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溶脂治疗腋窝多汗症伴腋臭症
2014-04-09师军涛
师军涛
光纤溶脂治疗腋窝多汗症伴腋臭症
师军涛
目的 探讨光纤溶脂即等离子体激光治疗腋窝多汗症伴液臭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光纤溶脂即等离子体激光技术通过较小的金属导管, 将光纤导入腋窝皮下大汗腺区域, 激发激光素, 通过激光的机械效应、光热效应、光刺激效应, 选择性地破坏皮下大汗腺及部分毛囊组织。结果 治疗腋臭患者51例, 其中全部有效。 结论 光纤溶脂即等离子体激光治疗腋窝多汗症伴液臭症有效, 且不留瘢痕。
光纤溶脂;多汗症;腋臭症
腋臭, 一般俗称之狐臭, 医学上称之为臭汗症, 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 以往认为腋臭产生异味原因, 是因为微生物细菌与大汗腺分泌物中所含的有机物发生化学分解作用, 产生出不饱和脂肪酸形成异味。但近年研究发现, 腋臭异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汗腺组织结构的改变, 而非细菌感染与汗腺分泌物发生化学产生。无论哪种发病机制, 医疗界统一的治疗原则是以祛除或破坏腋窝顶泌汗腺为目的方法,方法很多, 有外用药物、局部注射、激光、冷冻、传统手术及小切口微创手术等方法。近年本科采用光纤溶脂即等离子体激光治疗液臭, 治疗效果很好, 而且不留瘢痕,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2013年多汗症伴腋臭患者51例,其中男性4例, 女性47例, 均为双侧。年龄18~25岁, 既往2例女性有微创治疗史。
1. 2 手术方法
1. 2. 1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凝血机制、传染病、心电图等。术前常规清洁腋部但不剃除腋毛。患者取平卧位,上臂外展、屈肘、抱头, 充分暴露腋部。用手术标记笔沿腋毛区外侧1.0 cm画出治疗范围, 一般呈菱形, 于菱形范围一侧中点, 标记切口点。
1. 2. 2 手术过程 术野常规消毒铺巾, 用2%利多卡因20 ml加生理盐水200 ml, 再加1:20万单位肾上腺素配成利多卡因肿胀麻醉液, 按画线范围内肿胀麻醉, 使皮下软组织肿胀扩大, 能减少手术操作对腋下深部组织的误伤, 且麻醉效果满意。尖刀片沿标记点切开0.5 cm切口。通过较小的金属导管, 将光纤导入腋窝皮下大汗腺区域, 激发激光素, 在画线范围内往复式呈扇形操作, 通过激光的机械效应、光热效应、光刺激效应, 选择性地破坏皮下大汗腺组织及部分毛囊组织, 能有效破坏大汗腺。术中通过“拔毛试验”辅助判断治疗程度, 如果用常力能轻松拔除, 证明已经完全破坏毛囊,反之还要继续操作。治疗结束时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溶液冲洗手术腔隙, 挤出皮下腔隙内已破坏的组织和积液。术毕用5-0丝线缝合伤口, 加压包扎创面区。
1. 2. 3 术后处理 术后口服抗生素3~5 d抗感染, 同时服用甘草锌颗粒和维生素C片, 第3天开始口服复方丹参片, 局部仍然加压包扎固定。伤后 10 d拆线。
2 结果
本组51例术后小切口均甲级愈合, 无皮下血肿, 无皮肤坏死, 切口无瘢痕。疗效判断标准:按照Tung-ChainTung[1]腋臭疗效评价标准进行疗效判定。治愈:医生、患者及其附近的人均不能闻及异味;显效:异味明显减少, 但患者在出汗时偶尔可闻及异味:无效:臭味无明显减少, 患者及其附近的人均能闻及臭味。本组病例51例手术效果满意, 医生患者均闻不出异味, 2例偶可闻及异味, 但较手术前明显改善, 有效率100%, 治愈率96.1%。
3 讨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 人们治疗腋臭的心情较为迫切, 同时患者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要求微创不留瘢痕。腋臭是源于腋窝部顶泌汗腺分泌的有机物在一些细菌的作用下产生的不饱和脂肪酸所散发的特殊气味所致, 近期研究发现, 异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汗腺组织结构的改变, 无论何种原因, 腋臭已影响患者正常社会交往, 也导致一些患者严重心理障碍。治疗原则是去除或破坏顶泌汗腺, 治疗方法也很很多, 如皮下注射药物、电离子、激光、冷冻、手术等。这些方法对症状都有一些疗效, 但效果有好有坏, 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 实践证明效果好坏与腋窝部顶泌汗腺的去除程度有很大的关系, 大家都在疗效与瘢痕之间找一种有效的方法, 既有很好的疗效, 又无瘢痕的治疗方法。光纤溶脂即等离子体激光技术是新发展的一项新技术, 通过很细的金属导管, 将更细的光纤导入腋窝皮下大汗腺区域, 激发激光素,通过激光的机械效应、光热效应、光刺激效应, 选择性地破坏皮下大汗腺及部分毛囊组织, 等离子体激光技术能量转换效率高, 光热温度均匀, 光的发散角广, 能有效破坏大汗腺,应用等离子体激光技术治疗腋臭具有创伤小, 皮肤上几乎没有瘢痕, 不影响工作, 但设备昂贵, 缺点是设备昂贵, 目前尚未推广。激光在皮内热传递与皮外方式的区别是:由体外向皮肤内传递热能, 传递时会伤及表皮及周围组织, 以往皮外激光治疗腋臭是操作简单、副作用小, 缺点是治疗不彻底,毛囊口常留有点状瘢痕[2]。皮内热传递是通过极细的光纤直接进入皮下, 光头上的热能精确地定位在指定的置, 不会伤及表皮或其他组织。在810 nm、 980 nm、1064 nm、1320 nm、1440 nm、1060 nm这个波段的波长激光具有加热水分子,溶解脂肪细胞的作用, 其中810 nm和980 nm波长的激光有效穿透皮肤深度在1.5 mm左右, 能够被皮下脂肪更多的吸收,能有效破坏皮下浅层脂肪组织和腋区的大汗腺, 安全性更高。3. 1 腋臭的治疗原则 主要是通过治疗方法破坏局部大汗腺, 达到去除异味的目的。术中对腋窝部顶泌汗腺破坏程度对术后的效果有决定性的作用, 顶泌汗腺破坏程度小则术后可能异味残留较多。最佳的治疗效果应当是既充分地去除大汗腺组织又使皮肤完好存活。
3. 2 腋窝大汗腺的解剖层次 腋臭症多伴有腋部多汗症,腋窝大汗腺的分布与腋毛毛发分布范围基本一致, 毛发稀少者可根据较粗大的毛孔范围来判定, 其皮肤与其他皮肤的颜色质地是不一样的, 颜色略深或暗, 毛孔周有轻微角化。腋部大汗腺[3]位于深层真皮与皮下脂肪之间。腋臭患者的大汗腺较正常人数量多且发达, 运用光纤溶脂技术可有效去除真皮深层的汗腺组织及腋部浅层脂肪部位的汗腺, 通过清除腋部汗腺, 熔解腋部浅层脂肪组织, 破坏汗腺导管, 从而达到治愈腋臭目的。
3. 3 患者的选择标准 采用此法治疗的患者一般选择年纪在18~25岁的患者, 排除瘢痕体质, 腋臭伴有多汗症患者,既往无手术治疗史或仅有微创治疗史, 这类患者腋窝皮肤及皮下组织解剖层次清楚, 不会损伤皮下深层次组织及皮肤表皮, 不会产生瘢痕, 比较安全, 避免因层次不清或经验不足会灼伤皮肤或治疗效果差。
3. 4 术中疗效的判断 光纤溶脂治疗结束前可以通过“拔毛试验”来判断大汗腺破坏程度。术中用戴有无菌手套用常力尝试拔除腋毛, 如果能轻松拔除, 证明已经完全破坏毛囊,如果不能拔除还要继续用光纤继续治疗, 腋窝区域大汗腺的分布范围与腋区腋毛分布区域基本一致, 而且我们的实际治疗区域超出腋毛区边界1.0 cm。如果毛囊已经破坏, 大汗腺也相应被破坏。
3. 5 术式的优点 ①彻底解决了传统腋臭手术的腋部皮肤切除术后瘢痕宽大及并发症较多的缺点, 也比小切口手术[4,5]有优势, 小切口手术虽较传统瘢痕小, 但是仍然遗留切口缝合的痕迹, 同时因经验不足及单纯追求小切口致暴露不足使汗腺组织祛除不彻底, 经常会出现治疗效果差或复发率高的不足, 本方法采用0.5 cm的手术切口, 通过这个切口将很细的金属导管插入, 将更细的光纤导入进入皮下操作, 通过光纤进入皮下的激光直接作用皮下脂肪和大汗腺, 而且不破坏皮肤, 术后基本上无瘢痕。②一般解剖学认为腋窝大汗腺主要分布于皮下脂肪层, 少部分分布于真皮层, 大约位于表皮层下1.7~3.7 mm的范围内, 在腋区皮下浅层脂肪和真皮层之间来祛除大汗腺组织及皮下浅层脂肪组织, 就能达到比较彻底治疗腋臭的目的。③光纤溶脂治疗腋臭术后采取腋窝治疗区打包加压技术, 从而避免了皮肤死腔、皮下腔隙内已破坏的组织和积液残留引起的并发症。④光纤溶脂治疗范围超过腋毛区边缘0.5~1.0 cm, 这样可以保障较彻底破坏皮下浅表脂肪组织和腋区大汗腺组织, 降低复发率。
综上所述, 本方法摒弃了传统腋毛区皮肤梭形切除瘢痕宽大的缺点, 无皮肤坏死发生, 简便、安全, 效果满意, 复发率低, 易于被患者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
光纤溶脂治疗腋窝多汗症伴腋臭症符合腋臭治疗原则,既继承了传统腋臭手术治疗彻底的优势, 又避免小切口微创术式效果不佳, 复发率高, 传统手术后疤痕明显的缺点, 是治疗腋臭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综上所述, 本方法简便、安全,有效, 患者满意度高, 复发率低, 易于被患者接受, 值得临床推广。
[1] Tung TC.Endoscopic shaver with liposuction for treatment of axillary osmidrosis.Ann Hast surgery, 2001,46(4):400-404.
[2] 赵敏.现代整形外科治疗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5-11.
[3] Qian JG, Wang XJ.Effectiveness and complications of subdermal excision of apocrine glands in 206 cases with axillary Osmidrosis.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10,63(6):1003-1007.
[4] 谷廷敏,隋志甫,赵志力,等.剪吸刮小切口手术治疗腋臭的临床体会.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9,15(5):348-349.
[5] 李仁清,叶林,代好英.肿胀麻醉下小切口治疗腋臭.中国美容医学, 2006,15(9),l018-l019.
471000 洛阳, 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整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