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参拜围观指南
2014-04-08易萱
易萱
“酝酿”了整整一年,期间放了数次真真假假的口风后,安倍晋三终于把自己的名字,写到了靖国神社的贵宾签到簿上。
一直为首次首相任期内未能参拜靖国神社而“悔恨至极”的他,在2013年12月26日,第二次当选日本首相一周年纪念日,成为自二战结束后日本第15位“拜鬼”首相。
对于战后历任日本首相而言,在国际影响和国内政局“夹击”下,参拜靖国神社,既是无法规避的“烫手山芋”,又是一场乐此不疲的大型公关秀。
从吉田茂、田中角荣这样的五次参拜党,到小泉纯一郎七顾神社,再到佐藤荣作长年保持的11次参拜纪录,近七十年间,参拜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们,在相对固定的参拜流程和仪式之中,将日本独特的“暧昧”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从参拜前的舆论试探、参拜时机和身份的选择、停留的时间、仪式各个环节的取舍、参拜后发表讲话定调,都费尽心思——光是参拜时的花费,就有公费自费两大类,其中,还有“献花费”、“玉串费”乃至一枚硬币多种选择。
暧昧中的突然袭击
2013年12月26日清晨,山口那津男——他领导的公明党与自民党组成了执政联盟——突然接到安倍晋三打来的电话。电话里,安倍说要和他讨论参拜靖国神社事宜,“我要参拜,我已经做了决定。”
山口当即反对,“我不能支持你参拜。”
“我知道你不支持。”安倍直截了当地回复。
上台一年,成功运作普天间机场搬迁、推动消费税增税、通过国家保密法的安倍,这一次已“无人可挡”。
据日本政府内部消息,安倍晋三的参拜计划25日晚才被落实:26日早晨的内阁会议时间提前了1小时,同时取消了会议后接受采访的日程。在二度出任首相一周年纪念日,通过紧凑日程,安倍为自己挤出2小时“档期”。
看似突然,但此次参拜实则有迹可循。
4月份,安倍晋三摆出一副“高官去了我没去”的姿态,笑看三位内阁官员参拜靖国神社时,就曾被媒体讽刺为利用高官造势。春秋两季例行大祭和终战日,安倍三次献上“真榊”和“玉串料”(祭祀费)等贡品,“人未能到心意已到”的迫切感情已然呼之欲出。
日本右翼媒体也不断为参拜酝酿气氛。接受《产经新闻》采访时,安倍一句“我对第一次执政时没能参拜感到痛恨至极,这种心情至今未变”立刻便登上各大媒体、网站头版。10月20日,自民党总裁特别助理萩生田光一更主动向记者放风:“首相已经几次重复表示了对于参拜靖国神社的意愿。就任一周年时,他一定会去参拜。”
进入11月,前首相小泉纯一郎也来站台。在日本记者俱乐部进行的演讲中,小泉大为鼓励安倍表现出参拜靖国神社的意愿,“哪个国家的领导人都会对战争死亡者表达哀悼之意,参拜追悼设施。在外国首脑中,除中国和韩国外,没人对(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进行批判。总有一天,中国会为其批判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这一不成熟的应对感到羞愧”。
连续数月的造势后,参拜同日,日本雅虎对于安倍晋三此举是否妥当进行了网络调查,13万人参加投票,其中有84.1%认为行为妥当。
听听小伙伴们的意见
实际上,虽然参拜靖国神社看似日本首相独断专行的决定,但他们既需要照顾国内同僚的态度,又要探听亚洲邻居们的看法。比如,1985年,时任首相的中曾根康弘,就曾因考虑中方意见而取消靖国神社参拜计划。
确定参拜前,中曾根曾派外相安倍晋太郎(安倍晋三之父)来中国,与吴学谦外长接触,谋求协调。而后,新日铁公司前社长稻山嘉宽也在首相安排下借赴北京商务出差之机,顺便打探“中方在靖国参拜问题上的真意”。
中曾根回忆录中记述,稻山临回国的前一天,清晨6点,时任书记处书记的谷牧、副总理万里两位官员,“面带紧张、严肃的神情来到他下榻的酒店”,表示:“(靖国参拜问题)将给中国的内政带来很大影响,会陷耀邦总书记和吾等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务请向中曾根首相转达望停止参拜的希求。”为支持与自己私交甚笃的胡耀邦,中曾根当即决定中止参拜,并写信告知中方。
而在2001年,刚上台的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也曾为了摸清中韓两国对靖国神社参拜问题的底牌,派自民党干事长山崎拓为首的执政党三党秘书长前往中韩访问。
安倍参拜亦是经过几番思量。
在二次当选首相的次日,2012年12月27日早晨,他曾考虑进行“闪电参拜”,甚至已经与靖国神社方面进行了事务性的协商。
“如果进行参拜,内阁将在3日内倒台。”首席首相秘书官今井尚哉极力阻止了他。保守色彩浓厚的首相辅佐官卫藤晟一等人也从旁劝诫,“如果首相参拜,在2013年7月的参议院选举中将面临不利。”于是,安倍最终选择了“慎重”。
但一年之后,外部环境对安倍太有利了:日经指数6年来首次超过16000点;民意支持率仍旧在高位,接近50%;党内保守派不断鼓吹参拜。此外,近期日本与中韩没有可能举行会晤,也减小了安倍的阻力。“即使不去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与中韩的关系也已经处于最糟糕状态。因此即使参拜也是同样局面。”内阁官房参与饭岛勋说。
即便如此,安倍还是考虑了下美国的意见。11月,首相辅佐官卫藤晟一访美重要任务之一便是试探奥巴马政权对靖国神社的态度。12月25日,即参拜前1天,安倍会见冲绳知事仲井真弘多,说服他支持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美国高度赞扬安倍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努力,因此安倍认为美方可能不会对参拜有强烈反应。
靖国神社的黄金时段
在年末12月参拜,安倍的选择有些“非主流”。根据统计,每年春秋大祭才是参拜靖国神社的黄金时段。历史上,约七成的首相把参拜日期选在这段时间。
自1975年三木武夫迈入靖国神社后,8月15日终战纪念日也一跃成为首相参拜的热门时间,福田赳夫、铃木善幸、中曾根康弘等纷纷选在这一天参拜。而是否敢于在这一特殊时间参拜,几乎成了衡量日本首相强硬与否的标准。小泉纯一郎就曾以此为目标公开表示:“我担任首相后,不管受到什么样的批判,一定要在8月15日参拜靖国神社。”
在日本神道教传统中,有初拜(新年首次参拜)的习俗。因此,1月也成为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的好时机——不仅躲过了热门时期强大的外部压力,面对质疑时还能将为个人、家庭求吉利的初拜和祭奠为国捐躯者的参拜混为一谈。
安倍曾打算在就职次日前往参拜,也是有先例可循。日本唯一一位担任首相的皇室成员东久迩宫稔彦王,就选择在上任第二天(1945年8月18日)参拜的靖国神社。同样选择“闪电参拜”的还有田中角荣。
也有极少数首相看似“随意”地选择参拜时间。比如,1996年7月29日,桥本龙太郎就选择在自己生日当天参拜靖国神社——根据媒体透露,桥本是为了避开“8·15”这一敏感日期。
首相参拜的节操
除审时度势选择参拜时机之外,首相们在参拜期间的仪式细节也直接影响着这场公关活动的最终成败。
自二战结束后,和平宪法就明确规定了日本的政教分离政策,“任何宗教团体都无法接受国家特权,国家及机关不得参与宗教活动……”但1975年,自民党议员藤尾正行抛出的“表敬法案”却一下使得靖国神社身负的诸多限制出现巨大松动。在该法案中,藤尾首次提出“正式参拜”概念,即:参拜时写明政治身份;使用公费购买祭祀品;携带随员乘坐公车。
自那之后,每位出现在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都花尽心思,竭力在“公务”参拜和个人拜祭之间寻找平衡点——既要尽可能体现“正式”,显露自身强硬态度以取悦右翼势力,又不能过于张扬,以免超出个人立场被舆论质疑违宪。
包括安倍此次在内,历次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都不超过三十分钟,但期间,从进门签到、净身、献祭、行礼直至坐车离开,他们一刻都不马虎,每个过程都暗藏玄机。
首先,神社签到簿上的签名是否出现职位大有讲头,一旦公职签名白纸黑字地出现,并被媒体曝光,首相们尴尬中再强辩自己的“私人身份”,总会深感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香火是否自费也是重要指标。随后,首相选择鞠躬行礼还是按照神道教传统中的跪拜行礼意义也大不相同。另外,整个参拜期间是否乘坐公車和是否有官员陪同也很关键。
历史上出现在靖国神社的日本首相都力求将“态度暧昧”演绎得淋漓尽致。这些“影帝”首相的高明之处在于,总会在短暂的表演中,时而表现出政府首脑的威严,时而流露出个人出行的随性。
比如福田赳夫,虽然他是历史上首位在签名簿上写下公职的日本首相,并动用了公车和随从。但他仍坚称自己以私人名义参拜,理由仅仅是:祭神用的玉串不是用公款买的。
小泉纯一郎自诩是立场最强硬,敢于以首相身份“顶风参拜”的鹰派,但纵观他任内几次参拜,也多见放水之处。在接连数年大张旗鼓参拜过程中,小泉为减少争议也费尽苦心——自掏腰包支付了“献花费”,而不是带有神道色彩的“玉串费”。2004年,他虽选择在春季大祭和普通民众凑热闹参拜,但过程却只在神社门口简单地投了一枚硬币,停留仅30秒便离开。
同时,行礼时他没有采用“二拜二拍手一拜”的神道形式,而仅鞠躬,极为巧妙地顾及到自己政治联盟内的主要盟党公明党的感情(公明党坚持政教分离,反对神道影响国家政治)。
安倍此次参拜同样是“狡猾狡猾地”。他不仅参拜了供奉着日本战死者靖国神社本殿,也参拜了旁边镇灵社内供奉着的在过去战争中牺牲的他国国民,给自己此次参拜披上了一层自定义的“合理”外衣——以公职身份参拜靖国神社是正当的,因为自己同样正式参拜了其他国家的战死国民。
奇葩的参拜定调
依赖于公众与媒体对日本首相参拜关注度的日益攀升,在参拜活动后,首相们通常需要通过特别谈话或答记者问的方式,为参拜行为自我定调。
早期,首相在参拜后的主流说辞在于澄清私人立场参拜,借此向所有战争牺牲者致以哀悼。例如,1996年桥本龙太郎在参拜过后的记者会上,就为在场诸位媒体记者介绍了自己的堂兄应征入伍,死于二战的家族故事。当记者问他是以何种身份参拜时,桥本的回答是,“怎么说都行。”
“因参拜靖国神社而影响国际关系的情况应该结束了。”桥本总结道。在他看来,这只不过是一次普通悼念。
五年后,小泉纯一郎重启参拜日程。他显然赋予了参拜更高规格的意义,为了使外界充分理解这层意义,小泉开创了首相在参拜前后进行特别说明的模式。
2001年参拜前,时任日本官房长官福田康夫宣读了小泉就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说明稿。其中,小泉首次提出了在日后颇为著名的不战誓言——“不会让日本重新走上战争之路,不会再回到让人民遭受战争之苦的时代……”
在任期内五次参拜后的说明会上,小泉纯一郎时而将其定义为哀悼“为国捐躯的日本国民”,时而又声称“为了祈求日本的和平与繁荣”。然而,不战誓言则从未缺席。同样次次出现在参拜说明中的是,日方恳请邻国理解,希望与日韩加强双边沟通的意愿。
“如果情况允许的话,我打算尽早地同中国和韩国的要人们坐在一起就亚太地区未来的和平与发展交换意见,同时转达我的上述信念。”小泉纯一郎数次一面声称每年都要参拜,一面要求邻国对话理解。
相较小泉纯一郎,安倍晋三给出的参拜理由,更匪夷所思,“我只是为了向战乱中牺牲的英灵报告一年来的工作并表明和平的决心才进行参拜的。”在结束参拜后的说明中安倍表示,自己丝毫没想过要伤害中韩两国人民的感情——说明稿由安倍检查重写,并事先准备了英文版。
安倍还毫无避讳地指出坚持参拜的终极诉求:“从现在起我们要积极谋求真诚的双边对话。我也想对中韩两国领导人说明自己的这个想法。”
一心希望能够借此向中国领导人当面解释的安倍晋三这次显然打错了算盘。在他参拜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立刻作出严正回应:“日本首相安倍自己关闭了同中国领导人对话的大门,中国人民不欢迎他,中国领导人也不会同他会面。”
随即,他又收到了来自《人民日报》数十年来对日本首相作出的“最差评”——2013年12月31日的社论中,他被称为“国际政坛上一朵语无伦次的 ‘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