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实践与思考
2014-04-09郑秀梅司有宝付丽艳李广军
郑秀梅,司有宝,付丽艳,李广军
(佳木斯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创新性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实践与思考
郑秀梅,司有宝,付丽艳,李广军
(佳木斯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培养创新性人才是高等教育的基本任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项目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以佳木斯大学本科生的科技创新实践为基础,分析当前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项目选题、完成期限、学生的创新意识及项目结题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可行的方法与建议。
创新性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创新意识;课程体系改革
创新是一个探索未知领域和对已知领域进行破旧立新的过程[1],充满各种阻力和风险,可能遇到重重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重要场所,创新人才培养也是目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2],大学生科技创新性实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大学生科技创新性实践是学生发现问题或老师指定实践条件,由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施,通过创新性实践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与创新实践能力。
本文结合笔者指导国家及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性实践项目的经历,分析了在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思考了基于创新性实践项目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性,设计了一套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改革方案,从而为黑龙江省或佳木斯大学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建议。
1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实践
本文以笔者指导的黑龙江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为例,阐述本次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的整个实施过程,包括项目选题、项目申报、实验实施、中期检查和结题验收几个阶段。
在项目选题阶段,也是学生刚刚接触项目的时候,把项目的主要思想、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手段以书面及PPT演示两种形式向学生展示,把每个科研项目分为几个内容,由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研究,从中选出三种方案,再由指导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存在的潜力及对学生的创新力估测,最后确定项目选题。由于学生对混凝土材料部分的知识了解尚可,并且在实验室做过相关实验,所以此次创新题目选定为“寒冷地区再生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在项目申报阶段,指导教师首先给科技小组的同学分发了几份相关内容的科研项目申请书及其它题目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申请书,以便学生们熟悉和了解申请书的内容及格式的书写。然后,指导教师又给学生们讲解申请书内各项内容的资料收集及注意事项。由科技小组的负责人与组内同学进行协商确定各学生负责的部分,以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资料查找、内容撰写及研究汇总。在整个阶段,通过对资料的查阅及研究内容的熟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科研积极性,使学生对所选题目产生极大兴趣,更发挥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科研撰写能力及相关软件的应用能力。
在项目实施阶段,主要包括试验选材、再生骨料破碎、筛分、混凝土配合比计算、混凝土配制、混凝土养护、各种基本力学试验、数据整理与分析及试验报告撰写等内容,这更加需要各成员之间的有序分工、密切合作与试验技术交流。每个过程小组成员都进行充分地讨论与研究,确定详细的方案,并有严格的记录。在试验选材时,需要有足够的废弃混凝土作为原材料,小组成员共联系了5个拆迁工地,获得了丰富的原材料,为试验的继续实施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基础。再生骨料破碎过程是个有危险又需要智慧的阶段,小组成员经过一天的破碎实践,总结出省时省力又安全的破碎方法,动手同时又动脑积极思考,这是创新型人才的必备条件之一。在接下来的试验中,学生们又学习了4种陌生软件,而且掌握得非常好,在后期的数据处理方面,他们的表现毫不逊色于专业技术人员 。
在中期检查阶段,此次创新已经进行到力学试验阶段,因此,创新小组根据前期的研究内容,按照中期检查表的各项内容进行如实填写,并获得检查组的好评。一方面是学生自己努力的结果,另一方面也与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良好的专业基础有关。
接下来的一个阶段,也是项目的最后一个阶段,结题验收需要提交结题报告并进行答辩及试验成果展示。2012年12月,在项目组成员完成了所有的项目内容后,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阅读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并根据此次试验过程及处理后的试验数据,成功撰写了结题报告,在报告中还对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在答辩现场,创新小组成员以PPT的形式向评审专家汇报了项目的实施过程、完成的主要内容、取得的成果及获得的经验教训,并现场用视频演示部分试验过程,回答专家的问题,得到验收专家的一致好评,最后项目顺利通过验收。
2 大学生科技创新性实践项目存在的问题
笔者通过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实践,在鼓励与指导学生进行科技创新的同时,也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试验项目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特别是在创新项目选题灵活性、项目完成期限、参与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项目结题方式等方面。
1)项目选题的问题。根据笔者近三年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经验来看,本校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选题目前只是局限于指导教师在研的科技项目,学生可选范围小、思路窄,名义上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但主要试验路线与方法还是以指导教师为主,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分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大学生科技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为大二的学生,在申请项目之前,他们几乎没有接触过科技项目,更没有这方面的想法与意识,更谈不上对某方面的兴趣。基于此原因,当学生想申请科技项目时,就几乎完全依赖指导教师来帮助选题,由教师给出范围,再由学生讨论商定。而指导教师每年的科研项目数量也不会多于三项,且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关联性,故而造成选题的局限性。
2)完成期限的问题。佳木斯大学或黑龙江省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结题时间一般为一年,笔者认为时间太短。由于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所以创新项目只能在课余时间进行,而一年内真正用于项目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最多只有5个月,在这5个月时间内,要完成从试验准备、试验实施、数据整理及项目结题,难度是非常大的,而且由于学生一般都是第一次接触科技项目,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可能会导致试验的重新开始,这就需要延长项目时间。虽然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只是指导教师科技项目中的一部分,但也是非常完整的一项科技项目,为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和更好的锻炼,项目内容也会涉及到相关的外延知识,这样就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有效地提高其创新思维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3)学生的创新意识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科技项目的指导,发现参与项目的学生创新意识不强[3],对于试验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缺少自己的想法与见解,总是想依赖指导教师或其它已有资源。分析其原因,学校的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学习态度都与这种现象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学校的培养计划主要注重如何完成规定的课程,却忽略了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另外,教师的引导缺失也是主要原因,大多数教师也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科技创新的培养,并没有用心去做,也没有纳入工作范筹。而作为学生本身,每天忙于理论课程学习,毫无创新可言,当然这和课程设置有着密切的关系。
4)项目结题方式的问题。目前,佳木斯大学或黑龙江省的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结题方式均为成果式,即发表论文或获批专利及研究报告。但无论哪种方式结题,看到的只是结果,而不是创新的过程。大学生科技创新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4],而这些是体现在整个项目过程中的,包括学生的选项、准备材料、试验过程、数据整理,甚至是如何应对试验失败的心理状态及失败后吸取教训继续努力的过程,都是创新的过程。只注重成果的结题,笔者不十分赞同,结果固然重要,但创新的过程对于大学生来说更为重要。
3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项目实践改革建议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针对在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1)尽早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针对学生在申请项目及项目进行时的创新意识较差的问题,笔者建议尽早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从大一学生刚刚踏入大学校门就开始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大学的真正含义,摆脱中学时的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观念,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具体做法可选择多种方式,可以进行各类科研讲座,使学生对科技创新产生兴趣;也可以鼓励有科研项目的教师吸收大一新生加入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从学生的无意识开始培养,逐渐接受科研思想,并让新生也一同参加科研课题讨论及方案实施,鼓励学生在试验的各个阶段提出自己不同的想法与思路。学生在参与的科技试验中可以发现问题、寻找方向,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内容,积累科研经验,这样也解决了学生在申报科技项目时的选题问题[5]。
2)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在尽早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及时合理地对课程体系进行有效的改革,适当调整实验实践性课程,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良好的实践,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及手脑协调有非常大的帮助[6]。如在高等数学、画法几何及大学物理等基础课中可以使用模型演示授课,让学生积极参与,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为创新性试验打下良好基础,形成“2/3理论+1/3实践”的基础课学习模式。而在专业课学习中使用“1/3理论+2/3实践”教学模式,真正培养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
3)注重创新过程与结题验收方式的改革。项目结题一直沿用成果结题的方式,而对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来说,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而不是最终的成果。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之成为创新型人才,而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创新项目的实施过程中,而不是体现在成果上。
笔者建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结题以听取汇报结合成果展示的形式进行。汇报的形式以PPT演示文稿为主,以展示整个创新项目的整体思路及整个过程为主要内容,突出创新点、难点及解决途径,评审专家们进行项目提问,项目组成员进行答辩。经过这样的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与语言组织能力。而且在答辩前,准备各种资料、制作PPT演示文稿及考虑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
4 结束语
创新人才是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可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目前实施的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在项目选题、参与学生的创新意识、结题期限以及项目评价方面还存在着问题。本文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提出了对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若干改革建议,以及对实验项目选题方法、实验项目完成期限及项目结果评价方法进行改革的建议:尽早对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意识的培养,最好从大一刚入学开始,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开展科研讲座、教师吸收新生为科研成员及成立科研创新社团等。还要进行合适的教学体系改革,调整基础课的模式,增加实践环节,使理论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在项目结题验收时也要注重科研创新过程,以PPT演示文稿及视频演示试验过程的方式进行现场汇报、专家提问、项目小组答辩,使学生能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真正完成科研创新的培养。
[1]吴平,黄本笑,张芳.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进展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9,85(3):72-75.
[2]张友琴,王萍,朱昌平,等.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为契机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7):16-170.
[3]姚文轩,滕召胜.运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7):94-96.
[4]施芝元,薛成龙.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践的理念与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9,83(1):63-67.
[5]李旦,赵希文,吴菊花.以过程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20(1):102-105.
[6]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32(3):81-87.
[责任编辑:郝丽英]
Practiceandthoughtontheinnovationtalentcultivationandthestudentscienceandtechnologyinnovationproject
ZENG Xiu-mei,SI You-bao,FI Li-yan,LI Guang-jun
(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Jiamusi University,Jiamusi 154007,China)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is the basic task of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Based on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of the students in Jiamnsi University,it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studen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roject,including project selection,deadlines,students creative consciousness and project completion mode,and puts forward some methods and suggestions for effective.
the cultivation of creative talent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novation consciousness;course system reform
2014-04-23
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JYLA2012-008)
郑秀梅(1976-),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G640
B
1671-4679(2014)05-00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