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面临的挑战及创新

2014-04-09

社科纵横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献图书馆服务

李 伟

(三门峡市图书馆 河南 三门峡 472000)

一、前言

目前,以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为代表的数字化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这些数字化网络所承载的文字语言、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具有承载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以及内容丰富多彩且收听收看方便等特点,由此引发了传统媒体向网络新媒体的大规模转移,传统媒体已经并正在实现着与网络新媒体在传播内容及服务形式等方面的大融合[1]。数字图书馆正是顺应信息时代的需求而产生,在服务职能和服务理念等诸多方面都与传统图书馆有很大的不同,这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通过不断创新来拓展服务领域,逐步建立适应新时代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满足读者广领域、深层次的知识需求。

二、信息时代图书馆服务的特点

传统图书馆以纸质文献和实体文献的收藏为主,其服务职能主要是基于本馆文献的收藏和开发,以及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等。而数字图书馆通过对文献资源的数字化改造,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知识的信息化传播和服务[2]。数字图书馆具有传统图书馆无法比拟的特点。

1.拓展图书馆的空间利用率

纸质文献占用实体空间较大,对纸质文献进行数字化改造,使知识内容以数据的形式存在,就可以保存在光盘、半导体存储器或网络服务器等数字存储介质上。千万本纸质书籍承载的信息,只需要一个很小的数字存储介质就可以存储,为图书馆节省大量的空间。

2.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率

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传播,读者可以从图书馆的网络资源上得到信息查询、文献阅读、资料下载等服务,没有时间限制,读者不必考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上下班时间,可以全天候安排阅读时间;不受地域影响,读者不必到图书馆借阅,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享受到阅读服务。由此可见,数字图书馆可以使读者按照自己的规划合理安排阅读时间,省去了很多繁琐过程引起的时间浪费,提高了读者的阅读效率。

3.增强文献的检索率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随着人们大量信息需求的涌现,数字图书馆实现了文献检索的智能化,读者可以通过多媒体检索工具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信息的检索和匹配。与传统的卡片检索方式相比,数字图书馆的检索速度快、检索成功率高,能为读者提供更有效的文献检索结果。

4.加深图书馆的服务层次

数字图书馆能使馆员从围绕图书提供服务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把主要精力集中在为读者开发多种形式的信息资源、提供内容丰富的数字信息、开展有针对性的咨询服务等方面,以读者为中心,面向需求开展服务,提高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实现深层次的人性化服务。

三、图书馆服务面临的主要挑战

1.到馆阅读的人数不断减少

由于网络传媒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起和网络信息资源数量的极速增长,使到馆读者人数大量流失,图书馆界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3]。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不同人群利用网络进行信息检索的比例高达80%,位列所有信息应用的第二位。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说明图书馆的信息查询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网络所取代;网络文学用户数为2.33亿,年增长率为15.2%,网络文学的使用率为41.4%;网络视频用户为3.72亿,年增长率为14.3%,网民中上网收看视频的用户达到65.9%。这些数据表明,人们通过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途径获取信息已经是时代所趋[4]。由此可知,今后图书馆行业的发展,必将面临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读者阅读方式和获取信息方式的巨大变化。

2.图书馆信息资源的主导地位减弱

传统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的主导,大多数信息供给是通过实体文献资源实现的,具有无可替代的资源优势。而数字化信息储存技术成熟后,一些信息服务机构,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超星数字图书馆等,通过数字信息技术建立了规模巨大的数据库,并具有便捷的检索查询系统,通过网络提供文献传递等有偿服务,成为能够与图书馆相抗衡的全新的信息服务部门。此外,百度、Google等网络搜索引擎公司通过提供网络信息服务,介入图书馆的服务领域,对传统图书馆也构成了更大的挑战。由于公众获取知识途径的多元化,使得图书馆不仅不再是主要的公共信息中心,而且存在着被边缘化的趋势。

3.适应现代图书馆业的专门人才较为匮乏

根据笔者对多所公立图书馆的调查,仅有0.77%的从业人员是图书馆专业或相近专业毕业,其余人员多是通过学历进修取得大专或大学文凭,总体水平偏低,专业化程度不足,难以满足现代图书馆对从业者的更高要求。网络技术、数据库开发以及数据制作等专业人才异常紧缺,严重制约了图书馆担负现代文献资源信息化建设和服务的能力。

4.面临图书馆建设经费不足的挑战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图书馆发展进入了传统与现代并存的状态。一方面,数字化图书馆尚且无法完全替代传统图书馆,不仅是因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也因为虚拟馆藏建设中的文献来源还无法离开实体文献;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阅读需求,图书馆还在不断地增加物理馆藏。数字化和实体化两方面的建设都需要有足够的经费予以保障,而大多数图书馆面临的共同的现实难题正是经费不足。从某种角度来看,图书馆经费不足的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四、图书馆服务理念的创新策略

1.转变传统的思维模式

2008年10月,《图书馆服务宣言》一文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5]。该文清晰地指出,图书馆必须以服务创新来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而服务的创新首先应有思维的转变。为了提供读者所需要的优质、快捷、专业的信息与知识服务,传统图书馆必须学会利用现代化的数字图书馆技术。图书馆是人类通向知识之门,公共图书馆承担着缩小社会信息鸿沟和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的职责使命。因此,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必须着眼于维护公民基本文化阅读权利,以满足读者的知识获取需求为第一出发点,而非以图书馆的管理需求为出发点。为此,图书馆工作人员必须与时俱进,以先进的服务理念应对时代的挑战;必须善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尽快建立和完善数字化图书馆,为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专业、快捷的信息服务。

2.创新图书馆人才机制

在由传统服务模式向信息化服务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公立图书馆面临的普遍性难题是缺乏能够综合解决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开发、网络管理与维护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与其他信息服务提供机构相比,由于存在工资待遇、发展空间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图书馆不仅在吸引人才方面没有优势,而且人才外流的情况也日益突出,所以寄希望于通过集中引进等方式来解决急缺人才的问题也不现实。对此,图书馆应该主要着眼于挖掘现有人才的潜力,在人才形成机制上进行创新。例如,引进国际通行的管理制度,施行执业资格准入制度。自1994年以来,我国在法律、医疗卫生、建筑等行业实施了执业资格认证制度,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均得到了较大提升。

作为以公益服务为基本要求的专业性技术岗位,图书馆类首先应当列入执业资格认证体系中,通过职业资格证书来提高准入门槛,同时也为现有人才指明发展方向,进而从根本上提高从业人员整体水平,解决当前人才队伍良莠不齐的现状。其次,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加快人才的培养工作。例如,选派有一定基础的专业人员到高校或上级图书馆进行一定时间段的挂职学习;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辅导讲座;选派人员多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等方式,达到开拓眼界、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创新图书馆服务方式

一是着力开展特色服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使得图书馆的读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读者需求逐步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因此,传统图书馆应该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有针对性地建立与创造出具有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以满足不同类型读者的多样化需求,逐步形成自己的优势资源。

个性化的特色服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主要是根据特色馆藏文献研究整理而成的特色资源。例如,上海市图书馆开展的“家谱数据库”以及浙江省党校系统图书馆开展的“温州模式研究数据库”等类型[6]。第二种是提供针对性的便捷服务。例如,国家科学图书馆依靠自身较强的信息化开发能力,结合读者实际需求,开发出一种桌面检索工具“e划通”。在读者浏览网页、文件编辑、学术讨论等电子阅读中,如果遇到自己想要查询或者需要了解的问题,“e划通”可以直接输入关键词,计算机系统会自动检索图书馆内的各类数据库以及搜索引擎,并且自动链接和呈现相应的结果。该工具系统的应用方便快捷、专业相关性强,在浩如烟海的科技信息资料中,极大地方便了读者。

二是开展延伸性服务。图书馆不应拘泥于传统经营模式,坐等读者上门,可以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等两方面的服务方式来开展延伸服务,吸引读者。例如,一方面开展流动图书上门服务,进社区、校园、企业等送书上门,扩大图书馆影响力;另一方面,根据社会热点和文化流行热点问题,邀请专家学者为读者举行讲座,提高对读者的吸引力和关注度。

4.开展新型学科馆员服务

为了方便深层次的学科信息咨询,国内外许多图书馆尤其是大学图书馆采取了一种新形式的拓展服务,即学科馆员制度。按照学科馆员制度要求,图书馆根据学校不同的专业安排相近专业背景的咨询馆员专人负责,开展更加细致、专业化和全方位的服务。学科馆员制度能够帮助广大师生更有针对性地利用图书馆的资源,同时也强化了图书馆与各专业学院间的互动与联系,建立了便捷通畅的信息资源交流渠道。目前,国内一部分高校图书馆通过分析、学习国外的成功经验,在学科馆员服务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学科馆员服务作为当今图书馆服务拓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仍需要我们进一步学习与思考。

5.拓展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图书馆要积极进行对外合作,尤其是与各大专院校职能部门的合作,以提供连续的信息资讯方式,为学校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信息支撑。图书馆能够通过专业化、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资源服务,以项目课题的形式对接学校不同专业研究的需求,使图书馆成为学校科研教学发展的有力后援。例如,三门峡市图书馆与河南省多所高校合作,根据三门峡地区历史沉淀丰厚、文化种类多样的区域文化特点,研究整理仰韶文化、陕州风情、虢国历史文化和本地族谱数据库等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资源,在促进高校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馆员的整体素质也得以提升。事实证明,图书馆在与高校的合作中,既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也进一步密切了学校管理职能部门与图书馆间的关系,使学校管理层更加关注图书馆在高校中独特的作用,在人员、物力、财力等方面保障图书馆未来的进一步发展。

五、结语

时代在不断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图书馆作为人类精神的宝库有着辉煌灿烂的过去,也面对着现实中的种种困难,更有着信息化发展浪潮带来的机遇和希望。作为图书馆从业人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转变思维模式,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不断推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科技创新、人文社会发展和进步以及文化宣传做出贡献。

[1]沙迎杰.新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5):290.

[2]吴梅.信息时代条件下的图书馆服务工作[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2(2):136-137,141.

[3]赵双莹.网络时代的图书馆重新定位问题[J].职大学报,2012(5):103-105.

[4]中国互联网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15.

[5]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8(6):7.

[6]吴雪映.以温州市图书馆为例,浅谈地方文献的开发和利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2):41-44,51.

猜你喜欢

文献图书馆服务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飞跃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