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深入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4-04-09孙科丽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关怀人文价值观

孙科丽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一、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命题。所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是我们民族长期秉承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规律的根本原则和价值观念的理性集结体。它支持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的行为指南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思考方法与行为方式。①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剧烈冲击,大学生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如何引导大学生走好路,走对路,走上光明大路是新时期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新形势下,尽管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整体上呈现积极向上的主题,但是仍受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冲击,因此深入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所谓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包括热爱祖国、矢志不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同仇敌忾、抵御外侮。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发展中,中国人民永不言败,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赞歌,面对八国联军的入侵,三元里人民举起反抗的大旗,打击了侵掠者的嚣张气焰。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妄想吞并中国,中国人民再次展现大无畏的爱国情怀,一批批英雄倒在了抗日的战场,一批批的勇士又站起来继续抗战。正是爱国主义精神使我们在面对亡国灭种的危机时化险为夷。

所谓时代精神是每一个时代特有的普遍精神实质,是一种超脱个人的共同的集体意识。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是激励一个民族奋发图强、振兴祖国的强大精神动力,构成同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根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代精神的内含以及它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活动中所发挥出来作用的大小,可以透视其国民的理性程度与成熟水平,因而成为衡量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准。时代精神反映一个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变化基本趋势,它已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共同的心愿、意志和精神追求。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既是时代的主题,也是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取得共识的时代精神。

人文内涵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是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新阶段中国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互交融、内在统一,二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构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品格,②而这正是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着堡垒作用。

1.以大学生需求为导向选择多元教学方式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构建上,高等教育应该以大学生的需求为导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所有专业课的教学中,强化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教育,让大学生从祖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中汲取营养,培养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勇于探索、敢于斗争、富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既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又要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③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是祖国的宝贵资源,他们渴望知识,渴望成才,用最先进的核心价值观推动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思维的提升,应该是未来教育的主导。

2.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选择培养途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对高校的基本要求,也是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体现。

全面发展是指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就是要坚持德育先行。使大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认清我们国家的国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传统,具有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自觉维护祖国的荣誉,支持统一大业和各民族的大团结;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紧密联系起来,视国家利益为最高利益,立志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而奋斗,做一个忠诚的爱国主义者。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方法

(一)注重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心理疏导是通过解释、说明、支持、同情以及理解,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影响对方的心理状态,改变对方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从而达到降低心理压力,促进人格健康、协调发展的过程。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一种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的创新。人文关怀中渗透着心理疏导,心理疏导本身就体现着人文关怀,二者都是以提高人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宗旨。我们只有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在这个基础上再施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培育方法的有效性。

1.注重人文关怀,增进相互信任

推进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就要注重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要注意引导学生提高自身修养,完善人格素养,提高自身境界,把自我价值的实现与社会价值的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统一起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人文关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按照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尤其是弱势群体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于性格孤僻的学生,组织他们进行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他们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勤工助学岗位,为他们减轻家庭负担。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有平时注意关心爱护学生,真诚地为他们提供无私的爱,使学生感受浓厚的师生情,才能事半功倍。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实施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需要教师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犯错误的学生,简单粗暴的批评只会使学生越走越远,给他们更多的宽容,赢得学生的信任,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让他们认识到错误的原因,避免再次犯错,增进师生相互信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加强心理疏导,培养和谐理念

心理疏导是人身心获得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在大学校园,采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更为有效的载体。开设心理课程,就是在教学实际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培育学生乐观、豁达、宽容的精神,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以开阔的心胸和积极的心境看待来自学习和家庭的压力,及时自我调整。培育学生合理竞争、共同进步的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以健康丰富的文体生活有效调节学生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等不良情绪。此外,针对学生的特殊心理需求,应该加强心理健康辅导,疏导他们对事物和人际关系的看法,解开心结,打开健康之门。

3.完善机制,畅通沟通渠道

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工作,在学生中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学生自觉接受这种常规教育方法,需要建立长效机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水平在得到更大提高的同时,生活急剧变化,竞争更加激烈,学生的各种心理压力也会更大,对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需求会更强烈。我们要及时做好准备,在学校建立学生反映机制,加强对学生心态的监测、评估和预警,关注学生心态、畅通沟通渠道,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身心和谐。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人文关怀,它在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格完善外,又增加了新的时代内容。特别是把“人文关怀”和时代发展联系起来,延伸到正确妥善的处理人际关系,这就使“人文关怀”的内涵得到了扩展,也更易于落到实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可以本着“以人为本”的目标,只有将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尊重人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切实解决人的内心困惑,才能真正实现把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贯彻、渗透于当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全过程,实现培养效果的最优化。

(二)构建网络等平台,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工作,创新思路,构建“四个平台”,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推动教育工作上新台阶、上高水平。要高度重视网络等教育功能,充分发挥网络等新阵地在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重要作用。

1.网络平台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提出,要全面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要拓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渠道,增强其话语的时代性,即在目前新兴的网络环境中,妥善利用 QQ、微博等即时通讯工具,开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媒体表达话语方式,以加强其在虚拟空间的话语权与影响力,进而立体式地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不同空间领域的传播渗透力。④所以,新时期牢牢占领网络这一思想文化和思想政治宣传的新阵地,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取得实效的关键因素。

2.社团平台

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的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盈利性群众组织。近年来,高校社团蓬勃发展,大学生社团的作用更加重要,简单地说,大学生社团已经是象牙塔中的小社会,它承担着社会和学校机构沟通交流的任务。新时期的社团活动,不仅要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形象的舞台,更重要的是要承担起学生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过渡,给他们提供社会实践的平台。在这种形势下,要充分利用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巩固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增强其社会责任感。⑤所以,为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他们尽快走向社会,就要积极加强社团建设,使它成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新途径。

3.宿舍平台

学生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载体。随着高校的扩招,住宿学生越来越多,就个体而言,一个学生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寝室度过;就群体而言,同一个寝室的同学朝夕相处,自然而然形成一个小单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宿舍生活与管理制度之中,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寝室中展开潜移默化的自我教育,因势利导,及时进行不良情绪的疏导,避免负面情绪爆发,同时,围绕寝室的软硬件水平,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活动,做好寝室文化建设,倡导积极的生活理念,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4.文化平台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教育和导向作用,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扎实推进文化进学校、进社团、进宿舍、进班级“四进”工程,开展一系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的校园文化创建活动,着力构建校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在班级设立文化教育基地通过举办艺术节、科技节、学术研讨会、知识讲座、主题论坛、演讲报告、重大事件的纪念或庆典等活动,营造自由、民主、和谐的思想交流氛围。引导学生畅谈理想,抒发胸怀,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设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大学生在思辨和比较中逐步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培育公德心,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滋养人才。

总之,深入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内在需求,也是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的实际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王泽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特征[N].光明日报,2007(4).

[2]李纪岩.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2010(14).

[3]曹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江苏高教,2008(6):112.

[4]王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3 (4):104.

[5]卢桂珍.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的构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9(12):140.

猜你喜欢

关怀人文价值观
人文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人文绍兴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人文社科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