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当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

2014-04-07

山西建筑 2014年35期
关键词:校区江苏建筑设计

翟 晓 婷

(江苏科技大学土建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5)

谈当代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

翟 晓 婷

(江苏科技大学土建学院,江苏 镇江 212005)

以江苏大学新图书馆建筑设计为例,主要从建筑选址、设计原则、造型等几方面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的方法和过程,对国内各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设计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图书馆,建筑设计,造型

0 引言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在校师生查阅资料、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作为高校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其建筑设计水平能体现出一所高校的文化传承和艺术品位。

笔者现以江苏大学新图书馆为例,基于工作实践及调研体会对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进行如下探讨。

1 江苏大学新图书馆选址

江苏大学新校区位于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学府路,总占地80 hm2,东侧紧邻老校区。 江苏大学新图书馆处于整个校区中心区域的核心位置,它坐北朝南,南面与新校区西大门遥遥相对,北面与起伏的山丘园林景区对接,东面是小湖群,西面为校园主干道。

江苏大学新图书馆的选址是基于江苏大学新校区规划的基础上统筹考虑的。江苏大学新校区规划思路是:东西向形成教学轴、南北向形成生态轴,教学建筑群、生活建筑群沿着两条轴线展开,由此形成“轴线—组群—节点”的空间结构,而新图书馆的基地位置就在教学建筑群的最中心位置和南北生态轴的最前端,该建筑的规划设计理念是通过自然景观与建筑空间的穿插融合、地形高差的灵活处理,形成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规则与自由交替的图书馆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体系,并通过“多中心”的景观设计手法,带给读者步移景异、难以忘怀的空间体验与感受。建筑总平面采用矩形布局,形式简练。入口朝南,整个建筑以“巨著”体块寓意图书馆为知识的殿堂。

2 建筑设计原则

对于建筑师来讲,怎样用科学的、先进的方法进行图书馆的设计,以及设计时应遵循怎样的原则,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建筑师最为关心的问题,江苏大学新图书馆在设计时遵循了以下设计原则:

1)符合相关规范标准原则。

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是由政府颁布的对新建图书馆建筑物最低限度技术要求的规定,也是建筑法规体系的组成部分。遵守相关标准规范是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最基本的职业操守。

2)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场地规划阶段,江苏大学新图书馆总平面设计考虑地形特点,建筑布局与湖岸、道路有机结合。紧密融合了具体的地形地貌,灵活布局,并使建筑与自然相互渗透,组织自由开放的环境空间,从而使读者能够在安静、优美的环境中读书和思考;在建筑室内设计方面,在家居的材质选择、布置方式以及建筑色彩运用上都充分考虑人的舒适性因素,以提高实体空间品质;另外在各楼层休息区设立了一些交往空间和讨论室,同时为这些空间预留了网线接口等。

3)尊重自然,环境优先原则。

建筑所处的良好外部环境和内部空间可以通过感官在感知的过程中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能给读者带来一种美的享受,在这种良好的环境里学习,能使人产生一种愉悦感。江苏大学新图书馆总平面设计能结合地形条件合理确定主要出入口,建筑主入口处景观小品尺度感把握准确。建筑与东侧小湖群结合紧密,东侧的室外空间伸向湖水中央构成亲水平台来暗示与“水”的内在联系,使得建筑的亲水性体现的淋漓尽致,建筑前面的喷泉更增添了环境的趣味性。

4)考虑发展的原则。

在近几年,随着高校生源的增加,高校规模日益扩大,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新区建设潮流的涌现,而图书馆建筑作为新区建设的核心建筑,其规模也要考虑发展的需要。江苏大学也不例外,江苏大学新图书馆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贯彻了这项设计原则,江苏大学新图书馆于2010年初建成,建筑面积达43 969 m2,阅览座位为4 000个,学习环境优美、舒适,设施完备先进,是集“藏、借、阅、查、咨、育”六种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图书馆。如此规模的高校图书馆刚好能满足在校6万师生的读书需求。但随着该校新学科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学科数量的增加,图书馆建筑势必要扩建,而在目前新建的图书馆北面和南面都留有大面积草坪和小游园等景观,这些外部集中景观就可以作为后扩建用地之需。

3 建筑造型设计

3.1 高校图书馆造型设计手法

高校图书馆建筑作为展示一座高校风采,联系读者与图书的“桥梁”,其造型设计的优劣对在校师生所产生的精神力量是不同的。赋予时代感的、突出校园历史特色的造型能使读者愿意到图书馆接受知识的洗礼。高校图书馆的建筑造型手法有以下几种:

1)虚实结合,凹凸有序。

美国著名现代主义建筑师沙里文曾经讲过“形式追随功能”一句话。意思是什么样的建筑功能决定什么样的建筑形式。同样,由于图书馆建筑功能包括大量大开间的需要采光的阅览室,这就决定了其建筑形式一定是在建筑立面连续开窗以满足采光需要,而大面积的玻璃窗就构成立面“虚”的部分;建筑中的“墙、垛、柱”反映在立面上就构成“实”的部分。这样的虚实结合、相互陪衬,使得建筑外观既轻巧通透又坚实有力。由于图书馆建筑对光线要求特殊,立面处理时,常用凹凸的处理手法。凹凸的处理手法能够避免阳光直射对眼睛的刺激,又能丰富立面效果。

2)比例适中。

体量是建筑内部空间的反映,在设计的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长、宽、高三者的比例关系,和谐的比例关系对形成良好的建筑造型起着重要的作用。

3)色彩与质感处理。

高校图书馆的建筑色彩一般与校园文化的主色调相关联。所谓校园文化主色调是指尊重学校历史与地域特色,重视色彩协调统一和色彩分区,突出校园特色的原则,根据校园的具体功能与历史特征,选择一种或一个系列的主色调取得协调。

4)象征与隐喻。

图书馆是颇具精神性的场所,所以建筑造型多用象征与隐喻的手法使其富有某种含义。

3.2 江苏大学新图书馆造型设计

江苏大学新图书馆是一所现代化综合型图书馆,是整个校区的标志性建筑,图书馆大楼呈长方形,地上共7层,主入口设在2层,门厅为5层高的贯通空间,门厅的拔高体量处理,给该建筑增添了一份知识殿堂的庄严感。两侧为展览空间,整个大厅空间通透。建筑立面虚实结合:南立面东侧为灰色干挂花岗岩实体墙,凸显高校图书馆的内敛、沉稳;西侧为灰色玻璃幕墙,凸显图书馆明亮通透;而东侧的实体墙面内部的书库部分与西侧玻璃幕墙内部的阅览部分能让读者在步入图书馆之前,便能初步了解馆内图书的大致分布;东、西立面上根据内部功能开竖向连窗,从而使读者可以在阅读之余眺望馆外的优美景色。整座建筑以新颖的玻璃、金属材料作表皮,又表现出建筑的时代感。

各种类型的建筑都有适应它的建筑色彩。灰色系建筑能够体现文化积淀和学术氛围,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江苏大学新校区的规划主色调是偏重素雅的灰色系,因此作为核心建筑的图书馆主立面的色彩也采用浅灰色,图书馆大楼主立面的灰色调配合金属玻璃条框使建筑看上去很雅致。而为了使整个建筑不枯燥,在建筑的北立面采用的是偏暗的山红色彩来装饰混凝土墙面,以显示该建筑的朴素、大气。

4 结语

江苏大学新图书馆是国内高校新区图书馆建设中较为典型的案例。这类图书馆往往位于新校区的中心位置,用地宽裕,环境优越,并且在创作方面有条件融入以人为本、建筑与环境结合等新的理念,能给建筑师以充分的空间去创作,这类成功案例对于国内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的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1] 鲍家声.现代图书馆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5-37.

[2] 袁维坤.建筑与环境的融合——论湖南大众传媒技术学院图书馆建筑与环境的融合[J].中外建筑,2010(2):39-40.

[3] 吴佳丽.浅谈高校图书馆的建筑风格——以福州大学新校区图书馆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8):61-62.

Discussion on current library building design

ZHAI Xiao-ting

(CollegeofCivilConstruction,Jiangs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Zhenjiang212005,China)

Taking new library of Jiangsu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explores college library building design methods and procedures from aspects of building location selection, design principles and shape and so on, which has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domestic college library building design.

library, building design, shape

1009-6825(2014)35-0035-02

2014-09-17

翟晓婷(1982- ),女,硕士,助教

TU242.3

A

猜你喜欢

校区江苏建筑设计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南大门
成都医学院新都校区一角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江苏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建筑设计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