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货币的价值

2014-04-09杨博宇何芳杨植柳宋子强

时代金融 2014年8期
关键词:使用价值货币价值

杨博宇+何芳+杨植柳+宋子强

【摘要】从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质出发,探讨了货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后,其价值已经转化为信用,价值已经与货币分离,纸币只起个凭证作用。这种价值与货币的分离是有好处的,即使货币没了价值实体还在,只是凭证没了。

【关键词】货币 价值 使用价值 信用凭证

关于货币的本质问题,一直争论不断,尤其是货币的价值问题。有观点认为,马克思在黄金货币化的特定历史条件下,揭示出货币的本质是从货币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这是科学和符合历史事实的,但随着货币形式的发展,一般等价物论难以解释现代纸币和电子货币的货币本质[2],现在的货币信用说也没有说清信用货币是怎么产生的,本文从商品价值的概念出发,对货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进行了探讨,认为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后,其价值已经转化为信用的观点。

马克思认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物的有用性使物具有使用价值,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如果我们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那么也就是把那些使劳动产品成为使用价值的物质组成部分和形式抽去,它们不再是桌子、房屋、纱或别的什么有用物,它们的一切可以感觉到的属性都消失了,它们也不再是木匠劳动、瓦匠劳动、纺纱劳动,或其他某种一定的生产劳动的产品了,随着劳动产品的有用性质的消失,体现在劳动产品中的各种劳动的有用性质也消失了,因而这些劳动的各种具体形式也消失了,各种劳动不再有什么差别,全都化为相同的人类劳动,抽象的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它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决定[1]。

商品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或和该劳动产品具有相同的使用价值却没有凝结人类劳动的天然品。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是商品,但没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成不了商品,因为它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没人和你交换,使用价值是使物品成为商品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如你挖个坑,如果这坑是挖在寻常地上便没什么使用价值,没人要,不是商品,但这坑凝结了人类劳动,有很多劳动做了无用功,石油勘探就是个例子;如果坑是挖在墓地里,就会有人买去埋人,如果坑是挖在运动场上,则运动场主可以买来做沙坑,这时你所挖的坑就是商品了,买主需要的是具有使用价值的坑而不是凝结在坑中的劳动。

没有凝结人类劳动的物品也可以当作商品来交换,但它一定是天然品,天然品是比照了劳动产品的价值出售的,是借了劳动产品的光,是个例,有时天上也会掉馅饼的,当然,这里也可理解为没有价值的物品可以有交换价值,作者没有否认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意在穷尽商品的来路了,又不想搞得过于复杂。如运动场里的天然坑,虽然没有凝结人类劳动,但却具有同样的使用价值,如果你挖个同样的坑,必定要有所消耗,这个坑就有价值了,起码让你节省了挖坑的费用,况且这还是个现成的坑。又如在山上牵回的野牛在市场上和同样大小的牛的价格相仿,虽然该牛不是人工喂大的,没有凝结人类的劳动,但和市场上的其他牛具有相同的使用价值,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一个物品之所以能够成为商品,在于它的使用价值而不管是否凝结了人类劳动,关键是要有人要,价值只是在交换比例上起作用,物品是否有价值及价值几何,一是看它是否有使用价值,二是看获得该物品的难易程度。空气之所以成不了商品是因为它呼之即来,不用购买来或加工而来。商品在实现价值以前,必须证明自己有使用价值,因为耗费在物品上的人类劳动,只有耗费在对别人有用的形式上,才能算数[1]。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价值的度量衡,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付出或所得的信用凭证,它在物资与服务的交换中充当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货币刚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时候,货币商品的价值已经转化为商品货币的信用,只是这时的货币是以自身的价值作担保的。如牛货币,人们之所以接受这头牛,是因为人们相信用牛来交换的人一定为他人做了有用的事情才得到了这头牛,他们完全可以收下这头牛留作交换之用,即使这牛货币没人要了,货币牛也可以自用或杀了吃肉而不至于造成太大的损失,此时的牛货币以自身的货币牛的使用价值作担保的,本身具有价值,当然,如果牛还没出手就死掉了算他倒霉,任何以自身价值作担保货币都有这个风险。人们之所以选择贵金属作为货币,是因为贵金属具有不易损坏、可任意分割、量小值大、便于携带、易于保藏、可以自用等优点,即使贵金属币没人要了也可以加工成首饰自用,又不像牛那么容易“死掉”。当然,也许在当时,非屠宰的死牛也可以使用,这样损失会小一些。

当货币过渡到纸币时,作为担保的货币价值与货币分离开来,纸币只起个凭证作用,其上的标注价值与纸币本身的价值无关。这种价值与货币的分离是有好处的,即使货币没了价值实体还在,可货币牛死了就什么都没了,金币的价值也要比同量的黄金价值高,而纸币即使烧掉了,损失的不过是造币所消耗的劳动。如卖房子所得的100万单位货币被烧掉了,但卖房子的事实还在,只是凭证没了。

货币自其出生之日起就是作为信物存在的,首先是丢掉了物的使用价值,然后又丢掉了价值,最后可能连载体也丢掉了,就只剩下货币概念了。

纸币所具有的职能应当更广泛,特别是充当凭证这一使用价值,银行应当考虑如何使烧掉100万单位货币的损失降到最低。

随着时代的变迁,货币从价值实体过渡到信用凭证,这是历史的进步,科学的象征,货币的实践在发展变化,货币的理论也必须随之而发展变化[3],人类最终将会揭示出货币的真实面目。

参考文献

[1]卡尔·马克思.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许耀钧,裴根才.货币本质新探[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6):82~86.

[3]陆凯旋.论货币本质[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2(2):3~6.

作者简介:杨博宇(1992-),男,山东青岛人,现就读于天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金融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使用价值货币价值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类型学在景观规划中的运用与前景
钱荒遇上货币空转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