完全了解,只对自己的交易对手有了解,而不了解交易对手的交易对手的信息,经济环境的复杂性在金融市场脆弱性中起到关键作用。

Andreia(2005)、南旭光(2005)、胡立法(2009)等认为,金融系统的熵和耗散结构导致了系统的脆弱性。Andreia(2005)在研究投资组合的问题中,将熵和方差分别作为风险度量,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并得出熵作为风险度量要比方差更准确的结论。南旭光(2005)将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引入金融体系,分析了金融系统熵变效应,指出金融脆弱是由其内部熵增所引起。胡立法(2009)认为,在虚拟经济系统中,如果系统中基元和组分的活动不受限制、系统缺乏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或者系统的耗散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外界的扰动,将导致虚拟经济系统的崩溃,爆发金融危机。黄煦凯(2012)认为,现代虚拟金融资产和实物资产的倒金字塔结构引起了金融系统的熵增,而熵增又诱发金融不稳定性,当不稳定性达到一定程度的就引起金融危机。

胡映月(2006)、严太华和艾向军(2007)、方芳(2011)结合复杂系统脆性理论进行了分析。胡映月(2006)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和界壳论出发,结合可拓学、架对分析等知识探讨了系统危机检测方法。严太华和艾向军(2007)根据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建立一种包含外部环境输入和系统内部组成的金融体系脆弱性结构模型。金融体系脆弱性结构模型包括四层结构:金融体系脆弱性风险、体系内部结构、脆弱性事件集、脆弱性因子集。其中,上层的内部组织结构是金融体系脆弱性风险的内因,下层外部性脆弱环境是其外因,外因作用于内因,并通过其内部金融机制形成脆弱性风险。方芳(2011)利用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脆性联系过程、脆性激发过程,系统地分析了金融制度和金融风险,并基于此提出金融危机的防范措施。

唐毅南和陈平(2010)引入群体动力学和高阶矩表象来研究金融危机动力学机制,认为趋势瓦解和高阶矩发散是金融危机典型的动力学特征。任飞等(2011)依据复杂性科学的思路,运用委托驱动的微观模型,研究大波动极端事件重现时间间隔的动力学机理,发现重现时间间隔的分布和价格波动序列的记忆性相关。

张晨宏等(2010)根据系统自组织临界理论,结合沙堆模型原理分析并解释了2008年10月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美国金融系统自组织过程中系统发生突变的表现。此后,张晨宏等(2012)又应用了系统自组织临界理论、突变及混沌理论,对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的美国标准普尔500 指数进行对数收益序列分形检验、统计分析和分形维计算,揭示了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三个不同时段的系统复杂性。

在突变理论的运用上,南旭光和罗慧英(2006)、王静和孙园青(2010)进一步进行了研究。南旭光和罗慧英(2006)根据金融体系的非线性及出现的突变现象,将突变理论应用到金融脆弱性分析与评价中,构筑金融体系脆弱性综合评价突变模型,在分析金融体系构成要素、建立脆弱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突变理论归一公式,量化递归计算出金融体系脆弱度,以此判断金融体系脆弱性程度。王静和孙园青(2010)将尖点突变模型应用于金融生态系统中,得出金融生态环境的完善可以约束企业的失信行为,防止企业行为的不稳定性,从而提高整个金融生态系统的质量的结论。

此外,李超(2010)运用分形经济理论构建了美国经济的五维复杂经济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实证了美国金融危机的独立性和必然性。刘湘云和杜金岷(2011)基于演化博弈和复杂性科学分析研究得出:全球化金融复杂系统中,经济人行为模式变迁、金融结构变迁和金融制度变迁是协同演化的,而这些因素与金融危机息息相关。

三、结论与展望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更为复杂,每一次新的危机都会带来新的困惑,金融系统脆弱性理论取得了新的进展,一些学者也在利用复杂性科学原理解释金融系统脆弱性上作出了尝试,但是现有的研究并没有系统性考虑当前金融系统的复杂性,也没有深入揭示金融系统复杂性对系统脆弱性的影响,在复杂性科学方法的应用上也只局限于表象的解释,没有给出金融系统脆弱性到金融危机的动态演变机理。金融系统复杂性的内涵尚待挖掘,金融系统脆弱性到金融危机的复杂演变过程中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的深刻内涵仍需要进一步揭示。

[1]徐加根.金融危机:一个非线性经济学的微观机理.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2]Richard Bookstaber.A Demon of Our Own Design:Markets,Hedge Funds and The Perlis of Financial Innovation.John While y&Sons,2008.

[3]岳玉霞.宏观金融不稳定的微观分析.金融营销,2012.7.

[4]伍志文.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理论分析及实证考察.金融论坛,2003.1.

[5]杨辉,杨丰.金融系统紧耦合、风险互动与国际金融危机.中国货币市场,2010.3.

[6]Shenhar A.From Low to High-Tech Project Management.R&D Management,1993.3.

[7]Nigel Jenkinson,Adrian Penalver and Nicholas Vause.Financial Innovation:What Have We Learnt[R].Reserve Bank of Australia,2008.

[8]杨晓光,房勇,程棵.次贷危机的系统科学分析.管理评论,2009.2.

[9]石睿.金融创新、金融风险与金融稳定的理论分析.理论研究,2011.6.

[10]胡永康,姜玉英.改善复杂金融工具信息披露及风险管理的几点建议.中国货币市场,2009.3.

[11]王辉.金融创新、复杂性与金融市场不稳定.现代管理科学,2012.3.

[12]Michael J.Stutzer.Chaotic Dynamics and Bifurcation in a Macro Model.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Control,1980.

[13]Bascompte,Jordano,Olesen.Asymmetric coevolutionary networks facilitate biodiversity maintenance.Science,2006.

[14]Baumbach,Knoll,Sepkowski.Anatomical and ecological constraints on phanerzoic animal diversity in the marine realm.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7.

[15]T.Markwat,E.Kole.Contagion as a domino effect in global stock markets.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2009.11.

[16]Haldane,A.,Rethinking the Financial Network,Speech at the Financial Students Association,Amster-dam,2009.

[17]Ricardo J.Caballero,Alp Simsek.Fire Sales in a Model of Complexity.MIT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Working Paper,2009.10.28.

[18]刘超,刘丽.系统金融理论:未来金融理论研究范式的演化方向.上海金融,2012.5.

[19]南旭光.金融脆弱性的动态视角:金融熵及制度变迁.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

[20]胡立法.虚拟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与美国金融危机.现代经济探讨,2009.3.

[21]黄煦凯.金融脆弱性、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基于熵理论的金融不稳定性分析.中国证券期货,2012.6.

[22]胡映月.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的危机检测.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6.4.

[23]严太华,艾向军.基于复杂系统脆性理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结构模型的建立.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2.

[24]方芳.金融复杂系统脆性理论在金融危机分析中的应用.北方经济,2011.3.

[25]唐毅南,陈平.群体动力学和金融危机的预测.经济研究,2010.6.

[26]任飞,顾高峰,蒋志强,周炜星.复杂金融系统的重现时间间隔分析.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1.5.

[27]张晨宏,刘喜华,龙琼华.美国金融危机与系统自组织性分析.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

[28]张晨宏,伍海华,刘喜华.美国金融危机演化的系统复杂性分析.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

[29]南旭光,罗慧英.基于突变理论的我国金融脆弱性综合评价.济南金融,2006.8.

[30]王静,孙园青.金融生态系统的突变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2010.8.

[31]李超.分形经济理论:美国金融危机的一个解构框架——重读《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0.2.

[32]刘湘云,杜金岷.全球化下金融系统复杂性、行为非理性与危机演化——一种新的金融危机演化机制的理论解说.经济学动态,2011.7.

猜你喜欢

金融体系脆弱性复杂性
甘肃“强科技”需健全科技金融体系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基于攻击图的工控系统脆弱性量化方法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解读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