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未来民居技术与艺术的思考

2014-04-07

山西建筑 2014年35期
关键词:艺术美艺术性实用性

党 君 和

(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对未来民居技术与艺术的思考

党 君 和

(湖北文理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3)

分析了在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的背景下,民居技术与艺术的发展趋势,指出未来的民居在营造技术传统上会有传承、革新,并将会有新技术产生,在艺术上,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仍然会持续并提高。

民居,建筑,艺术,追求

营造技术的运用和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们的形成是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当时当地人们的经济状况及生存需要的。现今,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日新月异。社会不断进步,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使人们富裕,富裕了的劳动人民,也有实力建造更美好的居所。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未来的民居可能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 建筑营造技术传统的传承、革新与新技术的产生

在形成营造技术的过程中,鲜明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这些智慧体现在交流和学习,创新与发展,对自然有害方面的预防,有益方面的利用中。历史是发展的,社会是进步的。发展着的历史和进步着的社会,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变化和营造技术等方面的再创新、再变化。这种更新、变化,再创新、再变化永远不会停止。因此不能用孤立、静止的观点去看待营造技术的运用,而应该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它。

在传统技术的传承上,可能有如下五种情况:

第一,一些适应建筑需要的优秀部分,得到继承和发扬。从现今民居小楼建筑中使用的坡屋顶技术,砌墙的咬缝技术,仍在使用上,就能证明这一点。

第二,营造技术中的有些部分需要革新使用。现今建筑中的出前檐、过梁、门窗、排水系统,虽然它们的部件、样式产生了变化,但是技术原理与传统技术是一样的。这就是技术革新的明证。

第三,某些技术,人们将从一个新的角度去要求它。比如民居中对坚固性、耐久性的要求。在传统民居中,民居单体低矮,它的坚固性、耐久性主要体现在预防风雨剥蚀、大地潮湿浸润,来保证建筑单体的坚固性和耐久性,对抗震要求不高。随着建材发生变化(由原来的土筑、手工粘土砖,变为现在的钢筋混凝土、机制砖等),单体建筑高度增加,风雨的剥蚀和潮湿的浸润对建筑坚固性和耐久性的影响,已经显得不重要了。而防倒塌、防裂缝、抗震等功能则显得尤为重要。使原来为了使建筑保持坚固性和耐久性的技术随之从另一个角度去要求它。

第四,有些具体技术,会因为不适应未来建筑的需要而不再适用。如曾经广泛使用于传统民居建筑技术中的砖包皮、土坯墙、夯土墙等,费时费力,坚固耐久性差,不能适应多层建筑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这种具体技术,将会逐渐退出民居建筑的历史。但它应当被记录下来,承认它的存在,证实它的历史作用,及对人们生存生活所作的贡献。

第五,新技术的产生。劳动人民是智慧的人民,他们有着高度的智慧性、灵活性和巨大的创造能动性,他们是创造的源泉,是蕴藏新技术的宝库,他们能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创新,再运用到实践中。在他们的建筑生活实践中,如果新兴的建筑已经不需要某种技术,他们就会毫不吝惜地放弃这种技术,如果新兴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就会大胆创新,创造出符合新要求的新技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民居楼建筑,无论是单面楼、两层建筑体的上三下三、上二下二式,还是全封闭式以及墙体上的干粘石技术等,都是以往经济不发达历史时期所没有的,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的需求,这些技术随之产生。那么,在未来,随着新兴建筑新要求的提出,还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新技术。尽管现在我们还不知道将来会有哪些新技术,但符合新建筑的要求的新技术必然会产生,并会层出不穷,这一点是肯定的。

2 对美的追求

劳动人民对美的追求是一贯的。自古以来,他们一直在追求美、创造美、表现美,即使在历史最困难的时期,他们对美的追求也没有停止过。关于这一点,不少历史时期都有遗存下来的实证。表现在建筑上,他们创造的建筑艺术美,有的古朴淳厚,有的高大巍峨,有的富丽堂皇,有的尊贵典雅,也有的清秀婉丽,逸雅美妙;它的装点雕梁画栋,它的造型檐牙高啄,它的建材琉璃生辉,夺天地之造化,见人工之精巧,匠心独运。但作为一件美轮美奂的完整的艺术品,它们只能为皇家、达官贵人、富商、封建大地主等少数人所据有,然而它的创造者、表现者仍然是劳动人民。而劳动人民虽然不能拥有作为一件完整艺术品的精美的建筑,但他们憧憬美、热爱美、追求美、创造美、表现美的心理和愿望,仍然是炽烈的。从豫西南盆地的民居上就可以看出,他们追慕官方建筑的艺术美,并在允许的条件下,尽可能的去创造美、表现美。豫西南盆地民居中的莲竹座墀头、菱角檐、抽屉檐等,虽然重视实用性,只是在实用性的基础上,表现出一些简单的艺术美元素,但这些简单的艺术美元素,也足以证明劳动人民执着地追求美、创造美、表现美的热烈情感。

在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人民富裕程度不断提高,他们的民居建筑成为一件完整的艺术品也将成为现实。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传媒的畅达,交通的便利,交流的广泛与普遍,也有可能使人们对美的追求更容易实现,对美的创造更具完美,对美的表现更加充分。也较容易在具体的建造实践活动中建造出既实用又美观的建筑体。这种建筑体,不再是只在实用性基础上表现一些简单的艺术美元素,而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实用性不妨碍艺术性,有利于表现艺术性,艺术性不损害实用性,艺术性在实用性基础上得到表现,达到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完美统一。

在我国现实社会中,民居建筑体作为完整艺术品已经出现,城市小区具有艺术性的居民楼姑且不算,即使在乡村,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与四川省绵竹市年画村的民居建筑已经表现出充分的艺术性,体现出了实用性与艺术性兼具,已可以称得上是完整艺术品。尽管像华西村、年画村这种情况在全国现在还不普遍,但在将来,可以预言,我国广大的农村,许许多多的民众,住上像华西村和年画村那样可以称得上是艺术品的民居建筑一定会成为现实。尤其应当指出的是,建筑艺术作为文化艺术的一部分,广大的民众有权利享受这种艺术美,而人民大众享受到属于他们应有享受权利的建筑艺术美,在我们伟大的日益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里,这一天为期不会很远。

[1] 陆元鼎.中国民居建筑[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2] 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

[3] 左满常,白宪臣.河南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Some thoughts on future residential technology and art

DANG Jun-he

(SchoolofCivilEngineeringandArchitecture,HubeiUniversityofArtandAcience,Xiangyang441053,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analyzes increasing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demands, points out the heritage and reform of future residents in the construction traditional tradition, and enhances the sustainable aesthetic pursuit improvement of workers in the aspect of art.

civil living, architecture, art, pursuit

1009-6825(2014)35-0040-02

2014-10-09

党君和(1986- ),女,硕士,助教

TU241

A

猜你喜欢

艺术美艺术性实用性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海报设计中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医学论文实用性的判断
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探析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