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分析研究
——以灌阳紫甘薯制品为例

2014-04-07苏悦娟孔祥军刘馨磊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4年9期
关键词:原产地甘薯生态

苏悦娟,孔祥军,刘馨磊

(1.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07;2.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西南宁530028;3.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28)

农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分析研究
——以灌阳紫甘薯制品为例

苏悦娟1,孔祥军2,刘馨磊3

(1.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广西南宁530007;2.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西南宁530028;3.中国检验认证集团测试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28)

分析了灌阳紫甘薯制品生态原产地保护的关键要素,为加快我国农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提供了分析框架。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灌阳紫甘薯制品的生态要素、原产地要素、综合要素进行评价,认为我国生态原产地保护,是当前全球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文章认为要通过生态原产地保护给农产品追加竞争优势,地方政府也应出台配套环境保护制度、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财税政策,加快制定《紫甘薯制品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定细则》,并且加快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产品生态标签制度互认。

农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紫甘薯;原产地;科技创新

1 生态原产地保护和灌阳紫甘薯制品概述

1.1 生态原产地保护相关概念

生态原产地保护是在现代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自行创立的一套生态标签制度,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强中国制造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2012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实施了《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评定通则》、《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导则》和《生态原产地产品评定机构管理规范》,并公布了第一批生态原产地产品委托评定机构名单,这标志着我国以国家行政保护的生态标签制度正式建立。生态原产地产品是指产品生命周期中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要求并具有原产地特征和特性的良好生态型产品[1]。截至2013年12月31日,我国已有涉及河南、山东、黑龙江、河北、江苏、内蒙古、浙江、江西、广西的六堡茶、西峡香菇、横县蚕丝、灵宝苹果、黑木耳等21个产品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获得保护的产品覆盖农牧渔业、林业、食品业、工业制造业以等诸多行业,其中以农产品、林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居多。

生态原产地保护标志是原产地标记的一种,也是原产地标记发展的新方向。我国的生态原产地保护标志,在国外又称为生态标签(生态标志),或者环境标志、绿色标志。生态原产地,既要求产品及产品原产地的生态性,又要求原产地产品形成过程的生态性。生态原产地保护制度,在符合的原产地规则的同时,也继承和融合了现代生态理念。作为生态文明的物质载体,生态原产地产品在种植、养殖、生产加工、运输包装、储运、使用、废弃处理等过程贯穿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理念。当前,国家推进生态原产地保护,是当前全球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走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1.2 灌阳紫甘薯制品概述

紫甘薯是灌阳县的传统优势产业,1975年灌阳镇仁合村的范国佳就以种出了单株薯重187.5 kg,亩产上万斤,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2]。传统的紫甘薯除了直接食用外,主要用途是作为养殖、加工淀粉、酿酒的原料,经济效益较差。为了扩宽、拉长产业链,提高紫甘薯加值,2008年,灌阳以紫甘薯为原料,研发了提取天然色素的深加工技术,开发了紫甘薯全粉和紫甘薯粉条,并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2013年,灌阳紫甘薯种植突破6万亩,已形成了年加工能力2.5万t以上的紫甘薯产业,年产紫甘薯天然色素400 t、紫甘薯全粉1 000 t、紫甘薯淀粉(用于生产紫甘薯粉条)2 000 t,基地农民平均亩增2 400多元。

灌阳紫甘薯深加工产品是紫薯红色素、紫甘薯全粉和紫甘薯粉条。紫薯红色素是从紫甘薯中提取、精制而成的天然食用色素,由花青素,黄酮类组成,广泛用于饮料、糖果、医药、化妆品等多个领域的着色。紫甘薯全粉是紫甘薯经烤干后精制而成不添加任何添加剂的粉末,呈深紫色,保存了紫甘薯特有滋味和气味;紫甘薯粉条粗细均匀,弹性良好,采用紫甘薯淀粉为原料,具有口感好、耐烹煮、不坏汤的特点。

为保护灌阳紫甘薯产业,将灌阳的生态优势转化为资源优势,并为灌阳紫甘薯品牌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2013年初,在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的建议下,灌阳县启动了灌阳紫甘薯天然色素及紫甘薯全粉、粉条生态原产地保护工作。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于2013年11月组织第三方机构对灌阳紫甘薯进行评定,并于2013年12月31日以2013年第188号公告批准了对灌阳紫甘薯天然色素、全粉及粉条生态原产地保护。灌阳紫甘薯天然色素、全粉及粉条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得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的紫甘薯深加工产品。

2 灌阳紫甘薯制品生态原产地保护的关键要素分析

2.1 生态要素

2.1.1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主要是指原料与生产加工区的生态地理环境,它是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环境系统、生态系统和资源系统等各种有效自然要素的总和,是由大气光热圈、地表植被圈、水岩石圈以及各类资源构成的生物圈。

2.1.1.1 原料种植生态环境

灌阳紫甘薯种植基地位于灌阳县行政区域内。灌阳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长年光照充足,全年日照射量为1 400.2 h,最多年1 926 h,最少年1 157.8 h,年均温度17.9℃,这一温度最适合紫甘薯生长,有利于块根膨大;最高气温7月为29℃,最低气温1月为6.8℃,≥10℃积温5 383℃,无霜期286 d,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 561mm。灌阳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总面积183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万亩,其中水田16万亩,旱地6万亩。山岭旱地非常适合薯类等杂粮作物。

2.1.1.2 加工区生态环境

灌阳县属山地丘陵地区,有林面积1 34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73.1%。生产加工厂位于灌阳县灌阳镇淹水坪工业园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工业园区无大型化工企业,大气、水环境质量较好。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监测数据显示:灌阳县常年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API值大于50且小于等于100),每年365天均空气质量良好。加工用水来自灌江,灌江水质状况为良好,无污染,符合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质标准。

2.1.2 产品生态设计分析

产品是设计理念的最终结果,在设计阶段,就要考虑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从而通过改进设计把产品对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生态设计的目的,一是要保护环境,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要降低成本、减少潜在的责任风险,以提高竞争能力[3]。在设计生态原产地产品时,应识别产品全生命周期中符合绿色环保、低碳节能、资源节约、生态健康特性的环节及因素,包括产品形成过程中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项目实施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持续改进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和材料的循环利用。

2.1.2.1 生态原料的选用

为确保原料的安全性,灌阳紫甘薯原料全部选用产自生态环境良好的签约基地。通过与种植户签订合同、指定施用的农药与化肥品种,在紫甘薯的栽培、生长期间,定期派出技术人员检查指导种植户开展安全生产,指导农户适时地进行施肥和灭虫防病作业,引导农民多施农家有机肥,以及采用物理灭虫和生物防病方法,科学地控制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使用剂量,加强了原料种植环节的安全控制。化验室对入厂前的紫甘薯原料要做重金属、细菌、化肥及农药残留的含量的检测,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

2.1.2.2 节能减排措施

选用高生产效率的智能自动化成套设备,在保证产品品质和清洁生产的同时,也有效降低能耗,重点控制对水耗最大的原料清洗环节。注意生产过程中节约用水,及时检修漏水阀门,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根据生产实际操作寻找需水量、温度、时间、清洗、酸洗、碱洗、冲洗等最优参数,降低清洗时间、洗液用量和用水量,制定清洗流程清洗作业指导书,以保证原料、设备、场地的清洗用水做到最小化。

2.1.2.3 废弃物的循环利用

对生产加工环节产生的残渣进行回收利用。及时清运和回收利用将紫甘薯渣,将紫甘薯渣片销售给产业链下游公司以生产工业甘薯淀粉,杜绝生产加工环节产生的残渣对环境的污染。通过投入改造燃气锅炉通风设备,减少不完全燃烧,注重废气除尘、脱硫,采用重力沉降法除尘方法和直接燃烧法废气净化方法;通过对生产废水进行域内综合治理,建立沼气池,对选料工序产生紫甘薯残渣及料渣、废水等进行收集和发酵处理,将产生的沼气作为清结能源供应给职工饭堂,产生的沼渣作为果园的有机肥,提供给附近农民进行利用。对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解决了生产中产生的“三废”问题,实现了生产的良性循环。

2.1.3 成品形成结果的生态性

紫薯红最终形成的制品是生态安全健康型产品。紫薯红是从紫甘薯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由花青素,黄酮类组成。紫甘薯中的花青素是以黄酮核为基础的糖甙,对人体肝功能障碍具有缓解作用,能降低血清中的转氨酶,对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花青素有跨越血脑屏障的能力,可以直接保护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花青素可被人体100%地吸收,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它对自由基清除能力是VE的50倍,也是VC的20倍。紫甘薯全粉和紫甘薯粉丝分别从紫甘薯中提取、精制而成,是一种新型功能性食品。紫甘薯全粉和紫甘薯粉含有60%以上的膳食纤维,这些被打碎的短纤维具有很强的吸水性能,能有效刺激肠道的蠕动,促进排便。此外,这些膳食纤维不被人体消化,有极强的饱腹感,有阻挠糖类变为脂肪的功能。

2.1.4 产品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性

产品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性除了体现在产品成品形成结果、“三废”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上,还体现在原料无公害种植、运输包装的生态性方面。

2.1.4.1 产品形成与周边环境的和谐性

灌阳紫甘薯产业选择了“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通过构建契约制度,在保证签约农户收益的同时,也保证了原料安全性和种植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在紫甘薯原料生产基地,签约农户必须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组织生产,规范用药和施肥管理,在栽培过程中均实行无水耕作和排灌分家。2013年,灌阳紫甘薯原料生产基地总面积有6 000多亩,种植签约农户150多户。以紫甘薯合同保护价为1 200元/t计,紫甘薯种植带动了签约农户增收1 440万元,间接安排农村劳动力就业3 000多人。通过契约制度安排和合理的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农户、基地作为产业化的参与人员,有了较完善的契约约束,能自发形成合作博弈,降低了农残药残的风险[4],避免和减少了农户种植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有利于水土保持和促进生态平衡。

2.1.4.2 包装运输的生态性

产品使用的包装材料须符合节约、环保、可回收或循环利用的要求。为了在运输过程中不降低产品的环保指数,减少产品与难以降解化纤用品的接触,产品的包装材料严格按照《GB 23350—2009限制商品过度包装要求食品和化妆品》和产品特点进行产品包装,减少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产品包装主要材料有塑料、纸箱等。采用的塑料包装材料,强度高,抗撕裂强度、破裂功和动态强度很高,可以长时间地使用,可降解;采用以木浆作为原料的纸箱,重量轻、强度高、物理性能优良、具有良好的缓冲性,便于回收利用,可降解。

2.2 原产地要素

原产地是产品的经济国籍,直接代表着国家的利益和国家形象,生态原产地产品是在生态文明理念引领下,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原产地规则在物质载体上的具体表现。原产地要素包括原产地名称、原产地名称与知识产权相符性、原产地范围,原产地判定、原产地真实性、原产地标准符合性,重点是要判定产品的原产地及核查原产地真实性。对产品的原产地判定和原产地真实性核查,实质是对使产品发生实质性改变的生态原产地的生态要求,也就是说,形成生态产品关键的原料及核心工序的原产地也必须是生态的。

生态原意指“住所”或“栖息地”,任何生态都不是虚无缥缈的词汇,而是建立在某个产地之上的环境总和。现代“生态”的概念,也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们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任何生态产品,都是在一定产地环境下生长、制造的产物,带有原产地特征和特性烙印。生态原产地理论认为,产地的自然环境对产品品质的形成有影响,尤其是对农产品的生长和以农产品为原料产品的提取、生产、加工过程都有影响大;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特别是产品生命周期中的生长、原材料的提取、生产、加工、制造过程对原产地的空气、水源、气候等人类健康生存所必须的生态环境影响更大。

2.2.1 原产地范围

根据灌阳县政府对灌阳紫甘薯制品生态原产地的界定,灌阳紫甘薯原料基地地处北纬东经110°43′16″至111°20′13″,250°10′32″至250°45′37″之间,这是灌阳紫甘薯制品主要原料的来源地;生产加工厂位于灌阳县灌阳镇淹水坪工业园区,地处东经111°09′2.72″,北纬25°29′58.72″,这是在灌阳加工紫甘薯原料所得灌阳紫甘薯制品基本特征的主要工序的形成地。

2.2.2 原产地特征和特性

原产地产品是指具有原产地特征和特性的产品。原产地特征是指产品出生、生长、生产、加工、制造以及产品来源地的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属性,它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品质等级等。原产地特征包括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两大类。自然特征是原产地产品是建立在某一产地特有的资源、环境、生态特色基础上的,产地的自然条件赋予了产品的原产地特性,构成产品的独特性和特殊性。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貌、水文、地质、土壤、生物等因素。人文特征是指原产地产品具有年代传承、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特质。人文因素包括社会及文化因素,如传统工艺、制作方法、流程配方、风俗习惯、史料典籍中的记录或民间典故等。原产地特性是指产品固有的、与原产地内在关联的品质和特点。产品的内在品质与特点与产地自然、人文因素有着内在的关联。

灌阳的气候条件得天独厚,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光、温、水、土地资源十分丰富。无霜期长,特别是冬季气候温凉,非常适合薯类生长。灌阳县属山地丘陵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其山岭旱地适合发展杂粮生产,此外,冬闲田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质沙壤,特别适合种植薯类作物。薯类是灌阳的传统杂粮作物,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常年种植面积4.0万亩左右,年产鲜薯10万t以上,产量居粮食作物第二位。正是由于得天独厚的气候和肥沃的土质赋予了灌阳紫甘薯味美香甜的优良品质。灌阳有生产加工灌阳紫甘薯粉条的传统,紫甘薯粉条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声誉,已形成产业。其中在新街乡青箱村,家家都加工紫甘薯粉条,是远近闻名的紫甘薯粉条加工专业村。

以淀粉为主要成份的薯块干物质含量、花色苷含量是影响紫甘薯食用品质的主要因素。紫甘薯紫红色越深,花色苷含量越高,紫甘薯的内在营养品质越好,但会降低口感品质;紫甘薯淀粉含量越高,紫甘薯的食用品质越好。紫甘薯中富含花青素(与糖苷键结合之后即为花色苷)、黄酮类物质和淀粉,灌阳出产的川山紫鲜薯花青素平均含量达到120mg/100 g-180mg/100 g;鲜薯淀粉平均含量达到31%。灌阳紫甘薯粉条的淀粉含量高达84.4g/100 g,远高于业内75.0g/100 g的指标值,而断条率仅5.0%,低过指标值的一倍,因此紫甘薯粉条口感好、耐烹煮、不坏汤。紫甘薯全粉淀粉含量75.0g/100 g,高于50.0g/100 g的指标值,紫甘薯特有滋味和气味明显。

2.2.3 原产地标准符合性

灌阳紫甘薯天然色素及全粉、粉条原料来源于灌阳原料种植基地,品种有日本川山紫、紫薯王、桂经薯6号,以日本川山紫为主。紫甘薯天然色素生产工艺流程关键工序是色素提取、浓缩、层析、喷雾干燥;紫甘薯粉条生产工艺流程的核心工序是干燥、粉碎、和浆、成型。所有原料都由灌阳的原料种植基地供应,并且在灌阳紫甘薯的生产区将紫甘薯鲜薯加工成色素、全粉及粉条,产品发生了实质性改变,灌阳紫甘薯天然色素及全粉、粉条属于完全原产产品。

2.3 综合要素

综合要素主要考虑与产品系统边界内输入和输出无关的、无法在生态要素和原产地要素中体现、但在生态原产地保护领域起作用的因素,综合要素至少包括:标杆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品牌建设、科技创新、工作环境。其是,标杆管理和科技创新是关键要素。

2.3.1 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是通过与同类产品的比较评价,确定基准,在模仿中创新来达到或者超越标杆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作为一种激励制度设计,生态原产地要求受保护的产品生态特性、生态特征优于同类产品,本国本地区原产成份更为突出。生态原产地产品可以从技术参数、生产工艺、生产规模、设备先进性、节能减排等不同方面考虑对标,行业内的领袖企业、竞争对手,以及企业(集团)内部的其它部门、单位都可以选择为标杆伙伴。申请产品保护的企业,首先要求有强烈的社会生态责任意识,有完善自身标杆管理、超越生态标杆对象的意识;其次在产业规模、产品销量、产品创新、科技创新、管理成效、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在业内处于领导地位,以便企业在生态方面的努力,会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灌阳紫甘薯产业对紫甘薯天然色素提取、淀粉、废渣综合高效利用成效显著,其自行研发的打浆法提取紫甘薯色素的工艺技术,解决了目前国内同行业采用切片法存在的色素回收率低的问题。这些使等量土地更高效率的产出,“三废”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措施和做法,无疑在业内处于领先地位。

2.3.2 科技创新

生态原产地保护强调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现代技术在生态贡献中的应用,强调效果与成效。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是灌阳紫甘薯制品保持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所在。在灌阳紫甘薯色素提取中,解决了目前国内同行业采用切片法存在的色素回收率低的问题,对灌阳紫甘薯色素提取所采用的打浆提取法比国内同行所采取的浸取法具有成本低、花青素损耗小的特点,不仅成本降低了10%,而且花青素的含量也要比同类产品高出5%以上。其生产工艺改进了国内大部分企业提取紫甘薯色素和淀粉不可兼得的缺点。通过浸泡加时和降低浸泡温度,避免了色素分解和淀粉糊化,在提取天然色素后,进一步提取淀粉,提高了原料综合利用率和产品质量。

3 结论

通过对灌阳紫甘薯制品生态原产地保护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农产品能获得生态原产地保护,首先,该产品必须是生态产品;其次,原料的种植、养殖以及产品生产加工的原产地也必须是生态的;再次,指引产品设计的理念、生产过程也必须具有生态性。生态原产地保护的核心价值,就是要通过调整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大气、水源、土壤、生物等自然环境,以及对资源、能源、人类生产生活环境的危害。

生态原产地保护是当前我国在建设生态文明大势下,对使产品发生实质性改变的产地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的生态制度设计,对我国农产品而言,国家赋予农产品生态原产地品牌“生态、安全、健康”的寓意,无疑会给附加值过低的农产品追加竞争优势。为充分利用生态原产地的品牌效应,在进一步扩大产品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的同时,地方政府也应出台配套环境保护制度、产业政策、科技政策、财税政策,避免获保护的产品因自然环境破坏而丧失生态特性。此外,还应提升申请生态原产地保护的门槛,加快制定《紫甘薯制品生态原产地保护评定细则》,进一步明确对农产品及其深加工产品的种植、养殖、生产加工的环境的要求。并且,要加快与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产品生态标签制度互认,以保证双方出口生态农产品在第三国获得进入市场、通关优惠便利。

[1]孔璎红,孔祥军.建立国家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制度的意义与对策研究[J].桂海论丛,2013(5):68-72

[2]文海玲.灌阳大做“紫色”文章[EB/OL].(2012-03-02)http://www. agri.gov.cn/DFV20/GX/dfzx/dfyw/201203/t20120302_2495140.htm

[3]江宇觅,产品生态设计[EB/OL].(2013-11-24)http://baike.baidu. com/view/1615662.htm

[4]苏悦娟.加快广西六堡茶产业化发展的对策研究[J].桂海论丛, 2013(3):124-128

Analysis of Eco-origin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aking GuanYang Purple Sweet Potato Products as Examples

SU Yue-juan1,KONG Xiang-jun2,LIU Xin-Lei3
(1.Guangxi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Nanning530007,Guangxi,China;2.Guangxi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Nanning530028,Guangxi,China,3.China Certification&Inspection Group Testing Technology Co.,Ltd.,Beijing100028,China)

This article analyses the essence of Eco-origin Protection of Guan Yang Purple Sweet Potato Products and supplies an analytical framework of Eco-origin Prote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The article uses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o appraise ecological factors,Eco-origin factors and comprehensive factors of Guan Yang Purple Sweet Potato Products.To this article,Eco-origin Protection in China is a strategic choice to take the road of green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ased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the grim situation of serious pollution and degenerative ecosystems.In order to gain the addi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y Eco-origin Protection,local governments should publish coordinated regulation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industrial policy,technical policy and finance and taxation policy and speed up the formulation of the Rubrics of Eco-origin Protection of Guan Yang Purple Sweet Potato Products and the mutual recognition on ecological label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with nations and regions including Europe,US,Japan and Korea.

agriculture products;protected ecology origin;purple sweet potato;origi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10.3969/j.issn.1005-6521.2014.09.034

2014-05-05

2013年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广西地理标志区域产业品牌化研究”(13FJY013)

苏悦娟(1973—),女(汉),高级经济师,高级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原产地标记理论与应用、区域经济。

猜你喜欢

原产地甘薯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青海启动牦牛藏羊原产地可追溯工程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按主要原产地和目的地划分的商品进出口
亚太价值链构建中的原产地规则分析
甘薯抗旱鉴定及旱胁迫对甘薯叶片生理特性的影响
美国众议院对废止肉类原产地标识法进行表决
生态