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4-04-09门晓玉
门晓玉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 n=136), 并按照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n=38)、双支病变组(n=52)和多支病变组(n=46), 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 n=100)。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 记录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 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IMT[(5.12±3.73)mm VS (1.14±0.22)mm]、斑块Crouse积分[(1.27±0.34)分VS (0.75±0.16)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21.82±9.25)分VS (0.00±0.00)分]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IMT(r=0.76)和斑块Crouse积分(r=0.66)均呈正相关,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 及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状动脉硬化;相关性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除了既往研究较多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外, 颈动脉硬化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C-反应蛋白升高等也被认为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研究显示,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增加可发生在冠状动脉硬化的早期, 与冠状动脉的钙化程度高度相关, 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情况与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来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 n=136), 并按照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n=38)、双支病变组(n=52)和多支病变组(n=46), 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 n=100)。其中单支病变组男21例, 女17例;年龄(62.4±8.8)岁。双支病变组男32例, 女20例;年龄(61.9±8.4)岁;多支病变组男30例, 女16例;年龄(63.2±8.9)岁;非冠心病组男54例, 女46例;年龄(61.5±8.2)岁。四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脉造影术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冠脉造影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进行, 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可诊断为冠心病并记录受累血管支数, 对受累血管进行Gensini积分法分析:狭窄程度≤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4分、76%~90%为8分、91%~99%为16分、100%为32分, 不同的节段要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左主干×5、左前降支近端×2.5、中段×1.5、远段×1、第一对角支×1、左回旋支×2.5、第二对角支×0.5、钝缘支×1, 总积分为各节段积分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由同一医师进行, 测量颈动脉内膜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的垂直距离, 其最大值即为内-中膜厚度(IMT), 局部IMT>1.2 mm即为动脉斑块。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为各孤立斑块的最大厚度之和。比较各组间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差异。
1.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各指标差异 冠心病组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1。
2. 2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间的关系 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2。
2. 3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IMT(r=0.76)和斑块Crouse积分(r=0.66)均呈正相关,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一处血管, 尤其好发于冠状动脉、颈动脉和主动脉等地方[3]。动脉内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 而对中膜的影响不大, 临床上常测量IMT来反应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 超声检查是最为常用的手段。研究显示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在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密切联系, 且颈动脉位置表浅测量方便、患者容易接受, 因此临床上常常通过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来推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4]。研究表明超声提示颈动脉IMT增厚的部位容易进一步形成板块, 而动脉板块的形成又可以进一步加重粥样硬化的程度[5]。本研究显示冠心病组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IMT(r=0.76)和斑块Crouse积分(r=0.66)均呈正相关,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秦海凤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具有密切的联系,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不能改变的程度。对于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有无动脉狭窄和斑块;而且颈动脉超声检查安全、简单经济, 在基层医院即可实现,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润平.任永林.动脉硬化多重危险因素临床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11(5):632-634.
[2] 孙洪勇,黄健,胡小丽,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探讨.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3(3):73-74.
[3] 吴丽娟.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医药前沿, 2012(34):127-128.
[4] 熊宁,王强,曾素琴,等.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东南国防医药, 2012,14(3):247-248.
[5] 严晓梵,彭景添.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26(9):654-656.
[6] 秦海凤,刘新灿,朱翠玲,等.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中国老年医学杂志, 2012,11(32):4628-4629.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 n=136), 并按照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n=38)、双支病变组(n=52)和多支病变组(n=46), 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 n=100)。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 记录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 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IMT[(5.12±3.73)mm VS (1.14±0.22)mm]、斑块Crouse积分[(1.27±0.34)分VS (0.75±0.16)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21.82±9.25)分VS (0.00±0.00)分]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IMT(r=0.76)和斑块Crouse积分(r=0.66)均呈正相关,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 及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状动脉硬化;相关性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除了既往研究较多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外, 颈动脉硬化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C-反应蛋白升高等也被认为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研究显示,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增加可发生在冠状动脉硬化的早期, 与冠状动脉的钙化程度高度相关, 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情况与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来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 n=136), 并按照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n=38)、双支病变组(n=52)和多支病变组(n=46), 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 n=100)。其中单支病变组男21例, 女17例;年龄(62.4±8.8)岁。双支病变组男32例, 女20例;年龄(61.9±8.4)岁;多支病变组男30例, 女16例;年龄(63.2±8.9)岁;非冠心病组男54例, 女46例;年龄(61.5±8.2)岁。四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脉造影术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冠脉造影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进行, 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可诊断为冠心病并记录受累血管支数, 对受累血管进行Gensini积分法分析:狭窄程度≤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4分、76%~90%为8分、91%~99%为16分、100%为32分, 不同的节段要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左主干×5、左前降支近端×2.5、中段×1.5、远段×1、第一对角支×1、左回旋支×2.5、第二对角支×0.5、钝缘支×1, 总积分为各节段积分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由同一医师进行, 测量颈动脉内膜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的垂直距离, 其最大值即为内-中膜厚度(IMT), 局部IMT>1.2 mm即为动脉斑块。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为各孤立斑块的最大厚度之和。比较各组间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差异。
1.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各指标差异 冠心病组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1。
2. 2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间的关系 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2。
2. 3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IMT(r=0.76)和斑块Crouse积分(r=0.66)均呈正相关,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一处血管, 尤其好发于冠状动脉、颈动脉和主动脉等地方[3]。动脉内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 而对中膜的影响不大, 临床上常测量IMT来反应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 超声检查是最为常用的手段。研究显示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在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密切联系, 且颈动脉位置表浅测量方便、患者容易接受, 因此临床上常常通过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来推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4]。研究表明超声提示颈动脉IMT增厚的部位容易进一步形成板块, 而动脉板块的形成又可以进一步加重粥样硬化的程度[5]。本研究显示冠心病组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IMT(r=0.76)和斑块Crouse积分(r=0.66)均呈正相关,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秦海凤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具有密切的联系,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不能改变的程度。对于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有无动脉狭窄和斑块;而且颈动脉超声检查安全、简单经济, 在基层医院即可实现,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润平.任永林.动脉硬化多重危险因素临床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11(5):632-634.
[2] 孙洪勇,黄健,胡小丽,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探讨.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3(3):73-74.
[3] 吴丽娟.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医药前沿, 2012(34):127-128.
[4] 熊宁,王强,曾素琴,等.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东南国防医药, 2012,14(3):247-248.
[5] 严晓梵,彭景添.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26(9):654-656.
[6] 秦海凤,刘新灿,朱翠玲,等.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中国老年医学杂志, 2012,11(32):4628-4629.
【摘要】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 n=136), 并按照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n=38)、双支病变组(n=52)和多支病变组(n=46), 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 n=100)。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 记录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 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IMT[(5.12±3.73)mm VS (1.14±0.22)mm]、斑块Crouse积分[(1.27±0.34)分VS (0.75±0.16)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21.82±9.25)分VS (0.00±0.00)分]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IMT(r=0.76)和斑块Crouse积分(r=0.66)均呈正相关,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高度相关, 及时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冠状动脉病变。
【关键词】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冠状动脉硬化;相关性
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 导致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除了既往研究较多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饮酒等外, 颈动脉硬化斑块、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C-反应蛋白升高等也被认为与冠心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研究显示, 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增加可发生在冠状动脉硬化的早期, 与冠状动脉的钙化程度高度相关, 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2]。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比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颈动脉超声检测情况与冠状动脉狭窄情况来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冠心病组, n=136), 并按照病变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n=38)、双支病变组(n=52)和多支病变组(n=46), 选取同期冠脉造影正常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非冠心病组, n=100)。其中单支病变组男21例, 女17例;年龄(62.4±8.8)岁。双支病变组男32例, 女20例;年龄(61.9±8.4)岁;多支病变组男30例, 女16例;年龄(63.2±8.9)岁;非冠心病组男54例, 女46例;年龄(61.5±8.2)岁。四组间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脉造影术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冠脉造影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进行, 冠状动脉狭窄超过50%可诊断为冠心病并记录受累血管支数, 对受累血管进行Gensini积分法分析:狭窄程度≤25%为1分、26%~50%为2分、51%~75%为4分、76%~90%为8分、91%~99%为16分、100%为32分, 不同的节段要乘以相应的调整系数:左主干×5、左前降支近端×2.5、中段×1.5、远段×1、第一对角支×1、左回旋支×2.5、第二对角支×0.5、钝缘支×1, 总积分为各节段积分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由同一医师进行, 测量颈动脉内膜面到中膜与外膜交界的垂直距离, 其最大值即为内-中膜厚度(IMT), 局部IMT>1.2 mm即为动脉斑块。动脉斑块Crouse积分为各孤立斑块的最大厚度之和。比较各组间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差异。
1. 3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冠心病组与非冠心病组间各指标差异 冠心病组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1。
2. 2 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颈动脉IMT及Crouse积分间的关系 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体见表2。
2. 3 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显示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IMT(r=0.76)和斑块Crouse积分(r=0.66)均呈正相关,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一处血管, 尤其好发于冠状动脉、颈动脉和主动脉等地方[3]。动脉内膜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 而对中膜的影响不大, 临床上常测量IMT来反应动脉硬化的病变程度, 超声检查是最为常用的手段。研究显示冠状动脉和颈动脉在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密切联系, 且颈动脉位置表浅测量方便、患者容易接受, 因此临床上常常通过测量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程度来推测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4]。研究表明超声提示颈动脉IMT增厚的部位容易进一步形成板块, 而动脉板块的形成又可以进一步加重粥样硬化的程度[5]。本研究显示冠心病组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以及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且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与IMT(r=0.76)和斑块Crouse积分(r=0.66)均呈正相关,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与秦海凤等[6]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具有密切的联系, 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冠脉不能改变的程度。对于具有冠心病高危因素的患者可以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有无动脉狭窄和斑块;而且颈动脉超声检查安全、简单经济, 在基层医院即可实现, 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肖润平.任永林.动脉硬化多重危险因素临床分析.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11(5):632-634.
[2] 孙洪勇,黄健,胡小丽,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探讨.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3(3):73-74.
[3] 吴丽娟.超声检测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医药前沿, 2012(34):127-128.
[4] 熊宁,王强,曾素琴,等.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东南国防医药, 2012,14(3):247-248.
[5] 严晓梵,彭景添.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10,26(9):654-656.
[6] 秦海凤,刘新灿,朱翠玲,等.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中国老年医学杂志, 2012,11(32):4628-4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