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岳麓山旅游区旅游环境分析与评价

2014-04-08周大庆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

周大庆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岳麓山旅游区位于湖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岳麓区行政辖区内。它包括麓山景区(5.57㎞2)、天马山景区(0.82㎞2)、橘子洲景区(0.68㎞2)、岳麓书院(0.21㎞2)、新民学会旧址(0.01㎞2)三个景区和两个景点,总面积为7.14㎞2。近年来,旅游区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湖南省委和长沙市委“又好又快,率先发展”的总体要求。在全面、科学、准确调研岳麓山旅游区旅游业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旅游区以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和争创5A级景区为契机,充分挖掘湖湘特色文化底蕴,树立了旅游区域文化中心的省会形象。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有关研究就岳麓山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做过一般性描述(尹德亮,2009)[1],也有通过建立评价体系,运用评价方法对生态区环境质量予以实证(林媚珍等,2010)[2]。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当前,旅游环境评价是旅游区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它进而关系到城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宿倩,2004)[3]。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岳麓山旅游区也面临一些新的发展问题。譬如管理难度的增大,旅游高端管理人才的缺乏、旅游项目与产品的陈旧、旅游环境变得日益复杂、旅游产品公共属性明显化导致新矛盾的出现等,都影响到旅游区的长足发展。文章在全面分析岳麓山旅游区旅游业发展的区域环境,归纳出旅游业发展特征后,对岳麓山旅游业发展环境开展科学评价。这样,研究有助于发挥岳麓山城市型旅游区的综合功能,打造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形象,实现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开发。

一、旅游业发展总体环境分析

(一)长沙市旅游业概况

改革开发以来,长沙市旅游产业经各界的共同努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整体实力迅速增强,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1.长沙市旅游业增幅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

1995年,长沙市旅游业绩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居第13位,之后业绩不断提升,在全国省会中的排位不断推前。到2010年,在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中稳居第8位,入境旅游人数和收入位居中部省会城市首位。

“十一五”时期的具体指标是:2005年至2010年,长沙市接待国内外旅游者由2514.55万人次增加到4854.62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14.06%。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由2489万人次增加到4784.41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由25.55万人次增加到70.21万人次。接待入境旅游人数的增长率要高出国内旅游人数增长率8.44个百分点。全市旅游收入由2005年的175.2亿元增加至2012年的432.3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9.24%,入境旅游收入同样明显高出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长率[4]。在长沙市的旅游业绩中,岳麓山旅游区作为主要旅游目的地,发挥了骨干作用。

2.长沙市旅游形象更加鲜明,推进了长沙市向国际性旅游城市的迈进步伐

任何一个国际性城市必然先是国际性的旅游城市。2005年至2012年,长沙市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年平均增长率14.06%,同期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数年平均增长率为23.41%。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由2.02亿美元增加到5.59亿美元,年均增长率21.33%[4]。国际入境旅游大幅增长,明显超过同期长沙市旅游业的平均增长率,也超过中部省区省会城市国际旅游增长速度。这是长沙市进一步发展成国际旅游城市的内在动力。

长沙市在国内外是一个极富活力的发展中的著名城市。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注入,城市旅游形象和城市建设一样,面貌日新月异;毛泽东家乡的历史文化名城、红色城市、“快乐之都”、“动感之都”、“宜居城市”等美誉不断被市场认同。城市品牌和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不断互动提升。山水洲文化、学府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和当代大学城文化交织在一体,推动长沙市向国际城市的行列迈步。

3.旅游六要素配套不断完善,旅游市场接待质量快速提升

长沙市旅游六要素配置较合理,旅游接待能力日益提高,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机场、高速交通都为与国际交往创建了条件。华天、通程、神农等为代表的星级酒店,结构合理,供应充足;大批旅游景点配套设施得到建设与改造;旅行社、旅游娱乐、旅游购物等旅游企业数量显著增加;湘绣、菊花石等特色旅游商品渐成规模;火宫殿等特色饮食享誉旅游业界;旅游院校培养的旅游人才水平明显提高;旅游功能不断完善;游客满意度不断提升,国内外市场发展势头良好。

(二)岳麓山旅游区在长沙市乃至全省旅游业中的地位

岳麓山旅游区地处省会城市,先天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市场发育成熟。它对长沙市旅游业发展贡献巨大。尤其“两型”特色的旅游业发展模式使其成为长沙市乃至全省生态旅游与低碳旅游的示范区。

1.它是构建长沙市旅游目的地的主要依据

长沙市和张家界市共同构建起湖南省旅游空间分布的双中心格局。这两个旅游城市,既是旅游目的地,又是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岳麓山旅游区是长沙市成为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柱石。长沙市吸引外地旅游者的主打品牌景区有三个,即岳麓书院、橘子洲和马王堆汉墓陈列,三者中岳麓山旅游区就占两项,而且景区由“山、水、洲、城”组合,类型多,环境容量大。在长株潭城市一体化进程中,伴随产业结构转型,长株潭1000万人口的城市经济密集区,呼唤中心城市要有一个5A级旅游景区。这个5A级旅游区,非岳麓山莫属。

2.它是长沙市建成区的巨大绿肺,是城市生态氧主要供给地

岳麓山旅游区是一片森林覆盖区,在城市环境中发挥着“绿肺”、“绿岛”的大氧吧生产车间的作用。它不断地为河东建成区输送生态氧气,对河东绿地面积少、汽车废气等碳排量大的环境来说,起到大气净化作用。它给市民带来的健康和幸福指数,是难以用数字估量的。

3.它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

优质的生存环境从来就是吸引社会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磁石。加上高新技术产业叠加,使岳麓山旅游区和大学城成为全省,也是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示范区,也是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的样板区。岳麓区是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和高新技术资金流的聚集洼地。岳麓山旅游区本身就是低碳经济的典范,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极核”、辐射、带动作用,其旅游业发展做到省内率先,省际领先,国际争先是完全可能的。

4.它是湖南省的文化教育中心

岳麓山旅游区涵盖环绕周围的大学区,以岳麓书院为代表,是湖湘文化的渊源地和策源地。区内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等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文化、科研、教育资源优势明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鱼水交融,岳麓书院学术讲坛,为国内外文化、思想、学术交流中心之一。深厚多样的区域文化与旅游业相互融合、互动生辉。

二、岳麓山旅游区环境具体分析

(一)自然地理环境

在长期的地理环境演变中,地球的内力与外力相互作用,打造并形成了今天岳麓山旅游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它为本区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先导区提供了优势条件。

1.地质地貌

远古时期本区一片汪洋,沉积了长沙市河西最古老的地层,出露在荣湾镇以北的地段。距今3.2亿年的古生代时期,本区位于古海洋和古陆地的边缘,海水时深时浅,时进时退,滨海区相互沉积了厚实的夹带薄层的石英砂岩,与砂页岩、页岩、沙砾岩一道,称为“岳麓山砂岩”。在距今约七千万年的中生代末期,“岳麓山砂岩”发生褶皱、断裂和抬升,形成了今天岳麓山地貌的基本骨架。从地貌类型看,本区由低山、丘陵、河谷平原、江心洲组成。岳麓山海拔300.8m;天马山景区是丘陵;橘子洲景区是江心洲,为洲滩地貌。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和“长岛人歌”的美景便出现于此。岳麓山地质构造稳定,在半径25k m的范围内,历史上没有出现过4.75级以上的地震纪录,也不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构造环境。加上山体独立,坡度坦缓,不存在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威胁[5]。

2.气候

本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6.9-17.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在4℃以上。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夏季暑热,秋季凉爽,冬季湿冷。春末夏初多雨,夏末秋季多旱②。春湿多变,夏秋多睛,严冬期短,暑热期长。全年无霜期约为275天,年平均总降水量丰沛,约为1422.4m m,故岳麓山适宜旅游的时间很长。岳麓山平均海拔278m,虽不典型,但略显一定山地垂直气候带特征。山顶旅游区,夏时轻风流畅,凉爽宜人;即使在山麓,同比河东城区气温要低2-4℃。酷暑时节,长沙市民纷纷来岳麓山避暑、健身者络绎不绝。冬季,冰雪天气延续要长。因此,山地气候具有开发高档休闲旅游产品的条件。

3.水文

本区以地表水为主,全年水资源总量约1647万m3。巨大的过境客水量是本区特征。湘江由南向北,江面宽阔,“漫江碧透”,景色壮观。湘江段常年水位为33.8m~35.1m,洪水位超过40m,枯水位25.19m。每年3月雨季开始,进入汛期,7月后开始低落,秋冬水位最低。湘江水量年际变化大,特大洪峰加上受洞庭湖水顶托和倒灌,橘子洲易发生被淹现象。橘子洲将湘江分成东西两条河道,主河道在东侧。靳江河、龙王港为湘江的两条一级支流。

本区湖泊不连续地镶嵌在岳麓山、天马山与湘江之间的河谷平原地带,有桃子湖、后湖、西湖。桃子湖、后湖被规划为水景区,西湖为水景休闲文化园。地下水资源丰富,在白鹤泉、湖南师大赫石坡等地段,为基岩裂隙水,在岳麓山谷地构造破碎带滹出,水质清冽;位于沿江平原区的浅层地下水,水质欠佳,不适合提取饮用。

4.生物和土壤

岳麓山植物资源丰富,拥有各类植物资源174科597属977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科、33属、41种;裸子植物8科、20属、28种;被子植物119科、381属、696种[6]。以栲、青冈栎、苦槠等为代表性的壳斗科是主要树种,地带性植被在各景区的庙宇周围分布较多。岳麓山清风峡地段的植被群落为落叶阔叶混交林,枫树居多。深秋时节,构成“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色。森林茂密、树干通直高大,郁闭度高;灌丛草本繁花似锦,春花怒放,引来踏春人众多。岳麓山珍奇古木多,往往单株构景。如古麓山寺内的六朝松,时域1700年、云麓宫旁边古银杏1000多年、古麓山寺前面元樟700多年。按世界动物地理区划[6],岳麓山属于东洋界、华中区。据统计,其有哺乳动物21种,隶属7目12科,鸟类129种,隶属16目37科。在129种鸟中,东洋界36种,占27.9%;古北界1种,占0.78%;广布种92种,占71.32%。岳麓山到处“莺歌燕舞”,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野生大型兽类基本绝迹。岳麓山、天马山、凤凰山基本是石英砂岩风化母质上发育的地带性红壤,植被覆盖的地方有机质含量较高,但总体土层薄,石质含量多。

(二)人文社会环境

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构建了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在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开发与利用中,逐步形成了历史悠久、文明灿烂的人文社会环境。

1.历史沿革

从原始农业社会起,长沙开始出现城市聚落的雏形。秦统一中国,长沙郡为36郡之一。汉改郡为国,长沙王陵墓群就选址在岳麓山北侧的咸嘉湖岸阶地上,今辟为王陵公园。在魏晋南北朝时,岳麓山始建湖南第一家佛教寺庙—麓山寺。南北朝时,在刘宋时《南岳记》中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称岳麓山处南岳72峰之末,故名岳麓。唐代文坛群星均登岳麓山,留下墨宝。例有李邕为古麓山寺题碑,杜甫留下《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等多篇诗作。

宋代,创立岳麓书院,到南宋由理学大师朱熹与张栻主持,成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后历代帝王题额赐书,声誉更振。今橘子洲被列为潇湘八景之一的“江天暮雪”,源自北宋米芾。明清时期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传播的基地之一。晚清外强入侵,岳麓山与各阶段革命者有密切关联。毛泽东、蔡和森等革命家经常聚会橘子洲头、爱晚亭,在周家台子创建了新民学会,为中国革命事业留下辉煌的业绩。解放后,本区先后属长沙市的西区、岳麓区所辖。

2.社会经济

本区隶属于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区人口约30万,139.07k m2,是长沙市的新城区,几乎全是由过去的农区发展而来。在传统水运立市的社会,湘江的主航道靠河东一侧,河西无水运河道,故城市发展不起来,最大的集镇荣湾镇,只是几百人的农区集镇聚落形态,起着联系轮渡口的作用。1972年后,橘子洲大桥、银盆岭大桥相继建成,岳麓区迅速扩展成长沙市的新城区,社会经济形态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5]。

第一阶段(1960年以前),农区围绕岳麓山景区。这一阶段的岳麓山东麓除几栋大学校区的建筑外,周围大面积全是传统农业区。岳麓山相对河东城区来说是郊野景区。

第二阶段(1960-1980),半农—半市区围绕岳麓山景区。岳麓山前几所大学,依托狭窄弯曲的麓山路,形成带状的串珠式校区分布,也是长沙市的城区,而岳麓山后山依然农区。后因交通状况改观,岳麓山景区已成为长沙城区的城市公园。

第三阶段(1990年代至今),校园围绕岳麓山景区。岳麓山周围的几所大学用地由线状延伸改成面状扩展,各校的校园范围推到江边,麓山路、潇湘大道同时贯穿校区,农区基本消失,大量农村人口改成城市居民。与此同时岳麓山旅游景区范围扩大到天马山、凤凰山、橘子洲、新民学会旧址,岳麓山成为校园围绕的景区。

近年来,岳麓区第一产业比重大幅缩减,工业不准、也不应进入,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既有高新科技引领下的外延型产业,也有为校园服务的传统服务业。

3.文化教育

1982年,长沙市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岳麓山古来就是闻名中外的文化教育中心和旅游景区,自然成为长沙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志和名片。1988年,岳麓书院、黄兴墓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之后授名为国家风景名胜区;2009年,树立在橘子洲头的青年毛泽东雕像在国内外旅游市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2001年,岳麓山旅游区升级为国家4A级景区。本区内有爱国主义示范教育基地、红色旅游景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十处。目前,正大力推进岳麓山人文生态旅游区、大学城文化艺术产业园、西湖文化园的建设,岳麓山旅游发展与国内外市场对接,已具备争创5A旅游景区的基本条件。

岳麓山旅游区中的三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先后被国务院确定为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它们与岳麓山景区相互增辉,而且岳麓山有不少显性的、隐性的旅游资源就分布在这三所大学校园中。

三、岳麓山旅游区旅游环境特征

岳麓山旅游区是大型山岳型城市公园旅游区,就其占地规模、景区组织、历史发展、文化积淀等诸多方面,在国内外大型城市公园中都是罕见的,并极富个性特色。

(一)旅游区规模巨大,景、城交融

岳麓山旅游区范围最早只包含5.57㎞2的岳麓山,长沙市领导为适应城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和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岳麓山旅游区的范围扩大到天马山、凤凰山、桃子湖、橘子洲、新民学会旧址等处,核心区面积扩大到7.14㎞2,这还不包括湘江水域风光和橘子洲北部区段。根据有关部门编制的《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岳麓山周边的咸嘉湖、桃花岭、寨子岭、后湖等,远期都要纳入岳麓山旅游区的统一规划。这预示长沙市大河西未来的城区就是景区,景区也是大河西城区,景、城交融的建设目标为期不远。

(二)景区类型丰富,“山、水、洲、学”尽显风采

岳麓山旅游区类型丰富多彩,自然景区类有“山、水、洲”,人文景区类有“红、古、学”。“山”是指地貌单元的低山和丘陵,即岳麓山、天马山、凤凰山等;“水”指长沙湘江河段和桃子湖等湖泊水体;“洲”指橘子洲;“红”指红色旅游景区新民学会旧址;“古”指积淀在岳麓山上下的丰厚的古迹;“学”指我国千年学府之岳麓书院和现代的大学城。“红、绿、古”有机交融,共同支撑起长沙市优秀旅游城市的风采。特别是伟人的名篇诗句,景因文传,如“漫山红遍,层林尽染”等,使得麓山枫林的季相变化与橘子洲的湘江水景,构成无比巨大的旅游吸引力。

实验全程进行录音,首先由研究者亲自进行数据处理,然后由两位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根据录音对被试的口算速度和广度进行计算,最后对测评结果进行三角检验.

(三)历史文化厚重,湖湘文化摇篮

岳麓山旅游区景色优美,其积淀的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吸引川流不息的国内外游客的重要原因。岳麓书院是宋代四大书院之首,千年学府发展绵延成今天湖南大学集群。岳麓书院也是湖湘文化的摇篮。近现代英才辈出,群星璀璨,左右了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方向和进程。今天各行业的湖湘弟子成为社会的栋梁。中国革命发展之历史,与岳麓山的历史文化紧密联系一体。

(四)大学区隐性旅游资源丰富、巨量

今天的岳麓山周围已被著名的大学城环绕。在旅游者看来,旅游景区和大学区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著名大学本身蕴藏丰富的隐性旅游资源,是修学旅游产品和开展青少年夏令营的学术殿堂,也是境外旅游者的重要吸引物。岳麓山重要的客源组成首先是周围大学的师生,外地部分游客中是先被大学的潜在元素所吸引,然后才融入到岳麓山的客流中。所谓隐性旅游资源,是指没有被明确标定为固化的旅游资源,但却具有旅游资源吸引力属性,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旅游产品的资源。今天的岳麓山景区和周围大学校园,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资源整体,只不过从旅游资源的属性看,景区是显性的资源,而大学区是隐性的资源。

(五)市民休憩、健身是麓山景区最重要特征和功能

岳麓山是城市公园,休憩、休闲、人流量大是城市公园的基本特征。同时,岳麓山是山岳型公园,空气负离子含量多,登山要耗费一定的体力,故又是市民开展晨练、健身、养生的好场所。长沙市民来登山自助游者甚多,占据了岳麓山主体性的客流量。

(六)对长沙市第三产业的巨大带动度

大凡城市内的大景区,必然是带动城市发展的大产业。岳麓山是城市公园,旅游六要素中的行、食、住、购、娱等接待要素由公园以外的城市旅游接待设施来承担。岳麓山巨大的客流对长沙市第三产业发展及其就业的带动度非常巨大,推动岳麓山外延型的产业链的延伸,为长沙市产业结构提升,给力了开放性、综合性、民生性、低碳性的旅游产业带动性属性,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岳麓山旅游业发展环境评价

(一)优势

旅游资源赋存与区域环境影响到旅游区的发展格局。岳麓山旅游区在资源、市场与环境等优势比较上,具有自身鲜明特色。

1.“山、水、洲、学、城”旅游组织格局与品牌优势

岳麓山“山、水、洲、学、城”五要素组织的数量与规模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罕见,即使具备也只是其中二三个要素的简单组合。如山与城(广州越秀公园)、水与城(武汉东湖公园)、水、洲与城(南京玄武湖),而本区的资源要素是山、水、洲、学、城等要素的融合,内容丰富,表现典型。“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国保单位黄兴墓;因青年毛泽东的革命足迹和伟大诗词而名扬天下的橘子洲头;树一代革命先锋的新民学会旧址等众多知名品牌,在小范围的旅游区内集聚如此丰富,实为罕见。

岳麓山名胜区旅游接待规模从2005年到2012年,年均为300—400万人次。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旅游服务设施的完善,国内市场迅速扩大,入境市场规模也不断壮大。如岳麓书院,2005—2012年共接待外国游客达43万人次,远远超过了评5A级景区对境外游客数量的要求。自从2009年麓山景区免票与橘子洲景区提质改造的完成,旅游休闲市场更加火爆,游客数量急剧增加。

3.学府文化源地、大学城据点,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麓山景区集历史文化、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和当代大学城文化于一体,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这些文化系列独成体系、“百家争鸣”,又在时空间上交相辉映、共同发展。像“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历史影响性,后来相继分衍出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和湖南师大等多所著名高校,甚至许多省内外高校至今仍受其影响。

4.山、水、洲自然美景的城市公园特色十分突出

麓山景区城景交融,学景交融。它依托麓山、天马山、凤凰山等自然山体的灵秀与湘江等江河气势,表现出与广州越秀公园、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公园等城市公园不一样的规模和档次。如橘子洲景区,是国内外城市中最长的江心洲,而不是一般的城市园林风格。由于旅游区所处位置的特殊性,旅游要素中的吃、住、购、娱基本全由城市承担。这样,更有利于本区游赏和休闲功能的发挥和生态、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弱势

在自然地理环境漫长的形成与影响过程中,会出现旅游区发展环境的固有劣势,这种非人文影响而出现的不利因素,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克服的。

1.橘子洲景区受水位影响较为敏感

橘子洲景区是由心滩发展而成的,海拔低。湘江大洪水季节往往容易被淹没,如果继续抬高景区地面则有碍自然环境风貌的欣赏。在枯水季节,河床裸露,污水横流,特别是橘子洲西部湘江河床,表现得更为突出。即使在湘江下游修建水坝抬高江面,也容易对河西低洼处产生客水,进而形成死水,会影响“山、水、洲、学、城”的旅游自然景观特色,对湘江的经济功能和生态功能产生影响。

2.各景区(点)空间上不连片分布

岳麓山旅游区的核心景区交通道路建设与大学城建设、城镇基础建设交织在一起,造成旅游者旅游时间的合理分配,在旅游空间线路组织优化上的形成障碍。旅游客流时常被堵,既影响到城市交通,又严重影响到游客得满意度和游览体验。如新民学会旧址被包围在城区建筑中,加上引导标识功能不强,游客难以找到,也很难与麓山景区、天马山景区、橘子洲景区实现旅游互动。

(三)机遇

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为岳麓山旅游区提供了诸多机会,好的机会能有效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和综合效益的发挥,同时,也能克服内部环境不利因素的影响。

1.中国旅游国家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全民旅游提供了政策支持

我国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是国家从战略的高度加以考虑和谋划,旅游产业地位进一步得以抬高。2011年确定的每年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更表明了中国发展旅游业的雄心。国家旅游发展战略的实施,将进一步助推岳麓山旅游区旅游市场规模和旅游消费,也有利于岳麓山旅游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

2.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助推了人们的旅游消费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末,人均收入预计将超过5000美元。随着居民收入的普遍加快增长和社会和谐程度的进一步提高,休闲、度假、高端商务旅游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岳麓山“山、水、洲、学、城”的旅游格局为全民休闲创造了先天条件,旅游消费需求将在此得以持续释放。

3.长沙“两型”社会建设和城市国际化,有利于旅游区的提质与增效

岳麓山旅游区作为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旅游“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样板区,生态友好、社会和谐和低碳出行成为核心指向。通过旅游业发展,必将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比重。长沙提出了2020年达到千万人口规模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目标,城市开放度不断深入,产业融合加速推进,入境旅游市场持续发展,岳麓山旅游业将成为长沙“两型”社会建设和城市国际化的核心内容和开台锣鼓。同时,也会进一步助推利用区的提质与增效。

4.面临创5A级景区的历史机遇

长沙是国务院1982年公布的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但至今没有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是一个缺憾。目前,岳麓山、天马山、橘子洲、岳麓书院、新民学会旧址等5家单位已开展了联合创建5A级景区的工作。通过投入大量资金,以5A级景区为建设目标,加强了各景区的建设、保护和管理。目前,自查自评得分基本符合5A级景区的评定要求。它将成为我省继张家界武陵源、南岳衡山之后的又一个国家5A级景区。

(四)挑战

外界环境与内部环境的变化,会导致一些新的因素出现,这些因素会制约旅游区的发展,旅游区只有正视这些不利因素,及时、科学地将面临的挑战转化为机遇。

1.面向各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形势将更为严峻

岳麓山旅游区在发展进程中,客观形成的其周边农民房屋建设、大学城等单位用地与长沙城镇建设的关系协调,增加了景区改造和违建设施拆除的投入成本。现在,又面临未来大学城40万人口的发展规模对土地利用、景观建设、基础设施上的新要求。在旅游开发进程中,还会面临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社区居民、旅游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各旅游主体之间的利益协调任务还很艰巨,难度也将增加。

2.停车空间的狭小与自驾游日益增多的冲突

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多,私家车出游和中远程旅游巴士的进入,旅游区交通还将面临车位有限、停车难、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进出不畅等问题。同时,也对长沙城市交通发展提出了新的考验与要求。尤其是每日余暇或周末、节假日,市民私家车大量涌入旅游区,会进一步加重停车难的问题,大量噪声产生与尾气排放,游客密集,都会对景区资源造成进一步的危害。由于旅游空间相对狭小,城市居民与外来自驾车游客和中远程游客在旅游空间争夺将变得激烈。

3.麓山景区免门票后,旅游者过多进入与本区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上的矛盾

免票后的麓山景区,提质改造并免票后橘子洲景区,游客数量明显增加,如不加以控制,就会造成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破坏,只会闻到游客体味,而不见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也增大了文物古迹的保护难度,增加森林防火防灾工作难度。又如麓山景区免票后,游客遛狗、吸烟、架吊床、小摊贩吆喝、践踏破坏现象明显增加,自行车山路冲速造成的安全隐患,各驻山单位侵蚀景区用地,门前三包责任制的不落实,都严重影响到岳麓山景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加上各景区(点)间分布较散,空间上的不集中,管理难度将进一步增加。

结论

通过对岳麓山旅游区环境的整体分析,可以得到两点简要结论,并为岳麓山旅游区的开发与管理工作带来启发。

(一)旅游发展优势十分明显,超出了面临的劣势

从2005年至今,岳麓山旅游区年均接待游客都达到了国家5A级景区的要求,许多硬件指标也基本符合要求。但也存在切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旅游环线的组织与优化;停车场、停车位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学城发展、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利益协调;景区盈利模式创新与整体利益协调;旅游产品品质提升和形象突破等。旅游区“山、水、洲、学、城”的旅游格局、品牌优势、文化优势和规模型的城市公园特色非常突出。相比之下,其存在的劣势通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管理,整合资源是完全可以克服的。

(二)面临评5A级景区的历史机遇,机遇远远大于挑战

岳麓山旅游区处在长沙河西“两型”社会建设的先导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但旅游区要在“学”的旅游要素上加以突破,让“学”真正贯穿于“山、水、洲、城”诸要素中,构建大岳麓、大产业、大文化旅游区。河西大学城未来发展潜能巨大,实现“学”与“景”交融,使大学城成为景区的靓点,景区成为大学城的卖点,未来的大学城是国际性的大学城。同时,也要正确处理好“城市”与“文化”、“水”与“洲”的关系,使得未来的长沙国际新城处处洋溢着文化,未来的橘子洲与湘江更是令人陶醉的旅游乐章。因此,比照5A级景区的国家标准,开出清单,寻找差距,综合治理,实现岳麓山旅游区由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向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的巨大跨越。

[1]尹德亮.旅游区环境影响评价与保护[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9(3):61-62.

[2]林媚珍.南昆山生态旅游区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J].生态学报,2010(12):3270-3279.

[3]宿倩.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4.

[4]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分章解读[OE/BL].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2011年6月.

[5]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政府.http://www.yuelu.gov.cn/tabid/72/Default.aspx.

[6]邓学建.岳麓山地区鸟类群落生态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6(3):67-71.

猜你喜欢

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
第五届跟着古诗词去旅行湖南岳麓山寻春诗会
第五届跟着古诗词去旅行湖南岳麓山寻春诗会
爱晚亭
无人机告白
浅析成吉思汗陵旅游区的公共艺术
橘子洲头桃花飘
橘子洲头(组章)
情驿岳麓山
着力推进禅文化旅游区建设
建设开封历史文化旅游区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