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柳林县推广红枣集体管护模式

2014-04-09

山西果树 2014年2期
关键词:阳城县技术推广核桃

据《中国果业信息》报道,2013年山西省柳林县拨财政资金1 500万元,在5个红枣主产乡镇建设红枣管护示范区2 000 hm2,实施集体管护的枣林面积将占到示范区面积的37%。此方案的具体实施由林业部门牵头,各乡镇具体实施,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管护第一责任人,乡镇长为直接责任人,把每一片管护区域都落实到具体责任人,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各乡镇村委都分别成立两个管护工作组,一个是由乡镇书记、村支部为成员的组织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园区工作的组织实施;一个是以林业站长和村级技术能手为成员的技术小组,负责技术指导、人员培训与病虫害预测预报等工作,搞好技术服务。第2期(总第158期)2014年3月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No.2Mar.1文章编号:1005345X(2014)02003803 中图分类号:S66文献标识码:B阳城县果树生产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于小彬,曹贵寿,王俊宇

(山西省阳城县农业委员会,山西 阳城 048100)阳城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地处太行、太岳、中条三大山系交汇处。全县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800~1 200 m,属于典型的丘陵山区。全县境内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1.7 ℃,年日照时数2 572.4 h,年有效积温3 874.2 ℃,昼夜温差大于10 ℃,年平均降雨量627 mm,雨季主要集中在7-8月份,无霜期170~180 d。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很适宜多种果树的正常生长,在20世纪80年代,我县果树生产发展较快,对推动阳城经济的发展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近年来,阳城县果树生产无论从规模和效益上较蚕桑、畜牧等六大农业产业呈现弱势的状态。 笔者分析了果树生产的现状,并提出发展对策,为以后阳城果树生产的发展提供参考。

1阳城县果树生产现状

阳城果树生产发展大约经历了以下3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为农户家庭承包发展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从外地引种或以当地品种为主,在房前屋后种植果树,或在自家的自留地里和承包的耕地里种植果树,果树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全县果树发展的第1次高峰。当时栽种的果树主要是苹果,还有小部分梨、核桃,栽植的果树大多为乔化大树,投产期长,产量较低,品质较差。由于受果树生产寿命和栽培技术的影响,这类果园因此而自然毁灭。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县政府出台了“加快林果县建设的意见”。在县乡政府的主导下从外地引进红富士乔纳金、嘎拉、北斗等苹果新品种,大大增加了果树的栽培面积,到1994年全县苹果面积迅速发展到0.33万hm2,特别是固隆乡栽植面积达到667 hm2,全县果品总产量最高达到800万kg,形成果树发展的第2次高峰。但随着果树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苹果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当我县苹果正处于盛果期的时候,周边甚至全国苹果都进入了盛果期,全国苹果产量直线上升,致使苹果价格直线下滑,果树生产的经济效益极低,苹果价格每1 kg不足1元,大大挫伤了果农的生产积极性。再加上苹果贮藏保鲜技术的滞后,使得苹果生产经过10多年的迅速发展而进入了衰退期,到2005年全县苹果园总面积下降至133 hm2,到2012年全县苹果面积不足67 hm2。

第三阶段:近些年来,随着苹果生产的进一步下滑,而外围市场核桃价格节节攀升,全县“一村一品”项目的实施使阳城县迎来了新一轮的核桃种植热,到2012年全县核桃种植面积达到0.26万hm2。另外,全县地区除发展了几个梨、桃、樱桃等采摘园外,其他树种的生产仍然保持现状,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发展。据2012年底调查资料显示,全县果园面积0.33万hm2,总产量6 977 t。其中核桃面积0.26万hm2,产量950 t;苹果面积64.3 hm2,产量278 t;梨面积46.7 hm2,产量202 t;桃面积80 hm2,产量333 t;杏(仁用杏)面积240 hm2,产量390 t;葡萄面积4.7 hm2,产量30 t。

2阳城县果树生产存在的问题

2.1思维观念陈旧,认识不足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阳城县的经济主要靠煤炭企业,许多农民靠在煤矿打工挣钱,种植果树的积极性不高,加之许多乡村干部对把果树生产作为一种增收产业认识不足,导致了10多年全县果树产业停滞发展,徘徊不前。主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2)1要表现在:一部分农户只是在房前屋后或者自家的承包地里少量栽植果树,只是为了自给或半自给;还有个别乡村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或政府的补贴种植一部分果树,政府投资农民就栽,政府断奶后农民就弃之不管,没有把果树产业作为一种主业,不精心管理果园,认为果树生长周期长,见效慢,只见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更有甚者在果园幼树期间作高秆作物如玉米,以收获玉米为主,全然不顾果树的正常生长,存在重粮轻果思想,对果树生产的信心不大。

2.2缺乏科学规划,盲目发展

阳城县发展果树缺乏统一规划,很多乡村领导还沿用计划经济的操作模式,存在指令性的行政干预和追求政绩不顾效果的现象,盲目跟风,随意发展,一轰而上。而大多数农民缺乏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和足够判断能力,对发展果树生产往往带有盲目性、随意性,别人种什么自己种什么。在90年代初,阳城县由于过量发展苹果树导致苹果过剩,价格下跌,赚不了钱而毁掉苹果园,这是大量盲目无序发展苹果造成的后果。

2.3农业水利设施滞后,果树产业防旱抗旱能力差

阳城县果树种植主要是以山地为主,干旱、水源短缺、水利设施差是制约果树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即使有的地方能引入小水源,特别是到了干旱季节,小水源也断水,在果树开花结果和花芽分化时期,不能保障开花结果,导致果树生产年产量不稳,年效益波动较大。如遇到大旱年份,将大面积减产减收,严重影响果农的生产积极性。

2.4规模小,管理水平低,经济效益低

目前,全县果树总面积由原来高峰时的0.58万hm2降至现在的0.33万hm2,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8.7%,规模较小。果树生产以户为单位,经营分散,每户栽培面积大者0.2~0.3 hm2,少则数十株。全县范围内连片规模“千亩果园”数量很少。没有大的果树专业种植户,果树场较少。果树专业合作社运作很不规范,没有带动作用,没有形成规范标准化生产基地,造成果品市场无人问津,果树种植户也不主动寻找市场,而是坐等上门收购,投产效率低,农户收效甚微。再加上栽培管理技术跟不上,修剪、病虫防治等措施未有效落实,造成果实品质差,优果率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更影响了销售,从而极大地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

2.5树种和品种比例失调,无明显特色,形不成品牌效益

阳城县果树种类和品种比较单一,目前全县面积最大的树种是核桃,总面积达0.26万hm2,苹果已下降不足67 hm2,梨、李、桃、樱桃等其他果树虽然都有种植,但种植面积很小。各树种内部结构不合理,品种单一,梨树品种主要是酥梨和新发展的玉露香梨,桃、李、杏、樱桃主要是以早中熟为主,成熟期过于集中,无法满足全县周年水果供应市场的局面,以致外围果品大部抢占本地市场。树种、品种没有明显的特色,形不成品牌效益。虽然近年来阳城县发展了一批采摘园、示范园,但规模偏小,产品质量不上档次,除核桃之外,至今全县水果尚没有一个通过国家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质量认证。

2.6果树生产扶持政策缺乏,果树技术推广力度不大

县政府对农业扶持政策已出台近10年,除了对核桃等干果经济林有扶持政策以外,对发展其他水果缺乏扶持政策,这也是导致全县果树产业除核桃外其他水果产业发展不积极的主要原因。

阳城县果树技术推广机构设在农委,负责全县的技术推广工作,但技术推广人员缺乏,只有两个人,跟本无力承担果树技术推广。近年来县林业局承担了全县核桃干果的补助验收,但不承担全县果树技术推广,造成果树生产两个部门都管,两个部门又都不管的局面。以前乡镇还有果树管理员,现在所有乡镇都没有了,乡镇农科站大多数只有一人应付行政事务。造成许多先进技术很难推广到果农,有些迫切需要果树技术的乡村不得不高薪聘请山东等地的 山西果树SHANXIFRUITS 2014(2)1技术员,更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果树技术推广人才短缺,也是制约果树生产发展的又一大原因。

3发展对策

3.1争取县政府出台果树扶助政策和支持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果树生产

果树生产是一项长期的、较高投入的专业性生产,一是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每年单列一定比例的扶持资金,加大对发展水果种植园、种植户、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同时督促财政和金融部门拨出专项贷款,扶持果树重点场、专业大户的生产发展。二是水利部门对已建成、已达效的果园在水利投资和水利设施的建设上给予支持,大力推广果园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解决果园普遍缺水问题。从根本上改变果树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和靠天吃饭的局面,全面提高果品的档次和效益,使阳城县果树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3.2稳定核桃面积,大力发展苹果、梨,适度发展桃、李、杏、樱桃等优质水果采摘园

阳城县核桃发展面积已达0.26万hm2,特别是近几年发展较快,在核桃生产上应该坚持稳定面积、规范管理、提高产量,将山区乡镇树龄过大的、立地条件优良的、效益太差的核桃尽早更换成市场前景好的核桃品种,以中林1号、中林2号和清香核桃等晚实品种为好;对近年来新发展的核桃园,向果农推广和普及果树栽培的实用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稳定核桃面积的基础上,还要适度发展其他优质树种:一是苹果。苹果曾是阳城水果面积最大的树种,笔者认为在土地面积较多的芹池、河北、北留、润城等地可以适当发展早、中、晚熟优质苹果。二是梨。梨的生产在演礼等地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近年来梨树由于树龄过大果园已毁,可以在城郊附近的凤城、西河、演礼等乡镇栽培玉露香梨、酥梨等梨品种。三是桃、李、杏、樱桃等。可以在旅游景区如皇城相府、蟒河等景点及县城周边建立优质水果生态旅游采摘园,春季观光,夏季采果。

3.3健全县、乡果树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县、乡果树科技人员果树技术推广的积极性

一是县、乡两级要尽快建成果树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和适应市场经济各项要求的服务体系,形成一个健全、完善的服务体系,能够及时有效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充分发挥其作为果树生产技术推广与服务主渠道的作用。二是引进果树专业人才,充实各级业务部门,建立完备的果树技术推广队伍。三是培养、挖掘、扶持一批乡土技术人才,探索激励机制,形成分层、分类的果业人才体系。四是果树技术推广部门要树立典型,建立示范,以点带面。要把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的建设作为果树生产的重点来抓,应用一些投资少、见效快的先进实用技术武装示范基地,起到典型示范作用。推广节水灌溉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生草覆盖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果园现代化管理技术,从而使示范基地变为高科技示范园区,向果农展示果树生产的美好前景。

3.4积极培育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推进阳城县果树产业发展

目前全县核桃生产已初具规模,现有核桃专业合作社几十家,为了推进全县果树产业的健康发展,一是要加强对现有核桃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发挥合作社在技术指导、信息传递、开拓市场等多领域的作用,推进阳城县核桃产业化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二是要对新发展的果园,引导鼓励通过土地流转或租赁、土地经营权的转让、荒山拍卖等形式,培育一批果树种植大户或果树场,使种植大户利用成片土地能够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实现果树生产的标准化和产业化的生产。三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果品流通企业,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形式,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果品生产、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走出一条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全县果树生产发展的新路子。

猜你喜欢

阳城县技术推广核桃
阳城县民间社火舞蹈文化的调查研究
基于RS和GIS的阳城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阳城县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关于阳城县高瓦斯矿区水源井施工的探索与思考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热胀冷缩巧取完整核桃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