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速之客” 紧盯公务员

2014-04-08易萱

看天下 2014年26期
关键词:检查工作

易萱

“在领导眼里,查不到问题不说明作风问题好了,

而是说明暗访还需要加强。”

在一些地区,暗访组检查不到问题,组员会很有压力

“先把门卫稳住,别让他打电话。”安徽宣城市卫生局大门口,一个中年男人正和身边人谋划着什么,“剩下的和我走楼梯,一组检查1-3层,一组检查4-6层……”

随后,他们快步走入大楼,其中一人向门口的保安出示了“暗访证”,其他人则迅速穿过大厅消失在楼梯间。

接下去的几十分钟里,这些人以两两分组的形式迅速“扫过”楼内每一间办公室,锁定那些在上班时间上网、打牌、睡觉,甚至缺勤的公务员,确认其身份并录像取证,然后迅速离开。

江苏泗阳县,午休时间刚结束,几个人就来到盐务局一名副局长的办公室。

“我们是纪委明察暗访组的,你中午喝酒了吧。”看到副局长脸有点红,其中一人开口说。这位副局长的脸色立即变了。“多年不见的老战友来找我,我实在推不了,就喝了半瓶啤酒……”“半瓶啤酒也不行!”

湖北襄阳市郊的一家鱼塘外,三个人正蹲守在停车场。奥迪、帕萨特、凯美瑞这些疑似公务车是重点怀疑对象,蹲守者在第一时间里与交警队联系,确认其归属。

这些不速之客,便是最近两年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里的纪委暗访组。在许多公务员眼里,“巡视组打老虎,暗访组拍苍蝇”成了“常识”,但暗访组的行动却始终充满神秘:身份隐秘、行踪低调,往往突然而至,临检后又火速离场。

根据中纪委监察部网站,自2012年底实施“八项规定”以来,全国共查处违纪问题近六万起。与不断攀升的落马官员数字相呼应,是全国各省市县监察网络中,暗访组如“毛细血管”般地密集活跃。

负责暗访的不仅是纪检干部

“汀溪乡政府旅游办公室:段连喜,上午9:55,双腿翘在桌子上,正在网上看电视剧。

郎溪县林业局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汪正胜,上午11:00,电脑安装有QQ游戏软件。

市开发区财政局预算科:汪波,下午3:07,在QQ上私聊有关麻将输赢的内容。

旌德县地税局税收业务中心:江朋生,下午3:42,打着赤膊,在办公室试新衣服。

广德县交通局人事教育科:李雁,不配合检查,看见暗访人员后,神情紧张,关闭网页,并钻进桌底,关掉电源……”

每次暗访后,王辉忠(化名)和同事们都会细致地将录音、录像和笔录素材汇总成这样一份报告单。

作为宣城市纪委监察部暗访组一员,王辉忠这几年来的重要职责便是不定期检查政府各级职能部门,帮助公务员们“提神醒脑”。

“任何一级纪委都没有暗访组这种组织机构。暗访只是一种工作方式和工作方法。”反腐专家李永忠介绍,在我国,纪检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巡视,也就是完全意义上的异体监督;另一个就是派驻,也就是半同体半异体的监督手段。

“无论巡视还是派驻,重点工作都在市级以上行政单位。省以下,纪检体系原来是没有异体监督手段的。”李永忠说,大概10年前,地方纪委有人就提出可以通过暗访等手段对市、县、乡等巡视工作没有覆盖的地方进行监察,于是,纪委暗访组应运而生。

据多位受访者介绍,过去地方纪委一年暗访检查不过五六次,每次都“挺有收获”。而在中共十八大之后,形势变了。

中央到地方反复强调“作风建設”“八项规定”,各级纪委的组织结构也顺应形势加以变化,将党风廉政建设室和纠正不正之风室合并为党风政风监督室,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暗访”也成了官员作风监督的正式手段之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采取全面检查、明查暗访、专项检查等多种方式,把经常性检查监督和有针对性的抽查结合起来,持续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增强督查实效。”中纪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许传智接受公开采访时说。

结果是,不但官员们压力山大,就连纪委检查工作也“紧张起来”。今年中秋、国庆两节期间,仅在山东省就有2663支暗访组活跃在各处检查。

为了提高行动质量,暗访手段也越来越受重视。“现在,暗访就和刑警办案子似的。”王辉忠说。

“一个中秋节假期,市纪委就搞了二三十项检查活动,我前前后后走了十多个单位。”一谈到暗访,王辉忠显得特别兴奋。“2013年中秋,一天内发现三百多辆公车(私用),不枉我们在高速收费站筛了四个多小时。”

近两年,王辉忠逢年过节“总往外跑”。节前查送礼,节中查吃喝,节后查岗,对此他和同事们早就习以为常。元旦、春节这样的传统节日,五一、十一等公共假期,甚至是情人节、圣诞节这样的西洋节日,都是暗访组出动的好时机。

多位受访暗访组成员介绍,各地暗访活动都以小组方式进行,每个小组只有三四个成员。负责暗访工作的人不仅是王辉忠这样的纪委监察干部,各省市的暗访监督人员库中,不乏被抽调协助工作的工商、财政、税务、交管、媒体等部门相关人员。

组织暗访活动多年的浙江湖州市安吉县纪委书记张建乐透露,每次的暗访活动均无固定分组,一般都是老新结合,纪委人员和配合机关工作人员搭配工作,具体的暗访对象和路线也是临出门才会告知各个小分队。

我们在全市招募了400多位模拟办事员,每月都会到市内各政府服务窗口‘考察服务质量和态度。另外,我们还在一些重点监控区域培养了可靠的‘线人。”

行动方案是核心信息。不同地区纪委的保密方式也各有区别。一位参与过浙江省临安纪委暗访的记者回忆,当天,各行动组的带队当场从一百四十多个单位中抽选检查对象。而黑龙江省纪委的暗访则有既定暗访路线。期间,所有人员全部关掉个人手机并统一保管,仅由暗访组组长一部电话和省纪委主管领导保持联络,避免任何外界因素干扰。

暗访是个技术活

核对公安机关登记的车辆牌照信息确定是否为公车,检查高档餐厅是否曾开具有单位抬头的发票——这是公众最熟知的暗访手段。据张建乐介绍,送卡送礼、庸懒散等工作纪律问题也是各地暗访组最核心的检查方向。

在实际工作中,据岳阳市纪委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基层调研、暗访、模拟办事、舆情监测等方式在纪委检查过程中都很常见。

“暗访的技术多着呢,有些还不方便透露……我们在全市招募了400多位模拟办事员,每月都会到市内各政府服务窗口‘考察服务质量和态度。另外,我们还在一些重点监控区域培养了可靠的‘线人。”

这位负责人透露,纪委很重视舆情搜集,暗访活动的很多线索就来自“群众举报”,纪委还有专门人员定期收集核查网络上对公务员的各种曝光消息。“有可靠消息的话,一个电话,暗访组马上就赶过去。”

早前出任务时,暗访组常遭遇“进门难”,导致检查无疾而终。如今,他们进机关有专人与门卫沟通,防止他打电话向领导通风报信。“扫楼”检查时从上到下,不坐电梯以掩人耳目。高档会所抽检,没有预约认证进不去,他们就带上工商、税务人员一起。“有些会所声称不对外营业,可一查却开出了十多万发票,这就暴露了。”王辉忠还曾有在棋牌室借口找人,但实际在利用针孔摄像机取证的经历。

各地纪委争相将科技手段引入暗访过程。早在2005年,《南方周末》就曾披露江苏省赣榆县纪委招聘监督员,利用针孔摄像机偷拍官员违纪。赣榆县纪委常委曾表示,工作开展于2003年,花了2万余元购买摄像机和针孔摄像头,并面向全社会征集了100多名行政效能信息监督员。

北京纪委人员出任务时也配备带有摄像功能的特制眼镜和皮包作为执法记录。据一位纪委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这种特制眼镜价格超过2万元, 皮包则在6万元以上,都是需要备案的物品。”

尽管如此,各种意外仍然不断。比如,政府大楼安装的摄像头被人用贴纸粘上,走在楼梯间就被人通风报信,楼上一声大喊“检查的来了,快点”,等等。

“这是把我们都当小学生么”

王辉忠说,过去暗访后纪委总要热闹一阵,违纪者千方百计找人疏通了事,“有人都找到纪委书记”。不过随着监管力度加强,“现在没人敢了”。

张建乐也发现,如今暗访后没人再找他“捞人”了,“他们默认这条路走不通”。这让纪委工作人员轻松了不少。

找人疏通已不可能,逃避自然成了第一选择。

阻力开始转移到执行过程中,狡辩、哀求……不一而足。媒体曾报道,黑龙江省鸡东县安全生产监督和煤炭管理局一名女工作人员,在上班逛淘宝时被发现,为逃避惩罚,她把暗访人员锁在屋子里再三央求。

更“有效”的做法,则是“预防”。

很多单位摸索出了纪委行动的门道。“越到年节,机关越老实越勤奋。”一些暗访组员发觉专项活动扑空的时候越来越频繁了,平时却不见得没问题。

更有甚者,有时纪委暗访组反倒成了被“盯防”的对象。日前,丹棱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开鹏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就曾回忆自己在纪委暗访组时的一段经历——他带着摄像师才走出机关大门,就接到了朋友的电话:“你是不是去暗访了?去哪个单位?”

类似的暗访被提前“剧透”并非个案。2013年1月,湖北黄石《东楚晚报》在报道前一天的创卫专班工作会议时,就用了“距国家暗访组来黄检查只有98天”作为标题。而最近,9月2日,新华社记者在河南郑州的新郑市一政府部门采访时,更看到其政府办公室的小黑板上写着一条提示语:“省纪委已来我市暗访,加强上班纪律,按时每天打扫各自区域卫生,不定时抽检。”

对此,岳阳纪委负责人也向记者坦言,有些机关领导宁愿把心思都花在攻克纪委暗访上,也不愿意真抓违纪:“这世界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呢?”

而在明知需要准备“迎接”暗访组时,被暗访的部门气氛会更为紧绷。

2013年春节前,同系统服务窗口有个工作人员因上班吃橘子被曝光处罚,结果,天津的公务员小张和同事们,陡然感受到单位里氛围大变——

办公室颁布了新行为守则,开会时领导特别强调,“春节是个大考,肯定有人查岗”,春节当天除了准假的外地同事可以提早回家,本地人必须全员到岗。

“电脑里QQ、暴风影音这样与工作无关的软件全卸载了;购物、娱乐、游戏网站全部屏蔽;只能喝水,泡个茶、咖啡什么的都不允许;不许打瞌睡,不许往凳子上靠,必须坐有坐姿;不能闲聊,不能看与工作无关的书籍,就算你想学习都不可以……这是把我们都当小学生么?”说起如今的工作状态,小张叫苦不迭。

小张发现,最近一年确实常有“客人”来办公室转悠。进了屋什么都不说,走一圈就离开了。“大家都知道那是暗访组。虽然每次来的人都不一样,可大家都有默契,看见也没人敢搭话。”

對此,他的同事们私下交流时也有疑惑,为何“整天盯着我们这些小人物”。

暗访组一边,王辉忠也时常感到困惑。“一大清早赶到机关门口,为了抽查几个迟到的人。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有限的人力用在更关键的违纪问题上。”他听说有些县市就连QQ聊天记录都查,“太过了,先不说侵犯隐私,这有点舍本逐末了。”

如何能在越来越密集的暗访检查中找到更多隐藏的违纪问题,也成了摆在各地暗访组面前的一道难题。湖南省一位纪委工作人员就说:“官员们不敢明目张胆地胡作非为,我们检查的难度也上去了。”

“在领导眼里,查不到问题不说明作风问题好了,(而是)说明暗访还需要加强。”在一些地区,暗访组检查不到问题,组员会很有压力。

“打老虎重要,拍苍蝇也不能停。”从事多年反腐制度研究的李永忠认为,反腐需要纪检机关自上而下形成一条检查体系,对干部造成压力。在他看来,暗访组本来就应该专注“打苍蝇”。“中央巡视组抓庸懒散这样的工作态度问题,就好似高射炮打蚊子,有点大材小用了。而暗访组受级别限制,让他去查大贪官,也是不可能的。更何况,乡镇也没有这么大的老虎可打。”

对于不同地方纪委检查标准很不一样,“在A地检查出来的违纪可能在B地根本就不叫事儿”这样的现象,李永忠认为,这和目前纪委缺乏对暗访工作明确的考核标准直接相关。

暗访工作缺乏评价标准,也正成为许多地方纪委在千方百计“找苍蝇”时,越来越常面临的困惑。

猜你喜欢

检查工作
婚前检查与孕前检查资源联合应用对优生优育的影响
检查版
检查版三
不工作,爽飞了?
检查河马的牙齿
Playjng with ch & sh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