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绝技
2014-04-08杨晰
杨晰
其法一直散落在华山脚下,在历代医师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并长期进行临床实践后,形成了一门独到的康复医学。
陕西华县历史悠久,是黄河流域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县境内有数十处“老官台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殷商文化”古遗址,无不印刻着我们的祖先在此繁衍生息,创造文明的丰碑。周宣王二十二年(公元前806年)封庶弟姬友为桓公,在此建立了郑国;春秋时,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秦国在此设郑县,为本县设县之始;北魏孝昌二年(公元526年)在郑县设东雍州;西魏废帝三年(公元554年)改东雍州为华州,此后直至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废除州府,改华州为华县,沿袭至今。
华县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发祥地。独特的自然条件和深厚的人文环境,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民间技艺,千百年来,她们在华州大地上生生不息,在一代代艺人手中传承、发展与繁荣。华县杏林许氏正骨术就是在这一丰厚的地域文化中孕育而出的,它发源于西岳华山脚下杏林镇,是劳动人民在与疾病的长期斗争中,逐渐探索出的极具价值的康复治疗方法。其法一直散落在华山脚下,在历代医师对其进行总结归纳并长期进行临床实践后,形成了一门独到的康复医学。华县杏林许氏正骨术祖上曾祖太爷为清光绪年间举人,对散落民间的推拿正骨之术进行整理和临床研究,形成了杏林许氏正骨的雏形。华县杏林许氏正骨术的传人自幼学习祖上正骨之术,年轻时就被乡政府重视并推荐入伍,后安排其到北京中医学院系统学习,由当代中国正骨泰斗冯天有收为弟子并潜心教导,医术成熟后,被安排在总政治部负责总部军委首长的治疗与保健工作,在这期间拜访了不少京城名师,广猎医学文献资料,并对华县杏林正骨进行了进一步的整理和临床实践。
华县杏林许氏正骨技艺的独特
华县杏林许氏正骨技艺是在继承及发扬祖传切摸查病、提拿牵引、敲按复位等诊疗手法的基础上,以循经络、推穴道的方式矫正骨结构的平衡、调整脏腑功能,使人身体的气血及经脉恢复畅通,并融入了道教妙查因果、大道至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用于治疗相关脊柱疾病的一门民间传统医学。“妙察因果”,即通过望闻问切的手段诊察病理,注重通过“切”摸骨查病,手摸心会,“妙察因果”,通过医者的手感能准确快速的找到病源;“大道至简”,即仅用独特的矫正复位,整脊拨筋,疏通经络等手法治疗疾病即可巧除病根,疏通经络,调整脊椎的内、外平衡,有“大道至简”的疗效;“道法自然”,即正骨推拿手法,采用自然力学疗法,一般无需吃药打针,没有副作用,通过绿色的力学疗法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此外,在继承祖上保健工具的基础上,许氏传人融入了道家养生思想,开发了两套自我保健工具,造型方圆流畅,使用方便,功效卓著,能够预防一些疾病的发生。
杏林许氏正骨术的主要医治器械有骨折固定绷带及夹板、矫正脊椎骨关节结构平衡的竹制楔子、特制正骨锤、疏通经络用的槌子、拍子、整脊平衡辊、关节牵引床及固定带等。早先,杏林许氏正骨术只用于整复骨折及关节脱臼等病,随着历代族人的逐步完善,慢慢发展到在脊椎上通过正骨、拨筋的方式,达到能够治疗心脏疾病的效果。例如可用正脊推拿的方法,治疗因脊椎引起的常见病。如由颈椎引起的脑供血不足、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健忘失眠及肩臂麻木、酸痛等;由胸椎引起的功能性心肌供血不足,心慌、胸闷等;由腰椎引起的腰椎间盘突出等。
在医德医礼方面,杏林许氏正骨技艺受道教文化影响深远,历史悠久,手法独特,形成了治病救人、造福桑梓的道德追求,并把它作为其继承人必须遵守的准则,教育学习杏林正骨者要尊师重道、有仁爱之心,也是传统医学非药物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文化方面,杏林许氏正骨从雏形到成熟经历了上百年,在这个过程中它见证了历史,并在历史中升华,承载国医的历史传统;在科学方面,许氏正骨总结出了一套独特的诊治方法及理论,坚持“未病先防,即病防变,愈后防复”的科学思想,很多不明原因的内脏病,均可在脊椎上找到根源并施以独特的治疗。
华县杏林许氏正骨不仅仅是一门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一种医学理念,是对我国劳动人民朴素的创造性和传统道教思想的继承和升华,它体现了祖国医学的文化特征。奈何岁月沧桑,这门口耳相传、代代延续的技艺却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被西方先进的治疗手段所冲击取代。曾几何时,本着继承和发扬中医正骨这一中华传统国粹的思想的许氏正骨疗法的传承处于举步维艰的地步。
华县杏林许氏正骨技艺主要分布在华县、西安等关中区域。解放后,杏林许氏正骨术在当地农村老年人手中有部分传承,但之后经过文化大革命及西医的冲击,现在当地已很少有人从事此项职业,目前仅有西安平周椎体病研究所等分支机构在传承,该研究所在西安拥有一套200余平米的治疗场所,床位12张,培养学员30余人,目前已为祖传的两套保健工具申请国家专利并注册了商标。近十年来,该研究所培养的学生已在上海及北京开展推拿正骨治疗。如今,华县杏林许氏正骨技艺己成为陕西省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陕西对外宣传和科学发展的文化名片,其积极参加多项“非遗”传承活动,扩大在社会上的影响力。2010年,华县杏林许氏正骨技艺代表陕西省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唯一项目参加了上海世博会, 在多家新闻媒体中均有详细报导。同年10月,该项目应邀赴杭州参加了中国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并被评为博览会优秀参展项目,得到了社会各界及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
目前,杏林许氏正骨技艺传承人许平周已被评为陕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扛起了传承杏林许氏正骨技艺的大旗。许平周现为西安平周椎体病研究所所长,中医主治医师。他自小深得祖父教诲,掌握了许氏正骨绝技。入伍后深受首长重视,被选送到北京中医学院深造,先后负责韦国清、杨白冰、傅全有等首长的医疗保健工作。从医三十余年,一直致力于脊椎相关病的治疗和临床研究。在继承祖传正骨术的基础上,吸收各家所长,潜心研究,完善了杏林许氏正骨医术。本着振兴祖业的思想,许平周于2003年成立了西安平周椎体病研究所,开始挖掘、整理、保护华县杏林许氏正骨术,为数以万计的患者带来了福音。西安平周椎体病研究所已面向专业院校及社会招收学员,同时,定期免费开办杏林许氏正骨专题讲座,在省内报刊杂志上刊登相关理论宣传的文章。
自从华县杏林许氏正骨技艺被批准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类项目后,西安平周椎体病研究所作为此项目的保护单位,传承人许平周大夫经过近十年的不懈努力,已带出三十余个徒弟,在全国各地独自开展正骨推拿工作,本族子弟许杨、许科、许亮杰已掌握许氏正骨要诀并在正规中医院校进行学习。陕西省电视台及西安市电视台报道了杏林许氏正骨疗法,并制作了讲课资料,同时走进社区、学校、党政机关办公室,宣传脊椎病的预防与治疗误区。
作为关中不可多得的传统医药类正骨技艺,传承人许平周心中有着自己更为宏伟的目标:许平周计划对已申报成功的专利保健器具进行包装,使之进一步制作完善,如拍摄使用光盘,并配套说明书等。深入社会各界宣传保健器具的使用方法,对已申报成功的专利保健器具,通过广泛宣传后,使之成为人人可用的保健礼品,用传统杏林许氏正骨保健器具为当今老龄化社会服务。对已注册的研究所商标加强管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参加社会宣传活动,利用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扩大社会认知度。建立杏林许氏正骨网站,加深公众对该项目的了解和认知,促进社会共识与共享,扩大社会影响力。同时,继续整理珍贵资料并重新编写杏林许氏正骨宣传册,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等多媒体手段,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完整地建立和保存文字影像档案,对杏林许氏正骨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把华县杏林许氏正骨技艺从医理医术的层面总结出来,同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此外,加强对传承人进行实践培训及功法训练和杏林许氏正骨传承人的梯队建设,在学员中注重培养提拔骨干,做到每个施术者必须手法规范;通过传统的师带徒等途径,让骨干学员继续培养新学员,达到“一传十,十传百”的效应,并在北京选择比较符合中医传承发展的地方,建立正骨推拿传承基地,为今后的传承与发展打造更广泛的空间,为更多百姓的健康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单位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薪火相传迎美好未来
华县杏林许氏正骨技艺传承一直延续家族式传承的方式: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袭。据许氏老人记叙,在高祖之前至少还有五代以上,但因许氏家族无族谱记载,具体传承人的姓名及生卒已无处查证,目前,可查明的脉络传承谱系如下:
第一代传人许易阁(1852—1906),以正骨技艺为主;
第二代传人许昱堂(1876—1938),以整理文献为主;
第三代传人许全兴(1905—1978),以临床治疗为主;
第四代传人许平周,以治疗脊椎病为主;
第五代传人许杨、许科科、许亮杰,以推拿保健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