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共青团在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2014-04-08闵强
闵 强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校团委,河南 新乡 453000)
高校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一所大学独一无二的风貌和氛围,是学校的“精气神”。因此,充分认识校园文化的重要性,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是每一所大学良性发展的必要保证。而共青团的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新时期的共青团工作要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始终充满活力,更好、更全面地促进校园文化的不断发展。
1 高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亚文化,以校园为空间,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受外在文化的重要影响,但又始终自成体系、独具风格;每一种校园文化既体现了高校独特的历史文化积淀,又充满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具体来讲,校园文化分为三方面:学校的建筑风格、园林景观、道路规划、设施配备等这些实物化的客观存在,属于物质文化;校风、学风、校训、各种规章制度及约定俗成的非明文规定的行为准则,属于制度文化;学校所拥有的思想观念、价值体系、文化产品、道德准则等精神形态的文化氛围,属于精神文化,精神文化,这是学校的灵魂,是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
2推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1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教育包含的内容方方面面,其中,校园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学校展现教育理念、办学特色、师生精神面貌的重要平台。同时,校园文化也是一门无形的课程,没有固定的教室,没有必要的学分,但却是有形教育的延伸和提升,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引导在校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的物质性文化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制度性文化保证了师生符合教育导向的行为规范;精神文化契合了师生工作、生活和学习的信念。从某种意义上说,校园文化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比有形教育提供的知识更深刻、持久。
2.2 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
胡锦涛同志曾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文化软实力业已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各国都在认真谋划,提升自身的文化软实力。高校作为传承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凸显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风格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当代高校建设的精神内涵,决定了办学者必须以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视角重新审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文化软实力必须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3 有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整个社会的有机统一的和谐。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构成整个社会的各个基本单位的和谐。全国几千所高校无疑是社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单位。作为培养和输送建设和谐社会人才的基地,高校是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和谐校园的本质是文化和谐,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校园文化建设。因为和谐校园建设的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最适宜学生成长成才、最有利于教师建功立业的“文化生态系统”,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则是其中的奠基石,是促进高校和谐发展的灵魂[2]。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就必然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 共青团在推进高校校园文化中需遵循的原则
共青团作为联系青年的制度性和组织性安排,需要承担起引领青年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在社会多元化大潮来临的今天,共青团更需要与时俱进,牢牢把握中心、体现主旋律,持之以恒,始终如一地重视青年文化建设,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3.1 核心任务是引领青年、凝聚青年
共青团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具有极强政治性、官方性的社团组织,其工作的核心是高举社会主义大旗,对青年群体进行思想引领。共青团组织必须始终坚持不懈地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青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青年;有针对性地在学生群体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形势政策教育等,引导青年正确看待现实矛盾,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只有这样,共青团组织才能充分发挥其引领青年的作用,促进广大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
3.2 需与时俱进,体现时代主旋律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社会结构、社会化进程、经济发展方式等诸多领域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现在正逐渐呈现社会多元化的局面。青年大学生在感受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的同时,思想意识、自我认同度、社会参与方式也都在西方思潮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给共青团引领青年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环境的不断变化,团组织需要通过调整与外界的关系,善于运用新的工作方式,能够在参与社会系统的循环中,与时俱进,保持应变的弹性,始终体现时代的主旋律。
3.3 需把握大局,突出重点
大局要求就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因为共青团就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要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要认真把握大局的要求,在大局中找到共青团工作新的结合点,找到发挥共青团更大作用的新的空间。
事物矛盾有主次之分,工作的布局有轻重之分;同一事物内部矛盾有主次两方面,同一工作推进节奏也有缓急之把握。共青团工作项目不少,活动很多,内容丰富,但不能不分主次、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必须突出重点,扭住重点不放松。古人讲“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说的就是抓重点、抓关键的重要性。抓住了重点,才能有所突破,才能牵一发而动全局,才能推动工作全面发展。
4 新形势下共青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4.1 积极推进新媒体领域建设
进入21世纪后,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得到了飞速发展。据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了5.64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5.3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2.1%。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又催生了各种网络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如今,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年轻人相互交流的主要平台。这对共青团组织,尤其是高校团组织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高校团组织如何运用新媒体工具,创新共青团工作的思路和实现途径,达到繁荣校园文化的目的,需要做到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突出青年性,围绕大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新媒体的内容,在满足其社会性交往需求的过程中,不断提升青年的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主人翁意识;二是突出互动性,抓住当前青年大学生群体关注的热点,通过网络平台为广大青年群体提供最新、最热、最丰富有效的信息服务,形成团组织与青年之间、青年与青年之间的互动交流;三是突出服务性,第一时间解读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团情焦点问题,以青年喜闻乐见的形式,不断提高新媒体为青年服务的能力和互动程度,逐步打造时尚、新颖,既具有吸引力又有一定高度的舆论阵地。
4.2 加强学生社团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社团文化
学生社团是部分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及共同的成才愿望的基础上,自愿组织、自我教育、提高自身某一种素质的校园业余团体。高校校园文化繁荣的明显标志是众多高质量学生社团的存在。社团在大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许多活动的开展都需要依托社团的力量。高校团组织要积极引导和扶持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积极为学生社团邀请专业指导教师,增加对社团的投入,打造百花齐放的社团文化。学生社团的繁荣既有利于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也是学生素质教育的良好补充;既有利于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化,也有利于进一步推动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
同时,作为学生社团的直接管理部门,高校团组织应加强对社团的管理,注意学生社团的整体布局,提倡以科技、创新性社团为主体的社团发展。加强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培养,将学生社团纳入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学生社团注册登记审批制度、社团活动管理制度、量化考核与评估制度等,使学生社团活动在高校团组织的统一管理下,真正为繁荣校园文化做出贡献。
4.3 引领学生进行科技创新
乔布斯说过:“微小的创新就可以改变世界。”共青团是组织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之一,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服务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促使开拓创新、崇尚科学的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主流,这是高校共青团组织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也是创造地开展工作的重要举措。
目前,由共青团中央组织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已开展二十余年,覆盖全国1000余所高校,参与师生达数百万,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子们的实践、创新的热情,对于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意识、推动高校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和锻炼提高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除此以外,各高校共青团还应在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各种校园活动为载体,以培养人、塑造人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统一团队工作。将创新教育纳入共青团工作的整体规划中,制定具体规划,将其贯穿于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各个环节中,使科技创新活动的规划更具体,更具有可操作性。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我国高校共青团组织应积极拓展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以自身为主体,积极开展健康向上、富于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青年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及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急需的合格人才。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蔡桂珍.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以福建省高校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