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14-04-08杨松,王晶
杨 松,王 晶
(衡水学院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研究所,河北 衡水 053000)
所谓地方院校一般是指由省市共管,市管为主的本专科学校,其功能定位一般都是立足于为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对于高校来说,就是将高校的招生就业、专业及课程设置、教学及管理都统领在“订单”之下,直接实现了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学生能力和岗位需要的零距离对接,因而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有利于地方院校完成功能目标、实现长久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及其主要形式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高等院校与用人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协议,用人单位全程或部分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培养过程的管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用人单位可以委托高校全盘对订单人才进行培养,也可以指派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员到学校兼课,提供实训设备和场地,为学生提供部分或全部学费、奖助学金等,学生毕业以后直接到该用人单位就业。另外,对于技术要求不太高的用人单位,高校和用人单位也可以在协商的基础上,由高校以原教学计划为基础,增加或减少部分课程以适应用人单位的要求。
高等教育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和过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因素,其主要内涵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人才的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求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用人单位不只是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负责接收毕业学生,而且参与从培养方案的制订到实施以及整个培养过程。其次,“订单式”培养模式涉及3个主体,即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三方主体在主观意愿上的一致性是达成合作培养的基础。
2.“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具体形式多种多样
“订单式”人才培养可以是多层次多形式的培养模式,目前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从订单签订时间来说,有3 种情况:在高校招生前签订订单合同,在招生计划里体现出订单专业或班级;第二种形式是在新生入学后,或在大二年级时选出某个专业或不限专业的部分学生组成订单班;第三种形式是在毕业班级中选出部分学生组成订单班。
(2) 从用人单位与学校合作的模式来说,有3 种形式:一种是全面的、互动性的产学合作模式,即用人单位从招生到教学计划的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学生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全程参与;另一种是协助性的介入合作,也就是由用人单位提供部分实践设备、实践基地或派人参与学校的部分教育教学和管理;第三种是一般性的参与合作,也就是由用人单位选出部分学生组成订单班,由学校独立培养,但适当增加用人单位需要的部分课程,学生毕业时,由用人单位全部接收的模式。
(3) 从课程设置情况来看,有3 种形式:一是高校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共同设置课程及考核标准;二是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在按照学校原教学计划开设课程的基础上增设部分课程,并将所增加的课程排进课程表;三是经过协商,用人单位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如节假日、周末或晚上,由用人单位派人亲自前来授课,且以讲解企业文化或实操类课程为主的形式。
(4) 从用人单位的资助形式来说,有4 种情况:一种是用人单位对订单班的学生提供全额学费并提供奖助学金;第二种是用人单位对订单班的学生提供部分学费或奖助学金;第三种是用人单位只对表现优秀的订单班学生提供部分奖学金;第四种是不提供任何资助形式。
(5) 从高校与订单单位的关系来说,一种是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校企双方常年开办订单班,用人单位给高校以资金、设备、实践场地等方面的援助;高校则给用人单位以技术、管理等智力方面的支持;另一种是松散的合作关系,即双方偶尔开办一期订单班,其他时间联系不密切,合作不深入。
二、地方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的初步探索及现实意义
近年来,有些地方院校对于“订单式”人才培养做了一些初步探索,如开办企业冠名班;集中的定向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由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引进企业所需部分课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讲授;经协商由用人单位利用周末或节假日派出专业人员来校对有意愿进入该用人单位的应届毕业生进行集中培训,对培训合格者予以录用;学校联系社会上培训机构所办的订单培训班推荐给学生,由学生自愿参加,培训合格后由培训机构推荐给用人单位接收等。
尽管这些探索还处于初级阶段,还需不断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但其现实意义已非常明显。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深化高校内部教育教学改革和高校长期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首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直接面向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高了高校所设专业对人才供需双方(即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吸引力。
其次,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为高校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教育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壮大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有效途径。一方面,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实现了高校教学、管理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对接,直接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教学理念,刺激并引导着高校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的调整与改革;另一方面,这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就业、创业的原则,安排教育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在这种模式下,高校教师可以更直接地熟悉用人单位的工艺流程、用工标准和先进技术,这就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另外,在这种模式下,高校还可以引进用人单位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校资金不足、技术及设备落后的尴尬现实,增强了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2.“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参加订单班的学生由于提前落实了用人单位,就业有了保证,学习和实践就有了明确的目标;提前介入用人单位的工作,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也有利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缩短了学生进入用人单位的适应期。另外实习带来的经济补贴,有利于毕业生更早地实现经济上的独立。
3.“订单式”人才培养既满足了企业不同方面、不同时期的人才需求,又大大降低了人才招聘和培养成本
在企业经营发展尤其是企业产业升级、技术创新过程中,有近期的人才需求,也有远期的人才规划;有常规人才需求,也有对新技术人才的渴望。在用工荒不断出现的今天,多种形式“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与实施,保证了企业人才需求的按计划满足,解脱了以往企业各种人才培训和频繁人才招聘带来的压力,同时,企业文化和实践技能的提前植入课程,使学生在择业前就了解了企业的经营理念,熟悉了岗位的实际需求,从而缩短了毕业生上岗后的适应期,降低了企业人才培养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企业人才的流失,提高了企业人才利用率。另外,校企紧密合作又给企业借助高校的技术和管理等智力支持提供了便利,有利于自己的快速发展。
三、地方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目前仍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既会有新生事物不完善、待成长、社会认知度较低的共性,也会与高校原有教育教学和管理体系某些方面和环节产生的矛盾和摩擦。如订单班组建难、课程置换难的问题;订单班学生提前离校后的考试问题;订单班的学生不能按原教学计划修完学分,完不成教育行政机关所规定的部分课程学习而如何毕业的问题;订单班学生技能指向的特定性导致的他们二次择业难的问题;参加订单班学生的不履约问题;订单班尤其是在最后一学年或最后一学期才由多个专业学生共同组建的订单班对原有教学及管理秩序的冲击问题;提前离校学生的管理、安全问题;顶岗实习带队教师的待遇及其遗留工作的安排问题等等。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症下药:
1.加大“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宣传,切实解决订单班的组建难问题
首先,学校相关部门应主动出击,深入用人单位,广泛宣传“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吸引更多更好的用人单位积极参与其中。其次,认真做好企业的甄选工作。订单单位就是学生就业的单位,订单单位的质量决定着学生就业的质量,决定着学生对该订单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要按甄选就业单位的标准甄选订单单位。订单单位的甄选一般要立足于本地企业,但又不囿于当地企业,就业标准永远是甄选用人单位的最高标准。再次,要本着有利于用人单位,有利于学生的原则,创新性地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订单实施的效率和质量,努力实现“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良性循环。最后,还应不断加强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择业观、就业观的教育和引导,做好试点,抓住典型,加强宣传,为“订单式”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
2.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校内部教育教学及管理体制改革,保证“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
“订单式”人才培养实施过程中产生和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主要是由高校内部原有的管理制度、方法、秩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而引起,因此高校必须改革。
首先,地方高校要切实增强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学校各部门要解放思想,协同配合,不断改革、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安排、教学考试及学生管理中不适应订单培养的方面和环节。其次,完善学分制管理,在完成本专业教学大纲任务的基础上,允许并鼓励学生尽快尽早完成必修学分,为订单协议课程腾出充分的学习时间。再次,要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和协调,加强研判与预测,创造性地把教育规律和教育教学过程与企业的实际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近期的订单就业和今后的再就业及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样,诸如课程置换、考试考核、顶岗实习及学生的再就业等一系列问题就都会迎刃而解。
3.规范“订单式”人才培养行为,明晰三方行为主体的权责利关系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校、学生、企业三方的行为和利益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订单培养必须签订三方协议,订单企业、岗位、人数、就业薪资福利待遇,学生入职后的发展路径,教学、实习的内容、过程、方式、方法,尤其是违约责任等必须明确、详尽、具体。
4.切实加强对订单班的管理,校企双方都要有专人负责,及时解决遇到的具体问题
(1) 关于订单班学生离校后、毕业前的考试问题。订单班有时可能会提前顶岗实习,期间有时会有学校的考试,订单单位如果离校较远,学生的路途安全、花费也是高校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为此,我们可以考虑采用送考到学生实习地、网络考试、电话考试、暂缓考试等方法。
(2) 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安全与管理问题。我们可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如条件允许可以派出带队教师,同时与用人单位协商,为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在学生管理方面,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实行双方共同管理的方式。
(3) 参与订单学生的违约问题。用人单位与学生签约前,要加强对学生的宣传,讲清利弊,必要时还可邀请其家长参与其中;选派有责任心、熟悉业务的教师担任辅导员,加强对学生就业诚信、择业观念和择业心理等方面的教育与辅导。同时也要从制度上防范大批违约问题的出现。
(4) 对于班级人数少,不容易组织教学的问题。对于订单班,其中尤其是在最后一学年或最后一学期才由多个专业学生组成的订单班,由于要打乱原有的教学计划,使某些专业没有参加订单班的少数学生如何上课成为问题,所以我们应尽量在最后一学年全部安排选修课程,这既可以为参加订单班的学生打开绿灯,也可以为确有需求的应届毕业生提前上岗实习提供便利。至于因参加订单班确实不能坚持面听选修课程的学生,我们可以在入学教育时,讲清学分政策,使学生尽己所能提前取得必修的学分,也可以根据订单单位的情况,允许部分学生通过自修的方式完成选修课业。
(5) 对于订单班辅导员的选聘问题。在订单班成立之前,多方统筹,选择认真负责,熟悉教育技术的教师担任辅导员,采用“一竿子插到底”的方法,由辅导员全盘负责订单班学生离校前后的所有问题。
(6) 加强市场调研以及与订单单位的密切联系,提前预判用人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风险,采取相应措施,保证学生顺利就业。
总之,地方院校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是一条开放办学,使学校更好、更快、健康发展的重要之路。“订单式”人才培养应遵循“互相需要,互相依存,互惠互利,互相参与”的原则。但如何建立高校与能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的用人单位间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促进校企共同发展,将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探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