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 mm 热连轧RF-AWC 控制系统
2014-04-09李冠宇李玉贵赵晓兵
李冠宇,李玉贵,赵晓兵
(太原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4)
0 前言
当今热轧带钢厂的粗轧部分承担了主要的减宽及控宽任务,粗轧区采用的自动宽度控制称为RAWC,其中轧制力反馈自动宽度控制(RFAWC)应用最为广泛。
通常,在粗轧平辊之前安装一对大立辊轧机,通过电机驱动旋转,并采用电动或液压的方式进行压下[1],这项技术在宽带钢厂应用较为成熟,能够很好控制中间坯精度,上差基本保证在4~8 mm。近些年来,窄带钢厂为了能够改善其成品宽度精度,提高成材率,降低生产成本,也相继引入了这项技术。现根据某窄带钢厂新建设备及工艺特点,构建基础数学模型,并在生产过程中不断优化模型参数[2]。引入宽度自动控制后,带钢宽度精度从过去的3~5 mm 减小到现在的1~2 mm,减少了切边损耗,提高了金属收得率,带钢宽度波动也变得较为平稳。窄带钢生产线机械设备简单,电机功率小,运行周期快,初期投入少,短期收益高,生产坯料和成品规格较为单一,所以在窄带钢线投入自动宽度控制系统见效较快[3]。窄带钢生产线不同于宽带钢采用多台粗轧机配合轧制的模式,一般采用一架可逆式粗轧机,轧制3~5 个道次;窄带钢还具有宽厚比较小的优势,不易形成狗骨形断面,板坯也不容易失去稳定而发生弯曲和扭转,往往在粗轧立辊上开凹槽,进一步提高减宽效率。目前适用于窄带钢宽度控制方面的研究数据和数学模型较少,往往通过现场经验进行调整,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这条线的成功实践,对日后窄带钢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本文就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数据分析和比较,以期给相关研究人员一定的参考。
1 工艺设备简介
1.1 连轧工艺
某窄带钢厂400 mm 线,带钢坯料来自连铸生产线,尺寸为225 mm ×150 mm ×6000 mm,由推钢式加热炉进行加热,出炉后,热钢坯通过输送辊道进入水除鳞装置,再经辊道进入粗轧区,粗轧机前后两侧设有侧导板,实现板坯的对中轧制。立轧采用大立辊轧机CL,压下系统为纯液压压下;平轧采用二辊可逆轧机CP,纯电动压下。二者形成连轧,往复轧制5 个道次,其中仅奇数道次立辊有侧压量;偶数道次立辊打开,板坯只进行平辊轧制,立辊空过。中间坯进入精轧区前设有剪切机,用于事故碎断或者超差头尾的剪切。精轧区设有3 架小立辊轧机和9 架平辊轧机,如图1 所示。立辊全部为精轧小立辊,电动压下。前4 架平辊轧机为二辊轧机,后5 架为四辊轧机。平辊轧机间设有活套装置,用来控制张力。全线总共14 架轧机,组成3/4 连续式布置。精轧出口有倾斜导槽,将带钢扭转90°后送入夹送辊,通过蛇振将带钢摆放在运动的链板运输装置上,最后经过夹送辊和矫直机进入立式卷取机、打捆、堆垛。
图1 热连轧工艺流程Fig.1 Hot tandem rolling process
该线在粗轧出口处放置一台测宽仪,用于检测和控制中间坯的宽度精度,精轧出口放置一台测宽仪,用于检测和控制成品带钢的宽度精度。有些生产线在粗轧入口处也放置一台测宽仪,用来实施前馈自动宽度控制[4]。在粗轧区入口和出口分别有高温计,用来修正模型中的温度参数对金属变形的影响。精轧入口和出口同时也设有高温计,帮助精轧二级系统校正温度模型。粗轧立辊配有2 个压头,安装在操作侧上下缸,用于精确检测轧制力,实现轧制力反馈调节。液压缸均配有磁尺装置,用于实现位置闭环控制,精确控制立辊的位置。全线配有多个热金属检测装置,用于带钢的跟踪和位置检测。精轧区末尾配有一台测厚仪,用于精轧区的自动厚度控制以及厚度检测。全线采用西门子PLC 及远程工作站实现自动化控制。其中自动宽度控制系统通过PLC S-400中的458 模块主要完成。该线设计年产量40 万t,产品规格为(1.3~4.0)mm ×(180~220)mm,用于焊管、冷弯成型及冷轧等后续加工。
1.2 立辊轧机设备
在粗轧机前设置大立辊装置可以疏松钢坯表面的氧化铁皮,起到除鳞的作用,还能防止钢坯边部开裂等缺陷,提高表面质量,最重要的是能够调节和控制带钢的宽度规格。
立辊的主传动装置安装在轧机上方,靠立辊的机架承受重量,这样可以使传动装置处在较好的工作环境,方便维护。电机通过减速器带动十字接轴,驱动立辊旋转,传递轧制力矩。
轧辊采用进行过调质处理的锻钢辊,并在辊面上开一个矩形槽,通过槽侧面挤压可以限制狗骨断面的形成,减小了平辊轧制时的狗骨宽展[5]。要注意的是,在标定辊缝时把槽深考虑进去。轴承采用双列圆锥滚子轴承,既要承受轴向载荷,又要承受径向载荷,设备主要参数见表1。
表1 立辊设备主要参数Tab.1 Main parameters of vertical rolling mill
在传动侧和操作侧各有两个AWC 液压缸和一个平衡缸,AWC 缸用于精准调整辊缝并在轧制过程中快速响应RF-AWC 模型算出的调整信号;平衡缸则是为了消除立辊与轴承及其他的机械间隙,图2为立辊轧机设备的示意图。
图2 立辊轧机设备示意图Fig.2 Schematic of vertical rolling mill
2 RF-AWC 控制模型
RF-AWC 控制系统是基于厚度计型自动厚度控制(GM-AGC)提出的。厚度计型的提出是由于当时负荷辊缝无法实时测量,需要间接测量并通过计算得到实时辊缝值。轧机弹跳方程使得轧机辊缝和轧制力之间建立起联系,通过测量轧制力而得到轧机辊缝,这样就把未知问题转化成了已知问题。RF-AWC 根据轧制力的变化计算出立辊的弹跳值,再算出辊缝的调节量,将调节量叠加到系统中,从而确保了板坯的宽度均等,对水印或黑印起到补偿控制作用,但由于该控制属于反馈控制,有延迟性,对系统的实时性和快速响应要求较高。其数学模型为
式中,M为立辊轧机的刚度,Q为轧件宽度方向上的塑性系数[6-7]。
之后又在这个公式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液压变刚度控制,引入了变刚度系数α,推导出等效压下效率补偿系数为-(M+Q)/M+(1-α)Q,其数学模型为
由于立辊轧机的刚度不容易测量,存在复杂性、多样性和准确度不高等特点,而RF-AWC控制系统的可行性在很大程度上又依赖轧机工作刚度M 及轧件塑性系数Q,所以现场调试中可以通过调节α 值得到合适的取值范围。改变α的值,相当于在相同轧制力增量的情况下,得到不同的弹跳量增加量,这也相当于改变了轧机刚度。变刚度系数α 的值越小,轧制力扰动对出口厚度的影响越小,这意味轧机的当量刚度变大;变刚度系数α 的值越大,轧制力扰动对出口厚度的影响越大,意味轧机的当量刚度变小[8-9]。
图3为RF-AWC 控制框图,ΔB0为立辊入口处板带宽度偏差;ΔS为立辊实际变化量;ΔS*为辊缝调节量;ΔP为轧制力增量;G为增益系数。电控系统根据设定,在结束头尾SSC 或进入带钢稳定段后,开始连续采样10 个点,记录位置和压力信号并取平均值,从而得到锁存值SL 和PL[10]。
图3 RF-AWC 控制框图Fig.3 RF-AWC block diagram
3 应用效果分析
在轧制稳定阶段,分别在投入与切除RFAWC 时,从测宽仪中随机抽取了50组第五道次采样数据,中间坯宽度尺寸设定为275 mm,其除去头尾段算得的宽度平均值偏差,如图4 所示。可以看出宽度指标有明显改善,基本满足宽度上差在1.5 mm 的工程要求。同样,在投入RF-AWC 后,宽度偏差的上下限较之前减小,偏差波动范围也减弱,有效控制了宽度精度,如图5 所示为截取了两幅较有代表性的测宽仪画面,投入RF-AWC 后,轧制过程较为稳定。
4 结论
窄带钢的宽度指标较少得到关注,但随着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以及缩减成本的迫切要求,控宽技术越来越受到重视。宽度控制系统在窄带钢轧机上的应用较少,这次在窄带钢粗轧机上的成功投产,证明自动宽度控制系统在窄带钢领域的可行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窄带钢的宽度上偏差,减少了切边率,提高了生产效率及成材率,满足了厂方的宽度要求。
图4 RF-AWC 效果对比图Fig.4 RF-AWC effect comparison
图5 RF-AWC 使用前后比较Fig.5 Comparison between width deviations before and after RF-AWC application
RF-AWC 的工作原理类似于厚度计型AGC,以机架本身为测量仪,通过磁尺检测辊缝的变化量,压头检测轧制力的变化量,根据弹跳方程推算出辊缝的实际调节量,将这个调节量叠加到位置闭环中,完成宽度自动控制。
在现场调试的过程中,通过调整数学模型中的变刚度系数a 以及轧制力反馈增益系数G 来调节立辊轧机的控宽特性,减小立辊辊缝的波动量,提高轧机的响应速度。还可以在计算机中通过仿真研究轧机的响应特性,以及参数对宽度精度的影响。实践证明RF-AWC 在窄带钢中的实用价值,可以在今后的工程中不断改进和推广。
[1]王森.立辊AWC 控制[J].冶金自动化,2007(S1):320-322.
[2]李华.热连轧带钢立辊宽度控制技术[J].冶金自动化,2008(S2):841-843.
[3]陈厚文.窄带钢生产现状及发展方向分析[J].轧钢,2004,21(5):35-38.
[4]高晓华,汤建民,田野.测宽仪在粗轧宽度控制中的应用[J].冶金自动化,2010(S2):795-798.
[5]姜益强,张辉,赵怀玉.立辊轧机设备及轧制理论介绍[J].一重技术,2006(3):4-6.
[6]丁修堃.轧制过程自动化[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9.
[7]刘玠.热轧生产自动化技术[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8.
[8]胡兆辉,陈祺,苏鹏举,等.RF-AWC 功能研究及优化[J].冶金自动化,2011(S2):438-440.
[9]曹现菊,姜毅.粗轧机组轧制力反馈宽度控制的仿真及应用[J].冶金自动化,2011 (S2):137-141.
[10]谭忠良,曹现菊.2300 热连轧自动宽度控制的实现[J].冶金自动化,2010(S2):791-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