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民族地区高职教育专业特色化建设探索
——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4-04-08李宇赤
李宇赤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景洪 666100)
边疆民族地区高职教育专业特色化建设探索
——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李宇赤
(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景洪 666100)
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发展实际,从专业特色化建设体系、专业特色化建设培植和特色化建设等3个方面论述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特色化探索,提出如下论断:边疆民族地区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必须突出和实现国际化、民族化、本土化。
边疆民族地区;高职教育;专业建设;“三化”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缘——西双版纳与老挝、缅甸山水相连,紧邻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国,被称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由西双版纳出境,一江连6国。口岸——西双版纳目前已开设景洪机场、景洪港、磨憨、打洛等4个国家级口岸,形成了航空、航运和陆路出入境立体口岸体系,为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亲缘——由于历史渊源,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国家有着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联系。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建成,西双版纳已成为连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和国家面向东南亚开展合作交流的“桥头堡”、“窗口”。
西双版纳同时还是一个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傣族自治州,全州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6.21%,在13个世居民族中,基诺族、布朗族为“人口较少民族”(基诺族为独有民族),傣、哈尼、拉祜、布朗等8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分别与境外的傣、哈尼、拉祜、布朗等民族同祖同宗,文化同源,语言相通,宗教信仰相同。
这种独特的区位和复杂的民族构成既给西双版纳的经济、社会、文化、教育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同时也为西双版纳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带来了重大机遇。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是西双版纳州唯一一所高校,承担了为边疆民族地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为此,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以云南省示范院校建设为契机,以专业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对重点专业的特色化建设,探索出一条专业建设特色化的道路,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专业。
一 专业特色化建设体系
(一)确定了专业特色化建设指导思想
作为西双版纳州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紧紧围绕云南省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的“两强一堡”发展战略,以及西双版纳州生态立州、科教兴州、旅游强州、口岸活州、生物富州、文化名州和依法治州的7大发展战略,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熟练的职业岗位技能、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院确定 “职业教育民族化、合作发展国际化”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
(二)确立了专业特色化建设目标
根据专业特色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学院在专业特色化建设中确立建设的目标是:立足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专业建设的“本土化”;以培养当地少数民族人才为主,着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实现专业建设的“民族化”;服务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建设,实现专业建设的的“国际化”(以下简称“三化”),培养服务于经济社会所需的生物产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科技产业、教育、法律以及面向东南亚开放等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构建了专业特色化人才培养的模式
各专业教学团队群策群力,不断总结和凝练人才培养经验,在专业特色化建设目标指引下,构建了有特色、有创新、符合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特色化人才培养模式。如应用泰国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中泰合作、跨国培养、职业引领、岗位衔接”;傣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植根傣族民间医药文化,工学紧密结合”; 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工学紧密结合,四层三段一贯穿”。(四层:基础理论、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创新能力,三段:基本技能学习、专业技能训练、顶岗实习,一贯穿:核心技能训练)
(四)规划了专业特色化建设的内容
各专业根据专业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规划了专业特色化建设内容,包括特色化的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及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具体的建设内容:课程体系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改革与实施、教学模式改革等方面实施;教学实验实训条件从硬件建设及内涵建设(运行机制及管理制度)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从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及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实施。
二 专业的特色化建设培植
专业建设是学院教学工作重点,而如何进行专业特色化建设是教学工作难点。学院在省级示范院校项目建设进程中,对3个重点专业的特色化建设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成功的经验可总结为:切合人才需求、切合职业教育和切合专业实际,以本土化、民族化和国际化的“三化”特色化培植各专业,突破专业建设的难点。
(一)以国际化特色培植东南亚语种专业
1 人才培养模式国际化
应用泰国语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的特色专业,已开展“中泰合作、跨国培养”的“2+1”(即国内学习2年,国外学习1年)的办学模式,学生在学院经过2年泰语基本知识的学习,最后1年到泰国大学进行语言强化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该专业特色化建设,提出 “中泰合作、跨国培养、职业引领、岗位衔接” 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2+0.5+0.5”的办学模式,学生最后1年到泰国的学习中一半时间在泰国大学学习,另一半时间在泰国进行实训、实习或顶岗实习,使学生能更深融入到泰国社会,更加深入了解泰国语言、文化,成为“泰国通”。该模式更加切合人才市场的需求及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学院小语种专业均以此模式进行人才培养,实现了以国际化特色培植东南亚语种专业。
2 课程建设国际化
首先,根据中外两国职业岗位能力需求及时调整课程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通过小语种人才培养情况调研、对国外本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和比较,与泰国、缅甸、老挝各合作院校专家和教师共同探讨课程设置,形成了“国内打牢基础,国外强化技能”的课程体系。其次,以商贸、旅游2 个方向设置课程,使东南亚语专业具有较突出的职业化特点,体现应用型的特色,学生就业定向更为明确。第三,专业课程实现校内、校外,国内、国外不断线的教学、学习及实习。如泰(老、缅)语口语和翻译课程,以及旅游(或商贸)泰(老、缅)语课程的开设是从国内延伸到国外,从校内延伸到企业,包括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第四是由校内教师、国外教师及行业专家3方参与制订与行业、企业职业标准相融合的教学、实训及考核为一体的主干课程的课程标准。
3 实训基地建设国际化
首先,加强与国外合作大学及企业合作,建立起“校内+校外+国外”三结合的实训基地,到目前为止,已在国外建立了15个学习实训基地。其次,管理机制国际化,除了学院派出专职教师管理国外实训基地外,国外大学和企业也派出专职人员参与实训基地管理、学生学习与实习的指导以及对学生学习和实习进行评价。
4 教材建设国际化
教材选用上,不仅仅使用国内教材,还选用国外原版教材;与外籍教师、相关企业专家共同编写了《泰语语音》《实用泰语300句》《泰语听说》《泰语读写》《商贸泰语口语》等校本教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5 师资队伍建设国际化
利用东南亚国家资源和环境共同培养专业教师,与泰、老、缅高校合作,实现了教师互派、互通、共享、共建,提高专业教师的外语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专业教学的应变与创新能力;充分利用国外教师及企业、行业专家进行课堂和实践的教学与管理;共同开发课程和探讨先进的教学方法,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建成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
(二)以民族化特色培植傣医学专业
1 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民族化特色
1983年,傣医药被列为继藏医、蒙医、维医之后的第4大民族医药。西双版纳傣医药有悠久的历史,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鲜明的民族医学特色及突出的地域特点;傣医的诊疗和傣药的使用也有其独特的医学特色。学院傣医学专业的开设就是为保护、抢救、挖掘、整理、传承、发扬傣民族医药培养大批当前急需的高素质傣医专业人才,因此,傣医学专业构建了“植根傣族民间医药文化,工学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 课程体系具有民族化特色
傣医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傣语及傣文化课程,专业课程中设置了近10门傣医学课程,如《傣医基础理论》《傣医经典医著》《傣医诊断学》《傣医内科学》《傣医外科》等,这些课程的开设,能较为全面深入的进行傣医学的人才的培养,同时也能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傣医学,充分体现民族化特色。
3 教材建设具有民族化特色
由于是从零点起步,专业没有现成的教材,所以该专业进行了系统的傣医学教材的建设。学院教师与傣医院医生及傣医研究所专家合作,共同编写系列傣医学教材,并不断挖掘、收集、整理民间傣医学的资源,整合到傣医学教材中。已完成 本傣医学专业校本教材的编写、部分已投入教学使用。
4 师资队伍具有民族化特色
一方面,聘请傣医院医生、傣医研究所专家为学院兼职教师,承担傣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另一方面,学院选派专业教师深入到傣族村寨的民间老傣医家中,学习傣医药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有效的保护、抢救、挖掘、整理、传承、发扬傣医学。
5 实训基地建设具有民族化特色
建立了“校内+医院+企业+民间”四结合的实训基地。除了在校内实训外,与傣医院、各药厂合作,建立了多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还利用西双版纳广阔的傣族村寨,建立民间实训基地,该专业学生每年均要到野外实地去采药、识药,深入到傣族村寨,向民间老傣医学习傣医学知识,这充分体现了民族特色。
(三)以本土化特色培植旅游类专业
1 人才培养具有本土化特色
到西双版纳旅游是中外游客的梦想,旅游业已成为西双版纳州的支柱产业,西双版纳州委、州人民政府立足本地实际,提出了“旅游强州”的经济发展思路,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和《西双版纳旅游再创辉煌行动计划》,提出打造“热带雨林、和谐家园、避寒胜地、神秘风情”的旅游品牌,这就需要大力培养为西双版纳旅游发展服务的人才,所以以本土化特色培植旅游管理专业,使其真正成为具有西双版纳本土特色的旅游专业。
2 课程资源具有本土化特色
在专业课程上,设置了本土化的课程,如《西双版纳旅游》《西双版纳十大景区景点模拟导游》等;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西双版纳本土化的内容,如《现代饭店管理》课程中,增加了少数民族农家乐的接待与管理,突出了民族特色的住宿、饮食、娱乐、购物等;在课程资源上,经挖掘、整理后编写了一批本土化的特色教材和教学资料,如《模拟导游》(中老、中泰)《西双版纳线路导游词》《导游服务经典案例分析》等,为旅游类专业提供了本土化课程资源。
3 师资队伍具有本土化特色
加强本土化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聘请旅游局、宾馆酒店等行业专家为兼职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指导学生实习和实训。
4 实训基地具有本土化特色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将西双版纳州内主要景点、景区建成该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这些基地进行实习,也在这些基地进行现场教学,完成职业岗位体验、模拟训练、轮岗实训、毕业顶岗实习等多个环节的教学任务。
通过对上述几个重点专业进行特色化建设,带动了一批相关专业群建设,如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傣语)、中药制药技术、导游、民间工艺品设计与制作等专业在建设中也突显了本土化、民族化和国际化特色,使学院走上了一条特色化发展的道路。
三 特色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除了以特色化培植各专业外,学院还在公共课程中开设了特色化选修课,使特色化的建设更加广泛深入。
(一)开设具有国际化的东南亚语公共选修课
根据西双版纳特殊的区位优势,以及经济建设对东南亚语人才的需求,学院2009年开设了东南亚语公共课程的选修,学院各专业的学生一年级主修英语课,到二年级必须从泰、老、缅语或英语提高课程中选修一门课程,到目前为止有近3000多学生选修了一门东南亚语课程。该选修课程注重实用口语和听力的学习,由东南亚语教研室自编实用的教材,聘请外教参与教学,并积极参与东南亚文化节、外语角、边境交易会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基本掌握一门实用的东南亚语言,初步形成了专业+语言的课程模式。
(二)开设具有本土化、民族化和国际化的“三化”公共选修课程
学院于2012年开设“本土化、民族化、国际化”的“三化”特色课程作为学院所有专业的公共选修课。由教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或专长,通过深入开展西双版纳地理环境、特有的动植物、热带雨林、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科技、习俗、医药等各种资源进行挖掘、收集、整理,将其转化为特色化的课程和教学资源。通过讲授法、讨论法、实操法、参观法、体验法、收集资料等多种方法的教学,让学生从更深层次上认识西双版纳,热爱西双版纳,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能力,同时也带动了教师进行边疆民族文化的科学研究,为传承了西双版纳优秀少数民族文化作出重要贡献。
[1]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聂曲,王军健.边疆高职教育融入桥头堡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机遇与挑战,2010.
[责任编辑鲁海菊]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frontier ethnic regions——take the Xishuangbann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for example
LI Yu-chi
(Xishuangbann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Jinghong 666100,China)
Connecting with the practic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d the characteristic exploration of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of Xishuangbann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 from three aspects that included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system, the feature foster and the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specialty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frontier ethnic regions must highlight and realiz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nat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frontier ethnic region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pecialty construction;“three prominent aspects”
G40
:A
:1008-9128(2014)03-0086-03
2012-12-01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1Y509)
李宇赤(1964—),男,云南西双版纳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物理学、高职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