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长篇报道“荀子研究的回顾与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情况
2014-04-08
《中国科学报》长篇报道“荀子研究的回顾与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情况
中国科学院主办的《中国科学报》(记者 温才妃)2014年6月19日第5版以《追寻“后圣”之说》为题报道了由邯郸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应用研究所协办的“荀子研究的回顾与新探索”国际学术研讨会情况,全文2000多字并配发了照片,分三部分:
为荀子正名。在研讨会现场,邯郸学院校长马计斌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尽管历朝历代继承的是儒学、道学,但在执行中遵循的却是荀学思想——既遵循礼义,也依赖法度。
“我们讲先小人后君子、亲兄弟明算账,都是在假设人性恶的前提下,由于后天约束得严谨,最后这个人才成为了君子。”马计斌说,在人们追逐经济利益与道德教化发生一定矛盾的当下,仅仅依靠道德的“软”约束不足以奏效,需要依靠法律的“硬”条款加以规范,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也是研究荀子思想的现实意义。
与中国恰恰相反,在西方,把荀子作为社会学鼻祖,对荀子的尊重超越孔子、孟子的大有人在。“由于荀子思想中的社会化和法治诸多思想与西方思想接轨,相比国家力推的孔孟研究,西方对荀子的研究更是发自内心的。”《邯郸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邯郸地方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康香阁说。
来自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宗教学助理教授吴荣桂(Michael D.K.Ing)就是荀学的忠实研究者。他研究的是《荀子》中谈及的人性弱点,借此升华君子的境界。
研讨会上话“人性”。提问环节中,学者们的问题像“连珠炮”似的,抛给台上的邀请嘉宾。“性恶论之外考虑荀子思想,发现矛盾重重,该如何解释?”“西方原罪说与荀子性恶论怎么比较?”……学者们的疑惑,终于找到了一个“爆发”点。在研讨会中,对于荀学思想的认知,学者们不是一味地迎合或抨击,而是融入了更多的思索与探讨。
荀学的传承。事实上,之所以选择在邯郸召开荀子研讨会,不仅仅是因为荀子是赵国人,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历经多年研究,邯郸已经成为世界上研究荀子文化的重镇。”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应用研究所所长蔡辉振说。
据康香阁介绍,从1999年开始,邯郸学院学报致力于推动“赵文化”研究,15年来连续发表大量相关文章,建立起外界对赵文化作为独立文化的认知。在这其中,荀子文化作为赵文化的最高峰,尤其受重视。2012年,由该校牵头成立了“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为海内外研究荀子提供了一个开放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