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力培养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新模式研究
2014-04-07付伟庆汤爱萍安英皓于雪梅唐立军
付伟庆,汤爱萍,安英皓,于雪梅,唐立军
(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基于能力培养下的土木工程专业教改新模式研究
付伟庆,汤爱萍,安英皓,于雪梅,唐立军
(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80)
针对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中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提出了基于能力培养的教改新模式。新模式涉及新课程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和实践教学改革几方面内容。在土木工程学生中实施进行的新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反映和效果。
能力培养;教学方法;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
一、国内现有土木工程专业培养体系的不足
土木工程作为应用型专业,要把人才的应用能力作为培养方案的核心内容,强调应用性和技能性,把学生“毕业即就业,就业即上岗,上岗即顶岗”作为教学的根本目标。应用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随着行业技术的发展和岗位能力的变化,十分强调适应建筑行业季节性施工的特点,满足校内生产性实训和校外顶岗实习的要求,重视深入进行基于核心能力的模块化课程体系的构建。须要充分发挥由行业、企业专家、毕业生、专业教师各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依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及服务方向,分解建筑行业相关岗位能力,提炼出建筑企业必备的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形成相关教学模块。
但是,高等教育经过这些年的快速发展,一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这其中包括以下几方面:课程体系的条理性建设;课程在开设上的适宜性;若干课程的设置避免重复性;应用性课程教学的加强;主干课和辅课程开设关系的明晰性确定;教学形式和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在课程开设方面的应用。与近些年蓬勃发展的高等教育规模相比,现有高等教育尚未形成适应市场需要、独具应用型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
二、立足能力的土木工程师培养新模式设计
立足能力的土木工程师培养新模式,应以工程实践活动为核心组织必要的知识与技能,其本质在于教学内容的取舍决定于职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要求,具体设计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新课程体系的构建
知识能力结构建设。为了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在课程体系设置时,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从明确毕业学生毕业后从事该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和动手能力入手,并立足这些素养和能力将专业课程进行分类和模块化,依相应模块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的整合与优化:对于教学内容改革,必须要根据建筑工程专业的发展要求,从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工程应用性方面考虑,适时更新教学课程中对建筑新技术、新工艺和建筑新材料方面讲授内容。重点突出本专业、本领域新的知识点、新技术和能力,开发新课程,自编最适合地方与行业特色的教学讲义、习题集、案例集。
构建实践教学的新体系。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框架,即认识实习,校内实训,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三位一体,将“双证制”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习实践课在总教学学时中的比重。力争使学生在毕业前,除获得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合格证外,再通过培训考试获得土建施工员、质检员、造价员等行业岗位证和测量放线工等工种技能上岗证。
(二)教学手段的教学方法和改革
改变原有老师课堂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引入技能型培养教学模式。过去对专业课的教学主要是前期学基础知识,后期学专业知识,然后逐步进行提高。改革后的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技能的培养,适当淡化对基础知识的讲授,采取技能的推进和模块化组合的方式,渐进性的逐渐的接近基础知识。
采用基于项目的课程教学法,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采用针对一个具体工程项目,展开课堂教学安排,努力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有机的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和学习的兴趣,综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每一堂课的教学安排中,努力使课堂内容能围绕一个真实的项目和具体的目标进行授课。在诸如施工组织方案设计,施工过程安排,计量计价实习,招投标设计安排等方面,均要围绕这个共同的项目展开训练。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工地现场教学、项目事例教学、实践实习教学、系统化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这样就丰富课堂授课内容,扩展了学生对新知识认识的思路,使学习效果更佳。
改变现有考核考形式。传统考察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通过成绩进行评价;改革后的考形式,除了进行笔试考外,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各种灵活可变的方式,如工地现场考,实际操作技能检验,现场问答等多种方式,实现常规笔试考试和实践操作考相结合,重点考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方式,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协调发展。
引入网络教学方式。应用现代化教学工具,通过建立不同课程授课网站,实现多媒体网络授课。现代技术的引入,可以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授课带来极大的方便。教师可以把教案,多媒体课件,教学计划等各种教学文件放到网站上,这样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通过网站答疑、下载课件、提交作业等,实现交互式教学。
(三)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方法
改革实践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和操作,多安排学生动手操作完成老师的要求,课堂教学和实践多采取启发式和引导式教学方法。切实把学生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老师主要起辅助协调作用。通过渐进式的提问和帮助,帮助学生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允许学生在操作中出现错误,在错误中得到学习和启发,这样更能使学生学到真正的本事。
对现有专业课教材进行改变,突出实践性内容,使新教材更多地能以工程项目为依托、适应工程项目需要、反映新的工程技术特点和要求,研究制定具有土木工程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和实训指导教材,鼓励专业教师编写体现行业与地方特色,突出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教材。
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我院建筑技术实训基地于2010年10月建立,学院不断加强实验室建设,添置实验实训设备,以满足在校生的实验实训要求。土木工程技术专业是目前我国紧缺人才专业,工程技术专业中、高级技能型人才社会需求量非常大,实验室的建成、实验设施的完善,不但可满足培养社会急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要,还可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我们非常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不断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
三、新培养模式改革的实施与效果
土木工程专业是我院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一个专业。该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工程现场的施工技术和工程管理能力。我们根据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采用以能力培养构建的课程模块,实施专业课的课程整合。课程突出了6个方面职业能力的培养:识图能力、测量放线能力、施工技术能力、施工管理能力、计量计价能力、建筑工程主要工种操作能力。
我院相继建成的建筑材料实验室、结构实验室、工程测量等5个校内专业实验实训室,实训面积超千平米,拥有分布在校外的黑龙江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3个专业实训基地,完善的实训条件确保了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实验、实训开出率达100%。由于依托行业,产学结合,实现教学、实习、就业一条龙,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技能,为就业打下了基础,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第10、11两届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签约率分别为98.85%、98.92%。专业对口率达92.3%。
四、结语
构建设计了基于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新培养模式,新培养模式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三方面的改革,突出了专业的应用型能力培养。从后续进行的新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实施效果看,新培养模式更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就业反响良好。
[1]张俊平,禹奇才,童华炜,焦楚杰.创建基于大工程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 2012(6):27-29.
[2]王小梅.土木工程施工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山西建筑,2010,36(4):219-220.
[3]姜天华,雷学文,朱红兵.土木工程专业模块化分层次教学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2,21(4):45-48.
编辑∕高伟
付伟庆(1976-),男,黑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结构设计研究。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JG201301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