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实践的利益审视*

2014-04-09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2期
关键词:麦金太尔利益

涂 露

(湖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

英语是一种世界性语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世界各国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既有精深专业知识又有较高英语水平的复合型人才将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这是社会的需求,也是个体成长必备的素质。然而,我国英语教育的效果,恰恰是差强人意。英语教学几经改革,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收效甚微,何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人们往往只重视英语教学实践的外在利益,而忽视其内在利益。在英语教学过程中,片面强调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传授与训练,很少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人文素质的养成。本文借用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有关实践利益的概念,意在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索英语教学的本真价值,使英语教学真正成为麦金太尔意义上的实践。

一、蕴含两种利益的英语教学实践

麦金太尔在其重要著作《追寻美德》中对实践的界定是:“实践意指任何融贯的、复杂的并且是社会性地确立起来的、协作性的人类活动形式,通过它,在试图获得那些既适合于这种活动形式又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这种活动形式的优秀标准的过程中,内在于那种活动的利益就得以实现,结果,人们获取优秀的能力以及人们对于所涉及的目的与利益的观念都得到了系统的扩展。”[1](P212)在这个复杂而晦涩的定义中,麦金太尔特别强调了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内在利益这一重要特征,并用教一个智商很高的七岁孩子下国际象棋的例子来说明实践的所具有的这种利益。这个七岁孩子对下国际象棋并不十分感兴趣,对糖果却有强烈的欲望,不过,但他很少有机会得到糖果。为了得到糖果,孩子必须每周和“我”下一次棋并力争获胜。在这一过程中,七岁孩子通过努力棋艺越来越精湛,他不但得到糖果,而且获得某种特殊的分析技巧、战略想象、竞争刺激等,享受到了下棋的乐趣,并逐渐被其所吸引。因此,下棋具有两种不同的利益。一是外在地、偶然地附系于实践的利益——就下棋的孩子而言是糖果,就现实生活中的成人而言,可能就是声望、地位、金钱等利益。这类利益具有竞争性,一些人得到的越多,另外一些人得到的就会越少,并且得到这些利益的方式很多。比如,一个棋手可以通过下棋获得财富,也可以通过其他不同的方式发财。二是只有通过下棋这类特殊活动才能获得的内在利益。“内在利益诚然也是竞争的优胜的结果,但它们的特征是,它们的获得有益于参与实践的整个共同体。所以,当特纳变革了海景画技法或W.G.格雷斯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发展了板球技术的时候,他们的成就增进了整个相关共同体的利益。”[1](P215)

麦金太尔在区别了实践的外在利益与内在利益之后,又用肖像画与形体画的例子对内在利益的两种形式进行了区分。麦金太尔指出,绘画实践的第一种内在利益是绘画作品本身的优秀,以及画家创作行为的优秀;第二是绘画所构成的生活的“善”,即画家在绘画实践中,一直以一种创造性的热情和保持进步的心态来回应不同的工作情境。这种生活虽然不能构成画家的全部生活,但就某一时期而言,这种生活吸引着他甚至不惜牺牲一切。简而言之,内在利益是只有在某种实践中才能获得的“善”的生活过程及其结果。[1](P214)

英语教学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当然既具有内在利益又具有外在利益。英语教学实践的外在利益首先体现在为社会培养英语人才上,能够满足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要;其次是学生个体为了社会的需要及自身的需求,对英语知识和语言技能的追求,其表现形式是英语等级考试(如专业英语四级、八级)和英语资格考试(如英语口译资格)的通过率。以上这两个方面,并不是只有英语教学实践一种途径,像自学、短期培训等都可以达到这一目的。英语教学实践的内在利益也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个体英语学习兴趣的养成,获得英语思维能力;二是学生个体自身人文素质的提高,形成自信、开放的心态。相比之下,这两个方面是英语教学实践所特有的,其他任何实践都不具备这项功能。

二、工具理性取向的英语教学现状

工具理性(Instrumental Reason)是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通过实践的方法来确认工具(手段)的有用性,从而追求事物的最大功效,为实现人的某种功利服务。行为者往往只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问题,漠视人的情感,是一种以工具崇拜和技术主义为生存目标的价值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英语教育经历了数次改革,但纵观其演变历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英语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工具主义的。现今所采用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价值取向就是工具主义的,这可以从该文件所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的目标定位上得到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语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需要外国语言文学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外,需要大量的外语与其他有关学科——如外交、经贸、新闻、法律——结合的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这种复合型外语人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时代的要求。”[2]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的人才,是典型的社会价值至上的工具理性。把学生作为客体,以对待“物”的方式来对待学生,教学“见物不见人”。在此目标指引下,不论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把追求外在利益作为关注点。在教师这一方面,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追求“高合格率”与“高就业率”;在学生这一方面,英语学习得优秀与否,其衡量标准就是通过专业英语四级、八级考试,能够顺利毕业,找到理想的工作。

英语教育的工具理性取向与高等学校的功利主义相结合,必然带来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应试教育。[3]专业英语教材中的文章,选题比较广泛,涉及有关英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内容,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素材。然而,在工具性目标导向下,英语教学往往忽略这些内容的传授,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获取,语法结构的机械模仿,专业英语四级、八级写作的套话,教学内容极其僵化。英语教学课堂上提的都是一些学生明知故问的假问题,形式上好像很独特,其实与英语教学的本质背道而驰。英语教学中对语言点的讲解、对句子结构的分析,就像医生在做手术,把原本具有独特性、丰富性、开放性的语言分解得七零八落,让学生迷失在阴森森的语言丛林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丧失了对事物的好奇心,而且探索未知的欲望也退化了。德国著名的教育家福禄培尔指出:“人的教育就是激发和教导作为一种自我觉醒中的,具有思想和理智的生物的人有意识地和自决地,完美无缺地表现内在的法则,即上帝精神,并指明达到这一目的途径和手段。”[4]而我们现实中的英语教学,恰恰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是在进行无意义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只不过经验有所积累、知识有所增长,至于学生个体的情感、观念、价值观等方面则无多少改变。

教学评价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其主要功能是检验英语教学的质量,通过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以便对下一阶段的英语教学做出改进。因此,教学评价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非常重要,它对英语教学实践起着“导向”作用。[5]理论上说,学生英语水平的高低应由英语综合能力来决定的,不但包括语言知识、交际能力的提升,而且还涉及到思维方式、文化观念的转变。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英语教学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专业英语四级、八级的成绩,以此来衡量教学效果。这种工具性的评价方式必然会转移英语教学的中心方向,甚至还会将英语的教与学引向歧途。比如,专业英语四级、八级的选择题,测试的是学生对语言点的掌握。为了获取高分,必然强调有关语言知识的准确性;为了达到准确性,必然导致教学上毫无意义的语言点强化训练。这种只关注语言知识而忽视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是与英语教学的终极目的相违背的。

三、融合“两种利益”的英语教学改革

麦金太尔虽然看重的是实践的内在利益,把内在利益与美德紧密联系在一起,但他并不轻视外在利益。麦金太尔强调:“外在利益真正来说也是利益。它们不仅是人类欲望的特有对象,其分配赋予正义与慷慨的美德以意义,而且没有人能够完全蔑视它们,除了那些伪君子。”[1](P221)麦金太尔只是认为,人们不应当过分地追求外在利益,否则实践就会成为追逐名利的竞技场。在英语教学改革中,我们应当既追求英语教学实践的内在利益,促进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又要兼顾英语教学实践的外在利益,实现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具体说来,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消解技术,确立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受工具理性的影响,现实中的英语教学越来越技术化了。比如,在教学目标上,追求可操作性;在教学内容上,使用统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可控程序;在教学评价上,采用量化标准。麦金太尔认为,单纯的技术不具有内在利益。如果没有内在利益,教师只会把教学看成是一种谋生的技术手段,而不是值得追求的善的生活方式。那么,教师将会严格遵守教学技术规范从事教学,把学校视为工厂,把学生视为其加工的原材料,只要生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就行了。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缺乏情感,人格不健全,充其量不过是爱因斯坦口中所说的“a well-trained dog.”因此,英语教学在价值观的取向上应注重人文性,使英语教学回归语言教育的本质。

其次,“转识成智”,提高英语教学的实际运用能力。“转识成智”本是佛教用语,本意是指人的思想由“迷”到“悟”的转化过程,后来把它引申为通过对知识的掌握而达到自身生存智慧的养成。如何处理知识与智慧之间的关系(类似外在利益与内在利益的关系),一直是英语教学中力求解决的问题。英语教学中往往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学生的知识好像不断在增长。其实,这样的知识毫无实用价值,不是真正的智慧。教师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设疑”,学生在学习中经常生“疑”,学生运用语言解“疑”,这样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提高了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这就要求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化“权威”角色,放下身段,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在设疑思辨中发挥主导作用。

最后,超越功利,发挥英语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以往的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往往只重视结果,即只看重外在利益,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其负面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其实,学生的英语学习不但是知识与技能获取的过程,更是一种情感经历。[6]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常常会担心自己的语言水平不能够与目的语国家的人进行正常交流,怕出错,更怕被人看低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有一定心理压力。因此,英语教学评价的重心应当改变,转移到非智力因素上来,转移到能够促进学生积极情感的生成上来。在此导向下,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会逐渐养成自信心与自尊心、批判精神与包容精神,养成宽容、乐观的生活态度,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把英语学习当作值得自己追求的生活。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现英语教学的内在利益,英语教学也才能真正成为麦金太尔意义上的实践。

[1][美]麦金太尔.追寻美德[M].宋继杰,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212.

[2]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17.

[3]徐亚辉.学英语实践教学的创新思考——创设英语教学实践模拟课[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

[4][德]福禄培尔.人的教育[M].孙祖复,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

[5]常捷.后现代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J].后现代视域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2013(4).

[6]黄远振,兰春寿,黄睿.为思而教:英语教育价值取向及实施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13(4).

猜你喜欢

麦金太尔利益
硝呋太尔中残留溶剂测定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天 路(下)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一瞬倾城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雨衣叫麦金托什
国内麦金太尔思想研究现状
童话歌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