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凭种子精神以小博大
2014-04-09
本报驻比利时特派记者 张 杰 本报驻荷兰特约记者 黄 磊 提到荷兰,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以郁金香为代表的荷兰花卉园艺(如图)。前不久刚刚有一种荷兰郁金香以习近平主席的夫人彭丽媛的名字命名。其实,与绚丽的花卉比起来,其貌不扬的种子才是荷兰经济挑大梁的,荷兰种子产业年销售额超过25亿欧元,占全球出口总额的1/4,其中园艺作物种子、蔬菜种子出口额位居全球之首。面积还不到北京3倍的荷兰立足狭小的国土,将小小种子的价值最大化,这和荷兰人极其严谨、细致的性格分不开,也和他们的求实创新密不可分,这正是荷兰人种子精神的内涵。执著于科技创新 从小小的种子中,不仅能看到荷兰人的勤奋严谨,更能看到他们的科技创新与激情。荷兰人的种子情结,是一种传承,是对历史的致敬,更孕育着农业现代化的未来。荷兰男性平均身高1.85米,女性平均身高1.75米,大块头的荷兰人却心细如发,种子产业的高度发达体现出了荷兰人严谨细致的民族个性。孕育一个新品种,从开发到推广需要10—15年。在反复的试验和淘汰的过程中,没有一种严谨细致的精神是无法实现种子的最优化的。 荷兰小城戴尔福特汇聚着瑞克斯旺、安莎等荷兰最主要的几家种子公司。记者走访了瑞克斯旺种子公司总部。瑞克斯旺公司全球出口部总经理温富雷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小小的种子折射着荷兰人的科技创新。在上世纪80年代,当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时,荷兰人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充分吸收新科技并将其应用到育种领域。从那时起,荷兰蔬菜园艺品种选育经历了传统育种向分子育种、分子突变育种甚至基因修饰育种的跨越,通过应用基因组测序、重测序先进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育种工作效率。专注于行业细分 荷兰人将“在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精神发挥到极致。比如郁金香原产地在小亚细亚,也就是现在的土耳其境内,传入欧洲的首站并非荷兰,但这并不妨碍荷兰人最大限度地发掘美丽背后的商业价值。经年累月潜心研发,将郁金香品种扩大到8000多种,荷兰人用灵巧的双手将种球培育和出口、虫病防护和鲜切花出口整个产业不光做成了国家名片,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种子一起让高附加值农业成为荷兰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种子之所以能排除干扰、破土而出,靠的是执著成长的坚定信念和超强定力。荷兰人对此践行得特别到位,虽然荷兰有十几个世界五百强企业如飞利浦、壳牌、联合利华、阿克苏诺贝尔和荷兰国际银行,但这些成就一点也不妨碍普通荷兰人寻找各种商机创建自己的“王国”。同很多生意人一味追求规模不同,荷兰商人普遍专心培养自己独有的竞争力,做好每一天做好每一年,凭借这样踏实肯干的工作态度,荷兰拥有了相当数量历史悠久且专注于某个细分行业的公司。《环球时报》记者在荷兰就曾经参观过专门制造后视镜调节传动装置、鲜花绿植外包装、邮政分拣包装、土豆削皮乃至鸡蛋筛选的各种流水线制造商。这些所谓的“小生意”可以造就大的跨国公司。极其在意成本 荷兰人另一特点就是极其在意成本,无论是生意上还是生活上。荷兰公司同其他国家企业一样也很在意新市场的推广,但荷兰公司普遍优先考虑在最小甚至没有投资的前提下获得回报,颇有些“空手套白狼”的意思。因为资源有限,这种做法在发展的同时保持了实力,一步一个脚印,即使新市场不成功也不至于让公司陷入困境,慎重考虑还最大限度避免了业务的大起大落,这才是最考虑长期战略的投资方法。这可能也是荷兰公司普遍比较长寿的原因吧。在生活中,传统的荷兰人保持极简的习惯来进行成本控制,可花可不花的钱不花,可用可不用的不用,就连花钱健身都被上升到长期身体素质好可以节约养老费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