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歇后语现象研究*
2014-04-08张芳
张 芳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根据校园歇后语语言形式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五大类,即诗词名句类、影视类、流行歌曲类、游戏类和栏目品牌名称类。目前对于校园歇后语的研究较少,且主要集中在影视片名歇后语在结构以及内容等的研究上。
本文拟分析校园歇后语在语法和修辞上的特点、构成机制、产生的原因等内容,从而能对校园歇后语这一语言现象做出较为全面的阐释,丰富对校园歇后语的认识。
一、校园歇后语的“准歇后语”特点
校园歇后语虽然作为歇后语的一种,但从语法学和修辞学的研究角度来看,它有着传统歇后语所没有的一些特点,所以被称为“准歇后语”,下面就着重探讨与传统歇后语相比校园歇后语的一些特点。
(一)语法方面
1.句法关联
校园歇后语的前一部分一般可作为后一部分的句法成分,使前后两部分形成句法关联,且大多呈现的是主谓关系和动宾关系。而小部分传统歇后语有这类关联,但一般都呈现的是主谓关系或连动关系。例如:
国旗下的歌——《同一首歌》
心理学——《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画上的马——顶看不顶用
外甥打灯笼——照舅(旧)
以上前两例为校园歇后语。第一例中前一部分是主语,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陈述,是谓语。第二例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主谓关系,后一部分中的“你”代指前一部分“心理学”做后一部分的主语。后两例为传统歇后语。第三例中前一部分为主语,后一部分为谓语,形成主谓关系。第四例中前一部分和后一部分的主语都为“外甥”,共用主语,形成连动关系。
2.复句关系
校园歇后语前后两部分之间可作为两个分句形成一定的复句关系,如转折关系、条件关系、顺承关系及因果关系等。而传统歇后语一般只有因果关系,有的并不存在任何复句关系。例如:
踏上归校的路——《其实不想走》
奋斗——《我的未来不是梦》
考试以后——《祈祷》
作业不抄袭——《信自己》
一根筷子吃藕——挑眼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以上的前四例为校园歇后语,第一例中前后两部分可以扩展成虽然踏上归校的路,但其实不想走,为转折关系。第二例中前后两部分可以扩展成只要奋斗,我的未来就不是梦,为条件关系。第三例可以扩展为考试以后就祈祷,为顺承关系。第四例可以扩展为因为作业不抄袭,所以信自己,为因果关系。最后两例为传统歇后语,第五例前后两部分存在因果关系,第六例前后两部分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复句关系。
3.省略
语法学中,省略是一种重要的句法变换的方式。单从省略这一方式来看,校园歇后语的变换使用不能采取这一方式,即不能省略后一部分,而传统歇后语一般都可省略后一部分。例如:
批评——二月春风似剪刀
选择题——《跟着感觉走》
但我们却知道,许多被解雇的中方员工对此只能“哑巴吃黄连”,因为他们跟公司没签订合同。(《春风》)
自己买拖拉机、推土机,同时把土方承包给他们;上工业项目更是“八仙过海”。经营范围,管理办法,税收政策,资金供应,尽量方便。(《改革开放》)
以上的前两例为校园歇后语,后部分的“二月春风似剪刀”,《跟着感觉走》都不能被省略。如果被省略,“批评”“选择题”就会孤立存在,让人想象不出后部分的内容,也就构不成歇后语。最后两例为传统歇后语,第三例只用了前一部分“哑巴吃黄连”,而省略了后一部分“有苦说不出”。第四例中只用了前一部分“八仙过海”,而省略了后一部分“各显神通”。
(二)修辞方面
从修辞学的角度考察校园歇后语,主要在语言形式的选择、辞格、言语风格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下面着重探讨一下这些方面的特点。
1.语言形式的选择
(1)与传统歇后语相比,校园歇后语的后一部分多是影视剧名、流行歌曲名、游戏名、栏目名及诗歌,多用书名号的形式。例如
逃课——《我的青春我做主》
语文课——《不得不爱》
第四节课的下课铃——《冲锋号》
考试分数——《共同关注》
大学生活——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以上五例均为校园歇后语。以上各例的后一部分依次是影视片名、流行歌曲名、游戏名、栏目名及诗歌形式。
(2)校园歇后语前一部分多用抽象的事理性语言,而后部分多用形象的描写性语言,尤其以诗词名句类最为明显。而传统歇后语一般正好相反。例如:
美术——《赤橙黄绿青蓝紫》
打架时——《燃烧青春的火焰》
军训——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历史系——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芝麻开花——节节高
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以上前四例为校园歇后语,其中的前一部分“美术”“打架”“军训”“历史系”都是相对来说比较抽象的,没有具体的形象建立。后一部分则相对具体形象一些,且第三例和第四例通过诗词塑造的形象更生动可感。最后两例为传统歇后语,两例中的前一部分“芝麻开花”“骑驴看唱本”形象性更强一些,后一部分“节节高”“走着瞧”则事理性更强一些。
2.辞格的运用
(1)比喻是一种常见的辞格,校园歇后语的比喻与传统歇后语的比喻又有些许的不同,特别是影视类和诗词名句类校园歇后语。影视类校园歇后语中比喻的喻体多为剧中人物,诗词名句类校园歇后语中的比喻的喻体多为诗中的人或事物,以剧中人物和诗中的人物的鲜明的形象为喻,极大地丰富了艺术效果。例如:
正副班长——《绝代双骄》
回答不出问题——《沉默的羔羊》
下课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被劝退后——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以上前两例为影视片名歇后语,第一例中将正副班长比喻为绝代双骄,可以达到双重的艺术效果,一重效果是通过字面意义来理解即指一个时代最有潜力和能力的两个人,达到夸张的效果。另一重效果是可联想成电视剧《绝代双骄》中的小鱼儿与花无缺,达到形象生动诙谐的艺术效果。第二例中将回答不出问题的人喻为沉默的羔羊,既可通过字面意思理解也可联想到电影当中的克拉丽丝、汉尼拔博士等人物之间的关系和恐怖情节,产生反向的艺术效果。第三例中将下课铃喻为春风且将“梨花”吹开,恰当地表达了学生听到铃声后的快乐心情,意境优美。第四例中将被劝退的人喻为荆轲,将自己被劝退后的形象喻为荆轲刺秦王失败走在易水边的形象,更添诗意。
(2)比拟也是一种常见的辞格。校园歇后语中所应用的拟人的修辞手法与传统歇后语有着极大的不同。特别是流行歌曲类表现尤为明显。两类应用拟人手法最大的特点是在后一部分一般都用“你”使前一部分拟人化,以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例如:
琼瑶电视剧——《从不后悔爱上你》
假期——《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
一百分——《爱你没商量》
以上几例都为流行歌曲类歇后语。三例中后一部分的“你”使前一部分的“琼瑶电视剧”“假期”“一百分”拟人化,达到生动诙谐的艺术效果。
3.言语风格
言语风格是修辞学的研究内容之一,一般说来,言语风格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手段形成的诸特点的综合表现,它包括语言的民族风格、时代风格、地域风格、个人风格、表现风格、语体风格等。校园歇后语的特点在时代风格、表现风格和语体风格方面表现较为明显。
(1)时代风格
时代风格是指语言的各种特点所形成的时代特色。主要表现在运用不同时代的词语。传统歇后语所呈现的时代风格不太明显,而校园歇后语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歇后语的种类形式也不断丰富,出现了游戏类校园歇后语、诗词名句类校园歇后语及栏目类校园歇后语等,内容在不断丰富和发展且更新很快,呈现出明显的时代风格,如很多新播映的影视名都出现在校园歇后语中,例如:
考试传纸条——《让子弹飞》
情书——《恋爱通告》
一次约会——《一起来看流星雨》
《让子弹飞》、《恋爱通告》、《一起来看流星雨》都是流行的电视剧或电影名称。
(2)表现风格
表现风格是指运用语言的各种表现手法所形成的语言风格格调。校园歇后语在表现风格方面所体现出来的特点主要是明快和诙谐。同时,其明快更偏重升华情感,真情流露。与传统歇后语不同,校园歇后语更倾向于直接的情感表达,直言不讳,而非事理阐发,多通过前一部分达到后一部分的情感升华,多流露真情实感。例如:
60 分——《无需要太多》
选择题——《跟着感觉走》
今天考试——《祝你一路顺风》
以上三例都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情感,明快直接,有对考试分数的要求也有做题的方法以及对考试者的祝福等。
同时,校园歇后语通过丰富联想和想象将前后两部分联系在一起,效果诙谐。与传统歇后语不同的是这种诙谐多以调侃语气为依托,例如:
不及格——《谁说我不在乎》
做值日——《我是不是该安静的走开》
拒绝作弊——要留清白在人间
从以上三例特别是后一部分可以看出调侃语气较重,语言运用生动,诙谐效果显著。
(3)语体风格
语体风格是指在运用语言材料、运用语言的表现手段时所呈现的各种语体的不同特点和不同的语体色彩。与传统歇后语不同的是,校园歇后语多用书面语体,多采用影视片名、流行歌曲名和诗词名句。例如:
补考——《痛彻心扉》
高中生活——《激情燃烧的岁月》
高考——为伊消得人憔悴
以上各例中的校园歇后语的后一部分都采用了书面语的形式,如成语、诗歌等。
而其中的诗词名句类校园歇后语则更突出的表现为文艺语体风格,多意境优雅,渲染气氛。多在后一部分运用诗词名句,为前一部分渲染气氛,意境优雅。例如:
失恋——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拿不到学位证书——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网虫——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方日已红
女友发飙——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二、校园歇后语的构成机制
以上所阐述的校园歇后语的特点,无论是语法上的还是修辞上的都与其构成机制密切相关,可以说是校园歇后语特定的构成机制决定了其特点的形成。通过一定的特征和情境联想使得校园歇后语前后两部分词与词、词与句子形成关联,同时这种联想又会使得这种关联进一步巩固,产生一定的艺术效果,而在这种机制的形成过程中一直有种意义关系作为支撑,这种意义关系是前后两部分的“事状”与“表说”关系,至此这种构成机制得以形成。
(一)校园歇后语的语义关联
校园歇后语前后两部分在语义上的关联是校园歇后语得以成立的重要条件。校园歇后语在语义上的关联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前后两部分词与词的意义关联和词与句子的意义关联。
1.词与词的意义关联
在一定的条件下,校园歇后语前后两部分存在词与词的意义关联。可以分为两方面。
第一是前后两部分中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意义关联。例如:
上课打瞌睡——春眠不觉晓
近视眼——《月朦胧,鸟朦胧》
第二是人称代词的指代作用,即后一部分的“你”“我”与前一部分中的词相关联。例如:
逃课——《爱上你不是我的错》
好成绩——《我只在乎你》
第一例中“你”与“逃课”存在意义关联,第二例中“你”与“好成绩”存在意义关联。
2.词与句子的意义关联
在一定的条件下,校园歇后语前后两部分之间存在词与句子的意义关联,即前一部分的词与句子的整体意义相联系。例如:
期末考试——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文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给昔日同窗写信——《你在他乡还好吗》
以上第一例中的后一部分两句诗的总体传达是意思是“愁”,前一部分“期末考试”通过一定的联想,对大部分学生来说考试是令人犯愁的,前后两部分形成关联。第二例中后一部分欣赏奇文,相互探讨语言文学上的问题等简单的概括了中文系的特点,与前一部分形成关联。第三例中的后一部分“你在他乡还好吗”整体与前一部分的“信”的内容相关联。
(二)校园歇后语的联想特点
校园歇后语在语义上的关联大部分是通过一系列的联想实现的。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两种联想。第一,特征联想。第二,情境联想。
1.特征联想: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由特征特性而产生的联想过程。例如:
春到校园——《七里香》
满分——万绿丛中一点红
以上三例的第一例中由“春”的特征联想到“花开”“花香”则与后一部分的“七里香”相关联。第二例中由前一部分“满分”的特征联想到老师批改试卷所用的笔是红笔,则联想到分数的颜色是红色的,则与后一部分的“红”相关联。
2.情境联想:是指两个事物现象之间由情景意境而产生的联想过程。例如:
校园里的广告——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应聘面试——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以上三例的第一例中前一部分“校园里的广告”通过情境联想到校园里的小广告贴得到处都是,很多掉到地上随风飞舞,与后一部分诗句的意境相合,由此形成关联。第二例中前一部分“应聘面试”通过情境联想到每个面试者在面临面试时的紧张心情,紧张气氛及竞争的氛围,与后一部分诗句的意境相合,由此形成关联。
(三)校园歇后语的关联关系
校园歇后语前后两部分的关联关系更倾向是一种“事状”与“表说”的关系,而并非单纯的逻辑事理关系。“事状”即“事物”与“状态”,“事物”可细分为“事件”、“事物”和“人物”。“表说”即“表达”与“解说”,即前一部分多表现为事物与状态,后一部分多表现为对前一部分的表达与解说。例如:
尖子生——《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老师拖堂——《我等到花儿也谢了》
上课打瞌睡——《非诚勿扰》
聊天室惯用语——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以上为校园歇后语,前三例后一部分表“表达”,前一部分“尖子生”、“老师拖堂”、“上课打瞌睡”分别表示“人物”、“事件”和“状态”。最后一例的后一部分表“解说”,前一部分“聊天室惯用语”表示“事物”。
同时,在这种事状与“表说”的意义关系下存在着多种的语义表现,如表愿望表达、事物判断、行为叙述、情状描写等。例如:
监考老师——《我悄悄蒙上你的眼睛》
早恋——《错错错》
翻开英语试卷——《数着你给的悲伤》
母女散步——《小手拉大手》
三、校园歇后语的产生原因
校园歇后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其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时代的发展变化
时代大环境下的教育体制使得学生在这种体制下对学习和校园生活产生了某种情感,需要通过一种形式表达出来,校园歇后语正是形式之一。时代的发展使得校园歇后语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地丰富。
(二)表达情感的需要
校园歇后语传达了学生对学习、生活、老师家长同学的情感。
对学习考试的看法和感受。不同的人对学习和考试的看法和感受是不一样的。例如:
一百分——《对你爱不完》
考完后——《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有体现考试心态的、厌学消沉心态等等。
对老师家长的情感。例如:
老师补课——《谢谢你的爱》
最怕班主任的一句话——《请跟我来》
家长会后——《今夜会有暴风雪》
家长会后的愿望——《温柔待我》
从以上可以看出有体现尊师情感、对老师敬而远之心态、对被动受罚的不满和无奈等。
对朋友同学的感情。例如:
毕业时刻——《难舍难分》
朋友离别——《与往事干杯》
从以上可以看出有体现惜别情感的、同学朋友友好交往情感的等。
(三)作为一种“娱乐方式”
在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中和在升学考试等大的压力下,这种调侃性娱乐性的语言形式应运而生并用来作为学生情感抒发,自我娱乐的方式。对于校园歇后语来说,学生们的情感表达需要是其能够产生的主观条件。学生对于压力的不适当的排解是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观原因。所以,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心理向着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同时,家长也应给予孩子适当的理解与关怀。
[1]于全有.关于歇后语的内涵及特点问题[J].辽东学院学报,2007,(10):60-63.
[2]曾小武.歇后语语义关联的微观考察[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2-146.
[3]温端政.略论“歇后语”前后两部分的关系[J].语文研究,1983,(1):59-64.
[4]温端政.中国歇后语大词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5]张宗正.歇后语和歇后格[J].修辞学习,1993,(3):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