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水生态建设现状与对策
2014-04-08王小丽
张 恒,王小丽,路 勇
(新泰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山东 新泰 271200)
新泰市年平均水资源量为4.7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9亿m3,地下水资源量2.7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水资源量1.9亿m3,水资源量全靠大气降水补给,无客水来源。大气降水受气象影响,年际变化大,年内丰枯交替,季节性强,旱涝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8m3,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属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由于水利工程拦蓄能力有限和汛期防洪弃水排泄较多,水资源可供水量更少,水资源匮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时空分布不均、水污染和水生态环境恶化已经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现实的制约和潜在的威胁。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决定了必须统筹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节约、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严格控制用水总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水源地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实现城市转型的主导因素之一。
1 水生态建设现状
1.1 水土保持
新泰市大力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先后有16处流域投资立项开工建设,共治理改善水土流失面积120km2,建骨干坝4处,塘坝12座、谷坊320个、竹节坝360座,地下集雨窖300个,治理沟道、河道46km,治理面积内发展经济林4000hm2,果园 1333.33hm2,水保林 1400hm2。水土保持和小流域治理工作已走在山东省前列,积累了丰富的治理经验,有效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状况。
1.2 水源地保护工程
在水库水源地周边共建设防护栏17394m,设立环保标志界牌8个,主要交通道路警示牌31个,高速公路警示牌4个,减速带368m,总投资269.6万元;建设湿地工程,建成谷里湿地和生物塘;建设水污染应急节制闸坝和应急物资储备工程;针对水源地可能发生的水污染突发事件,制定《新泰市水源地水污染应急预案》。
1.3 河道综合治理
先后对柴汶河干流的张桥段、洛沟桥段、翟良桥段、宫里、楼德、谷里等险工险段进行治理,实施了两岸堤防填筑、河道清淤疏浚、重点河段浆砌石护砌、砂土坑回填复垦、局部河道河段铺地的治理工程。同时,为恢复河流生态功能,建设柴汶河谷里段人工湿地工程。对柴汶河主要支流渭水河、平阳河、羊流河等河道进行了综合治理,包括开挖疏浚河道、加固堤防和新建改建建筑物等。加快对境内各大中型水库的治理力度,先后完成32座小(1)型水库和光明、金斗、苇池等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
1.4 水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治理,新泰市水系生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水系生态环境状况较差。存在水体污染、河床淤积、河道压占、生态功能低下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部分河段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受纳水体纳污能力。多数河道水体水质状况不容乐观,河流生态功能下降,整体生态环境较差。2)水土流失依然严重。新泰市水土流失面积达670.7km2,需加强治理。3)存在地下水漏斗区。由于缺乏统一规划,随着用水量不断增加,加之采煤排水疏干地下水,出现了以新汶为中心的地下水超采区,面积96km2。因此导致了一系列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如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泉水干枯,地面塌陷,水污染等一系列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已严重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解决对策
2.1 实施水网规划,建设生态文明
水生态建设要紧密结合水系生态特点和现代水利的发展需求,落实国务院关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意见,牢固树立经济、社会、人文、自然和环境协调发展理念,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障河道防洪安全和维护河流健康为规划主线,以河道综合治理和水系生态修复为重点,遵循多功能性原则,综合采取工程、技术、管理和生物控制等措施,以构建“水宁、水丰、水清、水活、水美”人水和谐的生态健康水系为目标,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便民”的要求进行水系综合治理,以有效改善河流水系生态环境质量,打造水生态文明。
2.2 落实水系生态建设的工程措施
1)水土保持工程。对东周、金斗、光明、苇池、重兴、祝福、石莱河、放城河、莲花山、崮子山等流域进行综合治理,种植经果林和生态林,实施坡改梯,新建塘坝、谷坊、蓄水池、拦河坝和修建道路等工程措施。
2)水源地保护工程。新泰市主要有东周、金斗、光明3大水库饮用水源地。采取修建拦河坝、建设生态湿地和环库绿化带等措施。在岙阴河、栗峪河、老莫旺桥渭水河、龙廷桥渭水河、龙埠河地湿地等新建拦河坝6座,共建设湿地73.33hm2。在金斗水库、光明水库上游分别建设北师河、岳家庄河湿地4hm2,新建拦河坝2座,并在全部湿地种植芦苇等净化水质水生植物。
3)生态河道治理工程。新泰市重点对柴汶河干流进行生态河道治理,包括整滩疏浚、生态湿地、城市滨水景观和绿化美化4大建设内容。根据柴汶河流经区段的不同,结合功能需求的差异,按照城区河段滨水植物和郊野河段滨水植物分别进行规划。其中郊野河段滨水植物主要侧重其生态防护功能,城区河段在保证生态防护功能的同时,侧重于景观功能的营造。城区河段滨水植物配置遵循“四季有景,三季有花”的原则,适当配置园林观景植物,采取乔灌草立体配置,多种植物相结合,突出植物配置的意境美。郊野河段滨水植物配置遵循“乡土树种、便于防护”的原则,着力营造自然滨水景观。同时,对流经城区段或靠近城区段的渭水河、平阳河、西周河、迈莱河、光明河进行生态河道治理,侧重营造滨水休闲景观,布设园林小品、亲水平台、戏水设施、广场廊道等,种植园林绿化美化植物,河道内适当种植水生观景植物。
4)地下水保护工程。新泰市地下水超采区主要分布在新汶城区。结合新汶城区现状地下水开采条件、采补平衡关系、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因素,确定新汶城区地下水超采区边界。北以柴汶河南岸为边界,南自陈角峪——大寺山——石泉庄——南鲍一线,东起新汶矿业集团公司汶南煤矿,西至小协镇陈家庄总面积约96km2。为有效减少地下水超采区面积,需要严格控制开采量,按照优先利用地表水,鼓励使用公共供水,限制开采地下水的原则,对区内开采量大且集中的水源地采取逐步封闭井孔、调整井孔的布局和控制取水层位等措施,使该范围内的地下水超采区面积不再扩大并逐步恢复。同时采取回灌补源措施,利用库塘水体渗漏补给地下水,形成降水——拦截地表水——补给地下水的良性循环。
2.3 推广水系生态建设模式
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模式。一是以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为中心的自然农业型小流域治理模式;二是以生态修复为中心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治理模式;三是以发展生态旅游为中心的生态观光型小流域治理模式;四是以科技应用和示范推广为中心的水土保持示范园型小流域治理模式。
2)水源地保护模式。水源地保护构筑三道防线,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加强点面源污染治理,构建生态湿地,以有效减少污染,保护水质。第一道防线为生态修复区;第二道防线为生态治理区;第三道防线为生态保护区。
3)生态河道治理模式。根据柴汶河及其支流的特点,综合采取污染防控措施、生态营造措施和生物恢复措施,实施河、岸、绿、路、景配套协调的河道生态修复工程,恢复和维护河流的健康生命,形成“一河清水,两岸绿色,水景交融,人水和谐”的魅力景象,以实现河道防洪排涝、水资源利用、水质保护、水生态修复、滨水景象的和谐统一。一是城区段生态河道治理模式。对城区段河道进行生态修复的同时,侧重滨水景观的建设,通过橡胶坝建设形成景观水面,布设生态景观护岸、亲水平台、景观小品、园林观赏植物、休憩广场、游玩设施等,营造人水和谐的环境,提升区域景观品味和地域价值,改善人口密集城区生态环境。二是乡村段生态河道治理模式。乡村段生态河道主要通过探底疏浚,构建由常规河道和行洪河道结合的复式断面,河道中修建拦水堰形成连续水面,既满足景观要求、生态需求,又可为周边农田提供灌溉水源,在支流汇流口处建设生态湿地。乡村段滨水植物配置以乡土树种为主。
3 结语
新泰市水生态网建成后,对改善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恢复水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提高河流的生物群落多样性,促进水源地保护,减少水土流失和地下水超采区面积,营造水清、岸绿、景美、自然、和谐的生态人居环境,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和城市形象,提升区域价值,增加就业机会,促进新泰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水生态文明建设成为积极推进资源枯竭城市平稳转型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