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师范教育学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14-04-08魏芽芽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师范类教育学设置

魏芽芽

(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教育理论部, 山西大同037039)

高等师范教育学课程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魏芽芽

(大同大学大同师范分校教育理论部, 山西大同037039)

教育学课程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也是一门应用学科;最近几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在高校教育学课程设置上存在的问题,只有找到问题积极思考,找出解决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师范生的必备素质;就高等师范教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追根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使教育学课程的功能更好地发挥。

高等师范教育学; 教学问题; 原因; 对策

师范类高校的教育学课程是其特有的标志性课程,师范类高校教育学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基本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和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师范生科学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有重要意义,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却出现“教师难教,学生厌学”的现象。

一、高等师范教育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类课程课时设置较少,师范类学校特色不明显

据有关统计研究,在西方国家师范类高校中,教学课程设置有16%~33%的课程为教育学课程。例如在美国,教育专业课程在总课程设置中占20%的比例,其中有三分之二为与教育理论相关的课程;在德国师范学校中这一比例上升为33.3%,在日本的师范类综合大学中,教育学专业占15%,其中教育学理论课就占据12%;英国的课程设置中教育学比例更是高达25%。

从我国师范类高校的教育学课程中可以看出,教育学、教学法和心理学是其主要的三门课程。其中教育类的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例较小,仅为10%左右。课程的设置一般为每周3~4课时,而且教育学的公共选修课都集中在一个学期中,较少的课时和课程的集中使师范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能在课堂上教授一般的理论知识,不能给学生安排相应的实践操作练习。例如在进行有关教育与政治、人文的关系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一般通过阐述一些社会现象和结合自身的经历使学生理解其中的理论,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接受所传授的内容,缺乏对所学内容积极主动的思考、辨别、分析和总结。这种教学形式局限于教师讲解学生听,缺少互动和实践的环节,这样就导致学生不能进行教学能力的训练。

(二)大多采用大课堂授课,教学形式较为单一

大多数高校的公共课的安排都采用大课堂的教学形式,合班学生的人数都在百人甚至更多,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能采用讲授的形式,不能进行多样的教学方式,缺少与学生互动的环节,学生无法深入思考只能一味地听取。课堂上的被动吸取知识造成学生在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欠缺,在课后更是不会积极主动地深入学习和思考。这种呆板的教学形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是教师一人的独角戏。老师尽心尽力讲解,而学生则是对老师的讲解没有兴趣,在学生没有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挫伤了教师讲解教学的积极性。

有的师范类高校中,学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给课堂配备一定的多媒体。但是多媒体的应用也没有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学习乐趣和减少教师板书时间外,不能对教学效果起到根本性的作用。

(三)封闭的教学空间约束了学生的教学技能

高师院校的教育学课程一般只是进行教师对课本知识的传授,没有相应的课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师范高校的教育学课程与其他高校的课程相比知识区别在教育学、教学法和心理学这三门学科上。教学的形式固定在一定的教学空间中,这种空间像是一种指令性的空间,学生被安排在教室中指定的位置上听课,信息只能从教师传递到学生,缺少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难实现交流和协作。由于公共类课程的教学课堂是封闭的,有一定局限性,导致“主体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很难实现。

(四)课程资源缺乏,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资源的目的是辅助教师的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包括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教师在使用教学资源的同时,也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开发和创新,学生在接受教学资源带来巨大裨益的同时,其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课程目标的完成不仅取决于教师的授课形式和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和运用水平有关。要想充分发挥教学课程资源的作用,教师在对其充分利用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如果只是单纯的讲解课本,只会影响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如果教师只注重课程资源的利用而忽略对其开发,也无法凸显师范高校的教育教学特点,从而缺失应有的师范精神。

(五)对学生的教育教学考核方式不完善

师范院校教育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一般是采用考试的形式,以一次考试的形式作为学生掌握课程知识的标准,这种考核方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掌握,忽略了教育的实践内容,致使学生不能在实践中应用到所学的理论成果,教学过程、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没有得到重视,使师范类学生不能全面而深刻地掌握相应的教学技能,师范教育学理论严重脱离了实际,从师范院校走出的新上岗教师很难适应实际的教学岗位的要求。

二、原因分析

(一)出现师范教育学课程问题的由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重点从高等教育的课程转向基础教育。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大多采用多元化,无法深入细化课程理论的一般性研究。致使高等教育的课程只能视自己的学科专业而定,没有统一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因此高校的课程设置都具有主观性和随机性。这种设置在一方面能体现学科的特色和高校的教学特色,在一定程度上适应高校的民主化和自由化。但在另一方面,这种课程设置引发的规范化和原则化的缺失,使得有些高校的课程在设置上与教育的基本规则相违背,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重大的教学隐患。

(二)师范教育学课程问题的原因分析

在微观程度上可以分析得出导致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首先,没有统一的教学理论在高等教育的课程设置进行理论指导,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课程实施和实践中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从事高等教育的高校在课程安排上具有很大的主动性,不能受到国家的指导和限制,因此为了保障教育学课程的完善实施应该需要统一的规范。高校作为我国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在充分享有一定的自主性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保证这种自主性前提假设实现的重要性,避免在课程改革理论中,特别是师范类的高校教育学专业,使课程设置违背基本的教学规律;其次,在课程的制定上,高校的课程设置是由学校的教务人员根据教师的课程是否冲突、教室安排是否合适等进行安排,不考虑课程本身是否直接相关,欠缺合理性和科学性。教务人员的教学素养也影响了课程的设置和安排,教师和教务人员交流的机会有限,教师大多是接受教务的通知,他们“各自为政”的管理模式反应了教育领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即“外行领导内行”。

课程设置的理念没有考虑到以学生为本。高校的教育中大力倡导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以学生为本,但在课程设置等环节中却不会征集学生的意愿,课程的设置也没有体现学生的需求。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这种选择权是民主的自主而不是个人的自主,是科学的自主而不是盲目的自主。这种自主如果只是教务人员的自主,那么就无法保证教育的规律性和科学性,以学生为本才是体现教育的价值所在,我们的教育问题就是没有把教育中的警示付诸于实践中。课程的设置没有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教育学课程的设置是以培养研究性人才为主,重点没有放在师资的培训,现在的师范类高校的教师不再需要本科生,而是更高层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现在的教育学的改革导致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这样导致了应届生的就业难度加大,更多的人走向考研的道路。我们的教育学要从根本上追问导致师范类高校剩余很多研究生和博士生的问题。我们在教育学上没有明确培养的目标或者教育学的目标没有和实践很好的结合,教育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教育学课程设置成为教育学改革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三、提高师范教育学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

(一)提高教育学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突出师范高校的特色

增加教育学课程的比重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改进措施,一方面可以增加教学课堂中的理论课时,并且避免在每周的集中开设,课时的增加使教师在课程的教学中有更多的灵活性;另一方面,可以将课堂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师在学生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实践方面的指导,从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培养学生。

(二)将大班课堂授课的形式改为小组学习

授课教师的知识传授如果只能进行大班课堂授课的形式,那么授课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特色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小组学习和探讨,使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发散自己的思维,将被动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学习。小组讨论的形式不仅深化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也提高了学生对教育教学分析和发散的思考能力,为将来的实践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丰富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拓展教学时空

大班的集中授课更多的形式是教师单项授课,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和协作,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堂教学内容与课后的实践相结合。在信息化教学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的教学平台,这种信息化的教学平台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

(四)授课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资源观

教育学课程资源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开放性。教师要正确认识并且积极进行教材、教师、学生和实践等资源的利用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拓展教学的时空,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实现培养出综合能力的学生的教学目的。

(五)采取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

综合性的考核方式是指既要考核学生的理论知识也要考核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采用笔试和实践两种考核方式,为了提高学生基本技能力的训练,可以采取模拟训练的形式,使师范类学生充当教师或者小学生的角色,来进行模拟的教学活动。实践的训练的考核可以使师范生对职业有初步的了解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毕业工作后能很快地适应职业的需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总之,教育学课程的有效实施需要引起相关院校对课程设置的足够重视,学校要从多个方面积极配合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学课程设置的不断完善,国家教育机构也应针对师范院校的特点做出适当的基础教育改革,探索基础教育服务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为师范生教学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1] 刘玮,张彦山.高等师范教育学课程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2(5):100-101.

[2] 林相标.从基础教育新课程看高等师范教育课程设置的缺失[J].上海教育科研,2011(2):60-62.

[3] 季思远.对师范类教育学课程优化的有益思考[J].成功(教育版),2012(22):218-219.

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Educational Curriculum in Higher Normal Colleges

WEI Ya-ya
(Daton g Normal School of Daton g University, Daton g Shan xi 037039)

Education curriculum is not only a theoretical course,but an applied discipline.In recent years,the reform of the educational system does not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learning the curriculum existing in college education.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normal students'quality will be improved when the problems are found and effective solutions are applied.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the problems of higher normal education curriculum,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measures,which can make the function of educational curriculum better.

educational curriculum in higher normal colleges; teaching problems; causes; countermeasures

G659.21

A

1671-4733(2014)06-0087-04

10.3969/j.issn.1671-4733.2014.06.023

2014-11-28

魏芽芽(1985-),女,山西大同人,助教,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理论,电话:13403623105。

猜你喜欢

师范类教育学设置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浙江:中职非师范类专业新教师需进课堂下企业
教育学是什么科学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