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发展对策
2014-04-08王伟贺稀格
王伟,贺稀格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
天津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及发展对策
王伟,贺稀格*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安全战略与管理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300222)
天津市是全国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最早的省市之一,在天津市委、市政府与农业生产者、监管者的共同努力下,天津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并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天津市食用农产品的质量依然面临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污染;食用农产品生产环节监管有待细化;检测手段有待提升等问题。本文从加强农业生产产前控制,建立农产品信息化网络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健全天津市农产品安全管理的对策。
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安全管理
1 天津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1.1 总体情况
天津市是全国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最早的省市之一,2001年4月,农业部启动全国“无公害食品计划行动”,将天津市列入首批试点城市。经过10年的发展,天津经认定的无公害基地总计1 845个,其中无公害种植基地1 834个,无公害种植面积106 211公顷,无公害畜禽基地123个畜牧业基地11个,无公害畜禽屠宰场16个,0.297万头(只),设施农业面积累计已达到36 667公顷,年产值达到60亿元以上,截止到2010年,已经有49家企业取得绿色食品证书,19家企业取得有机食品认证。
以无公害蔬菜建设为例,从2010年开始建设,2013年天津市四大无公害蔬菜基地已开始供应绿色蔬菜,蓟县、宁河、武清3个区县,2009获得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创建县,天津市规模最大的家庭菜园种植基地家庭农场—天津市瑞明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主要经营家庭菜园、采摘等休闲农业项目,同时还提供自己养殖的柴鸡和柴鸡蛋。所生产农产品均能达到无公害水平,并有部分达到有机农产品生产要求。现有2个生产基地,水高庄基地和杨柳青基地。占地面积13公顷,大棚60座,占地面积6.7公顷,现有固定客户500个。
2012年宝坻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55个蔬菜大棚,20多种蔬菜)可以实现可追溯。
2013年京津地区规模较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天津武清区河北屯镇设施蔬菜基地日前竣工并通过验收。该基地每年可为京津两地提供优质无公害蔬菜1万t,预计实现年收入3 000万元,亩产增效9 000元,带动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5 000元。京津地区最大蔬菜生产基地—武清区河北屯镇设施蔬菜基地,是中央财政为解决京津两地蔬菜供应需求,调控菜篮子市场价格,保证城镇居民买到放心蔬菜而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该蔬菜基地通过引进番茄、尖椒、黄瓜、甜瓜等优质蔬菜新品种,采用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和质量安全溯源技术体系,形成绿色蔬菜品牌效应。
1.2 具体表现
1)天津市农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已得到初步确立。农产品生产规程和产品标准,是约束生产、加工、储运、包装等环节,确保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技术规范。天津市自2005年12月以来由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批注发布的种植业、水产业、畜牧业、农业机械和农产品检验方法等所有的地方标准共139项。目前已累计修订农业地方标准257项。形成符合天津市农业发展特点的农业标准化体系框架,使主要农产品品种、生产、质量、安全、包装、保鲜等方面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基本配套。
2)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和可追溯体系。供应市场的菜、粮、果、肉、蛋、鱼等基地基本实现了有认证、有规模、有标准、有检测,建立了部分蔬菜生产、流通、销售、消费等环节的全程追溯体系,确保供市民农产品的质量更加安全。天津市从2008年大力推行建立无公害蔬菜“电子身份证”,通过建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让消费者根据产品标识了解产品供应源信息,保障了其知情权及合法权益。追溯制度的实施,将蔬菜生产者置于公共监督之下,发生质量安全事件时可迅速切断来源,实现对违法者的责任追究。目前已在所有涉农区县的近100个种植基地建立了质量速测检测站,配备了快速检测设备。对兴建蔬菜供应基地,从土壤、肥料、水源、大气环境等多方面严格要求,并全部建立蔬菜管理档案,全面推广低毒、生物农药;对建立的绿色水产品供应基地。从苗种开始严格检疫,饲料采用无公害绿色饲料;采用中草药防治病害,从源头确保水产品质量[1]。
3)认证体系建设起步较早。天津市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认证工作起步较早,1990年被划入全国首批重点开发绿色食品的区域。1994年11月,绿色食品翠屏湖示范区被国家计委和农业部批准成为国内第一家县域发展绿色食品的示范区,以蓟县为重点开展绿色食品工程建设。截止到2008年年底,本市通过认证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已达到279个,占全市水产品养殖基地的80%,涉及产品达420个。还配套实施了“天津市水产品生产质量安全监管及产地准出示范项目”。市水产部门通过产地准出制度来实现水产品的产地追溯,目前已有9家试点养殖场实行水产品养殖全程质量控制标准化生产。
4)食用农产品监管能力较强。在农产品监管方面了建立三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并制定问责制度、农产品质量监督员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制、不合格农产品无害化处理制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产地准出制度、农产品“身份证”制度等等一系列的手段提升了食用农产品的行政监管能力。以政府为主导,市农业部门主要从基地建设和产品监测两方面对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过程进行控制。
5)农产品检测水平较高。建立了三级农产品检测体系,农业生产6个区县有区县级农产品检测站,主要农产品集中产区、设施化种植示范园区、养殖示范园区基本建立了乡(镇)级检测实验室。目前国内普遍的农产品检测方法,如气象色谱、高小液相色谱、气-质连用色谱等先进的仪器分析方法,在天津三级农产品检测体系中都可以实现。
6)食用农产品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好,形成了若干食用农产品产业带。公司+农业经济合作社+农户和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运作模式,是实现农民增收,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到2011年,天津市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1100家,其中合作社联盟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25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50%。形成了冬枣、沙窝萝卜、玫瑰香葡萄、紫蟹、三辣、海珍品、肉鸡产、优质小麦等食用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和食用菌、肉鸡、无公害蔬菜配送、生猪、肉牛、淡水鱼养殖等专业合作社联盟,天津蔬菜农民专业合作社就达到400多个。2010年为止天津市初步形成了一批规模化设施蔬菜产业带,如:蓟县津蓟高速(蓟县段)两侧万亩设施蔬菜产业带、桑梓设施西瓜产业带、环湖万亩设施食用菌产业带、武清北部七镇6 667公顷设施蔬菜产业带、静海西部林下经济产业带、宁河蓟运河东部四镇设施蔬菜产业带等,很好地保证了食用农产品的产销稳定和安全监管。
7)无公害农产品产销服务组织发展势头良好。天津市目前已建40个配送中心和150余销售网点,天津市无公害农产品产销服务组织和配送龙头逐步壮大,全市各区县均有无公害食品专卖店、专销点。全市共扶持发展和认定了40个蔬菜服务组织和配送中心,销售网点150多个,其中与北京市建立场地挂钩的达到11家;认定了16个畜禽加工龙头,8个鲜奶加工龙头企业,无公害肉品、奶品连锁店和加盟店发展到300多家,西青区投资3 000多万元的当城无公害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即将建成。目前,通过无公害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销量占全部无公害产品的90%以上,极大地带动了无公害基地生产,满足群众对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2]。
2 天津市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的主要问题
2.1 农业生态环境、农业投入品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天津市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近海海水污染、浇灌水污染、土壤污染和农产品重金属残留污染。
据天津科技大学海洋学院对天津大港渤海湾海域的海洋生物重金属富集情况进行研究发现,天津大港近岸海域生物体富集Cu、Hg、As能力大小顺序为甲壳类>软体动物类>鱼类,富集Pb、Cd、Zn能力大小为软体动物类>甲壳类>鱼类,富集石油烃能力大小为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类。毛蚶的金属富集能力最强,其次为扁玉螺、口虾蛄和虾,鱼类对金属的富集能力则明显较低。各类生物体污染物中有32.65%处于正常水平,38.78%处于轻度污染水平,6.12%处于中度污染水平,22.45%处于重度污染水平,其中毛蚶中Pb、Cd和口虾蛄中Cd超标率达到3倍以上,可见本区域生物体污染以Pb、Cd为主。部分海产品中出现Pb、Cd超标严重,海产品的食用安全性受到威胁,可能会对消费人群产生严重危害。
污灌导致的土壤污染问题,是天津农业的一大顽疾。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天津资环所进行的研究就表明,天津市园田土壤和蔬菜中施用城市垃圾肥的土壤中8种重金属(汞、铜、锌、铅、铬、镍、砷),有5种重金属含量高于背景值,其中汞达到背景值的30多倍;而污灌区土壤,8种重金属含量全部高于背景值,其中镉超出10倍,汞超出125倍。蔬菜中重金属方面,污灌区蔬菜中5种重金属含量高于远离城市污染源土壤,其中镉和汞超标2倍多。2003年的数据显示,天津污灌面积为9万公顷,占全市灌溉面积的22%。2006年天津师范大学一项研究表明,在东丽、西青等7个区县的污灌片区中采集土壤和小麦样本检测结论是:土壤中镉和锌含量超标;小麦穗实样本中,66.7%的镉含量超标,最大超标1.33倍[3]。
2.2 食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各个监管环节还应细化、日程化
虽然天津市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已经建立了制度规范,但是对于制度规范落实过程中,种植基地的部分农户依然凭传统经验作业,食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的监管范围和监管频次都还有待提高,生产基地记录制度落实不到位,缺乏标准化生产意识。致使个别菜农不遵循生产规范,不按照农药安全间隔期施药,以及过量,超范围施用农药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2.3 农产品安全检测方法、手段和水平有待提升
基层的检测人员大多未经过系统学习和定期培训,对于快速检测设备的准确性、精确性和稳定性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3 健全天津市农产品安全管理策略
3.1 加强农业生产产前控制,杜绝和减少农业污染
首先必须根据销售地、销售对象、相应标准,做好产地灌溉水、土壤和大气监测,结合可能的污染源分析,选择在符合要求的产地环境进行规划和生产。对于已经存在的污染状况,进行定期或随机开展产地环境动态监测,确保生产出来的产品能达到标准要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确定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此外,积极探讨和推广生物农药和绿色饲料的应用,政府也应对采取生物农药和绿色饲料的农户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增强其使用的积极性。
3.2 建立农产品信息化网络平台
对于优质农产品加强新的商业模式的推广,通过建立高效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评价、预警管理网络系统,和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公众网络系统、网上商品交易平台,结合天津的地域特色,实现优质农产品现代化网络交易,开展立体的农产品营销模式。目前天津市特产小站稻及七里海河蟹,已经和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并已经上线开展批发及团购业务。
3.3 财政大力支持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业区县的大部分农户普遍反映出来对于安全农产品的生产积极性不是非常高,主要原因在于无论是无公害农产品还是有机绿色农产品,都面临着极强的生产经营风险,因此应从财政上加大扶持。首先可以建立规模化种养殖补助资金,可以按照种植的公顷数和养殖数目对业主进行分批补助。二是扶持家庭农场。对蔬菜经营规模达到3.3公顷以上,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应提高10%兑现补助;同一业主种养一体化经营,推行“畜—沼—菜”发展模式,每亩施用有机肥达到1 t以上,提高15%兑现补助。三是扶持发展设施蔬菜。对在设施蔬菜基地区域内创业,自建蔬菜专用钢架单栋大棚连片面积1 200m2及以上的,符合蔬菜基地整体规划、且质量达到标准的,按20元/m2标准补贴业主。四是扶持科技推广和品牌创建。在设施蔬菜基地区域内,业主繁育蔬菜嫁接苗1万株及以上,按每株0.1元的标准核定补助;以扶持方式支持蔬菜品比试验、品牌创建和产品认证。
3.4 继续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
应加强农产品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如农药的投入使用、施用的间隔期、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市场准入、农产品质量追体系、农产品生产流通的现代信息化、区域农产品共同认证体系方面的监管力度。
在今后的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要深入开发、研究、推广一系列安全生产技术,强化对农产品从品种优质化、生产无害化、环境安全化,乃至加工、包装、贮运等全程生产实施综合、协调、配套的安全技术以提高天津市农产品可持续发展。
[1]李铜山.食用农产品安全生产理论简析[J].河南农业科学,2006 (10):112-115
[2]贾宝红,陆文龙,宋广平,等.天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05,11:58-61
[3]刘凤枝,师荣光,贾兰英,等.土壤污染与食用农产品安全[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3):50-54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in Tianjin
WANGWEI,HEXi-ge*
(Food Safety Strategy and ManagementResearch Center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CollegeofEconomicand Mage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Science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Tianjin isone of the earliestprovincesand cities in the 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 productsquality safety.Under the jointefforts ofmunicipal party committee,municipal government and agricultural producers,regulators,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level has been greatly promoted,and in the national advanced level.There are still many probleMto be solved,such as pollution of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gricultural inputs;elaboration of Edible agricultural products production regulation,improvementofdetectionmeans.FroMstrengthen controlbefor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setting up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network platform,themeasures has been puts forward to improve the Tianjin agricultural products safetymanagemen.
edible agriculturalproducts;quality safety;safetymagementofagriculturalproducts
10.3969/j.issn.1005-6521.2014.18.081
2014-09-17
基于科技创新体系的天津市农产品安全管理研究-天津市社科规划(TJGLWT11-08);津鲁地区蔬菜杀菌剂使用、残留水平评估及安全管理研究——天津科技大学校基金(20100304)
王伟(1974—),女(汉),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人力资源,农产品安全。
*通信作者:贺稀格(1985—),男(蒙古),在读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