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s对组织行为学教学的影响探析
2014-04-08侯海霞
侯海霞
(河南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一、MOOCs的优势分析
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即MOOCs(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于2012年由美国著名大学发起,在网上提供免费课程,给更多学生提供了系统学习的可能。短短一年多时间,MOOCs席卷全球数十个国家,六百多万名参与学习者遍布全世界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其影响范围之广、扩张速度之快、冲击力之强,犹如地震海啸。这是否意味着所有课程都可以利用这种方式?笔者试图通过组织行为学教学对之进行分析。
(一)大规模开放
MOOCs不限制学习者的数量,也不限制学习者的地域和时间,甚至降低了学习费用。只要学习者拥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经过注册,就可以按自己的需要来安排学习。比如:学习者可以选择在自己最高效的时间学习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二)高度透明
在MOOCs平台上的学习者来自四面八方,所以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估就变得简单而公正。学习者用脚投票来评估教学质量的方式变得畅通无阻。这样某一高校的课程与教学质量不再是单一校内的事情,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变得透明、具体。
(三)优质教育资源能方便自由地获取
通过MOOCs,任何一个想学习的人都有机会选修最顶尖大学的优秀课程。MOOCs课程内容通常按照10—20分钟的时长编排为视频,学习者可以利用自己的时间碎片进行高效学习,并且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来理解有疑问的地方。
(四)能实现大量回应和互动的教学设计
教师参与MOOCs的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人工或计算机互动方式,督促、提醒学习进程和学习任务;注重人人交互,尤其是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互和互助;自测、计分作业与学习资源无缝衔接。[1]
二、MOOCs对组织行为学教学的影响
MOOCs确实有很多优势,使传统大学陡增危机感。但它是否适合于高等教育的所有学科,还有待研究,以下笔者将从组织行为学这一学科来进行详细分析。
(一)组织行为学是否适合成为MOOCs课程
1.从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分析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管理活动中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和行为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该课程主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管理工作中人的行为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提高劳动生产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群体心理和群体行为、非正式组织及其行为、群体动力和激励理论、领导者与组织行为等。这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是多学科相互交叉和多层次相互交叉的边缘性科学,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科学。
从内在构成来看,组织行为学跨越了多个学科,融合了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从研究对象看,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以及外部环境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几个方面的知识。但组织行为学中的许多知识都是通过心理学家的调查、分析、实验和研究而得到,并通过简捷而严谨的文字加以描述,对实验的介绍和调查的分析使内容由浅入深,所以现代大学生能够相对轻松地理解其内容精髓。从组织行为学的边缘性方面来看,组织行为学是适合成为MOOCs课程的。学习者可以自行通过MOOCs来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2]
2.从组织行为学授课对象分析
组织行为学不仅是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社区管理、物流管理及行政管理等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而且还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甚至是许多企业中的一些管理人员比较关注的内容。该课程主要向学习者讲授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管理类学习者提供专业基础知识。组织行为学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一些具有一定自我控制能力的学习者,他们往往都是成年人,有主动学习的渴望,并且具备应用网络的基础知识和能力。因此,从授课对象来分析,组织行为学是适合成为MOOCs课程的。学习者能够非常轻松地通过MOOCs来自由安排组织行为学理论知识的学习。
(二)MOOCs并不能完全替代组织行为学的传统教学
MOOCs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教学团队不足和教学组织缺乏(没有分班分组)两大方面,当然这与MOOCs的运行机制、商业模式有很大的关联性,这也使得MOOCs的教学和评价、参与度和保持率等很受质疑。
MOOCs具有的很多优势,我们在网络课堂也可以体会到。网络课堂可以为学习者创建自主学习的环境,也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习者可通过组织行为学的多媒体网络课件进行自学和自测,达到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目的。借助多媒体网络课件可以实现学习者的自学、自测,基本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方便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同样可以实现组织行为学的学习活动(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学习评价、学习服务等,其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甚至会比 MOOCs更加丰富和完整。[3]
从组织行为学的教学组织和实施上看,学习者能够通过MOOCs完成所有组织行为学的学习任务,教师也能够通过MOOCs完成所有组织行为学的教学任务,但它的教学效果不见得比传统教学方法好。这是因为组织行为学并非一门简单的理论学科,组织行为学是管理学诸多学科中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它的很多研究结论都可以直接应用于个体的具体自我管理中,提高自我管理的效率,更重要的是应用于组织的管理实践中,其应用直接关系到组织的业绩。由于它的应用性,学习者就需要有更多实践的机会,而MOOCs很难满足。但传统教学可以通过分班分组组建学习团队,按照一定的教学周期,为学习者提供全过程的教学服务。而且在现场学习者与学习者或者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真实交流与相互激励,又能使学习者收获更多。
另外,不管学习者是在校的大学生还是企业中的管理人员,虽然说已经是成年人,但往往也存在一定的惰性,而且自控能力有限,这就需要有定期不定期的监督,而MOOCs很难实现。所以MOOCs可以作为组织行为学教学的补充手段,但并不能完全替代组织行为学的传统教学。[4]
三、基于MOOCs的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
MOOCs确实有自己的特色,虽然它不能完全替代组织行为学的传统教学,但也给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尤其是针对在校大学生的组织行为学的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应该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师自身完善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
(一)基于MOOCs进一步规范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教学体系
MOOCs出现之后,在校大学生的组织行为学教学不能再按以前传统的教学来进行,需要进行一定的变革。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理论性及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应该学以致用,在教学中遵循“理论够用,强调实践”的基本原则,将培养大学生职业胜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可以通过MOOCs来进行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教学。采用互动式、案例式、体验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现组织行为学的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实习教学。从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发展成为“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习教学”四位一体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着重培养大学生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应用,实践教学进一步加强
在教学方法上,把MOOCs理论学习、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模拟实验有机组合,学练结合,学用结合,营造快乐学习氛围,树立和贯彻以大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纸质、声音、电子、网络等多种媒体构成的立体化教学载体,增强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教师可将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教学通过在线视频的形式进行线上授课,可要求学生先在课堂之外,通过MOOCs自己安排自己的理论学习时间,要求一定时间范围内在课堂外先“听课”。在此基础上,课堂就变成了教师和学生重点深入分享、讨论和问题解决以及进行深入体验实践的场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就会增强。他们会主动高效地利用自己的时间来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理论知识,并且通过课堂内深入讨论增强对组织行为学的认识。如对组织行为学某些知识仍有疑问的,学生还可以在线上进行重复学习,教师也可以在线上或线下进行辅导。这样教师就增加了与大学生直接沟通的时间,使教师不仅能辅导大学生的学习,而且能更详细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进行心理辅导。
在MOOCs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可以设计“三个课堂”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即第一课堂的课堂案例教学,这个主要由授课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第二课堂是帮助大学生把第一课堂的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各类课外学习和学术科研活动,可以多次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企事业单位高级管理人员举办座谈与讲座,为大学生提供更多与成功人士交流的机会,增强大学生对当前企业组织管理理论动态和具体实践的了解等。第二课堂也可以通过与企业或者专家学者的合作实现MOOCs教学。第三课堂是多形式、多层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大学生将组织行为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
(三)教学内容应该更有针对性与适用性
关于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教学,大学生可以通过MOOCs实现,所以对于教学非常关键的就是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实习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安排。为了让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组织行为学教师应该不断走入企业,了解学习管理中有关组织行为的知识,选取有用的知识。在案例教学案例的选择、模拟教学模拟角色的确定、实习教学实习内容的选取上,应该选择一些企业最为看重的员工态度、工作满意度、群体效应、沟通、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增强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的联系。
组织行为学的教学内容也应该与科研成果相结合,注重教学体系的科学化和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组织行为学教师应该长年追踪国内外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趋势,注重中国管理精髓的发扬和运用,及时掌握相关学科前沿的成果,在此基础上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科研成果结合起来,注重教学体系的科学化和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
(四)组织行为学教师应该加强自身学习和完善,以迎接MOOCs的挑战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对组织行为学的授课教师也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对于网上的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教学内容需要认真准备。因为学生在网上能轻松找到内容相同、上课时间灵活,并且费用低廉乃至免费的课程,所以教师水平就成为学生选择的重要指标。这就需要教师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时刻关注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前沿问题,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其次,现实课堂中的分享、讨论和体验的设计非常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自身也要拥有相当的实践应用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大学生的特点,提供丰富的、新颖的、能引发大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一些方式。再次,教师需要拥有较好的网络知识。更多的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内容需要传到网上,与学生的沟通也多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这就需要组织行为学的教师不仅注重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得提高自己熟练运用网络的能力。
近年来由于高校学生扩招、教师规模扩大,从事组织行为学教学的很多都是年轻教师,他们往往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就走上了讲台,因而组织行为学的学科系统性不强,知识面较窄,并且对社会缺乏深入了解和认识,实践能力也不强。因此,教师后续的学习和教育成为必然,教师应在学习中弥补自身的不足并探究新的组织行为研究思潮和发展方向,以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另外,学校也应该为教师的再教育提供支持和帮助,比如可鼓励甚至选送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派往国外进修学习深造,以加强其理论修养。也可通过校企合作等形式,积极探索“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鼓励教师多接触实际,可采用到企业挂职锻炼、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1]李志民.MOOCs面临的六大挑战与大学的未来[EB/OL].(2013-11-06).http://www.jyb.cn/world/zwyj/201311/t20131106_558525.html.
[2]廖红.组织行为学教学改革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10):298-299.
[3]王国猛,文亮.网络环境下研究性教学与高校组织行为学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09(17):50-52.
[4]张春铭,汪瑞林.MOOCs来了,中国教育怎么办[EB/OL].(2013-09-26).http://edu.people.com.cn/n/2013/0926/c1053-23042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