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平县黛溪河水利风景区的建设与管理
2014-04-08贾宗华
贾宗华
(邹平县水利局,山东 邹平 256200)
邹平县地处鲁中泰沂山区与鲁北平原叠交地带,东临淄博,西邻济南。全县辖16个镇(办),1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252km2。邹平县水资源短缺,全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36m3,不足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6。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 “山为骨、水为魂”的城市建设定位和打造“范公故里、山水邹平”的品牌战略,依托黛溪河流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拓展水功能,做活水文章,使黛溪河水利风景区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水和谐、推动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1 主要做法
1.1 领导重视,搭建水利风景区大框架
邹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黛溪河水利风景区建设,将其纳入邹平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提出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建设思路,并逐年加大投入进行规模梯级开发。2000年以来,以河湖自然景观治理为重点,先行对黛溪河、于印湖、黛溪湖等水环境工程进行开发治理,共投入资金2200万元,增加蓄水能力1200万m3。随后着重加大了对景区内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建成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拦水坝26座,绿色生态园1处,使景区功能更加配套完善。同时,对景区内的唐李庵、醴泉寺、范公祠等历史人文景观进行修复开发,建成具有深厚人文底蕴的旅游胜地,实现了水环境与水利工程、水环境与城市建设、水环境与人文历史资源的完美融合,系统搭建起“一河串两湖”的黛溪河水利风景区基本框架。
1.2 科学规划,打造一流的水利风景区
科学制定规划是建设好水利风景区的基础。邹平县按照“突出特色,打造精品”的目标,聘请国内专家对黛溪河环城水系进行了综合规划,确保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前瞻性、科学性、合理性。黛溪河景区建设计划总投资30亿元,实施河道治理、建筑物工程、道路建设、绿化4大工程,建成上游生态密林区、大雁湾景区、八方客广场、中游植物观赏区4大功能区,新增蓄水能力1200万m3,逐步形成“湖河相连、城水相映、林水一体、人水和谐”的城市水系。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9.5亿元,上游河道治理全部完成,建拦河坝18座,植树1.5万株,建设各类交通、景观桥涵9座,各类亲水平台10余处,新建各类亭、台、楼、榭20余处,使景区的规模和档次得到显著提升。
1.3 政策扶持,多渠道融资建设水利风景区
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建设水利风景区的关键。邹平县政府依托现有资源优势,积极搭建投融资平台,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资金需要。为激活民间投资,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宽松灵活的优惠政策,吸引个体大户承包了景区内雪花山240hm2荒山,建设水保生态园。6年时间园区投入资金1.8亿元,筑坝建库、植树造景,使95%的山体披上了绿装,造就了五湖相拥相连的生态水系,2010-11,该生态园被水利部评为全国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1.4 加强保护,促进水利风景区良性发展
以构建“亲水宜人、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城为目标,建成全省县级最大的县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6万t,使县城区、开发区所有污水得到全部处理,极大地改善县城区水生态环境。按照“充分利用地表水、节约保护地下水,优水优用、劣水劣用”的原则,实施封井并网、水源转换,累计封闭、封停自备井238眼,有效保护了县城区及水利风景区的优质地下水资源。同时,大力加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南部山区综合治理,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为水利风景区建设营造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机盎然的生态环境。
1.5 完善机制,提升水利风景区管理水平
为切实加强对景区的统一管理,县政府成立了黛溪河水利风景区管理处,负责景区的日常运营管理和工程维护。目前,景区内有专职管理人员50人,临时管理人员100余人,实行企业化管理,并明确了部门和人员职责,制定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为加强景区设施的管理和保护,专门成立综合执法大队,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确保了景区所有游乐场所、设施的安全和稳定。同时,加强景区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工程管护、设施管理以及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提升了风景区的管理水平。
2 取得的成效
2.1 水生态修复效果显著
通过水利风景区建设,黛溪河河道防洪标准提高到50年一遇,增加蓄水能力1200万m3,增加地被植物226万m2;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3%,蓄水保水能力增加1800万m3,县城区地下水位平均上升了5.8m,为防洪减灾、生态修复、改善环境、保护水源发挥了显著作用。
2.2 区域带动作用凸显
水利风景区的建设进一步改善了山区用水条件,每年可提供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农业灌溉2000余万立方米。同时,进一步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景区周边正逐步成为城市建设的主阵地和商家投资兴业的热土,并成为邹平县招商引资的一张靓丽名片。水利风景区休闲旅游的综合价值也逐步凸显,据统计,每年到景区景点旅游人数超过20万人次,有力地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2.3 城市品位大幅度提升
随着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日益完善,“山水邹平”的品牌底蕴更为深厚,城市建设融入更多的“亲水”元素,社会知名度、美誉度明显提升。同时,景区也成为普及水文化的窗口和市民休闲、娱乐、健身的最佳场所,充分满足了现代城市人群的亲水需求和文化需求,群众关心支持水利风景区建设的热情也与日俱增。
3 几点体会
3.1 高位推动是发展水利风景区的前提
水利风景区建设是一项综合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地方政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和优先扶持。要坚持将水利风景区建设与招商引资相结合、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与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相结合,整合多方力量,多部门配合参与,从而形成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3.2 科学规划是推动水利风景区建设的基础
科学系统的规划是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核心和重要依据。规划编制既要符合当地实际,突出地方特色,又要注重水利风景区与水利工程、本地资源的有机结合,统筹兼顾风景区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旅游开发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相互协调。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水利风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管理保护,最大限度地发挥水利风景区的综合效益。
3.3 创新投融资机制是建设水利风景区的保障
水利风景区建设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没有充足的资金来源,水利风景区建设就无法推进。只有打破投资主体单一性、投资渠道一元化的投融资模式,积极吸收社会资金,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才能有效破解水利风景区建设的资金瓶颈,从而为水利风景区建设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