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文素养提升的实践与研究

2014-04-08杨海波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4年7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人文素养

杨海波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分院,江苏 苏州 215008)

教育部关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纲要中提出:在高职体育健康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而高职体育教学是健康课教学的主要载体,因此教学过程中提升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进人文精神教育的最大实效性,成为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实践课题。人文精神教育的核心及最根本任务是提升学生的道德观,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学会做人,学会处事,最终唤醒学生生命感、价值感的基础上,学会更好更积极更正能量的立足社会。

一、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及其人文素养的内涵

1.高职教育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含义

人文,指的是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主义精神及素养,指人类历史文化中保留下来的精华和核心,人文素养的教育思想,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高职教育是培养时代所需人才的主要方式和渠道,因此更加需要重视对学生加强人文教育,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以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养。

2.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的教学目标

教育部在关于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纲要中指出.在高职体育健康课教学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人文主义的教育。从我校的高职体育健康教学过程的实际实施过程来看应该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人文素养教育的实施过程。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将对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渗透其中,多方面促进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及养成。

具体而言之,高职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培养身心健康、综合素养全面发展的人。素质教育及人文精神教育的最终是实现学生的全方位发展和促进,因此,高职体育教学的目标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同时还应该促进学生精神、思想、心理及人文素养的提高,即使学生能力与素养双向的提升。另一方面,结合专业,培养专业型、社会型的人才。与普通教育相比较,高职教育的特点之一是具有专业性特征,因此高职体育教学也应与专业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应该结合学生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相关的技能,结合培养素质要求开展,使高职学生成长为社会型与专业型人才。

二、高职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存在的问题

1.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重体轻育”教学理念

“体育”,从字面言之,包含“体”+“育”,体育教育指的是促进、改善受教育主体的自我构建、自我改建的实践活动的过程,而其中,人是最主要的教育的出发点及最终的归宿。以笔者及周围同仁从教的现状分析,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更多只是外在的体育锻炼,课堂教学有一定的随意性,学生更多的是领取相关体育器具进行自行运动,缺失针对性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及关心,更不要说是从长远计,以体育教学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素养健康的理念。

2.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缺乏明确人文教育的目标。

高职体育的教学在实际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目标,更多只是传授给学生训练的技能,主要是身体素质的训练,而缺少具体的教学目标,尤其缺乏对学生人文精神目标的制定及实施,缺乏对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传承的教育实施。高职学生大多是毕业后直接走上社会及工作岗位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精神都与之相关,因此高职体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更加明确,具体,包括对实施过程和结果的考核。

3.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学校缺乏对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视。

长期以来,更多高职院校多的是对专业建设和德育建设的文化倾向重视和投入,而体育只作为学生到操场自由活动的方式,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相对滞后。高职校的全员体育最多也只是每年一次的传统运动会等简单形式,缺乏创新,没有引起多数学生的更多更强烈的兴趣。高职校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更多是属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缺乏意识和观念上的重视,缺乏寻求新的出路来吸引学生的关注度,导致高职体育教育中的学生缺失人文教育的氛围,因此也是引起高职体育教学对学生人文教育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高职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途径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价值观,建构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教育模式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是树立一种健康、文明、进步的体育价值观。所谓体育价值观,就是比较稳定的、系统的、理论化的体育文化评价,是人们根据长期体育锻炼和反复性体育情感体验,同时也是人们认识和评价体育和体育现象对自身或社会的重要性时所持有的内部标准。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从全面的人文教育的角度而言,必须引导其认识到一种文明、健康、进步、积极的体育价值观,潜移默化接受更多的体育文化。循序渐进的引导过程中,高职学生可以逐渐形成心理和行为取向,而且是相对稳定的,并产生行为定势,以此激发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初步养成。

2.以小组自主的教学模式,增强高职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人文精神的养成

笔者教授过高职生的体育选修课程,学生相对而言在体育课上较为散漫,缺乏积极主动的体育行为,针对此种实际情况,借助体育运动的形式和内容的改变,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开发各类体育合作的游戏,要求制定游戏目的、规则、器材等,如下图,只是其一。

体育游戏组织实施方案

一方面,在讨论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积极性激发,团队的合作意识也促进了;另一方面,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除了得到体能的锻炼,感受到的是小组间合作的成功,成员间的情感交流的愉悦感,发挥了个人团队的智能、能力,对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和供应互助的博弈规则也是潜移默化的促进养成。

3.制定可行的体育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积极体育行为的意识形成,激发学生人文精神的养成。

高职校要摒弃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从学生根本的需要出发,以真正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为最终目标,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引导学生终身锻炼的意识。结合学校的实际,拓宽高职体育教学的课程资源,逐步进行以“身体素质”、“运动计划能力”、“运动技能特长”等主要指标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促进体育课程教学与人文精神教育的相融合。从学生自身实际的身体素质,鼓励激发学生掌握擅长的体育运动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促进积极主动的体育热情,真正得到身体体质的锻炼及人文精神的提高。

体育行为是指人与体育发生联系时的综合性表现特征,是一种健康向上的行为方式,范围有显性和隐性两个方面。显性主要包括:体育活动方式、参加运动频率、体育消费方式;而隐性则主要包括:体育态度、体育欣赏。对高职学生积极体育行为的培养,既能促进学生良好体育生活方式的养成,从而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积极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的养成。高职学生积极的体育行为不仅对于其学业生涯中人文精神的养成教育有事半功倍的实效性,同时也能够促进毕业后进入社会的他们,对社会体育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积极意义,促进全社会良好体育生活行为方式的形成,促进社会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

四、结语

综合言之,人文精神是在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孕育,又反过来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财富。在高职体育健康课的教育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对高职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促进和提升学生个性、意志、情感等的综合健康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的人文素养。要加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文教育,激发学生接纳新的体育价值观,理解文化规则,掌握运动技能,同时也学会时代的体育精神,在具体过程中,形成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对人生的积极规划,从而形成正能量的人文精神的社会氛围,促进全社会核心价值观人文精神的构建,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高素质的综合性高职学生人才。

[1]刘丽媛.体育教学中的人文化探析[J].体育世界,2009,(5).

[2]尹林.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人文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

[3]徐培文.论高职院校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的结合[J].浙江体育科学,2008,(2).

[4]熊斗寅.体育文选[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96.

[5]赵岩英,刘茂祥.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外延浅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2).

[6]王祺.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人文缺失及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0,(18).

[7]张杰.人文精神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10,(4).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人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