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威海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与措施

2014-04-08朱永琪滕雯雯

山东水利 2014年5期
关键词:威海市水资源文明

朱永琪,刘 宁,滕雯雯

(威海市水利局,山东 威海 264200)

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最东端,属于低山丘陵区,辖3市4区,总面积5797km2。市域三面环海,海岸线长985.9km。威海市水资源丰富,降水量相对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770.6mm,年径流量256mm,平均地表水资源量14.84亿m3。近年来,威海市委、市政府始终围绕建设人水和谐、美丽威海、生态威海的目标,采取一系列工程、生态和管理措施,立足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全面加快城乡水生态文明建设,为落实威海市 “改善城乡面貌,提高环境质量,展现宜居城市新魅力”的发展战略和争创国家级生态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优越条件

1.1 森林资源丰富

威海市是国家森林城市,森林资源丰富。截至2012年,林地面积达20.3万hm2,森林覆盖率达40%,林业产业总值30.2亿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7.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4.5m2。拥有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省级森林公园2处,市级森林公园4处,威海百姓享受公共绿色资源的比例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1.2 湿地资源类型多样

据2012年威海市湿地资源调查统计,威海市的湿地面积达10万hm2以上,占国土面积的17%。拥有荣成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八河港省级湿地公园和大天鹅国家自然保护区等多个湿地保护区,其中荣成桑沟湾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是我国首个城市湿地公园。威海市拥有近千里海岸线,占山东省的1/3,全国的1/8,有双岛湾、五垒岛等多个海湾、海口湿地。海口、近海和海岸湿地多,是威海市最具有代表性的湿地资源。

1.3 水资源量相对充足

由于昆嵛山、正棋山和伟德山东西横贯市域中部,使诸河呈“非”字状南北分流入海,河流属沿海边缘水系。全市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长度大于10km的有44条,其中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9条。有大中型水库15座,小型水库415座。多年平均降雨量770.6mm,比全省多年平均多91.1mm,全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573m3,约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2倍。

1.4 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丰硕

近年来,威海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为突破口,加大力度,强化措施,推动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工作扎实开展,切实改善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和质量。截至2012年,累计整治中小河道237条,清理污水沟2.4万条,清淤350万m2;硬化道路591万m2;栽植各类苗木767万株;建设镇级污水处理厂32个。有44个镇达到国家级生态镇标准,占威海建制镇总数的88%,建成市级以上生态村1858个,占全市村庄总数74%。

2 水生态文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任务

2.1 总体目标

以打造“蓝色休闲之都、世界宜居城市”为目标,全面加强水资源、水工程、水管理、水生态、水景观“五个体系”建设,形成工程体系健全、用水方式科学、生态环境良好、管理运行高效、景观特色鲜明的水生态文明氛围,在全省率先形成人水和谐、生态文明的现代水利体系,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总目标。

2.2 总体布局

以威海市建成区为核心,以荣成、文登、乳山市城市建成区为重点,以荣成市天鹅湖保护区、桑沟湾湿地、石岛湾海湾湿地,文登市南海新区、母猪河河口湿地,乳山市岠嵎山水利风景区、大乳山旅游度假区,高区双岛湾海湾湿地、环翠区里口山旅游度假区、经区五渚河河口湿地为亮点,依托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和水生态修复,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重点围绕河边、湖边、海边、库边、泉边建设各具特色的水利风景区和水生态景观。

2.3 主要任务

到2015年,一是建成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主要抓好重点工程建设,全力确保城镇防洪、供水安全。威海市区及各市城区防洪标准要达到50年一遇;城市供水到户率和水源保证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5%以上,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20%以上。二是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实现水资源科学利用。全市年用水总量控制在7.37亿m3以内,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达到13.5m3,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小于10m3,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66。三是建成水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使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全面加强,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突出抓好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和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90km2,全市水土流失治理达到80%以上;新增岸线、水系林带(片)2.67万hm2,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9%,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5m2。四是基本建成水生态景观体系。主要依托山水、海岸、湿地、河库,打造水利风景区和水景观工程,每个城市建成区内至少有1处省级以上水利风景区。五是深入开展水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使全社会的水生态文明意识和素养全面提高,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得到广泛开展,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活动的良好氛围。

3 水生态文明市建设的保障措施

3.1 加强组织措施

水生态文明市建设是一项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综合性系统工程,必须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领导机构,全面加强对水生态文明市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与协调。将建设任务纳入政府目标责任制,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工作业绩的主要内容。建立部门职责明确、分工协调的工作机制,做到责任、措施和投入“三到位”。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3.2 加强规划引领

坚持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威海市水生态文明市建设规划”。同时,将水生态文明市建设纳入威海市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全面提升城市和乡村生态文明建设内涵,以水带绿、以水带景,努力做到建好一个工程,形成一道景观。

3.3 加强政策支撑

建立健全资金投入、生态补偿、资源配置及工作考核等机制,以政策保证投入,以投入保证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规模大、投资多,工程建设应以政府投入为导向,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建设、谁受益 ”的原则,用市场机制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投资体系。

3.4 加强宣传引导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全面、长期、艰巨的工作,是关系子孙后代生存发展的民生工程,要紧紧抓住其公益性定位,高举水生态修复与保护的旗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发动,提高全社会对建设水生态文明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浓厚氛围。

猜你喜欢

威海市水资源文明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珍惜水资源 保护水环境
请文明演绎
是“生”不是“牛”
漫说文明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对不文明说“不”
浅议我国水资源的刑事立法保护
文明歌
我变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