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2014-04-08马兰云
马兰云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
·哲学政治与思想教育研究·
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
马兰云
(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24)
以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的《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将交往行为看作是历史观的出发点,将学习机制看作社会进化的根本动力,并对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的新内涵做了深刻阐述。我们在肯定哈贝马斯促进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同时,也应该意识到哈贝马斯努力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补充。
交往行为;历史唯物主义;劳动;学习机制
一、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背景
(一)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背景
从实际的观点来看,在当代资本主义发达的工业社会时期,由于社会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呈现出了许多新趋势和新特点,马克思主义的许多基本原理所赖以创立的现实基础消失了。与此同时,西方流传的马克思主义“过时论”也一度兴起,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另一方面,马克思的理论也被其后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所歪曲、修改,被弄得面目全非。所以,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集大成者,把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作为自己哲学建构的最高层次。他所说的“重建”不是对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在某种程度上的“复兴”,而是根据自己所建构的理论体系从根本上进行否定性的重建。基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反思和20世纪7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陷入危机的思考,他以沟通行为理论来实现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目标。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哈贝马斯认为,当代资本主义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社会现象,是不能被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的。因此,只有改变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在其目前的形式,使用新的理论演进的社会科学和结构主义的观点,才可以重建历史唯物主义。在哈贝马斯看来,“任何一种社会理论,无论是历史唯物主义还是社会中的其他理论,都不能全面解释社会进化或者提出社会进化的构思。它们都只能说明某一社会想象领域。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解释类的历史的理论,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主要适用于解释社会运动和阶级冲突”。因此,哈贝马斯认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只是站在纯经济的角度来看,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在他看来,应该把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个社会进化的理论,因为社会进化理论相对于其他理论更能告诉人类社会历史。
(二)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背景
哈贝马斯继承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在看待历史观问题上,他将马克思主义归结为只是一种历史唯物主义,并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作一种关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历史学说而不是看作关于人类社会一般发展规律的学说,以此否认作为马克思主义一般世界观的唯物辩证法的存在。与他的前辈相比,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步子迈得更大,走得更远,影响更大,内容也更加全面彻底。他认为,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重要之处在于要将批判理论奠定在可靠的基础之上,使之置身于“哲学和科学之间”。从早期对实践的重视到后来对作为中介的语言的发现,他将以语言为中介的一般交往理论作为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基础。这种把语言放在一个更大的社会背景下加以理解的思路,正是哈贝马斯要着力发扬的。他通过对实用主义和解释学的研究,认为一切意识活动都只能在言语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理解,从而开始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所谓“重建”。
二、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对其反思
按哈贝马斯的话说:“我们所说的重建是把一个理论拆开,用新的形式重新加以组合,以便更好的达到对这种理论所确立的目标,这是对待一种在某些方面需要修正,但其鼓舞人心的潜在力量仍旧没有枯竭的理论的一种正常的态度。”因此,他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容主要沿着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他讨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社会进化的根本动力和意识形态理论等问题。他否定社会劳动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交往行为看作是历史观的出发点,而道德实践知识的学习机制是社会进化的基本力量。在意识形态方面,他在继承法兰克福学派的基础上详细地分析了科学技术是意识形态的深刻内涵。
(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
马克思从未把劳动仅仅理解为一种自然属性,在他看来,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劳动的两个基本特征,而社会属性在协调社会人际关系中所起的作用往往更大。他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到:“社会性劳动不仅是人类在其生活生产过程中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特殊方式,而且是个人之间的社会化协作。这样,生命的生产,无论是通过劳动而达到的自己生命的生产,或是通过生育而达到的他人生命的生产,就立即表现为双重关系:一方面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由此我们看到,马克思没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成同样的,同时承认劳动具有社会性。而且,哈贝马斯把交往行为看做历史唯物主义的出发点明显具有主观色彩,在对待马克思的态度上,把马克思主义者与马克思混淆,将历史唯物主义的变体与马克思的经典原著混淆,这也是有失公允的。
(二)社会进化的根本动力
哈贝马斯把历史唯物主义看为一种社会进化理论。为了更好地说明交往行为在社会进化中的角色,哈贝马斯提出了一个新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学习机制。他提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学习机制,尤其强调道德实践领域的学习对社会进化起着决定性意义。“当社会系统发生问题时,当社会再生产成为问题时,即当马克思所描述的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时,社会变革的问题就产生了。而社会变革必须借助于社会学习机制,变革就是进入一种新的学习水平,并通过学习机制形成一种新的规范结构。”在哈贝马斯看来,生产力本身不能解释自己的进化,生产力的发展来源于进化学习。这是因为工人的教育、知识的积累和组织与管理水平的完善,生产力的“三要素”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所以历史唯物主义不能简单地看生产率的提高,而更注重道德实践知识的增长。因此,哈贝马斯拿道德知识和实践来衡量社会历史唯物主义。事实上,我们承认个人学习机制的重要性,但这种学习机制也是仅仅停留在意识层面,只能发挥着起搏器的功能。哈贝马斯把学习作为社会进化的决定性因素,已经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存在第一性、社会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原则,其实是在用历史进化的二元论思想来取代马克思的生产力标准。他的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偏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精神,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处理上有些偏颇。
(三)科学技术即意识形态
科学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执行意识形态职能的论点与科学技术在发达工业社会中已成为一种新的统治形式或控制形式的观点密切相关。对这种观点系统表述的应当归功于哈贝马斯,他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指出新的意识形态即科学技术只是到了晚期资本主义才履行了意识形态的职能,他还说明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因此,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的重要条件,国家干预为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样科技合理性的观念开始占据统治地位并正扩大为生活方式。他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并没有像法兰克福学派其他成员那样停留在一般的批判和谴责的层面上,而是细致地做了分析和限定。他以其独特的视角解释了技术统治论的实质,更加接近于20世纪中后期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实际,从而使其理论表述更加中肯和深刻,为我们研究晚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提供了新的视角。只是其中蕴含的“乌托邦”色彩与现实社会存在很大差距,这未免使其理论具有了一些理想色彩。
三、哈贝马斯对历史唯物主义“重建”的现实意义
我们在驳斥哈贝马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内容的同时,也并不否认他所建构的理论体系所带来的贡献。概括来讲,哈贝马斯的哲学是富有建设性意义的,不仅体现在他为重建历史唯物主义所创立的一系列新范畴,更重要的是他试图为现代社会提供一个非病理性的、正常的社会评判标准。
首先,哈贝马斯将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社会发展研究的基础理论,作为一种分析社会现实生活的理论框架,并把历史唯物主义看成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这是值得我们肯定的。通过上述论证,我们看到他的确发现并把握住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新现象和新特点,并引入学习机制来阐释社会进化,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觉,从而为我们研究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新材料、新情况,开阔了研究视野,促使我们去修正原有理论中一些跟不上时代的部分。
其次,在当今技术理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里,拜金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盛行,人与人的关系和行为降格为物的关系,导致了人的全面物化,使人成为工具。全面地屈从于技术社会的统治,使得人际关系变得日趋平淡。在此情况下,哈贝马斯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重建对唤醒人们自我意识、激发人们重视主体间的交往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四、结语
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中,由于物质匮乏和阶级冲突等原因,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人类理性关注的中心,而以主体间交往行为的活动则处于从属地位,所以应当承认,哈贝马斯的以交往理论为基础的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是有一定意义的。只不过,他的理论不可能从根本上颠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与修正。
[1] 陈振明.法兰克福学派与科学技术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2] 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M].郭官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3] 徐崇温.法兰克福学派研究[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4]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木 生
B516
A
1671-8275(2014)01-0001-02
2013-10-24
马兰云(1988-),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