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粮食加工方式转变指标体系构建及综合评价研究

2014-04-08刘海龙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变化率指标体系河南省

刘海龙, 杨 茂

(1.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1; 2.河南工业大学粮食经济研究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1)

正确评估粮食产业加工方式转变程度可以掌握粮食产业发展方式所处的状态、明确转变的动力与阻碍因素,确定今后粮食产业发展方式的目标和方向.构建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指标体系是一项基础工作.本研究从分析粮食产业加工方式转变的内涵出发,建立粮食产业加工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法思想给出影响粮食产业加工方式转变的相关因素指标的权重.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元素的系统.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各种相互联系指标的总和,这些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现状和进程.建立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掌握粮食产业发展方式的实际状况,并对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发展水平、发展规模、发展结构等进行综合评价[1~3],引导各经济主体和各级政府加强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推动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

1 粮食加工发展方式转变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数据的质量,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可比性及导向性原则,构建的粮食加工方式转变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涉及11个指标.一级指标有4个:粮食加工要素投入、粮食加工资源利用、粮食加工产业效益和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粮食加工要素投入指标包含粮食加工企业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比率、粮食加工企业研发资金投入额、年末资产增长率;粮食加工资源利用指标中包含大米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小麦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指标和油料加工企业产能利用率;粮食加工产业效益指标中包含销售利润率、资产产出率;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指标中包含大米日产量400 t以上企业数占百分比、小麦日产量400 t以上企业数占百分比、植物油日产量400 t以上企业数占百分比.

本研究主要从粮食产品结构优化的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产业效益的转变、要素投入的转变对粮食加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进行评价.

1.1粮食产品结构优化指标

分设以下3个子指标:小麦粉产量中全麦面粉、专用粉、营养强化粉产量变化率;大米产量中特定米、标准一等米产量变化率;食用植物油产量中一级油加工量变化率.

1.2资源利用指标

选取大米加工业的达产率、小麦加工业的达产率以及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的达产率等3种粮食加工产品资源利用的子指标统一为达产率.

1.3产业效益指标

选取粮食加工业实际工业总产值变化率、粮食加工业产品的销售收入变化率、粮食加工企业的利润总额变化率等3个子指标反映粮食加工业的产业效益.

1.4要素投入指标

选取粮食加工企业年末资产变化率、粮食加工企业从业人数变化率、粮食加工企业负债变化率、粮食加工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费用变化率等4个子指标反映粮食加工业的要素投入.

2 粮食产业加工方式转变指标评价分析

2.1粮食产业加工方式转变指标的权重设定

为能了解哪些因素是影响粮食产业加工方式转变的主要因素,以及各因素影响的大小,本研究给出一种基于熵权法的粮食产业加工方式转变影响因素权重确定的方法.

信息熵是信息论中用来刻画信息无序度的一个量,熵越大则信息的无序化程度越高,相对应的该信息所占有的效用也就越低.基于这样的原理,将信息熵引入对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影响因素权重的确定过程中,通过采集数据形成数据序列,并计算该数据序列的信息熵,如果该数据序列的差异程度大,则提供的粮食产业加工方式转变因素的影响就越大,相应地就赋予其较大的权重,并通过数据序列的变异程度来确定各影响因素对粮食加工方式转变影响程度的大小[4~7],指标权重见表1.

表1 粮食加工指标权重数据(2003—2010)

2.2粮食产业加工方式转变指标综合评价值的合成

采用功效系数法,对粮食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各年各项指标的调查值进行量纲处理,然后用加权平均的直接综合法对各指标的评价值进行合成.各项指标调查值的量纲处理模型为:

(1)

在(1)中,把指标值处于不容许状态看作及格状态,当某项指标值等于不容许值时,dij为60分.一般情况下,实际指标值在不容许值和满意值之间,若xij比xi(h)值高,dij>100分;若xij比xi(s)值低,则dij<60分.

得到各指标的功效系数分值后,运用加权平均法对经过功效系数法处理的量纲指标进行合成.合成方法为:

(2)

式中:di为第i项2级指标和全部指标某年份的评价值;wi为第i项指标的权数.处理后的数据见表2.

表2 粮食加工指标加权测评值对照表(2003—2010)

2.3粮食产业加工方式转变指标的综合评价分析

2.3.1 粮食加工要素投入指标变化情况分析2008—2010年,河南省粮食加工要素投入指标测评值和全国同样指标的测评值如表2所示.河南省和全国的粮食加工要素投入的集约化水平总体来看没有明显的改善,2010年的粮食加工要素投入的集约化水平比2008年还有回落.2010年河南省粮食加工要素投入指标测评值略高于全国要素投入指标测评值.

2.3.2 粮食加工资源利用指标分析 2003—2010年,河南省粮食加工资源利用集约化水平的评价值趋于降低,从2003年的9.48下降到2010年的7.1;同期全国粮食加工资源利用指标评价值趋于升.2006—2010年,河南省与全国粮食加工资源利用指标评价值的差距逐年拉大(表2),表明近年来河南省粮食加工企业的产能利用率在逐年降低,中小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过剩.

2.3.3 粮食加工企业效益分析 2006—2010年,河南省粮食加工产业效益指标加权测评值总体上呈逐年提高趋势,并且明显大于全国测评值,其加工产业效益提高率也逐年加大(表2).

2.3.4 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情况分析 表2提供的资料表明,2008—2010年,全国与河南省2008—2010年粮食加企业规模化指标加权评价值稳步提高,2008年河南省粮食加企业规模化指标加权评价值高于全国,2009年基本持平,到2010年河南省粮食加企业规模化指标加权评价值明显落后于全国.

3 粮食加工发展方式转变的综合评价与分析

结合上面的分析,本研究就河南省粮食加工指标综合评价值在全国处于什么样的水平进行量化对比.表2表明,2008—2010年,河南省粮食加工指标综合评价值每年均高于全国水平;要素投入指标和企业效益指标比全国平均水平高;而粮食加工企业的资源利用指标和规模化发展指标影响了河南省粮食加工指标综合评价值更好的提升.

3.1资源利用水平是河南省粮食加工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薄弱环节

这种过剩一方面表现为行业总体的产能过剩,另一方面表现为区域布局不合理所导致的区域性产能过剩,以致开工不足[8~10].导致产能过剩和布局失衡的原因主要有3点:一是一些企业在缺乏科学的调研与咨询的情况下仓促上项目,导致了整体产能的盲目扩张;二是在缺乏对产品和产业方向进行准确把握的情况下,既不进行产品更新,也不进行技术创新,将大量投资投向自以为风险较小的传统领域,结果造成了大量低水平项目的重复建设;三是一些主产区政府在规划本地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粮食加工业产区与销区的合理衔接,将本地出产的粮食视为本地可以垄断的资源,通过本地的财政扶持和资金支持,追加新项目、迅速扩大产出规模,结果不仅导致了区域性的产能过剩,而且导致了产能布局失衡,从而带来了巨大的产能闲置和资源浪费.

3.2近年来生产要素投入质量并没有显著的改善

从粮食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指标可以看出,近几年粮食加工企业的规模有所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较小,这表明粮食加工企业以小规模企业为主,产业初级加工产品多,整体仍以初级加工为主,精深加工和食品工业化程度低,也表明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能力不足,技术含量低,综合加工能力薄弱,经济效益不高.

参考文献:

[1]耿 静.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J].吉林农业,2010(3):42-43.

[2]吴向伟.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涵与途径[J].经济纵横,2008(2):23-26.

[3]李瑞芳.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基本特点和新要求[J].学理论,2009(28):22-25.

[4]李 俊.基于熵权法的粮食产量影响因素权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851-6854.

[5]李玲玲,张耀辉.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测评指标体系构建及初步测评[J].中国工业经济,2011(4):54-63.

[6]邓 平,邓 娥.国内关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综述[J].华东经济管理,2011(7):118-121.

[7]杨 茂,赵予新.河南省粮食生产方式转变的指标体系构建及相关权重确定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5.

[8]魏 然.产业链的理论渊源与研究现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6):24-29.

[9]王秋菊.农业产业链整合理论研究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09(22):21-23.

[10]吴志华,胡非凡.粮食供应链整合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4):26-32.

猜你喜欢

变化率指标体系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基于电流变化率的交流滤波器失谐元件在线辨识方法
例谈中考题中的变化率问题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利用基波相量变化率的快速选相方法
川滇地区地壳应变能密度变化率与强震复发间隔的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