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独秀与中国早期工人运动*

2014-04-09陈毓述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工人阶级陈独秀工人

陈毓述

(湖州师范学院 政治学院,浙江 湖州313000)

中共成立到大革命失败前夕,陈独秀是中共的最高领导人,中共一大当选为“中央局书记”,二大和三大当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四大和五大任两届中共中央“总书记”。他是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从理论到实践,都为工人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拓展宣传渠道,传播革命理论

工人阶级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方能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完成从自在的阶级向自为的阶级的转变,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五四运动前后,陈独秀开始关注工人阶级,并用多种方式向工人传播革命思想,旨在提高他们的觉悟。

其一,发表文章。陈独秀宣传革命的第一个工具是文章,五四运动兴起后,陈独秀以《每周评论》为阵地,通过办专栏和专题以及发表文章等方式,向工人传递信息,唤醒他们的觉悟。他在《为山东问题敬告各方面》一文呼吁:“应该发挥民族自卫的精神,无论是学界、政客、商人、劳工、农夫、警察,……都出来反对日本及亲日派才是。万万不能……袖手旁观”。[1](P98-99)26日又发表《山东问题与国民觉悟》一文,要求“我们因为山东问题,应该发生对外、对内两种彻底的觉悟。由这彻底的觉悟,应该抱定两大宗旨,就是强力拥护公理,平民征服政府”。[1](P107)

工人在五四运动实现罢工后,6月9日陈独秀即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学生、商人、劳工、军人等,惟有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1](P116)这里所传递的是马克思解放劳动,尊重劳动和劳动者的思想。12月1日《新青年》宣告:“我们主张的是民众运动社会改造”,[1](P130-131)认为“最进步的政治,必须把社会问题放在重要地位”,[1](P119)利用政治和经济两大工具,来进行社会的改造。在同日发表于《晨报》的《告北京劳动界》一文,界定了劳动界概念,“我现在所说的劳动界,是指绝对没有财产全靠劳力吃饭的人而言”,[1](P139)即无产的阶级。希望各个阶级联合起来“创设同业联合、劳动休息所”[1](P140-141),主张劳动团体和各校学生联合会相接近,号召学生做劳动者的朋友,帮助劳动者联合起来。陈独秀希望工人阶级与各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共同斗争,这是其思想的一次升华。

1920年国际劳动节,陈独秀在《新青年》第七卷上设“劳动节纪念号”,专刊工人劳动的照片、工人状况的调查材料、工人题字等。并在《劳动者底觉悟》一文对劳动创造世界进行了解释,并阐释了劳动阶级觉悟提高的重要性和步骤,认为“世界劳动者的觉悟,计分二步,第一步觉悟是要求待遇,第二步觉悟是要求管理权”。[1](P226)通过启蒙宣传,使工人阶级认识了自己的地位、作用和使命。陈独秀在同年不同的报刊上发表了20篇左右有关工人运动的文章,主要解读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等。事实上,陈独秀已经在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工人运动了。中共从诞生的第一天就注意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2月9日,《民国日报》副刊《觉悟》刊登了陈独秀的《工人们勿忘了马克思底教训》一文,他告诫工人阶级:“也只有听从马克思底教训,‘世界劳工团结起来呵!’”[1](P427)

其二,演讲。陈独秀宣传革命的第二个工具是演讲,他热衷于演讲,也善于演讲,社会各界只要有人请他讲演,总是每请必到。五四运动后,他演讲的对象逐渐由青年学生扩展到工人群众,其目的是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陈独秀先后在上海船务栈房工界联欢会、电工联欢会、上海机器工会、广州公立法政学校、广东省教育会、广东省女子师范学校、工业学校、理发工会成立大会、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广东高师、京汉路矿难工友追悼会等处进行了多次演讲,向工人阶级发出呼吁,“所望诸君,要有自觉、有团结、将来以无数小工会,联合成一大工会,那时我们劳动的国家,就不难于实现了。”[1](P241)

陈独秀1921年1月29日参加广东女界联欢会并作《妇女问题与社会主义》的演讲,虽然是探讨妇女解放问题,但是却描述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工人状况,认为在社会主义,“工人和资本家没有分别,大家都要作工,所以必到社会主义时候,才能根本解决”。[1](P361)1924年陈独秀就社会主义问题在广东高师演讲了3次,宣称“共产党主张用革命方法,取得工人独裁的政权”。[2](P16)

其三,创办刊物。陈独秀宣传革命的第三个工具是办刊物,陈独秀把报刊作为传播革命思想的重要手段,通过筹办工人报刊,向工人传播革命思想,提高工人的觉悟。

1915年9月陈独秀在沪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易名为《新青年》。1917年元月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随其迁至北京。1920年2月,《新青年》又随其回迁上海,1921年成为中共的机关刊物,翌年7月停刊。

《每周评论》创刊于1918年12月22日,逢周日出版,陈独秀任书记及编辑。他在《发刊词》中说:“我们发行这〈每周评论〉的宗旨,也就是‘主张公理,反对强权’八个大字”。[3](P453)五四运动后,陈独秀加快了向马克思主义者转化的步伐,通过创办工人刊物,向工人传播马克思主义。

《劳动界》于1920年8月15日由陈独秀和李汉俊创办,其“宗旨在改良劳动阶级的境遇”,[1](P243)翌的年1月23日停刊。陈独秀发表《两个工人的疑问》,宣传“劳工神圣”,向工人阶级传输革命思想。1920年9月9日,陈独秀、俞秀松、李汉俊同工商友谊会代表开会,决定联合创办《伙友》。陈独秀在《伙友》发刊词中说:“本周刊发行的目的有二,就是:一是诉说伙友们现在的苦恼,二是研究伙友们将来的职务。”[1](P285)后因《伙友》宣传劳资合作与陈独秀所倡宗旨相背,发行至第9册时,陈独秀遂与之脱离关系。1920年11月陈独秀创办《共产党》月刊,李达任主编,此乃中共的第一份理论刊物,共出了6期,中共一大后,取而代之的是《向导》。陈独秀发表了20余篇有关工人运动的文章,深受工人欢迎。陈独秀以《前锋》、《共产党》、《向导》等报刊为阵地,与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了三次论战。此外,《火花》、《我们的话》等刊物也是陈独秀主持创办的。

其四,建立工人夜校。1920年初,陈独秀在广州任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期间,为培养从事群众工作的骨干,创办了宣讲员讲习所。而后创办机器工人夜校,他认为“机器工人比较先进,革命要发动和依靠他们,我们得设法在那里做做试验,……工人的积极性出我们的意料之外,夜校开办以后,每天晚上都有一百多人参加。”[4](P74)广州理发工会在1921年2月成立时,陈独秀出席并演讲“至工人的知识比较缺乏,故求知识,是今日工人一件很重大的事情。我现在想在广州设立许多劳动补习学校,令工人有求知识的地方,我很希望诸君将来肯匀出一点时间入劳动学校读书。”[1](P363)随着会员的增加,陆续又开办了夜校,开学时陈独秀也亲临祝贺。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规定:“在一切产业部门均应成立这种学校,例如,应成立运输工人预备学校和纺织工人预备学校等等,……工人学校应逐渐变成工人政党的中心机构,……学校的基本方针是提高工人的觉悟”。[5](P7)为了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领导,1921年8月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在各地建立了分部,各分部在各自区域相继创办了工人夜校和工人刊物,具体负责开展工人运动。

二、为发动工人运动,创造组织条件

工人阶级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形成现实的斗争力量。陈独秀鉴于当时工人阶级尚无自己的组织,他们为了生存,大多参加了由市侩和流氓把持与操纵的帮口、行会或封建秘密社团,故在上海共产党发起、成立前后,陈独秀便致力于改变这种状况,为发动工人运动,积极创造组织条件,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力的措施。

其一,建立工会。中华工会总会、电器工界联合会、中华工业协会等七个团体于1920年4月18日召开联席会议,讨论筹备五一节纪念活动,陈独秀与会演讲,号召工人团结起来,组织团体的愿望。他呼吁,“觉悟的工人呵!赶快另外自己联合起来,组织真的工人团体呵!”[1](P245)

1920年5月,由陈独秀在上海发起并成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而后展开了工人运动。11月上海机器工会成立,这是中共领导的第一个工会组织。该工会成立时,陈独秀到会演讲:“希望这个工会到了明年今天,就有几千或几万的会员,建设一个大力量的工会”。[1](P284)12月,印刷工会成立,会员达千余人。1921年上半年仅在广州就成立30多个工会。

陈独秀虽未参加中共一大,但其托人带来了意见提纲。一大所作《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由六个部分构成,其中有三个部分与发动工人运动和组织工会相关。强调,“本党的基本任务是成立产业工会,凡有一个以上产业部门的地方,均应组织工会”,[5](P6)把工会作为工人运动的主要组织形式。

据包惠僧回忆,他陪陈独秀从穗回沪途中,陈独秀说:“作为共产党员首先要信仰马克思主义,其次是发动工人,组织工人,武装工人,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剥削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6](P388)9月中旬抵沪,11月陈独秀便签发《中央通告》,拟定的工作计划是发动和领导工人运动,要求“各区必须有直接管理的工会一个以上,其余的工会也必须有切实的联络,……上海北京武汉长沙广州济南唐山南京天津郑州杭州长辛店诸同志,都要尽力于此计划”。[1](P424)

1922年6月30日,陈独秀在向共产国际汇报中央工作的报告中,拟定了全国工会发展计划:“集中力量组织全国五个大的产业组合:全国铁路总工会、全国海员总工会、全国电气工人总工会、全国机器工人总工会和全国纺纱工总工会,组织三个地方总工会;设立四个工会职员讲习所。”[5](P54)诸多工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第一次工运高潮的组织基础。

其二,反对冒牌工会。针对当时若干政客操纵工人团体的状况,陈独秀强调工人团体应完全由工人组织,绝不允许资本家介入其间。1920年8月22日,陈独秀发表于《劳动界》的文章认为,“新的工会一大半是下流政客在那里出风头,旧的工会会所一大半是店东工头在那里包办”。[1](P245)故要求工人组织由自己领导的工会,抵制冒牌工会。1922年5月1日他在《先驱》上发表《告做劳动运动的人》,要求从事组织工会的人,“仅仅一个地方底职业或产业的工会及一个地方的联合会,都断然不可假冒全省或全国总工会名义,仅仅一个省的联合会,也不可假冒全国总工会的名义;又,一个地方的联合会,必须是团体的联合,不可是个人的联合。”[1](P450-451)

1921年,陈独秀发表《再欢迎上海各业工会代表团》,号召“你们真正的工人还不赶快团结起来和冒充工人反对工人的奋斗吗”。[1](P42)在陈独秀的指导下,不仅提高了工人阶级的觉悟,也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1922年11月,共产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的《有关东方问题的总提纲》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近年来工人阶级的工会运动和政治运动还是大踏步前进了。”[7](P360)

其三,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中共中央局于1921年8月11日在上海成立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此乃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负责工运的首个公开机构。不久,在各地设立了分部,该部在16日发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宣言》,号召工人阶级联合起来,以加强宣传与联络。8月20日,出版了机关刊物《劳动周刊》,随后设立了5个地方分部,并在各地组织工会,为提高工人阶级的觉悟和开展工人运动奠定了组织基础。

至1922年,全国多地共建立100多个工会,计80余万会员。4月陈独秀第二次来穗,5月上旬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名义在穗召开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来自12个城市173名代表参加,代表34万工人和110多个工会,大会把中共的反帝反封建政治主张确立为工人运动的目标,通过了《惩戒工界虎伥案》《八小时工作制案》《全国总工会组织原则案》和《罢工援助案》等10项决议案,并发表《全国劳动大会第一次会议宣言》,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全国工会的总通讯机关,使中共和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地位得以确立,地方总工会和产业总工会短期内也获得了发展。

其四,组建中华全国总工会。根据1922年第一次劳动大会之决定,第二次劳动大会应由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召开,由于“二七惨案”后形势的逆转,中共三大决定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撤销,组建中华全国总工会。陈独秀未参加成立大会,但其早在1922年给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就有“准备全国第二次劳动大会的工作”。[5](P647)1925年后,建立全国总工会提到日程,中共中央决定以中共领导的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汉冶萍总工会、广州工人代表会等四个团体为发起单位,并推代表在广州建立筹备处以展开准备工作。

第二次劳动大会于1925年5月在广州召开,会议代表277人,全国165个工人团体参加,代表54万会员,中共中央执委会致函祝贺。会议通过的《中华全国总工会章程》规定:“本会以团结全国工人,图谋工人福利为宗旨。”[8](P170)从此,“中华全国总工会便是指挥全国工人奋斗的总机关”。[5](P647)

三、躬亲革命实践,领导工人运动

陈独秀不仅向工人传播革命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高他们的觉悟,而且深入工厂、码头等地,实地考察并研究工人的生活状况和思想状态以及工会的情况。在实际工作中,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从思想上、组织上、实践上为工人运动制定具体的斗争策略和目标,以实现对工人运动的领导。

其一,思想上指导,将第一次工人运动引向高潮。首先,介绍国外工人运动的经验。主要介绍了欧洲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斗争历程,介绍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以及英、美、俄、日等国的工人运动史,介绍刊载苏联劳动法典等。1920年,中国工人第一次大规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活动,在陈独秀指导下,草拟了口号及宣言。其次,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指导工人,提高他们的觉悟。用经典的事件、浅显的事例和通俗的语言引导工人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提高自身的阶级觉悟。再次,言传身教,细心引导。上海古董玩器店帮工湖南人李中在沪慕名拜访陈独秀,得到了陈独秀热情指导,常送进步书刊与他,指导其阅读并在工人中传播。在陈独秀的指导和鼓励下,李中接受了革命思想,并开始热心从事工人运动,成为中共历史上第一个工人党员。最后,指导工人从改善劳动条件、待遇、保障等经济要求开始,再到提出提高政治地位、人身权利等政治要求。

中共“一大”后,在以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领导下,广泛开展工人运动。从1920~1921年,组织罢工90余次,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在1922年下半年到1923年初走向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史料记载,连续13个月,全国发生100余次工人罢工,计30余万参加。

1923年2月初,京汉铁路2万多工人举行总罢工,虽然在7日被镇压了,却显示了工人阶级的力量,使中共在全国的影响得以扩大,并意识到无产阶级要想取得革命成功不能孤军奋战,必须扩大群众基础,与其他力量合作。

其二,组织上领导,制定斗争策略。李立三在1921年从法国留学回国后,被陈独秀派往湖南从事工人运动,陈独秀安排与自己同住的李中到江南造船厂当钳工,以便发动工人组建工会。1920年11月21日上海机器工会成立,陈独秀为他们起草了章程,此乃第一个中国基层工会的章程。上海日商纱厂的二月大罢工也“是陈独秀领导的,罢工应当提出什么要求、怎样派代表同资本家谈判等,都是在陈独秀参加的会议上决定的”。[9](P81)

1925年5月15日上海工人顾正红被日本资本家枪杀,激起工人反抗,陈独秀签发中央通告第32号,决定“从16日起,全体罢工,以与日资本家奋斗,各地同志对于此事,应即号召工会,农会,学生会,以及各种社会团体一致援助”。[5](P416)19日又签发第33号中央通告,指出“我们在拥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上,在反对帝国主义的工作上,在反抗日本所主持的安福政局上,都应该号召一个反对日本的大运动”。[5](P417)陈独秀为首的中共中央将五卅运动引向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28日,中共中央与上海地委召开联席会议,陈独秀参加讨论并通过了《扩大反帝运动和组织“五卅”大示威》等决议。发生“五卅惨案”的当晚,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成立行动委员会,领导全市的三罢斗争,“由陈独秀先生居中指挥”。[10](P30)五卅运动期间,陈独秀经常在主席团会议、临时碰头会上发表意见,为党刊撰写文章。据郑超麟回忆,“领导五卅运动的中央委员只有三个人,陈独秀,瞿秋白,张国焘,陈独秀照顾各方面”。“我看见秋白离开《热血日报》编辑部,不久就回来,带来陈独秀写的社论。”[9](P86)陈独秀还通过《向导》周刊发表署名文章,把握运动方向,并为运动总结经验教训。

其三,北伐工运的决策者。1926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发出通告第一号,赞成并援助北伐。北伐开始后,各地工人积极投入支援的行列。北伐军从广东出发时,省港罢工委员会、广州工人代表会、广州各业工会及香港金属业总会,都动员大批工人组织了运输队、修械队、交通队、卫生队、宣传队等随军出征,仅省港罢工工人组成的运输队就达3000余人。北伐军进入湖南后,湖南全省工团联合会发动全省工人,以侦察、带路、运输、宣传、慰劳、直接参战等方式支援北伐军,由1000多人组成的工人保安队,配合北伐军攻占了长沙。北伐军中路在江西、江苏,东路在福建、浙江同样得到了广大工人的热情援助,安源煤矿工人组织的向导队、运输队、破坏队等,帮助北伐军迅速占领了萍乡。

随着北伐的胜利,又促进了工人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湖南原有工会76个,会员11万人,到北伐军占领长沙后的1927年2月,湖南全省工会就发展到533个,会员增加到32万人,不到半年的时间,工会和会员数分别增长了7倍和3倍。工会组织迅速发展的同时,北伐军占领区的工人运动,逐渐把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结合起来。

其四,直接领导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在陈独秀领导下,上海工人实现了三次武装起义。总结前两次失败教训,1927年2月23日《中央、区委联席会议决议》组织特别委员会指导工作,“特委名单:仲、农、炎、松、尹、述、恩、璋”[11](P137)即以陈独秀为首,由罗亦农、周恩来、赵世炎、汪寿华等8人组成。“特委会从1927年2月23日至3月30日,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召开过31次会议,陈独秀出席30次,且到会必讲话”[1](P229),每次所提的意见都能得到贯彻。为准备第三次武装起义,对全市工会进行整合,“上总工作决定大的发展,分十七个产总,增加及训练工作人才”,[11](P237)并制定工会组织法。这为成功实现第三次武装起义提供了组织条件和领导力量上的保障。

23日在讨论武装起义具体策略时,陈独秀强调“军事运动,目标要集中,不要分散,……要造成工人群众中夺取武装的野心”。[11](P153)26日提出:“我们要集中口号工作,群众的夺取武装,群众的开代表大会,这二层是武器与政治,同有意义的”。[11](P191)他所制定的策略,使总同盟罢工后立即转入了武装起义。陈独秀的领导作用,在很多文献中都可以得到印证,郑超麟说:“历次罢工的最高指挥者,是陈独秀自己”。[9](P221)3月22日,第三次武装起义取得胜利,在25日《中共上海区委召开扩大活动分子会议纪录》中关于陈独秀的领导作用是有明确记载的:“帅朝伶(吟):陈同志是我们中国革命领袖,我们应一致表示,坚决的表示拥护陈同志的报告。尹宽:我提议大家坚决表示拥护领袖”。[10](P403)

四、对工人运动的理论探索

陈独秀接受马克思主义后,开始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工人阶级,对工人运动亦从理论上展开探索。

其一,分析了工人阶级的优点。(1)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的生产力的代表,身受三重压迫,革命性强。陈独秀认为:“劳动阶级不但要求真民主主义最切,而且能为真民主主义奋斗的力量也最大。并且此时中国的国民运动,劳动阶级不但是重要部分,已经是最勇敢急进的先锋了”[12](P30),他在《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中工人的力量》一文指出:工人阶级“是新生产力的代表者,……备受外国帝国主义者及国内军阀、资本家三层压迫,也只有革命是唯一的出路,……不妥协的革命者只有工人阶级,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中,若没有工人阶级有力的参加奋斗,决没有得到胜利的可能”。[12](P424)(2)工人阶级具备领导中国革命的主观条件。陈独秀分析了工人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社会各阶级中,只有人类最后一阶级——无产阶级,是最不妥协的革命阶级,而且是国际资本帝国主义之天然对敌者;不但在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社会革命他是主力军,即在被资本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之国民革命,也须他做一个督战者,督促一切带有妥协性的友军……,向外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进攻,才能达到国民革命之真正目的——民族解放。”[13](P406)这是陈独秀对戊戌变法以来的历史进行分析所得的结论,认识到工人阶级已经具备了领导中国革命的主观条件。故在中共四大上,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其二,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1922年陈独秀就指出:“无产阶级在东方诸经济落后国的运动,若不得贫农群众的协助,很难成就革命的工作。……农民至少占全人口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最困苦者为居民中半数之无地的佃农,次种人数超过一万二千万被数层压迫的劳苦大群众(专指佃农),自然是工人阶级最有力的友军,为中国共产党所不应忽视的。中国共产党若离开了农民,便很难成功一个大的群众党。”[5](P124)“二七惨案”后,陈独秀看到“工人屡次罢工,别人都袖手旁观;……这样散漫不集中的各个运动,决不能打倒困兽犹斗的军阀;能够打倒军阀的,只有统一的国民运动。”[13](P25)“使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部分争自由争民权的各种势力,在一个统一的目标之下结合起来,成功一个有组织的广大的国民运动,才有充分反抗军阀的力量。”[13](P29)陈独秀通过对各阶级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之国民革命若不得农民之加入,终不能成功一个大的民众革命。”[13](P157)两年后,陈独秀为纪念“二七惨案”两周年发表《中国国民革命运动中工人的力量》一文,明确指出工人阶级“是富于集合力及决战力者,他是天然的农民之同盟者。”[13](P424)同样在中共四大上,正式提出了无产阶级与农民建立工农联盟的思想。1926年5月陈独秀进一步指出:“中国工人不但要扩大及巩固自己阶级的联合战线,且急需工农联合之成立,……如此才能够得工人阶级在争斗上和经济争斗上的初步胜利。”[13](P36)

其三,萌芽了三大法宝思想。陈独秀在宣传、组织、领导工人运动的过程中,萌芽武装斗争、党的领导、统一战线等思想,这些思想后来被毛泽东总结概括为中国革命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在革命实践中,陈独秀改变了早年受革命党人以暗杀活动进行革命的影响,认识到暗杀“不是科学的革命运动。科学的革命运动,必须是民众的阶级的社会的。”[13](P16)提出“政治之根本的改造,只有‘组织民众积极革命’八个大字为正确的有效的方法”。[13](P15)“我们明了正确的主张是:科学的革命运动——组织民众积极革命,反对一切个人的浪漫的消极行动,组织有系统有计划有训练有纪律的暴动”。[13](P17)并强调:“用什么方法来造国?我们的答案是组织真正的国民军。”[1](P480)陈独秀不仅提出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而且还要求所建的武装必须置于党的领导之下。认为“革命是不能没有武力的,可是革命的武力至少必须与民众合作,必须受民众和党的制裁”。[12](P165)因为“每个有兵权的人,若不能够受民众的或党的任何制裁,都有变成军阀和形成军事独裁政治之可能。”[12](P164)这里既蕴涵了军队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也蕴涵了“党指挥枪”的思想。对统一战线阐述的更为深刻,强调“中国工人阶级,在目前环境的要求上,在目前自身力量的可能上,都必须参加各阶级合作的国民革命”。[13](P159)因为“中国社会各阶级都处在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及本国军阀两层严酷的压迫之下,而各阶级的合作的国民革命,是目前的需要,而且可能。”可见,陈独秀不仅认识到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还认识到保持党组织自身独立性的重要性。

其四,指出了工人阶级的局限性。陈独秀根据中国工人阶级所处的发展阶段,分析了他们的缺陷。“在私产制度之下,资产阶级未壮大,无产阶级也自然不能壮大”。[14](P30)“因为殖民地产业还未发达,连资产阶级都很幼稚,工人阶级在客观上更是幼稚了,详细说起来,产业幼稚的中国,工人阶级不但在数量上很幼稚,而且在质量上也很幼稚”。[13](P158-159)其思想状态“大多数还沉睡在宗法社会里,家族亲属地方观念还非常之重”,[13](P159)“所以不能成功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13](P159)“在物质上他的力量自然远不及资产阶级雄厚”。[13](P158)陈独秀所指出的问题,符合当时工人阶级的实际。

从数量上看,与农民阶级相比,中国当时有组织的工人30万左右,人数少,中共党员400多人,可谓少之又少。从质量上看,与西方国家工人阶级相比,中国工人阶级有组织的运动才短短几年,其先锋队组织共产党的成立也不过二、三年。从理论上看,理论准备不足,缺乏斗争经验。故中国工人阶级的现实力量尚不能与其“先锋队”的称号相匹配,从幼稚到成熟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

陈独秀对工人运动从实践到理论的探索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也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提供了早期的思想来源。1927年初,瞿秋白在《瞿秋白论文集》自序中对陈独秀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在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中,“只有陈独秀同志在革命的实践方面,密切的与群众社会运动相连接”,“得在日常斗争中间,力求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的所谓国情。”[15](P1)

[1]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2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新青年社.陈独秀先生讲演录[M].武汉:汉口长江书店,1924.

[3]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1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4]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广东文史资料选辑(第24辑)[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79.

[5]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6]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史研究室,中国革命博物馆党史研究室.“一大”前后(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7]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共产国际、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丛书(第2卷)[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8]范晓春.陈独秀[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12.

[9]郑超麟.郑超麟回忆录(下)[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10]张国焘.我的回忆(第2册)[M].北京:东方出版社,1980.

[11]上海市档案馆.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12]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4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3]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3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14]中共中央书记处.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5]瞿秋白.瞿秋白论文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工人阶级陈独秀工人
重读《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行再认识
《曼斯菲尔德庄园》的政治经济学:范尼·普莱斯与大西洋的工人阶级
做一个“巨晓林式工人”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HOW TO REANIMATE A SAGE
调配工人
基层关工人的梦
一名关工人的中国梦
论马尔库塞的阶级一体化理论
五四运动与陈独秀价值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