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现状分析与角色定位研究

2014-04-07刘诚贾娜陈光伟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教育培养角色定位工程师

刘诚,贾娜,陈光伟

工程教育现状分析与角色定位研究

刘诚,贾娜,陈光伟

(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本文在我国大力发展工程教育,进行工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结合高等工程教育的实际情况,论述了我国工程教育现状,讨论了工程人才培养质量对工程教育角色定位的促进作用,指出在现阶段,培养具有工程伦理、道德精神及人文素养的工程人才,是当今工程教育的现实使命,工程教育的角色与定位应从现行的培养科学家的模式中逐渐向培养工程师转化。

工程教育;角色定位;应用型人才

1.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为适应国际竞争需要,欧美等发达国家均把培养未来工程师作为国家重要战略目标。[1]2010年6月,我国也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正式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探索建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在2013年6月召开的国际工程联盟大会上,我国正式成为《华盛顿协议》组织的签约成员,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目前,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有1 047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1.5%;共开设工科本科专业14 085个,占全国本科专业点总数的32%;在校生452.3万人,研究生60万人,占本科(含)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3]面对如此的规模,工程教育未来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与定位是要进行深入探讨的问题。

2.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现状分析

我国已经建立了一个基本完整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目前近三千万的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中,近三分之一是学理工的,其中一小部分在本科院校就读,大部分为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工程职业教育。但我国的工程教育水平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工程教育理念与教学模式等方面。主要体现在:

(1)人才培养模式与工业界需求不匹配。以培养科学家的课程体系培养工程师,是我国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在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偏重理论,很多毕业生到企业之后,要经过企业的重新培训才能适应工作环境,从企业的角度考虑,更希望高校培养的人才用最短的时间适应企业环境。

(2)课程体系的配置与工程需求不匹配。目前,国际上的工程教育已经逐渐转向综合化和应用化,课程体系设置更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许多理论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实验或实践环节完成的。相比之下,我国目前的课程体系中,课堂理论教学所占的学时比例明显偏高,实验或实验环节相对薄弱。国际上对中国工科学生的普遍认识是成绩好,会考试,但探索意识和探索欲望不够,与我们课程体系的配置有很大关系。

(3)工程设计和工程训练严重不足。以美国工程教育为例,美国高校与企业都十分重视彼此间的合作与交流,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充实。相比较,我国工程教育的硬件和软件条件都十分薄弱,实验、训练设备落后,工厂不愿意接纳学生去实习和训练,导致学生对工程的理解十分模糊,进而削弱了对其职业的热爱与精力投入。

(4)工程教育的培养体系不健全。工程教育不仅仅是高校的任务,要培养出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需要高校、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形成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而目前,我国的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既缺乏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的意识,也缺乏相应的能力,同时社会力量对这方面的补充作用也微乎其微,若不借助于企业和社会的力量,仅凭高校一己之力,很难达到工程教育的目标。

3.工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角色与定位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工程教育想要获得良好的效果与持续发展的动力,必须首先解决角色和定位问题,在学习经验与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才能保持客观的判断,将工程教育作为一门独立、严谨的教育学科,而不仅仅是职业化人才的培养方式。[4]

3.1 变化的人才需求促使工程教育角色的转化

为了评价工程教育培养人才的出口质量,在《华盛顿协议》框架体系内,我国制定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规定了工程专业毕业生的10项基本能力,包括: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掌握扎实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前沿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分析并解决工程问题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对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等等。[5]

《标准》中规定和表述的10项能力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一名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技术素质和人文素质,与美国工程与技术委员会(ABEE)制定的对工程教育培养专业人才的11条评估标准相比较,绝大部分的要求是统一的,但后者对工程中的具体设计能力、多种综合训练及验证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有更为详细的要求。[6]从上述标准中可以明显看出当前工程师培养除了重视培养数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外,更加注重的是实际解决工程问题、团队合作以及终身学习等意识能力的培养。因此,工程教育的角色与定位应从现行的培养科学家的模式中逐渐向培养工程师转化。

3.2 工程教育的目标定位

工程教育的目标直接关系到将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及应该具备哪些综合素质的问题,其深层影响不仅涉及到围绕教育目标的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也涉及到工程教育自身的发展和改革方向,同时也会影响工程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性。

从人才培养社会角色定位来看,高等工程教育培养的不是科学家。高等工程教育与科学教育具有不同的培养目标,所培养的人才也有不同的功用,工程师(Engineer)和科学家(Scientists)往往容易混淆。科学家是对真实自然及未知生命、环境、现象及其相关现象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与认识、探索、实践、定义的专业类别贡献者,其主要工作是努力探索大自然,以便发现一般性法则;工程师是指具有从事工程系统操作、设计、管理,评估能力的人员。科学家探索世界以发现普遍法则,而工程师使用普遍法则以设计实际物品,即科学家问为什么,工程师问有什么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柯俊教授曾经说过:高校工程教育培养人才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在条件不完全确定的情况下做出一个绝对要成功的设计的工程师,而高级工程师的培养甚至比培养教授、培养科学家还要难。

随着科技进步的逐渐深入,传统意义上“工程”的范围已经逐渐被“工程链”替代,即包括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营销、管理、咨询等为主要环节构成的工程链条,其中的各个环节都已经融入“工程”的范畴,也可以说,现代的工程已将科学、技术、非技术、工程实践等融为一体,涉及到更多的学科和领域,成为交叉融合的工程体系。

伴随着现代工程特征的呈现和发展,工程教育逐步呈现出整合、通识、合作的趋势,更加注重学生工程职业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的养成。工程教育培养的不仅是具有技术能力的工程人才,也必须是具有工程伦理、道德精神及人文素养的工程人才,这已经成为当今工程教育的现实使命。

4.结束语

面对工程科学技术需求的变化,工程教育需要调整自身的角色定位来适应这些变化,高等院校作为我国工程教育实施的主体也要及时调整自身的教育体系,这种调整毫无疑问会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各个环节,包括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工程人才的使用者及其他相关行业协会等组织,都有责任和义务从自身出发,为工程人才的培养承担自己的责任,希望通过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工程教育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有能力胜任未来的挑战。

[1]周南照.教育国际化的若干国家政策比较和世界态势反思[J].世界教育信息,2013,(4):3-18.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陈蓉.地方高校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探讨[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4):91-94.

[4]王延吉.“回归工程”还是“回归教育”——美国工程教育改革断想[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16-120.

[5]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试行)(2012年7月修订)[Z].

[6]曹剑敏,李燕,周颖越,蓝蔚青.高校本科工程教育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1,30:195-201.

刘诚(1975-),东北林业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副教授,工学博士,研究方向:机械设计、木质材料加工、木质复合材料。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GBC1211007);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改工程项目(JG2013010113)

猜你喜欢

教育培养角色定位工程师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关于少数民族合唱指挥人才教育培养的调研——以湘赣黔部分地区为例
青年工程师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公务员教育培养链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与完善构建
工程师变成“资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