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看见台湾》火烧政商两界

2014-04-08胡雅君

看天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航拍柏林纪录片

胡雅君

大银幕上,苍翠山峦层层叠叠,蔚蓝海洋一望无垠,葱郁森林漫山遍野,云雾缭绕中溪涧淙淙。镜头像鸟眼一样,从空中俯瞰大地。片中的字幕提示观众,你看到的是台湾的中央山脉、大霸尖山、水漾森林、桶后溪、垦丁南湾……“请不要怀疑,这就是台湾。如果你没有看过,只是因为你站得不够高。”伴随着吴念真的声音,航拍纪录片《看见台湾》拉开帷幕。

如果只看前半段,你很容易以为这是一部台湾风光宣传片,伴着舒缓唯美的配乐,台湾各地瑰景一一登台,人民辛勤劳作的身影点缀画面中,一副安宁盛世。

但到后半段,剧情陡然一转,用网友的话说:“走向了灾难恐怖片。”画面上满是垃圾淤塞的溪流,成片砍倒的森林,水泥化的海岸线,被过度开垦而变得像瘌痢头一样的山峰,台风来袭时土石崩塌、满目疮痍的山体,被工业废水污染得泛红泛黄泛黑的浑浊河流……

“从这样一个角度和高度,你才可以真正去理解台湾,理解她的美丽与哀愁。”吴念真的声音再次响起。

“告诉大家美丽台湾的哀愁伤痕”,正是导演齐柏林拍摄《看见台湾》的初衷。“让人们通过影像认识台湾,然后呵护台湾。”

从“票房奇迹”到“宁静革命”

2013年11月《看见台湾》在台上映,一个月后票房破1亿新台币,如今已突破2亿。这个数字意味着在小小的台湾,每23个人中就有一个自掏腰包进影院为它捧场。纪录片从未在台湾商业院线获得如此惊人的成功。

11月23日,此片摘得第50届金马奖最佳纪录片大奖。

更始料未及的是,它还在岛内政坛掀起了一股环保热风——上映第7天,台湾林务局招考巡山员,考题是“从《看见台湾》纪录片谈土地保育”;上映第13天,台湾“行政院”院长江宜桦包场邀请两百名客人和他一起观看此片,看后赞扬它是对台湾环境问题“最温柔、最敦厚的提醒”,并公开承诺:当局会限期解决片中反映的问题;又过了一礼拜,“行政院”真的成立“国土保育小组”,针对《看见台湾》揭露的高山滥垦、河流污染、地层下陷等16项环境问题,一一现场走访勘查。

难怪有人说,一部《看见台湾》掀起了台湾环境问题的宁静革命。

片中呈现的一条叫“后劲溪”的河,因污染嚴重水已变成橘红色。上游工厂把它当成排水沟,下游农户则取溪水灌溉、养鱼。这水种出的米、养大的鱼很可能重金属超标。观众触目惊心:我们从市场买的米和鱼是不是就来自后劲溪?

在民众与媒体的热议之下,2013年12月,高雄市环保局责令偷排污水的“大户”日月光工厂停工。日月光是全球最大半导体封装测试厂,它的运营对整个台湾经济都有影响。此前它也因偷排污水被处罚过,但都是交罚款了事,像这样被停工重罚还是第一次。

没法一直忽略丑的那面

导演齐柏林做了20多年航拍摄影师,在直升飞机上航拍的时间累计已超两千小时。最初他的作品只记录台湾美丽的一面,但在高空他看到的景色实际上是美丑并存的,一面是日月潭波光粼粼,另一面就是湖面上漂浮的生活垃圾。

“我没法一直忽略丑的那面。”他逐渐将镜头也对准另一个台湾。

2009年,航拍被莫拉克台风席卷的台湾南部、东部后,他决心拍一部台湾全景纪录片。“我看到村落被泥石流掩埋,地面上到处是被山洪冲出来的家具、家电,景象好似世界末日。”痛惜中,他希望用一部电影提醒人们爱惜赖以生存的环境,而不是总在悲剧之后才反思。

次年,还差3年就从台湾交通主管部门退休的齐柏林放弃400万台币退休金,辞职拍片,“我把剩余的人生全投入我毕生最爱的事情上了,很惶恐,也很快乐”。

但航拍纪录片花费甚巨,光买专业设备就要三千万台币。齐柏林抵押了房子,找朋友借贷,自己也大量接拍商业广告赚钱,筹得了一笔启动资金。影片的第一家赞助商是作家陈文茜介绍来的,导演侯孝贤无酬挂名监制,作家、演员吴念真免费帮忙配旁白,还说“是我来沾光”。

电影一拍3年,因为总要等天气。有时明明晴空万里,飞上高空,却遇到天气突变,能见度下降,只能放弃。“这也是告诉我们人类力量的渺小吧,你能飞得了四千公尺,却抵不住一片云的力量。” 齐柏林慨叹。

最后片子制作完成花了9000万台币,一半的钱来自企业赞助。《看见台湾》成了台湾有史以来制作费最贵的纪录片。

没人看好它能卖钱,也没人指望它卖钱。结果,它不仅打破了台湾纪录片的票房纪录,也成了台湾影史上票房第三的本土电影。

谁来凝视我们的伤口?

如今,看《看见台湾》已成岛上的某种仪式。连许多去台湾旅行的大陆文化人都将此列为必做之事。

有几位中央电视台导演,到台湾一下飞机就让齐柏林带他们去影院看片。齐柏林告诉本刊记者,他从大陆同行那里听到的观影感受可总结为两大主题:一是赞赏台湾,觉得台湾有人愿拍、敢拍这样自曝伤疤的纪录片,拍出来后能在院线上映,还能引起如此大的反响,这都体现了台湾社会的自省和自信;二是反思大陆:我们土地的伤口谁来凝视、诉说、抚慰、缝合?

网络红人李承鹏在台湾观看此片后撰文感慨,“在台湾,所有的问题你可以看得见,甚至你看不见的,也有人可以帮你去看 见。”

“爱台湾”等于“高票房”

而在台湾岛内,评论者却未必赞同李承鹏这样的溢美。

批评者认为《看见台湾》在呈现问题时,浮于表面。比如台湾的山区滥垦、海岸线堆满消波块,都不是新鲜事,政府和民众并非不知,而是长期纵容,电影的旁白却只是指向普通人,进行道德劝说:“每次灾难后,人们怨天、怨地、怨政府,那自己呢?”似乎那些抽地下水养鱼的渔民、在山上种田开民宿的农夫,就是造成环境问题的罪魁祸首。

“如果所有问题都被简化成每个人的问题,真正造成问题的元凶们,在片中也就安全隐身了。” 台湾纪录片工会常务理事林木材 说。

影片末尾,稻田上出现了九个大脚印,像是有巨人从田里走过——这画面是农民们配合剧组将稻田收割成脚印形状拍摄的。紧接着便是原住民小朋友在玉山山顶挥舞青天白日旗,唱歌跳舞。

在台湾影像学者郭力昕眼中,这一安排有滥情嫌疑。他更指出,“爱台湾”这张牌已成近年来台湾高票房电影的惯用招数,《海角七号》、《总铺师》、《看见台湾》莫不如此。

齐柏林自己则对我们回应,他希望在结尾用有趣味、有幸福感的画面,给观众、给台湾鼓气加油。“当然也是希望这片子能被更多人接受。如果都是悲惨画面,声嘶力竭控诉会吓跑一些人。”

“有人嫌这片子力度不够,也有人认为恰到好处。”性情温和的齐柏林自己无意去批判谁、追责谁,他只是想从空中呈现台湾此刻的真实。他也承认,这样的方式虽能让观众迅速看到全局,但的确很难深入探讨问题根源。

在台湾文艺界,纪录片导演和文化学者们已经开始期待有后来者将视角从高空降到平地,拍一部《看见台湾》续集,用镜头在台湾土地上寻找造成伤痕的元凶,揭示那些在《看见台湾》中没有看到的政策失当、官商勾结、法律缺失。

猜你喜欢

航拍柏林纪录片
汽车冲进柏林闹事酿惨剧
Rough Cut
They Are Not Allowed to Fight
航拍巴彦呼硕
魅力航拍
等待
超级蚁穴
AirCraft航拍辅助软件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废弃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