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城市广场空间的通用设计★

2014-04-07

山西建筑 2014年35期
关键词:广场设施老年人

赵 昕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 包头 014010)

·规划·建筑·

谈城市广场空间的通用设计★

赵 昕

(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 包头 014010)

依据城市广场空间设计的通用原则,对国内城市广场设计无体系、实施范围小、相关产品与设备较少等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从硬性设施设计与心理关怀设计两个角度提出了一些广场空间设计的建议,以达到广场空间的预期使用效果。

广场,设计,空间,城市,设施

1 关于通用设计

通用设计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二战后期。随着战后生活步入正轨,大批量退役军人及残障者重返家园,社会经济步入恢复发展时期。其中大量饱受战争残害的人需要专门的特殊设计为其服务,于是在日本、欧洲及美国“无障碍设计”应运而生。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追求,对设计也提出更高更人性化的要求。比如:一直以来,我们做建筑空间布局和环境设计都是参照一个身体各部分机能正常、未过中年的成年人作为标准对象进行设计。而事实上,世界所有人中大概只有一半人能够满足这些条件,从而导致按此标准做出的设计结果给另一部分人设置了层层障碍或麻烦。综上所述,到了70年代,一位美国建筑师麦可·贝奈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消除环境中的障碍后,每个人的官能都可获得提升。”他认为重新建立一个超越广泛设计且更广泛、全面的新观念是必要的。其后,著名设计理论家巴巴内克在1983年出版的《为人类的设计》一书中指出:“大多数的设计是为住在先进国家富裕的中产阶级中的中年人而制作的。设计师们无视残疾人、贫困人、弱智者、幼儿、老年人、肥胖者和发展中国家人们的存在。”这里提出的就是设计方向性的问题。到1987年,另一名美国建筑设计师R.L.马赛教授归纳出一个设计名词:“通用设计”。他认为:“通用设计不是一项新的学科或风格,或是有何独到之处。它需要的只是对需求及市场的认知,以及以清楚易懂的方法,让我们设计及生产的每件物品都能在最大的程度上被每个人使用。”其后,越来越多的使用者和设计师加入到这个行列,呼吁设计要更具灵活性和可适用性,设计要服务于全人类而非部分群体,要求设计应该显现出人性关怀的特点。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R. L.马赛教授与一群设计师制定了通用设计七项原则:原则1,平等的使用方式;原则2,具通融性的使用方式;原则3,简单易懂的操作设计;原则4,迅速理解必要的资讯;原则5,容错的设计考量;原则6,有效率的轻松操作;原则7,规划合理的尺寸与空间、轻松不易疲劳的操作使用。

2 我国城市广场的现状

城市广场是“城市中由建筑物、道路或绿化地带围绕而成的开敞空间,是城市公众社会生活的中心,又是集中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的建筑空间”“城市广场对于一个城市的环境和市民的生活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维护、改善生态环境,解决城市快速发展中出现的生活和环境问题,创造现代都市生活所期盼的舒适、方便、富有人情味的活动空间。它是城市的重要节点,是城市的窗口,同时具有防灾功能和生态效益”[1]。

目前,城市广场在快速发展建设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究其根本是城市广场建设缺乏健全的、系统化的内在机制。例如:设计的利用率较低,偌大一个广场,真正使用的人三三两两,远未达到设计的初衷。在这里我们不妨分析一下,我们国内城市广场主要使用人群的使用前提:有闲暇时间、喜欢户外活动以及舒适宜人的景观绿化、有针对性的活动场地和器械、有固定的活动团体、组织、对象。除了公休、节假日,上班族、年轻人和孩子有时间去以外,大部分时间从晨练到黄昏,老年人可能会是广场使用的主体人群,为什么投以巨资建成的广场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分析了几个大型城市广场后,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设计无体系。城市广场空间中的设备、设施建设仅体现在部分的无障碍设施硬件建设上,没有形成对整个广场空间的无障碍建设体系的深入研究,缺乏体系感。由于这些相关设计流于形式,反而会产生出对特殊人群不能一视同仁的歧视感,导致有障碍人士不愿使用,无障碍设施形同虚设。

2)实施范围较小。目前无障碍设施建设主要体现在出入口、各类坡道、台阶、卫生间等简单的基础设施上。流于形式,无体系无衔接。其无障碍设计并未考虑到所有人的方便,有时反而给其他群体带来障碍,这个问题是需要通用设计来解决的。

3)相关研究不够细致、全面。目前针对特殊人群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生理需求上,对于心理方面需求的研究和在设计生活中如何体现这部分群体的心理需求,还有待研究。

4)相关的产品与设备较少。通用设计的专用设备、产品很少,即使是无障碍设计的配套设备、设施也比较缺乏和不成体系。

5)整体社会意识的转变。设计的无歧视源于整个社会对于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关心。现实中老年人、残疾人愿意和社会融为一体,而不是社会把他们看成特殊的群体,一视同仁是通用设计的核心。

3 针对我国城市广场通用设计的一些建议

3.1 广场空间对于硬件设施设计的建议与要求

1)广场空间的可达性。首先,广场空间的人行道应该提供最为直接和便捷到达目的地的线路;其次,完善信息和引导。以老人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更依赖感知信息,最好在交叉口、设施前、转弯处设置相应可明确感知的信息,如盲道、各类标识、提示音等环境提示信息;过于怪异的空间造型和尺度以及相对会让人产生混乱感觉的空间不要轻易规划放置,可根据地形、景观特点,采用不同形式的道路,以丰富使用者的体验[2]。

2)出入口的尺度位置。出入口的位置必须显眼,尺度不可以过小,否则会给一部分人带来行动障碍。台阶与过渡:入口处的台阶没有考虑空间上的过渡,极易造成意外。空间尺度、转弯半径、步行道的宽度过小都会影响人们的通行,尤其对于轮椅和拐杖使用者。

3)台阶与楼梯。虽然具有适度可感知地形变化的空间比完全平坦的空间更具有视觉吸引力,但对于老年人和肢体残障者来说,较大的地面高差变化会让他们望而却步。台阶和楼梯陡峭、踏步不均匀、踏步凸出都会让人发生危险及意外;老年人及肢体有障碍的人需要在适当的位置设置休息平台以及楼梯扶手,扶手最好设置为双排,以便步行者和非步行者使用,材质应以不受气候影响的木质、塑料为宜,扶手上面需设置相应的触觉图案及文字。对于轮椅使用者,楼梯和有高差的地方均需设置坡道、电梯或升降平台。视觉障碍者要设置大字体醒目标识或铺设盲道。

4)行走与地面。地面高差发生变化时,需要有相应的提示性设计;过于光滑的地面在雨雪天气会更加湿滑,在强光下会有眩光效果出现,要做相应的防滑处理;过于粗糙以及材料不平整的路面会给老年人、行动不便者带来困难;混凝土路面虽然平坦,但质感、触感过于坚硬,一旦摔倒极易受伤,需要采用一致、防滑、无反光的地面材料,并保证良好的地面排水;铺地材料之间较大的接缝、凸棱、深槽均会阻碍运动,在具体设计时也应尽量避免。

5)设施。现有广场空间的座椅数量少且舒适感差,需设置足够坐轮椅出入的固定或可移动座椅,应在同一空间提供多样的座位形式,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没有饮水设施,即使有,尺度不适宜也会给儿童和残疾人造成障碍,需提供尺度合理,简单易控的饮水设施;运动设施所处的位置应方便直达。有障碍人士使用的运动设施不足或是其位置、造型的特殊化,都会影响它的利用程度。此外,在垃圾桶、售票、检票等环节也应注意相应的普适化功能设计。

6)室外公厕。公厕的位置不可过于隐蔽、远离人群,或缺乏信息的指示。门前若有高差,必须设置相应的坡道。需开设有障碍者入厕异性陪护:我们身边的轮椅使用者多数为老年人,陪护者多为夫妻。无障碍卫生间如果不允许异性陪护者进入,相当于形同虚设,严重影响肢体残疾的人使用。

7)标志导向。标志导向位置要明显,字体大、色彩对比鲜明,标牌材料需耐久、不反光,夜间有良好的照明效果。对于全盲者,则需通过声音、触觉来导向。轮椅使用者的视点较低,高低要适中。轮椅可以通行的道路应标记详细明确的导向图;包括所有通用设施的具体位置。老年人一般不愿向他人多打听,又不放心需反复确认,所以,在每一个路口都需设置醒目、易懂的标识导向。

8)一览无余的大空间。应满足私密性需求:在大型的开放空间中,必须设计一定的植物围合,一览无余的感觉对于多数人来说很难接受。活动选择性尽量多一些:有人喜欢同他人聊天或下棋,有人则喜欢静坐或独自观赏。人们的需求不一而足,若是空间限定过于单一,使得人们活动的多样性受到限制,影响使用效果。

3.2 广场空间对于心理关怀设计的建议与要求

人类在长期生活和社会发展中会逐步形成许多适应环境的本能,即人的行为习性。在设计调研中,应针对所有使用者的各自特点进行设计和考虑,在设计中,应多考虑到残疾人和老年人自身的一些认知、性格和心理特点[3]。例如:残疾人普遍存在的一种孤独和自卑感,敏感、自尊心强,是其常见的心理特征。所以他们在户外空间更喜欢充当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与旁人交往的积极性较弱。针对其群体的心理特征,在设计中应尽量使他们的活动拥有多种选择性,为他们提供一定程度上的具备可选择性和渐进性的可交往空间。让他们自主选择交往与否,同时提供给他们观赏景色与活动的空间。

1)将社交环境与隐蔽环境结合起来进行设计,运用空间尺度上的变化,与个人、集体以及不同种类户外活动相结合。提供老年人、残障群体选择性地参加适合他们的活动,并保留自己相对私密的空间需求。

2)对于各种使用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和残障者,在自然界中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心情的平和与美好。所以广场景观规划中应布置不同类型的栽植区,从规整的花园到更天然的野生植物区,培植不同的树种构成四季色彩变换,创造人与自然相融的空间。

3)确保开放空间中的安全性、私密性和流通性:相对独立的空间应保持与外界的视觉联系,利用照明、铺地等细节和设施达到空间防护作用。

4)提供各种类型的光照区与阴影区,老年人和残障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光照或者树荫,满足各个群体不同的温度、舒适度要求。冬日,甚至可加建栽种观赏植物的阳光温室。

5)专门的锻炼活动区:可在广场空间中设置专门的活动设施供老年人及残障者使用,与大众健身区域分隔开来,避免路人过多的干扰和关注。

4 结语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引进无障碍设计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在公共建筑的设计实践中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初步探索。研究主要集中在针对老年人群的设计中,在通用设计的设计研究方面起步更晚,直到近年来国内包括台湾地区才陆续出现相关的通用设计理念,并逐渐引起各设计行业众多设计师的关注,尝试将其应用于设计实践中。同时,我国的人文关怀设计研究及实践与发达国家相比,也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且更多关注的是城市的公共建筑,对于公共广场空间的通用设计还没有更多的认识与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仍需不断完善和发展。

[1] 汉斯·罗易德,斯蒂芬·伯拉德.开放空间设计[M].罗 娟,雷 波,译.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7:15-17.

[2] 土木学会.道路景观设计[M].章俊华,陆 伟,雷 芸,译.北京: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56-59.

[3] [日]高桥仪平.无障碍建筑设计手册[M].陶新中,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102-105.

The analysis for the universal design of the urban plaza space★

ZHAO Xin

(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aotou014010,China)

According to the universal principles of city square space desig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no system, small implementation scope, less related products and equipment and other status problems at domestic city square design, and put forward some square space design proposals from hard facilities design and psychological care design two aspec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intended use effect of square space.

square, design, space, city, facility

1009-6825(2014)35-0001-02

赵 昕(1979- ),女,讲师

2014-10-08

TU984.182

A

★:包头市城市公共空间中儿童游戏场的改造与设计——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NJSY12108)

猜你喜欢

广场设施老年人
布鲁塞尔大广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民生设施非“摆设”
在广场上玩
警惕环保设施安全隐患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公共充电桩设施建设正当时
擅自启用已查封的设施设备该如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