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对提高脑性瘫痪患儿粗大运动能力的影响
2014-04-09林年年周婷张佳
林年年,周婷,张佳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运动能力方面的缺陷,目前的训练方法多为运动疗法、作业疗法为主,临床发现脑瘫患儿不同程度的存在感觉统合失调。感觉统合治疗将患儿的触觉、本体感觉、前庭感觉、视知觉等多方面的训练内容整合,使其在游戏的过程中提高患儿对运动的控制能力,能有效帮助脑瘫患儿实现最佳功能水平。笔者对收治的脑瘫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的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0-06/2012-06辽宁省儿童医院收治住院治疗的脑瘫患儿60例,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6岁;痉挛型脑瘫32例,不随意运动型脑瘫10例,共济失调型脑瘫8例,混合型脑瘫10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5.1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平均4.9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脑瘫诊断和分型符合2006年长沙第2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上制定的小儿脑瘫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1]。
1.3 纳入标准 (1)符合脑瘫诊断标准且存在感觉统合失调的患儿,患儿在脑瘫粗大运动分级中处于Ⅲ级以上水平;(2)年龄4~6岁;(3)均接受康复训练方案满3个月;(4)按计划进行训练者;(5)患儿家长知情同意。
1.4 排除标准 (1)存在染色体及遗传代谢疾病等先天异常;(2)患有严重的癫痫、营养不良、心脏病等不能耐受康复训练者;(3)已接受或在外接受其他干预治疗者。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运动疗法,每日1次,每次30 min;予作业疗法,每日1次,每次30 min;予按摩疗法,每日1次,每次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感觉统合训练,每日1次,每次30 min,进行3个月,训练的方法均是根据患儿情况进行个性化设定。
1.6 评估方法 使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为患儿进行运动能力评估,同时结合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患儿的整体智力水平,住院3个月后进行再次测评。
1.7 疗效判定标准 (1)以发育商作为判定标准:提高10分以上认为显效,提高5~9分认为有效,发育商增加小于5分提示无效[2]。(2)以GMFM88测试量表总百分比的变化来作为疗效标准。患儿经治疗后其运动功能评分总百分比提高12%以上为显效;总百分比提高6%~12%为有效;总百分比提高小于6%为无效[3]。
1.8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粗大运动能力百分位变化的比较 见表1。
表1 患儿训练前后粗大运动能力百分位变化[n(%),n=30]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6.96,P<0.05。
表1结果说明,经过感觉统合训练的脑瘫患儿在治疗3个月后粗大运动能力的百分位值较对照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GMFM88量表评分差值的改变 观察组在感觉统合训练前后GMFM分值差为(12.43±1.92)分,高于对照组(6.73±1.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P<0.05)。
2.3 粗大运动发育商的改变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ESELL大运动发育商改变比较[n(%),n=30]
注:与对照组比较,aχ2=6.12,P<0.05。
表2结果说明,经过GESELL测评,两组患儿粗大运动的发育商的改变存在差别,观察组较对照组其发育商的改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感觉统合失调是指大脑不能有效整合感觉信息致使儿童产生一系列的行为问题,表现在学习、专注力、姿势控制、小肌肉协调、情绪、生活能力等多方面的功能障碍[4]。感觉统合理论的提出者Jean Ayres认为脑瘫患儿不仅是因为肌张力、运动模式、姿势及承重模式的异常而妨碍患儿运动及学习能力,感觉统合能力在其中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感觉统合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提供各种感觉刺激信息,提高患儿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的整合功能;提高患儿调节感觉信息的能力,克服感觉信息接收和处理问题,最终改善平衡功能和运动稳定性;从而有助于患儿对感觉刺激作出正确反应,提高患儿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运动计划能力,集中注意力的能力。
感觉统合训练已经成为脑瘫治疗的方法之一[5],且有助于脑瘫儿童健全的人格发育[6]。脑瘫儿童大部分伴有感觉统合障碍,主要表现为触觉障碍、前庭觉障碍、本体感觉失调、动作计划障碍及视知觉障碍。其中41%~73%的脑瘫儿伴有触觉分辨障碍,即不能对触觉信息进行定位,实体感觉不佳、两点辨别能力低下、图形觉下降,不能分辨尖或钝的刺激,不能将环境信息在大脑中呈现,因而无法完成堆积木等精细动作;分辨障碍与动作计划障碍常加重运动障碍。另外痉挛型脑瘫患儿多伴有前庭觉防御障碍,不随意运动型脑瘫患儿多伴有前庭觉迟钝或缺失,偏瘫患儿及其他类型轻度脑瘫儿多伴有动作计划障碍,独立行走后更加明显。
目前关于脑瘫患儿进行感觉统合方面的研究较少,张玲等[2]对92例脑瘫患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提示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的提高患儿的大运动DQ值;金彩君等[7]的研究表明,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提高脑瘫患儿的步态。脑瘫患儿进行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运动发育,既往更多是关注于某个动作的完成及患儿坐位或立位能力的获得,往往忽视了运动获得后的实用性,感觉统合训练提供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将感觉统合训练融入于康复训练当中,使治疗更有实用性,不仅是以单纯一个动作的完成作为目标,而是在完成动作的同时提高个人的能力,包括对触觉障碍的适应,对躯干的控制、对运动能力的整合,对实施运动的预判等方面均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本研究主要根据评价的结果确定感觉刺激的种类和剂量,针对不同类型脑瘫患儿量身制定训练方案,球、隧道、晃动的平衡木、滑梯、滑板等设备均适用于脑瘫儿童,原则是在治疗活动中提供视觉、听觉与活动的多种刺激,通常将粗大运动与精细活动以3∶2的比例相结合,目的是激发患儿兴趣,增加其运动的主动性,在其主动参与训练的前提下提高能力水平,获得更大的能力提高。结果显示感觉统合训练有助于加强患儿感觉接受的调节、感觉辨别、姿势的控制及动作的计划性,从而提高患儿粗大运动能力分值及发育商,能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帮助改善患儿的运动能力,改善预后。
[1]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和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29(5):309.
[2] 张玲,王跑球,丁玉莲,等.感觉统合训练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6):122-123.
[3] Gibbs R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ections and adverse pregnancy outcomes:an overview[J].Ann Periodontol,2001,6(1):153-163.
[4] 李晓捷.实用小儿脑性瘫痪康复治疗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5] 郑一博.国内儿童脑瘫的治疗进展[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267-268.
[6] 张荣武,郭燕.感觉统合训练促进学龄前儿童健全人格形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4):275-276.
[7] 金彩君,张丽华,单丽艳,等.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3):206-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