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时期的BBS

2014-04-08王路

看天下 2014年17期
关键词:崔颢令狐题诗

王路

墙上写诗为显摆

任何一种事物,要想流行,非得有渠道不可。唐诗的流行,主要有两个渠道,一个是歌馆酒肆,一个是墙壁。

比方说,王之涣和他的伙伴们去喝酒,酒肆都是备好笔墨的,类似今天高档吃饭的地方都配备有KTV系统,吃着喝着,提笔写一篇《凉州词》,吩咐给歌女唱。下次别的客人来喝酒,自己不懂写诗,就让歌女唱流行的,歌女一唱,《凉州词》就传开了。

当时的长安,往来商人游客不计其数,也有外国人,像东瀛人、高丽人、多食人(阿拉伯人)等。不過,让这些诗流传开的,主要还是各地进京赶考的文化人。考不上,回老家,这些诗就被带到家乡了;考上的,到地方当官,诗也被带到地方去了。

另一种渠道是墙壁。当时文人喝酒写诗拼两点,一是拼谁的诗先写好,二是拼题到墙壁上谁的诗被大家传(姚合“棋罢嫌无敌,诗成贵在前。明朝题壁上,谁得众人传”)。墙壁题诗虽然不是主动扩散,但每天都有人从这里走,看到墙上的好诗,背下来或者抄下来,也流传开了。

有个故事是,李白到了黄鹤楼,早有人伺候好了笔墨,提笔准备写两句,看到上面有人写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再看看名字:崔颢。李白一看,说我不题了。虽然嘴上说不题,还是要写上理由:“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要放在今天,恐怕不少人要说,李白就是崔颢的托儿。加了这两句,崔颢身价倍增。

诗人或者为了扬名,或者为了显摆,就把诗题在墙壁上。很多题壁诗并不是即兴题的,不像北宋的苏轼有大才,《题西林壁》这种名篇随手操笔就来了。很多人是在家里费尽脑汁想好一首诗,背熟了,跑到大街上题上去,显出是当场临时作的样子。就像今天很多怕在KTV出丑的人,唱K之前先在家里练上几 天。

杜甫当年走到岳麓山时,写诗“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宋公放逐曾题壁,物色分留与老夫”,说宋之问昔年放逐,就在这里留下了题壁诗,但好在他没把所有景物咏完,好歹还留了一些,给我今天题壁用。后来辛弃疾写词,“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就是从老杜这里来的。

杜甫在夔府的时候,还写诗给朋友,描述当时生活,“东郡时题壁,南湖日扣舷。”看来出门游玩,不得不题壁。白居易甚至说,如果没有题壁的本事,窗牖对着的山景就白白浪费掉了:“无复新诗题壁上,虚教远岫列窗 间。”

题壁还记载了不少诗人间的情谊。元稹,这个一生都很悲伤的才子,曾经对着一个朋友的题壁诗,潸然泪下,因为去年一起来题壁的朋友,今年已经不在人世了:“碧涧去年会,与师三两人。今来见题壁,师已是前身。芰叶迎僧夏,杨花度俗春。空将数行泪,洒遍塔中尘。”

闭门羹逼出千古佳作

题诗的墙壁,主要是禅寺的墙壁、游客多的山上的石壁、邮亭壁、楼壁。“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是常建题在破山寺禅院墙壁上的。“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是寒山题在石壁上的。“云暗山横日欲斜,邮亭下马对残花”,是张祜题在邮亭壁上的。后来张祜有次到绕溪夜宿,正赶上秋天,夜桥水气,秋竹霜华,想到从前题壁的光景,又伤感起来:“更想曾题壁,凋零可叹嗟。”

总之,一定要题在人多之地的墙壁上,一般不在自己家墙壁上题,免得把墙壁弄脏,最关键的是,别人看不 到。

倒是有人去朋友家,朋友不在,提笔在墙上留诗一首,表示自己来过。古代没有手机,诗人又往往不是大富大贵之人,来访也不方便提前派个僮仆预约,来了没逮到人是太常见的事。“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就是贾岛来了没撞见人,等着吧,不知道啥时候回来;回去吧,白跑一趟怪亏的。写一首诗,也算此行不无收获了。

所以,很多时候主人不在,倒能把客人逼出来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是被这么逼出来的。叶绍翁一辈子别的诗都一般,就这首最好,他真该感谢那个主人。

贾岛和叶绍翁还好,应该没有跑太远,丘为就悲催多了。为了访一个朋友,跑了三十里山路,“绝顶一茅茨,直上三十里”,到了地方,敲了半天门,没人答应。很懊恼,又把脑袋伸到窗户缝里看了半天,“扣关无僮仆,窥室唯案几”,已经确定没人了,还不舍得走,毕竟上山三十里不容易啊,就想想主人可能跑哪里了,其实主人也没啥公事,半天得出结论:不是自驾游,就是钓鱼去了,“若非巾柴车,应是钓秋水”。而且,还推断出,主人和他肯定是前后脚错过的,“差池不相见,黾勉空仰止”。既然等不到主人,只好看看草色、对对新雨、听听松声、抚抚晚窗。然后安慰自己说,能够感受一下美景,也不枉跑一趟了。“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及兹契幽绝,自足荡心耳。”这时候,三十里山路的白跑,郁闷情绪已经基本平复了,告诉自己见不见主人都无所谓了,“虽无宾主意,颇得清净理。兴尽方下山,何必待之子”。留下一首诗,走了。

要不是丘为这次没能和主人相见,一千多年以后的我们,就不可能欣赏到这么一首好诗,不能重温当时那种微妙的被放了鸽子的情绪。如果是今天,到谁家敲门不应,多半是一通电话拨过去臭骂一顿,然后打个车回家。

题壁来求情

还有一种,在主人家墙壁题诗,不是要发泄白跑一趟的牢骚和不爽,而是有求于主人,又不方便聊,干脆写一首诗,动之以情。比如,李商隐在令狐绹家里的墙壁题诗一首,就纯粹是给令狐绹一个人看的。

令狐绹的父亲是令狐楚,父子两人都做过唐朝的宰相。令狐楚对李商隐很有栽培之恩。当时“牛李党争”,令狐楚是牛党的人,李商隐中进士之后,被王茂元看中了,把女儿许配给了李商隐。而王茂元是李党的人,这时候令狐楚又刚刚去世。李商隐的这种举动,就被令狐绹看成是背叛。

多年以后,李党失势,王茂元也病故了,令狐绹当了宰相,李商隐希望得到他的提携,就去他家,不知令狐绹是有意回避还是怎样,总之是不在家,李商隐就提笔在墙壁上留下一首诗,非常凄婉动人:

“曾共山翁把酒时,霜天白菊绕阶墀。十年泉下无消息,九日樽前有所思。不学汉臣栽苜蓿,空教楚客咏江蓠。郎君官贵施行马,东阁无因再得窥。”

开篇写多年之前李商隐和令狐楚的父亲一起把酒赏菊的雅事,接下来感叹,老先生过世十多年了,如今又到了重阳节,我心里能不思念吗——李商隐的大才,还体现在他说话非常有分寸,他绝不说“我对老先生的思念如何深切”之类的话,只说“九日樽前有所思”,“有所思”三个字,极有分寸,没有任何的夸张和矫饰。

最后说,郎君现在富贵了,可我是没有机会再坐到郎君的筵席上了。东阁,是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李商隐用了一个“窥”字,把自己的潦倒写得淋漓尽致。令狐绹看了,也感慨不已。

《六祖坛经》里,慧能的偈子,也是自己念了请人题到墙上的,好让别的僧人看见。可见在唐朝,连不识字的僧人,都有题壁的需求。这种传统,一直流行到宋朝。《水浒传》里也记载过不少。宋江在浔阳楼上题反诗倒罢了,吴用到卢俊义家里题壁,居然也没被卢家仆人们阻拦。南宋的陆游、杨万里,还经常题壁。元朝天下大乱,文人地位一落千丈。明朝的读书人开始在义理上用功,诗词一道衰落,题壁的传统也不再流行了。

猜你喜欢

崔颢令狐题诗
宅家
A Changing Life
画竹题诗
他让诗仙忘而却步,他的诗
黄鹤楼找崔颢
《君子萧萧》画题诗
怒剑
五张作文纸
怒剑
崔颢诗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