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武清区现代农产食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4-04-08徐胜球刘鼎成滕安国
徐胜球,刘鼎成,滕安国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天津武清区现代农产食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徐胜球,刘鼎成*,滕安国
(天津科技大学,天津300222)
天津市武清区要建成京津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全方位都市型农业示范区需要借助高校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平台,实现多轮驱动、创新发展,不断提升农业设施化、园区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和功能化水准,做强、做大、做优“蔬菜、奶牛、水产、畜禽、林果”等特色农业,推动现代农产食品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科技;农产食品;发展;对策
1 问题提出
天津市武清区是全国农林牧渔总产值百强县,同时还是国务院首批沿海开放县。2010年武清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2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 700元,年均增长10.7%。根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天津市武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天津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武清区按照“融入环京津、建设新武清、推动新发展,争当排头兵”的建设思路,推动武清尽快建成京津地区优质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和全方位都市型农业示范区的目标[1]。这一规划目标的实现,需要武清区进一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充分利用其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高标准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强力持续推进东篱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村现代农业基地、卓达产业园有机食品基地等建设。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接二连三”战略,提升农业设施化、园区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和功能化水平,做强、做大、做优“蔬菜、奶牛、水产、畜禽、林果”等特色农业,是确保优势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确保武清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大力推动涉农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广,做强、做大、做优武清区现代农产食品产业发展促进“三农”发展。“三农”事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推进美丽武清建设。
2 现代农产食品产业发展制约因素
2.1 农副产品的总体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较低
农产品的总体加工程度和技术水平较低,尚未形成完整的专用原料标准化生产、加工和营销一体化产业体系。在天津农产品中,除粮油必须经过加工后消费和乳制品加工率较高外,其余主要农产品大部分以鲜销为主,农产品的加工率普遍较低,如天津优势产业蔬菜,以腌制菜加工为主,净菜上市及其他加工很少,加工率只有20%左右,且以初加工为主;畜禽产品的加工以屠宰、分割及冷冻小包装等加工为主,肉制品比例较低;水产品加工中,以冷冻保鲜为主,农产品加工业的技术装备水平普遍偏低;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率在80%以上,居民食品中80%是加工制成品,并且已经形成了以加工为导向的原料生产基地,以产品链为特征的完整产业体系[2]。天津市的原料生产与加工基本上是“两张皮”,以加工为龙头的产品一体化程度很低,50%以上的企业是通过市场采购加工原料。
2.2 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总量规模与大都市的地位、优势及发展战略要求不相称
天津食品工业的经济总量目前仅高于西部地区,远落后于上海、北京、山东、河南、黑龙江、江苏等省份。2011年完成食品工业总产值位列前10的省份是山东、河南、四川、广东、辽宁、江苏、湖北、湖南、吉林、福建,以上十个地区共完成食品工业总产值51 838.81亿元,占全国食品工业总产值比重66.4%,而天津市规模以上食品企业按2 000万元统计只有26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只有1 300亿元。而国外的大都市,尤其是沿海港口城市都是一定区域内的食品制造中心,许多城市食品业的增加值都是工业中的第一位,天津在环渤海地区的区位优势、港口优势未能在食品工业中充分发挥。
2.3 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
与武清区当前快速发展的设施农业相比,武清区特色农产品批发市场还较少,一些生产基地因为没有建立相应的产地批发市场,部分乡镇农民存在销售难题。在大型农贸市场和生产基地中间还缺乏既方便农民就近销售、又方便大型农贸市场采购的一批中小型农贸市场;农产品市场供需信息不对称,生产基地之间、产地和销售终端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农产品运输车辆散乱、规模小,缺乏统一配送的运输体系,导致了运输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2.4 农副产品中名牌产品数量少、缺乏众多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
虽然天津市食品工业产品种类及品种数量不少,但是对于日益丰富多样、变化较快的市场需求及全国产品品种数量而言,天津市明显偏少,外地农产食品占天津市场份额的60%以上的,尤其突出的是,天津市缺乏有特色、有科技含量的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产品。在肉类、水产品及蔬菜加工、酒类加工、果汁饮料等方面,产品品种数量普遍偏少。
3 建设现代农产食品科技创新平台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3.1 建设必要性
3.1.1 武清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市场需求发生很大变化,特别是农产品总量供给由短缺转化为均衡并出现结构性过剩后,种植业以粮食为主的传统格局同优质化、多样化的市场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就难以在农产品市场竞争中取得主动。发展生态农业,发展特色农业,发展现代农产食品产业,提高农业产品的价值,提高农业从业者的收入,是武清农业产业调整重要方向。
3.1.2 武清区实施顶层设计目标的重要途径
在《天津市武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要求,全区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构建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以农业科学技术为引领,以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加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大力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努力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3.2 建设可行性
3.2.1 武清区优势
武清粮食生产大县,位于京津联接线,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逐步形成了城郊型农业发展格局。近年来,武清区高效农业发展迅速,其中蔬菜占地面积达到22.6万亩,其中棚室菜面积2.24万亩,年蔬菜总产16亿kg、果品产量8 142万kg,肉类总产量4.9万吨;初步建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生猪、肉鸡、肉鸭、肉牛、蔬菜、优质果品和淡水鱼七大生产基地。
3.2.2 天津高校科技优势
天津市内有众多涉农研究机构和多所涉农高校,随着“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强力实施和天津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有序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高校逐步形成“人才、成果、平台、政策”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全市高校目前引进或培养的国家“千人计划”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百余人;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天津市“千人计划”人选、天津市授衔专家、天津市特聘教授、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第一二层次等各级各类高素质科技人才等近千人。规模宏大的科技人才队伍为涉农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供了智力支持。
近3年来,天津高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及轻工业联合会科技等奖项百余项,其中涉农领域的"食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产品开发"项目获得2011年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成果解决了食品安全全程控制化学和生物污染物快速监测、污染源头控制等实际问题,使全程安全控制体系具备了很强的可操作性,形成了完善的风险管理与技术支持紧密结合的全程控制体系,提高了我国食品安全保障水平;涉农领域的"食品安全危害因子可视化快速检测技术"荣获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对食源性致病菌和小分子化学危害物可视化分析理论进行了创新研究,开发了7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视化快速检测核心技术,近3年,该成果应用于生产实践产生直接经济效2 822.35万元,间接经济效益21.63亿元,保障了年均货值175亿美元的食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为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国民健康和生命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一批具有较好市场前景和转化可行性的涉农高校科技成果可以为武清区农产食品产业现代化提供活水源头。
天津高校不断夯实科研平台承载力,促进高校科技创新深部着力。目前建有涉农领域的教育部"食品营养与安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食品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工信部食品企业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示范中心等国家部委科研平台;同时,天津市大力支持高校涉农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目前建有天津市食品加工工程中心等多个市级涉农工程中心;另外,在天津科技大学建有全市唯一一所由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文批准的“天津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以及天津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管理与战略研究中心。高校涉农科研平台与政策战略研究机构能够奠定农产食品产业现代化的技术与政策两大基石。
天津高校聚集的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技平台共同发力能够为武清区现代农产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与智力支撑,推动建设现代农产食品科技创新平台,做强、做大现代农产食品产业发展。
4 政策建议
4.1 加强区校协同创新,做好顶层设计
1)武清区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为教师领办、创办涉农产食品企业提供政策、资金、场地、人员等方面的支持和便利条件;对于以技术顾问或科技特派员等形式进入涉农产食品企业工作的人才(高级管理人员、教授、博士等)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贴;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情况下,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方便;接受教师到企业进行生产实践,为教师进行的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生产试验条件[3]。
2)武清区设立高校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对武清-高校涉农产食品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进行前期基金引导,推动现代农业企业吸收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3)武清区成立武清-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园区日常行政管理,做好与武清区政府、天津市教委等官方的沟通工作。
4.2 优势互补、选择合适路径
发挥区校各自优势,进行优势互补,选择符合武清区域实际的现代农产食品产业建设内容。根据天津科技大学的科技优势,逐步推动学校科技成果应用于武清区农产食品产业,先后具体组织实施“畜禽深加工”、“果蔬综合加工”、“粮食作物深加工”、“高端绿色健康食品”四大科技创新子平台,带动如乳品加工、肉类加工、粮油加工及蔬菜加工产业发展,进而加强以奶类、蔬菜、粮食、畜禽等为主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体系建设,有利于扶持和培植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加工企业知名品牌,并带动本地农产品品牌的发展,推动武清区涉农产品企业上规模、上水平。
4.3 加强促进涉农产食品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依托天津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展相关政策研究。该院于2013年12月,由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批准建设。中国的根本问题在农村,农村的发展在新农村研究院。天津科技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着眼天津及环渤海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综合需求,发挥天津科技大学在农产品安全、加工、保鲜与物联网、畜产品加工、农业资源微生物发酵技术和人文社科战略研究等方面的优势,将定向开展农产品产业发展政策研究为市、区政府与现代农业企业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农产食品产业化提供政策决策咨询,促进武清区现代农产食品产业发展,大力推动天津美丽新农村建设。
[1]天津市武清区人民政府.武清信息网[EB/OL].http://zfb.tjwq.gov. cn/tjwqzf/zrdl/zjwq_lmtt.shtml;2013.11
[2]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R].北京:中国轻工业联合会,2012
[3]徐胜球.高校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时代教育,2012 (19):140-141
Reflection and Strateg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al Food Products of Tianjin District——TakeW uqing District of Tianjin as an ExaMple
XUSheng-qiu,LIUDing-cheng*,TENGAn-guo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University scientific talents,achievementand platformsare needed to develop theWuqing Districtof Tianjin intoasupplybaseofhigh-qualityagriculturalproductsand an all-round urban agriculturaldemonstration area in Beijing-Tianjin region.In thisway,"multi-wheel drive"can be realized;and the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industrialization,zone industrialization,standardization,systemization,branding,and functionalization level can be constantly improved,the characteristic agriculture of vegetable,cow,fisheries,livestock and poultry,woods and fruits etc.can be strengthened,and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modern agricultural food productindustry canbepromoted.
scientific technology;agricultural food products;development;strategy
10.3969/j.issn.1005-6521.2014.18.088
2014-09-18
2012年天津市教委社科重大项目--依托技术市场推动地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策研究(SKZD2012046)
徐胜球(1984—),男(汉),科长、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科技项目管理与产学研合作。
*通信作者:刘鼎成(1979—),男(汉),副处长,助理研究员,硕士,从事科技成果管理与产学研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