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基于社会流动的视角
2014-04-09杨丹宇
杨丹宇
(东莞理工学院 成人教育学院,广东 东莞 523106)
一、引言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索罗金(Sorokin)在其著作《Social Mobility》中将社会流动划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两个基本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个人或群体在社会价值变化的起点与终点之间的位置是否有方向上的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则称为水平流动;相反则称为垂直流动。[1]教育在社会流动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正向作用,可以促进大部分社会成员的向上流动。[2]社会学家哈维格斯特(Havighurst)曾指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将成为个体向上流动的主要途径,缺乏教育、教育失败将成为个体向下流动的基本原因。[3]毋庸讳言,在知识、信息日益丰富的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对人们向上流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国情的差别,我国普通高等教育的覆盖面还不够广泛。因此,大力发展成人高等教育,拓宽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渠道,促进社会成员向上流动,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使命。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莞成人高等教育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为东莞从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从初级城市化社会向高级城市化社会转型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东莞几百万产业工人的素质提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东莞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社会的和谐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而教育无疑是社会阶层流动的“筛选器”和“分配器”。本文从社会流动的理论视角出发,分析东莞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东莞成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合理流动。
二、社会流动视角下东莞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帕森斯认为:“在当代社会里,教育资格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4]教育已经被当代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视为提高自身经济地位和获得地位、声望的一种工具,是实现社会流动的最佳选择。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关系到东莞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当前发展趋势良好,为东莞社会阶层的健康社会流动提供了多种选择和路径,但依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社会流动的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观念较为陈旧
2013年,东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 500亿元,常住人口800多万,其中有近600万人为产业工人。在东莞社会转型发展过程中,人们迫切需要提高学历和技能水平以增加自身向上流动的机会。但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宏观管理较为薄弱,没有意识到成人高等教育对助推社会向上流动的重要作用。在落实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具体行动中,存在诸多观念问题。一是没有认识到成人高等教育在促进社会转型以及建设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地位,仅仅把成人高等教育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补充;二是没有认识到成人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需要,是加快科技人员知识更新,提高专业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三是没有认识到成人高等教育在提高东莞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劳动力转移和城乡劳动者再就业中的重要功能;四是没有将成人高等教育发展与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结合起来。这些陈旧的教育观念直接导致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投入不足,并最终影响社会流动的可持续发展。
(二)受益对象不够广泛
成人高等教育受益对象范围的大小,直接影响东莞社会向上流动的水平。目前,在学历教育方面,东莞主要有成人高考、远程教育、自考三种办学形式,近几年其规模基本保持在2.5-3.5万人次左右。以《2012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的数据为例,全市当年共有成人本专科在校生人数1.88万人,招生0.6万人,并且分别呈-8.5%、-5.5%的增长趋势,相对于829.23万的常住人口,特别是庞大的产业工人群体而言,受益对象显然偏少,而且这种落差还有不断加大的趋势。[5]在非学历教育方面,尽管东莞有近300家教育机构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为人们提供了较好的求学平台,但是培训项目大多数为英语、计算机和艺术等。由于多方面原因,东莞产业发展需求极大的会计、法律、CAD制图等专业技能强的培训项目鲜有开设,这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受益对象的扩大。由此可见,东莞成人高等教育受益对象有限,将对社会的合理流动产生不利影响。
(三)专业课程相对落后
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课程的建设是社会流动能力水平的内涵表现。从整体上看,成人高等教育具有非常浓厚的“普教化色彩”。无论是专业设置、课程设计,还是培养模式,大多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简化版”,这也直接导致目前成人高等教育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实际生产一线的需要。例如,LED产业是东莞“十二五”期间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预计到2015年,相关LED企业数量将超过300家,产业产值将达到500亿元。[6]可以预见,LED产业在未来几年将需要大量的精通计算机操作和电路设计的一线员工,但是在东莞成人高等教育的办学机构中,开设的专业大多集中于文科、经管类,而鲜有开设电路设计等相关专业,相近专业如计算机专业也只是简单的操作技能培训。因此,由于成人高等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与社会需求脱节,导致所培养的学生向上流动的能力受到制约。
(四)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截至2012年1月,东莞已有8所普通高校开办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含现代远程教育和自学考试),同时,还有53家市外高校在东莞设立了成人高等教育校外教学点,并且专业多达200多个。但是,这些以“教学点”、“函授站”形式运作的办学机构,由于远离校本部等原因,师资力量大多显得比较薄弱。此外,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渐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社会阶层群体在进行社会流动时开始选择接受非学历教育形式。东莞成人高等教育有将近300家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对非学历技能培训的强烈需求。但值得注意的是,东莞大部分非学历成人教育机构仍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出于成本等因素的考虑,这些机构的师资往往只是视具体情况需要临时拼凑而来,数量较少,知识储备少,能力和教学水平不高,这样既影响非学历教育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向上流动能力的增强。
三、东莞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对策
为促进东莞社会流动,让教育在社会流动中发挥实质性的正向功能,就必须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水平,缩小进而消除现存的教育阶层差距,使处于社会中下层的群体通过教育冲出先赋性身份地位带来的屏障,实现良性、有序的社会流动,以此促进东莞的发展。为此,东莞成人高等教育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大成人高等教育投入力度
一方面,针对东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现实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成人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向上流动的功能。具体而言,需要深化成人高等教育管理机制改革,成立专门的行政管理机构,协调不同类型办学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制定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指导、组织协调、教育质量监控;建立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的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具有东莞特色的专业和课程体系。根据实际需要,完善政府、高校和个人共同承担的成人高等教育投入机制。政府应在每年的财政预算中对成人高等教育做出专门的财政预算,明晰责权利机制,完善成人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机制。同时,根据东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当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收费标准,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严格管理成人高等教育财政预算支出,确保学费收入在教学活动中得以充分利用。
(二)完善办学类型,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拓宽受益面
为提高成人高等教育促进社会向上流动的水平,要进一步探索并完善办学类型,充分利用各种条件拓宽受益面。首先,成人高等教育要根据东莞制造业发达、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需要,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所合作和校地合作的办学模式,让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其次,面向东莞不同产业需求和行业职业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培训计划,为东莞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智力支持,以更好地为产业、产业工人服务。再次,充分调动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和其他各种社会力量,整合教育资源,进一步扩大东莞成人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满足社会需求。各类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要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实际需要,挖掘自身潜能,建立并完善学历文凭证书、继续教育证书、岗位培训证书以及单科考试成绩证书等互认、互通的证书制度,方便学生取得各类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此外,还要积极开展专业硕士和同等学力申请硕士研究生学位教育,提升成人高等教育的层次。
(三)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要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加强教学工作和提高教学质量上来,重点加强课程专业化建设和教学过程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主办高校和设站点单位要共同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改善函授站和教学点的教学条件,加强专业建设,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建立和完善适合成人业余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学管理制度。主办高校要对函授站和教学点的教学质量和环节负责,避免以任何形式转移或下放专业和课程设置、考试命题和阅卷、毕业论文答辩、毕业和学位资格审核等权利。函授站和教学点要严格执行主办高校制定的教学计划,规范教学环节,严格教学过程管理,严肃考风考纪,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同时,各高校还要建立健全学校、设站点单位、社会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从而不断提高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四)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
加强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建设,落实到根本,离不开一支专业化水平高的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这是成人高等教育助推社会流动的中坚力量。首先,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要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自主培养和重点引进并举的原则,积极探索师资队伍建设中的柔性人才引进使用机制。采取进修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教师职业生涯支持体系,构建学位教育、技能培训等多位一体的培训制度,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其次,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要加强管理团队的专业化建设,实行成人高等教育管理人员资格认证和定期培训制度。采取各种措施,建设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知识结构合理、掌握成人高等教育规律、精通管理科学的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团队。再次,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要大力推进以人事分配、办学绩效评估、教师和管理人员聘期考核为核心的管理体制改革。通过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办学机构自我激励、自我约束。采用直聘制、代理制、派遣制等多样化的聘用模式,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聘期考核,促进教师队伍和管理团队的“优聘劣汰”,以保证成人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更好地发挥成人高等教育助推社会流动的作用。
[1][美]索罗金.当代社会学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75.
[2]张楚平.社会流动的哲学分析[M].南宁:广西大学出版社,2001:165.
[3][美]哈维格斯特.教育的社会流动价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55.
[4]马和民.教育社会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8.
[5]2012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dg.gov.cn/cndg/s35992/201304/629105.htm,2013-04-15.
[6]陶敦普.LED产业:东莞转型发展新引擎[EB/OL].http://epaper.timedg.com/html/2011-10/11/content_745246.htm,2011-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